《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

虞美人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栏,一作“阑”。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译文、注释、赏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画堂一作:画楼)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赏析: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
徐铉说奉旨来见,“老卒往报。
徐入,立庭下”。
可见李煜住处实况。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李煜赐第中还有故妓,能作乐。
这首词里正反映了这种生活。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开头两句是说,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⑴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⑶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⑷凭阑:靠着栏杆。
⑸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L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一作“尊前”。
尊,酒杯,?,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幵,指时已初春⑻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⑼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 年)正月,李煜打了败仗,失去属国君主的地位,离开江南、宫廷,后妃、臣子由战胜军带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宋太祖恼他有过反抗,封他为违命侯,以示惩戒。
虞美人李煜赏析

虞美人李煜赏析文章一:《虞美人》李煜赏析大家好,我今天要谈谈《虞美人》这首词。
这首词是南唐的李煜所作,也是他最出名的一首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主题。
李煜用美女的形象来表达了他对自己失去帝位、陷入困境的抱怨和悲哀。
他在词中描绘了一个美艳、清纯的女子,相信人们看到她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美丽、沉醉在她的美的魅力之中。
通过这首词,李煜既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甘。
在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将“虞美人”的美貌描写得十分细致。
他用了许多形容词,如: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
这些词语描绘了虞美人难以言表的美丽,这也表现了李煜对美的强烈追求之情。
当然,除了美的描绘,李煜在这首词中也有很多深刻的思考。
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不甘,也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
”他已经感到自己的人生已到尽头,也注意到人生常常是不可预知的,一个人的命运常常难以把握。
总的来说,李煜这首《虞美人》的意境是非常深邃的,既有美的致敬,也有生命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
重点分析:1. 李煜的抱怨和悲哀2. “虞美人”美的描绘3. 生命的反思4. 艺术家的对世俗的渴望和不甘用词分析:1. 郎艳冠、春色满园、深闺锁、残红满地、罗袂白愁2. 始信倚、东篱菊、难栖鹊文章二:谈谈李煜的《虞美人》大家好,我今天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南唐的李煜所作的《虞美人》这首词。
我想谈谈他的意境。
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非常感性和幻想的词,它描绘了许多幻想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心情和心境。
例如,他在词中描写了一个美艳的女子,她高贵、美丽、高傲,仿佛住在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他把她想象成了一个魅力四射、动人心魄的女子,这个女子的形象也成为了他追求美的象征。
此外,李煜还表达了自己对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随着这首词的深入,我们发现诗人不仅是在描绘一种美的形象,更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宿命的局限。
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渗透在每一个字句中。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

李煜《虞美人》艺术手法赏析在李煜的词作中,《虞美人》是一首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佳作。
它历来被推为“词中之龙”,备受词人、评论家的青睐。
它那凄凉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想就本词从艺术手法上作些赏析,以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我们知道,古典诗歌分为“风”“骚”两派。
风,属于表现型,即直接诉诸读者感官,如悲秋、伤春、怀古、送别等等,代表作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骚,属于批判型,意在讽谕社会现实,如屈原《离骚》。
而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却采用了不折不扣的批判型手法。
其中,他运用象征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己的感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前句化用南朝文学家谢朓《只子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借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后句是写对政治生活的厌倦。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用比兴手法,反用其意,说理透彻,情真意切。
整个上片,主要用“惜”字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南唐王朝的眷恋。
从内容看,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抒发亡国之痛,二是谴责庸臣误国,三是思念故国旧都。
可以看出,李煜的这首词是先扬后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
这样,就使得全词感情波澜起伏,有变化而不平板,内容真实而不矫揉造作。
可见,李煜的这首词不仅是词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秋的不朽之作。
特别是它那前无古人的凄苦哀怨、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的精妙绝伦都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我认为要准确把握这首词的内涵,必须充分掌握其艺术特色。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本词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法:象征、比兴、双关。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相礼和热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往事又晓得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曾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回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粉饰的故国之思,听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故原由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尽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经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迂回回旋、流走自若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一直,构成沁民气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大概其实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作者却殷切瞻仰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惹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逼真而又深入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委婉地表现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量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有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减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以是能惹起广泛的共叫,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笼统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白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外延——怀念昔日灯红酒绿的吃苦生活,而仅仅展现了它的内部形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表达自已类似的情感.由于人们的愁思虽然外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内部形状.由于“笼统每每大于头脑”,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叫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猛烈的故国之思,获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妙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开端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分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堪猎奇.但只需我们设身处地往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妙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妙生活的有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妙生活,但是统统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往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往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惹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云云吧.让我们来想象:更深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看,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耐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法、哀思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本人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有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绝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世事的一往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云云对比和回环,笼统传神地传达出词民气灵上的波涛崎岖和忧思难平.末了,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操纵,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有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民气,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笼统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注;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方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崎岖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吞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清爽;词虽短小,余味无量.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世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末了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本人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本人人生的无法和痛楚.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成宋朝的犯人,不但仅失往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利,更残暴的是也失往了最最少的人身自在.残暴的理想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注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本来是令人赏心顺眼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本来令人向往和渴看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复古情结和缅怀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往都“不堪”又怎能乐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后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方,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笼统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无形的、永无尽头的一江春水,制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次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回旋,迂回动荡,如泣如诉,动民气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诚挚,结构精妙,言语深沉.虽然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量,能使读者发生猛烈的共叫.可谓为婉约派作品之尽.学习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的艺术特征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诚挚的情感美一、作者引见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奢华朴素,所写词多表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凄惨,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以是也就成了他的尽命词.“作个秀士真尽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回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伎俩,表达了李煜在奢华富丽的宫廷里享用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晚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平常味道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践上仍是表达本人亡国往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春花秋月”是美妙的事物,为何盼看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曾经尽看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讨厌,以是,“问”在道理之中.2、叨教,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白: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伎俩来写“愁情”?真假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如今—过往、物—人)比方(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方、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落千丈,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断,长流不息,无量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尝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征:1、比方:把笼统的感情笼统化2、对比:身份变更导致情感变更阅读上面一首词,回答以下成绩:看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苍凉有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践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有限苍凉.(2分)(2)请从艺术伎俩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伎俩.作者通篇分歧错误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经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无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繁华,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厚;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苍凉. (艺术伎俩: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世词话》中说“尼采谓:“统统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尽看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考虑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量. 今年花胜往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味道,爱下层楼,爱下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必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承继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良好传统,经过许多长辈艺人的辛劳劳动,以及成功吸取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当地区的官方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当前,遭到四川地方言语及官方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化过程,这才构成一个具有丰富外延、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厚四川地方颜色的地方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方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当前,各大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紧张的根底,由于有了固定的上演场合---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文娱场合,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合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但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专业的扮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紧张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进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根底.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示本领,以写意为主,真假结合的扮演艺术,它打破工夫与空间的限定,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厚生活气味,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悲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本人非常吸收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自创,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看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良好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出名中外的蜀绣制造,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鬼斧神工,光芒耀眼.头饰精致复杂,美不堪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征、民俗风情特征和文明传统特征.其扮演艺术精致,技术要求严厉,言语幽默风趣,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好.任何一种传统文明艺术要保存、生活、进展,都必需要遵照承继中创新的规律.从戏剧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明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明;而从剧目形状及其分歧期间特征看,川剧不但承继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示本身生命活力和表现先进文明行进方向的当代制造与进展.川剧作为一个以扮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味等审美认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征光显的地域文明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明的标记的东西,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消费和生活中构成的,与当地居民的一样平常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熬外界影响而蓦地变更或消散的力量.。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赏析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南唐后主李煜虞美⼈赏析虞美⼈•李煜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译⽂】这⼀年⼀度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楼上⼜吹来了春风,在这皓⽉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已衰⽼。
要问我⼼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滚滚东流。
【赏析】在这⾥我们不欣赏他的表现⼿法和语⾔风格,只赏析这⾸诗的情感主旨。
这⾸词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彩,其感情之真实、深厚、强烈。
⼀个处于⼑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史所罕见。
李煜作为⼀个“好声⾊,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代词⼈,他给后⼈留下许多惊天地泣⿁神的⾎泪⽂字,千古传诵不衰。
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倾注,“⾎泪之歌”的特⾊在这⾸《虞美⼈》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起着决定性的作⽤。
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书者也。
”诗词总是源于⽣活,当时李煜是源于什么样的⽣活写出这样⾎泪之歌?南唐亡后,南堂皇后⼩周后随南唐后主李煜被解到开封。
她每次⼊宫,都在⾚裸后被5个宫⼈抬持,供太宗当众强奸,并由画⼯现场作画。
太宗⾼⼤⿊胖,⼩周后纤弱娇⼩,故这种流氓⾏为,对她精神上、⾁体上都造成极⼤的痛楚。
这就是她每次回家后对李后主破⼝⼤骂,后主李煜也只能每⽇以泪洗⾯的深层原因,也是后主被太宗毒死的原因之⼀。
时⼈当然不敢写出这些史实。
但画⼯的《煕强幸⼩周后图》却在宋亡后流传下来,并被⾦元⼈多次临摹。
据说赵光义当时把宫廷画师召来,将“⾏幸”⼩周后的场⾯进⾏“写⽣”绘画,就是《熙陵幸⼩周后图》。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通过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煜诗词大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一重山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作者: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尊罍在一作:前)清平乐·别来春半作者: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柔肠断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作者: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忆江南·多少恨作者: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标题作者正文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作者: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望江南·闲梦远作者: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捣练子令·深院静作者: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作者: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梅花作者: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作者: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喜迁莺·晓月坠作者:李煜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作者: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浪淘沙(一名卖花声)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李煜是哪个朝代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
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显德六年(年),太子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
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北宋建隆二年(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
登基为帝建隆二年(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大周后),封诸弟为王;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
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
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
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
奉宋正朔建隆三年(年)三月,泉州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病发身亡,其子留绍镃袭称留后,李煜降诏追赠留从效为太尉、灵州大都督;四月,泉州部将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举张汉思为清源留后。
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贡北宋,宋太祖释放南唐降卒千人。
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顾彝入汴京进贡。
乾德元年(年)四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以维持泉州对南唐的隶属关系。
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
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李煜继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对南唐的诏书不直呼李煜的名讳),改为直呼姓名,未得许可。
乾德二年(年),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主持贡举;又命徐铉主持复试。
三月,颁布铁钱。
九月,封长子李仲寓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为宣城公。
十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诔》。
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
乾德三年(年)九月,母亲钟氏去世;十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图吊祭。
乾德四年(年)八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臣服宋朝,龚慎仪至南汉,被扣留。
乾德五年(年)春,李煜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值班光政殿,咨问国事,每至深夜。
开宝元年(年),境内大旱,宋太祖赐米麦十万石。
十一月,立周氏为皇后(小周后)。
降制示尊开宝四年(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
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
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
开宝五年(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
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殿脊的兽头);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复原;至此,遂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
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
开宝六年(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
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国破人亡开宝七年(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
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