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建设标准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20xx20xx北京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建标――20xx(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出版社20xx北京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xx]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月日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第三章建设规模 (7)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第五章建筑标准 (10)第六章主要经济指标 (11)用词和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馆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馆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节选)(国家体育总局)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
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合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合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合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合适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20092009 北京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体育馆建设标准)建标――2009(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出版社2009 北京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9]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九年月日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组织编制《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
本标准由国家建设部立项,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具体编制,任务完成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
体育行业体育馆场地布局与设备配置建议

体育行业体育馆场地布局与设备配置建议体育馆作为一个供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娱乐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场所,其场地布局和设备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馆场地布局和设备配置进行建议和探讨。
一、场地布局建议在体育馆的场地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的需求和观众的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功能区域:体育馆应该设立多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例如,篮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应该设置专门的场地,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同时,也应设有供观众休息和观赛的休闲区域。
2. 合理利用空间:在场地的布局上,应充分利用空间,确保不同项目能够有充足的活动区域。
比如,可以采用可伸缩座椅的设计,这样在不同比赛时期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座位数量,以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空间。
3. 合理安排场地之间的距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员的便利性,体育馆内不同项目之间的距离应该合理安排。
相关设施和场地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缩短,减少运动员和观众在移动过程中的时间成本。
二、设备配置建议除了场地布局,设备配置也是体育馆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运动器材: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配置相应的运动器材,确保运动员能够进行高质量的训练和比赛。
例如,篮球项目需要配备标准的篮球架,羽毛球项目需要配备专业的羽毛球场地和网,游泳项目需要配备专业的泳池等。
2. 观众席位:为了提供良好的观赛体验,观众席位的设置也非常重要。
应该根据体育馆的容纳能力合理规划观众席位,并配置舒适的座椅和良好的视线。
同时,还可以考虑增加包厢和贵宾席位,以满足部分观众的特殊需求。
3. 媒体设备:在现代体育馆中,媒体的参与和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因此,在设备配置上应考虑到媒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场地和相关设备,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报道和直播。
4. 安全设备:体育馆是大型场馆,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应该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包括灭火设备、应急疏散通道、医疗急救设备等,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
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节选)(国家体育总局)一、一、市、地“五个一”工程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
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1. 前言体育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和安全性,本规范对体育建筑设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建筑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确保建筑结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可靠。
2.2 功能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体育项目的功能需求,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4 环保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5 美观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3. 设计要求3.1 建筑结构3.1.1 结构选型: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3.1.2 结构安全: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意外荷载下的安全性,满足抗震、抗风、抗雪等要求。
3.2 场地设施3.2.1 运动场地: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
3.2.2 观众席位:根据体育场馆的规模和功能,设计合理的观众席位,确保观众视线和舒适度。
3.2.3 设施布局:合理布局各种设施,如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医疗室等,满足使用需求。
3.3 设备与设施3.3.1 供暖、通风与空调:根据气候条件和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确保室内舒适度。
3.3.2 给排水与电气:设计完善的给排水和电气系统,满足体育场馆的使用需求。
3.3.3 消防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消防规范,设计完善的消防系统,确保消防安全。
4. 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4.1 建筑风格: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展现城市特色。
体育场地场馆工程建设方案

体育场地场馆工程建设方案1. 项目概况体育场馆是为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而建设的专门场地,是促进人民身体素质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多功能综合体育场馆,能够满足举办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大型活动的需求。
2.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是体育场地场馆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周边交通、场地面积、地形地貌等因素。
本项目选择位于市中心的一处空地,周边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城市氛围和人流量。
3. 建设内容(1)体育场设计一个标准田径场,包括400米跑道、长跳、三级跳、高跳等设施,满足各类田径比赛的需求。
另外,还应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等室外比赛场地。
(2)室内体育馆建设具有可变化看台和场地的室内综合体育馆,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的需求,同时也可用于举办文艺表演和大型会议。
(3)室外休闲区在体育场馆周边,设置室外休闲区,提供椅子、休闲桌椅等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休息、聊天的场所。
(4)停车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减少交通拥堵,可在体育场馆周边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
4. 设计理念(1)安全性考虑到体育比赛和演出等大型活动所需的人流量,建设设计应考虑到场馆的安全性和疏散通道的舒适性。
设计合理的出入口和通道,确保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2)舒适性体育场馆作为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比赛的场所,应该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在设计上应考虑到观众的坐姿高度、视线角度等因素,确保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能够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功能性体育场馆作为综合性的场地,应该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比赛和活动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设施的多功能性,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5. 设计原则(1)可持续性设计应注重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如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施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浪费。
(2)适用性设计应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需求,充分考虑到现代化要求和体育产业的需求,以满足多样化的体育和文化活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馆建设标准
体育馆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设施,旨在满足人们体育运动、文化娱乐和群众观赛需求。
而合理规划和建设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使
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因此,体育馆建设标准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制,具体要点如下:
1. 设计标准
体育馆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标准,同时考虑场馆的大小、形状和使用功能等因素。
例如,篮球场的尺寸为30m×28m×9.6m,
排球场的尺寸为18m×9m×7.5m。
此外,还应考虑到观众席的设置、进出口、消防设备等问题。
2. 材料标准
体育馆的材料选用应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标准,对建筑防火、保温、隔热等方面的要求和环保要求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环境标准
体育馆应当营造绿化、美化环境,有利于观众和用户的休闲娱乐。
同时,要注意场馆设施的安全、清洁、卫生等问题。
4. 设备标准
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活动类型,配备相应的场地设施和比
赛器材。
如排球网、艺术体操器材、武术垫等。
还应配备音响、照
明设备等提高运动比赛的视听效果。
5. 使用标准
体育馆要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加强日常维
护保养,提高设施使用效能和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体育馆建设标准的要点不仅在于基本的设计、建筑材料、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而同时也需要考虑娱乐、观赛、安全、舒适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文化
休闲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