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树德、以劳增智——浅析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
关于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标准版(10篇)

关于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标准版(10篇)最新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标准版篇1一、指导思想以实践为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效,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实践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通过长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工作目标充分做好家校共育,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
创立家校合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参与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通过实践带领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落实实践体验,坚持育人导向。
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实践为基本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需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注重创新探索,体现时代教育。
劳动课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课程内容要常改常新,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
开设劳动技术课,职业体验课和劳动法律专题课等多样课程,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劳动教育是中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品德、提升智慧、增强体魄、培育美德的关键环节。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勤劳勇敢、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品质,使学生既能做好本职工作,也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一、以劳树德劳动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尊严,是中学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
中学劳动教育要着力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美好的生活。
要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道德感情和社会责任心,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劳动道德情操的人才。
劳动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
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田种植、校园绿化、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收获,明白劳动的甜蜜和快乐。
通过劳动,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兴国,懒惰伤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身心双重的成长,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劳动成就未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劳增智劳动是智慧之源,是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劳动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劳动技能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 劳以育美的观点或案例

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的观点或案例劳以树德:教育界很多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
道德素养。
因为在劳动中,学生需要养成自觉遵守规则、互相合作、诚实
守信等良好品德。
比如在清华附中,学生们必须要参加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植树、捡垃圾等等,这种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
劳以增智:南京师范大学一项针对农村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劳动中,
儿童可以获得很多实际的经验和生活技能,并且会在实践中学到很多理论
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村儿童的劳动经验可以加深他
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
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劳以强体:劳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
在科学健身的框架下,劳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体形和锻炼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从而增强身体素质。
比如,德国体育科学界一直提倡劳动实践,尤其是农业劳动,因为它可以
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锻炼方式。
农业劳动不仅可以增强手臂、脊柱和腿
部的力量,还可以帮助身体产生更多的肌肉和心血管活力,改善呼吸和循
环系统。
劳以育美:教育专家认为,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情感,从而熏陶他们的心灵和塑造他们的个性。
劳动中可以接受自然气息的洗礼,学到自然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植树造林一直被视为
美好的事情,因为它可以净化空气,增加森林覆盖率,美化城市环境。
通
过植树实践,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并且意识到
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美好意义。
以劳育心 以劳增智 以劳树德——哈尔滨市雷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 . 9图1雷锋小学劳动实践课程框架图治校有方聚焦/管理JUJIAO GUANLI荩以劳育心以劳增智以劳树德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李丰艳杨欢摘要:哈尔滨市雷锋小学(以下简称雷锋小学)劳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孝老敬亲”的“小雷锋”为劳动教育目标,丰富劳动课程资源、整合劳动课程内容,开展了三大板块十二类的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
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整合资源、家校合作、基地拓展,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孝老敬亲,感受劳动的幸福。
关键词:劳动课程;学科整合;家校合作;基地拓展———哈尔滨市雷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劳动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以培养“孝老敬亲”的“小雷锋”为劳动教育目标,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劳动课程资源、整合劳动课程内容,开展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服务教育三大板块,“手工环保”“美化装饰”“传统文化”“医护理疗”“自我服务”“工具使用”“饲养动物”“美食烹饪”“清洁服务”“种植采摘”“职业体验”“科学实验”十二类的劳动教育和实践课程(见图1)。
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资源整合,课程式劳动教育培养基本技能在雷锋小学,每一名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综合实践教师、美术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他学科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担任和进行劳动教育。
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以科研课题促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参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规划课题“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的研究”课题,实验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教材内容和《雷锋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种类和目标,提出整合学科劳动教育资源,以劳动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1. 引言1.1 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劳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立德树人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责任。
劳动教育不仅令学生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中的劳动教育,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领域的工作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思维,在劳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中学劳动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 正文2.1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之一。
劳动教育通过实践中的劳动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性。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意义,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在劳动中,学生还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培养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中学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潜在着无限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一、以劳树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通过劳动,人们体验着辛勤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培养着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品质。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形成勤劳、质朴、诚实、守纪的品格。
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会明白团结、合作和奉献的重要性,形成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
二、以劳增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学习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农耕体验、工程实践等,使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会明白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时期,他们需要足够的体力和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学劳动教育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和运动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要动手操作、走动奔跑,锻炼全身肌肉,增强体质。
劳动实践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力。
劳动实践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解脱,活动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体力劳动,学生可以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谈谈小学劳动教育(含5篇)

谈谈小学劳动教育(含5篇)第一篇:谈谈小学劳动教育浅谈小学劳动教育ny学校y z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学会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的要求,我在劳动教育中进行了尝试:一、通过儿歌、游戏、猜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兴趣。
教师一上课就要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心理基础。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利用歌曲导入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小学劳动第一册第3课时,我先让学生唱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同学们唱得很起劲。
我趁势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勤劳的手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那么你们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会刷牙,有的说会洗脸。
“小朋友们会做很多事情,那么你们会系鞋带吗?今天老师来教你们系鞋带。
”我就把系鞋带的步骤告诉同学们,然后大家一起动手系鞋带。
小朋友们做得十分认真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认识家畜》这课时,我用谜语“头顶两把刀,身穿黄皮袄,走路慢悠悠,耕地是能手”导入新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劳动教育中除了传授劳动技术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外,还要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第九册第12课《“动”画—虎门销烟》一课,通过观看录像《虎门销烟》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林则徐其人其事,鸦片给中国旧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中学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桥梁与纽带作者:胡超群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7期摘要:劳动是立身之本,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本文结合本校实际,阐明了新时期加强中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学阶段劳动教育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了劳动教育的新时期发展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教劳结合;中学教育一、引言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遵循的教育方針与理念[1]。
二、新时期加强中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
首先,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工作的内涵,促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其次,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紧密联系,二者结合就是立德树人的根本。
最后,劳动是中学生个体的基本活动,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转变消极被动的心态,而且能够实现中学生身体锻炼和心理成长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
目前“五育”并举中,劳动教育是短板,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割裂地看待“五育”所导致。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立德树人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五育”并举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中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中学生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立德树人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家庭、学校、社会出于多方面原因减少了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包括劳动教育意识弱化、分数至上观念盛行,以至于很多中学生不仅劳动意识弱化、劳动能力下降,而且片面认识甚至轻视劳动,背离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规律,无法更好地贯彻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
(1)劳动教育观念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浅析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
摘要:劳动不仅能益智,而且还能树德,因此,在小学劳动的教育中,需以劳动伴我成长作为德育策略,并根据劳动教师开展的品德教育与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的角度,对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教育;研究
劳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不仅是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的基本要求,而且还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并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与践行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当前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劳动教育中,由于其作用与地位不被重视,且劳动教育系统缺乏明确的规划,这就导致小学劳动的机会有效减少,缺乏相应的劳动意识以及来动技能,从而使劳动成为具体教育的短板。
基于此,教师需经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对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改善,并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
一、以劳动促进德育成长
小学劳动课的开设通常是对小学生实现有计划的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扎实的上好每节劳动课,通常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求劳动课的开设。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小学课程都将劳动课程边缘化,在实际上课时,也呈现无计划、无考核,且在上课的时候,会敷衍了事,甚至会被语数英等主要课程所挤占[1]。
因此,想要使劳动课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变,教师就需要做到思想认识、课程实施、制度约束都到位,且学校需明确劳动课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其当做必修课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认知实施。
同时,劳动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实践性,其动手操作通常必要的环节,基于此,根据省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我校在原有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上,以校名——“莲”为立足点,挖掘学校文化特色,根植课堂,立体辐射,整合语、数、音、科、美、劳技等学科,着力开发“莲文化”特色课程。
劳动教师准备了“种莲”的体验活动,同学们进行了睡莲种子繁殖和种根繁殖的对比实验,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水培睡莲的生长情况,还绘制了对比长势图,最后根据观察所得形成了研究报告。
有些同学的水培睡莲是在家里观察的,也做了精美的观察日记。
在巧手“绘莲”活动板块中,同学们用手中的生花妙笔绘莲之百态,书莲之神韵。
各个小组的作品有水彩画、水墨画、莲名片、书签、主题手抄报等等,可谓丰富多彩。
“舌尖上的莲”——美食食谱分享会,带领大家进入了“品莲”活动,同学们搜集的莲美食食谱,从营养价值到制作流程到难易程度、推荐指数一应俱全。
同时,莲不仅仅以它的美味停留在我们心中,它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在唐诗宋词中行走,在水墨画轴里绽放,在名家散文中亭亭玉立。
晨诵、午读、语文课上师生们一起品读莲文化的经典诗文,感受莲的精气神,一起走进“咏莲”板块。
由此可知,过程的体会通常是最好的教育。
二、以劳动促进智力发展
劳动基地作为学生实现劳动实践的场所,根据校情开展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实践基地,类似于花草树木的养护基地、小动物养殖园、蔬菜粮食的种植地、手工劳动的作坊等,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劳动中,每个学生都经受锻炼,而且还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基地的主人,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2]。
小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对其中的
艰辛进行品尝,对其中的甘甜进行体会,这不仅能磨砺小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劳动实践还是将课程资源与各个学科有机
整合与相互渗透的重要途径,并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校自2015年
以来,在校园一角开辟了小农苑,并给每个班级分配了一块“自留地”,为学生的
劳动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小小的一块农田成了莲塘学子的“开心农场”。
各
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作物的种植,以花为主的小农苑
开设了“花之语”主题系列课程,让学生对植物的花进行观察,积累植物的生长过程;以蔬菜为主小农苑开设了“菜之韵”主题系列课程,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的
萝卜、芹菜、土豆、茄子等是如何种植的,从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劳动的伟大,体
会“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还有以果实、粮食等系列的小农苑,体现出班级的特点。
在小小的土地上,承载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让学生亲自参与劳动,观察植物的
生长、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体会收获的喜悦,让科学探究、生命关爱、责任意
识都在劳动中生成,凸显出劳动课程的综合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立足于实际,通过有效的措施,开展劳动教育,并形成特色化的教育模式,以促使劳动教育具备的育人功能得到
充分发挥,并以劳树德、以劳创新、以劳增智,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实现全面
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最终使小学生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6-11.
[2]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