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合集下载

回火,退火,淬火,正火的定义及顺序

回火,退火,淬火,正火的定义及顺序

回火,退火,淬火,正火的定义及顺序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热处理工艺:回火、退火、淬火与正火的定义及顺序在金属加工领域,热处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工艺,它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原理以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以下将详细讨论各种工艺的原理及其应用。

1.退火:退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以适当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机械性能。

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发生重排和消失。

不完全退火则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结构中的晶界、析出物等部分发生变化。

退火的应用包括消除金属加工硬化,改善冷作硬化材料的塑性、焊接后消除应力和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等。

2.正火:正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正火的目的是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较慢,使金属内部的相转变得以充分进行。

正火的应用包括强化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淬火:淬火是指将金属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持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使金属中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

迅速冷却可以抑制相变,使金属的组织结构保持不稳定状态,从而形成硬脆的马氏体。

淬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回火:回火是指将已经淬火过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脆性,同时调整金属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一般在淬火后立即进行,以充分发挥淬火的效果。

回火的应用包括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降低其硬度和强度,调整材料的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退火主要是为了改善塑性和韧性,正火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淬火用于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而回火则用于调整硬度、韧性和组织结构。

这些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和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后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或Ac1點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冷卻獲得馬氏體和(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須即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鋼件淬硬后,再加熱到低於A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硬度知识

退火、正火、淬火zhan huo(cuihuo)金属处理用第一个读音、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常见热处理工艺

常见热处理工艺

常见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手段,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1. 退火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改善金属的塑性、韧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对于去除应力和改善表面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

2. 正火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正火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可焊性。

3. 淬火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浸入水或者油中冷却。

淬火可以使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但是会降低金属的韧性。

淬火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高硬度的零件。

4. 回火
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

回火可以改善金属的韧性和韧度,同时可以去除淬火时产生的残余应力。

除了以上四种热处理工艺,还有渗碳、氮化、钝化等特殊的热处理工艺。

渗碳是一种将碳元素渗透到表面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氮化是一种将氮元素渗透到表面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钝化是一种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

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艺手段,可以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工艺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 部淬透。如螺栓、连杆、模具等。 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 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半径的 1/2~1/3),如轴类、齿轮等。
高强螺栓
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有关,设计 时应注意尺寸效应。
柴油机连 杆
齿轮
细A
温 度
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转变产物
均匀
A A1
等温退火
退火
缓冷,以达到既获得马氏体组织,又减小 内应力的目的。但目前还没 有找到理想的淬火介质。
常用淬火介质是水和油.
水的冷却能力强,但低温却
能力太大,只使用于形状简
单的碳钢件。
Ms
Mf
理想淬火曲线示意图
油在低温区冷却能力较理想,但高温区冷却能力太小,使用 于合金钢和小尺寸的碳钢件。
熔盐作为淬火介质称盐浴,冷却能力在水和油之间,用于形状 复杂件的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目的:
⑴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 合加工的硬度为170-250HB。
⑵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 形。
⑶ 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 组织准备。
真空退火炉
2、退火工艺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⑴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 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 为多边形.
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
体上分布着颗粒状 Fe3C的组织称回火索 氏体,用S回表示。
回火索氏 体
回火时的性能变化 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强度、
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组织准备。 ⑶ 普通件最终热处理。 要改善切削性能,低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工作性能,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热处理
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因工艺的不同而分为淬火、回火、
正火、退火等
01什么叫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
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
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
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
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
① 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 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 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02什么叫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
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
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
① 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 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 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回火之所以具有这些作用,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强,钢铁中的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原子可以较快地进行扩散,实现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使不稳定的不平衡组织逐步转变为稳定的平衡组织。

内应力的消除还与温
度升高时金属强度降低有关。

一般钢铁回火时,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提高。

回火温度越高,这些力学性能的变化越大。

有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
在某一温度范围回火时,会析出一些颗粒细小的金属化合物,使强度和硬度上升。

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回火要求:用途不同的工件应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以满足使用中的要求。

① 刀具、轴承、渗碳淬火零件、表面淬火零件通常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

低温回火后硬度变化不大,内应力减小,韧性稍有提高。

② 弹簧在350~500℃下中温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弹性和必要的韧性。

③ 中碳结构钢制作的零件通常在500~600℃进行高温回火,以获得适宜的强
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

钢在300℃左右回火时,常使其脆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


般不应在这个温度区间回火。

某些中碳合金结构钢在高温回火后,如果缓慢冷
至室温,也易于变脆。

这种现象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

在钢中加入钼,或回火
时在油或水中冷却,都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将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重新
加热至原来的回火温度,便可以消除这种脆性。

在生产中,常根据对工件性能的要求。

按加热温度的不同,把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
调质,即在具有高度强度的同时,又有好的塑性韧性。

1)低温回火:150-250℃ ,M回,减少内应力和脆性,提高塑韧性,有较高的
硬度和耐磨性。

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350-500℃ ,T回,具有较高的弹性,有一定的塑性和硬度。


于制作弹簧、锻模等。

3)高温回火:500-650℃ ,S回,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用于制作齿轮、
曲轴等。

03什么是正火?
正火是一种改善钢材韧性的热处理。

将钢构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

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正火时可
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
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

一些低合金热轧钢板、低合金钢
锻件与铸造件经正火处理后,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
了切削性能。

正火有以下目的和用途:
①对亚共析钢,正火用以消除铸、锻、焊件的过热粗晶组织和魏氏组织,轧
材中的带状组织;细化晶粒;并可作为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②对过共析钢,正火可以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并使珠光体细化,不但改善
机械性能,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球化退火。

③对低碳深冲薄钢板,正火可以消除晶界的游离渗碳体,以改善其深冲性能。

④对低碳钢和低碳低合金钢,采用正火,可得到较多的细片状珠光体组织,
使硬度增高到HB140-190,避免切削时的“粘刀”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


中碳钢,在既可用正火又可用退火的场合下,用正火更为经济和方便。

⑤对普通中碳结构钢,在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下,可用正火代替淬火加
高温回火,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使钢材的组织和尺寸稳定。

⑥高温正火(Ac3以上150~200℃)由于高温下扩散速度较高,可以减少铸件和锻件的成分偏析。

高温正火后的粗大晶粒可通过随后第二次较低温度的正火予
以细化。

⑦对某些用于汽轮机和锅炉的低、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正火以获得贝氏体组织,再经高温回火,用于400~550℃时具有良好的抗蠕变能力。

⑧除钢件和钢材以外,正火还广泛用于球墨铸铁热处理,使其获得珠光体基体,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

由于正火的特点是空气冷却,因而环境气温、堆放方式、气流及工件尺寸对正
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均有影响。

正火组织还可作为合金钢的一种分类方法。

通常
根据直径为25毫米的试样加热到900℃后,空冷得到的组织,将合金钢分为珠
光体钢、贝氏体钢、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

04什么是退火?
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一
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热处理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退
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检测,也可以用硬度试验来检测。

许多钢
材都是以退火热处理状态供货的,钢材硬度检测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
HRB硬度,对于较薄的钢板、钢带以及薄壁钢管,可以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
检测HRT硬度。

退火的目的在于:
① 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② 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③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④ 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
① 完全退火。

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

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
使钢的组织变细。

② 球化退火。

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

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
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

③ 等温退火。

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

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
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

④ 再结晶退火。

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
150℃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

⑤ 石墨化退火。

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

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
成团絮状石墨。

⑥ 扩散退火。

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

方法是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
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

⑦ 去应力退火。

用以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对于钢铁制品加热后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100~20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消除内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