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作为一种常用的地质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地铁隧道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
其通过连续监测地表或结构物的垂直位移,用以评估土地或结构物是否发生沉降现象。
1. 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土地或结构物沉降情况的实时了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工程安全和稳定。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要求,沉降观测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1)评估压载工程对地表土壤的沉降影响。
例如,建设地铁隧道时,需要对邻近建筑物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监测工地排水对周边土地的影响。
当在水域或潮湿地区进行土地开发时,需要监测工地排水引起的土地沉降情况,以保护环境和避免土地沉降引发的问题。
(3)对结构物的沉降进行长期监测。
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物的沉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压实、地下水位变化等。
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来避免严重的沉降导致的危害。
2. 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观测方案:(1)选择观测点位。
观测点位的选择应基于工程的需求和周边环境的状况。
观测点位应覆盖工程区域,同时考虑到土质状况的变化和潜在的沉降点。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位应选择在浅层地下水位变化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站式和网络式观测。
测站式观测适用于较小的工程区域,需要在各观测点安装单个测站,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网络式观测适用于较大的工程区域,通过在各个观测点安装一组连续测站,实时监测沉降情况。
(3)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量经纬仪、GNSS测量仪等。
在选择时应考虑观测区域的特殊要求和仪器的精度。
(4)确定观测频率。
观测频率的确定应基于工程需求和观测目的。
对于长期监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通常为月度或季度。
而对于短期观测类的观测,观测频率可能会更高。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单位承担第CKTJIII标(二单元)站前工程施工任务, 起迄里程为DK126+840~DK167+155, 正线全长38.4km, 工程工点位于娄底市, 东起娄底市万宝镇, 经涟源市水洞底镇、荷塘镇、杨市镇、茅塘镇, 西至涟源市白马镇合计6个镇。
其中: 路基长度8.01km, 占正线长度旳20.9%;桥梁22.709km, 占正线长度旳59.1%, 隧道7.692km, 占正线长度旳20%, 桥隧比例为79.1%。
我标段共有持续梁8座分别为:跨娄新高速公路大桥1-(48+80+48)m持续梁;牛头冲特大桥1-(32+48+32)m持续梁;太和乡特大桥1-(32+48+32)m持续梁、1-(48+80+48)m持续梁;孙水河特大桥1-(32+48+32)m持续梁;洪田特大桥2-(44+3×88+44)m持续梁;跨二广高速特大桥1-(60+100+60)m持续梁, 持续T构1座:洪田特大桥1-(70+70)m T构, 现浇梁17孔重要集中在隧道进出口;桥梁桥墩采用双线圆端形桥墩。
二、编制根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三、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旳目旳和意义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无咋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旳工后沉降规定严格、原则高, 设计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 采用了对应旳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计算旳原因较多, 沉降计算得精度局限性以控制无咋轨道工后沉降。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规定进行系统旳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 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 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到达规定旳变形控制规定。
分析、推算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 合理确定无咋轨道开始铺设时间, 保证长昆客运专线无咋轨道构造铺设质量。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 引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对隧道沉降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2. 布置原则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全覆盖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能覆盖整个隧道区域,包括入口、出口以及隧道内部。
通过全覆盖,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2 密集布置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密集而均匀,在区域内形成网格状分布。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并避免因观测点过少而造成信息缺失。
2.3 代表性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隧道区域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层性质以及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置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观测点的布置:3.1 网格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均匀布置观测点。
网格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网格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2 线路布置法按照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划分线路,沿线路布置观测点。
线路间距和线上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段线路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3 区域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密集布置观测点。
区域大小和内部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区域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4. 观测点布置要求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4.1 观测点数量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观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定。
4.2 观测点位置观测点的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均匀、土层性质较为典型的区域。
避免选择存在特殊地质问题或复杂土层的区域,以减小观测误差。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篇一:23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新建兰渝铁路LYS-10标四方山隧道斜井隧道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中铁二局兰渝铁路LYS-10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2012年2月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四方山隧道(斜井作业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隧道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沉降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同时为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的时间,确保兰渝铁路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二、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6、《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9、兰渝公司《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兰渝铁技【2010】48号)10、中铁二院《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基础沉降观测》三、技术要求3.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1.1 一般规定1.垂直位移观测无砟采用DS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量大,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方便数据处理。
垂直位移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类型应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2.基准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必须埋设在变形影响区域外不受施工干扰、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地基内,可选用现有的控制桩,并进行定期检测复核、校正。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周边建筑物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监测工程施工后地面沉降情况,保障工程质量,防止地质灾害。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沉降观测的意义1.保障工程质量隧道施工会对地下土层结构和地下水位有所影响,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处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减少事故风险隧道工程沉降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监测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3.提供科学依据沉降观测的数据可以为隧道工程相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方案。
三、沉降观测的具体内容1.选择观测点在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选择符合要求的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质地层等因素。
2.确定观测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全站仪测量、灰白示意线测量等。
3.确定观测频次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观测频次,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次会比较密集,后期可以适当减少观测频次。
4.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沉降观测的步骤1.现场勘察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地层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2.观测准备确定好观测点后,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要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一记录。
3.观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按照预定的观测频次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
5.结果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无砟轨道沉降观测方案.doc

苞谷隧道施工测量方案简介:苞谷垄隧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九华乡,隧道进口位于丘前缓坡上,隧道进口里程DK24+480;隧道出口位于丘前缓坡,出口里程DK24+900,隧道全长420m,为双线隧道;隧道内最大埋深约29.86m.。
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
测区内山体未见基岩出露,进出口坡相对自然坡度为30度~40度,植被发育。
一、隧道控制点布设隧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只有保证了必要的洞外施工控制网,才能满足贯通精度要求,对于本隧道,不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主要通过加密导线网来进行控制,在进口这边设置两个加密控制点,并且保证两个控制点能通视,有一个控制点要和隧道进口中线能够通视,并按照线路加密网的精度等级来进行控制测量,在隧道开挖前就通过洞外的两个加密控制点,作为隧道控制的依据,引测中线控制桩,并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二、洞内中线和断面控制隧道开挖顺着中线不断地向洞内延伸,衬砌和洞内建筑物(避车洞、排水沟、电缆槽等)的施工紧跟其后,不等贯通,隧道内的大部分建筑物已经建成。
测量施工主要通过洞口中线控制桩控制正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进方向。
洞内高程控制与平面相仿,临时水准点控制开挖面的高低,正式水准点控制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的高程位置。
对于开挖断面的测量,主要通过带免棱镜的全站仪直接测量三维坐标,从而来得出是否开挖到位,对于超挖和欠挖的地方应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三、贯通误差估算测角误差的影响,设RX 为导线环在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边上的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 ),则导线的测角中误差m β (″)对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为:测距误差影响,设导线环在邻近隧道两洞口连线的一列测边上的各边对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为 dy (m),导线边长测量的相对中误差为ml / l ,则由于测距误差对贯通面上横向中误差的影响为:受角度测量误差和距离测量误差的共同影响,导线测量误差对贯通面上横向贯通中误差的影响为:在贯通面上,受洞外或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影响而产生的高程中误差为:(mm )∑''=2X y R m m ρββ∑=2yl yl d l m m 22yly m m m +±=β =∆∆L M m h式中,M 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以mm计;L为洞外或洞内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的公里数。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至段()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第一公路工程局沪昆客专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一、总则 (3)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 (3)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一、总则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1. 引言
隧道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为了准确地监测隧道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以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设备和仪器
隧道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沉降点标志物: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沉降点标志物,用于记录观测数据。
•缓冲桩:在沉降点标志物周围设置缓冲桩,减少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基准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基准点,用作参考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3. 观测方法
3.1 定时观测法
定时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长期监测。
具体步骤
如下:
1.设置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观
测点。
2.定时观测:根据预定的观测周期,使用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
测。
3.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的变
化趋势。
4.结果评估: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隧道的沉降情况,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
3.2 实时监测法
实时监测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瞬时变化进行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观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
对隧道沉降进行连续监测。
2.数据采集:传感器收集到的观测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
形成时间序列的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实时变
化情况。
4.报警机制:当观测数据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分析和评估
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隧道沉降观测方案的关键步骤。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
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沉降趋势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趋势。
•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量和时间间隔,计算隧道沉降的速率。
•结果评估: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隧道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预测和预警: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沉降的预测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结论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是确保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置观测
设备和仪器,采用定时观测法和实时监测法进行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隧道沉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可以保障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