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分析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分析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点的构成形式(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平面构成要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要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要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一、引言海报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媒介,在吸引眼球、传达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海报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海报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要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二、平面构成要素的概念平面构成是指在平面图形或画面中,通过形、色、线、体积、空间等构成要素的组织和安排,达到一定的效果。

平面构成要素包括对比、平衡、重复、节奏、比例、方向等。

在海报设计中,运用这些平面构成要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海报的视觉吸引力和信息传达效果。

三、对比对比是平面构成中一种广泛应用的要素。

在海报设计中,对比可以通过颜色、大小、形状等元素的对比来实现。

在海报的字体设计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大小、不同粗细的字体来突出主题文字,吸引视线。

图像的对比也是海报设计中常见的手法,通过对比明暗、对比色彩等方式,使图像更加突出,增强视觉效果。

四、平衡平衡是指平面构成中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协调和安排,以达到整体平衡和稳定感。

在海报设计中,平衡要素的应用可以使海报画面更加稳定,给人以整齐、舒适的感觉。

通过平衡的设计,可以使海报画面更加和谐,增强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五、重复重复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重要手法,通过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可以使海报画面更加统一和连贯。

在海报设计中,重复的元素可以增强整体的视觉效果,并且有助于信息的传达和理解。

通过重复的图形或符号可以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六、节奏节奏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动感要素,通过构图和排列元素的方式,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节奏感和活力。

在海报设计中,节奏的应用可以使海报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们的眼球。

通过恰当的排列和重复,可以形成一种节奏感,使画面更加活跃,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七、比例比例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重要要素,通过对各种图形元素的比例关系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表现出画面的层次和距离感。

在海报设计中,合理的比例设计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10
二、点与线
11
两点相连构成线,在一条线上, 相对大的点会有更加强烈的视 觉聚集力,更容易成为视觉焦 点。另外,点的线化在视觉表 现领域也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和 表现效果,也因此可以表现出 更多的视觉美感。
当多个点组成线的时候,两个 相近的点会有密集的感觉,也 会给人更近的感觉,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更有冲击力,很容易 让人注意,起到吸引视线的作 用,如图2-9所示。
第一节 点
3
点作为视觉表现的基 础,有大小、形态、 面积等,是一切物体 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的 最小的状态,也是平 面构成中最小的构成 单位。 点可以通过任何形态 来表现,如方形、菱 形、三角形、星形等 规则或不规则图形。 远山可以被看成是一 个点,水滴可以被看 成是一个点,夜晚漫 天的星辰也可以被看 成是点,因而点的视 觉表现范围非常广泛, 如图2-2所示。
这些点虽然在真实感上显 得较弱,也不是由一个单 纯的、明显的点来表现, 但可以表现出细腻的感觉, 从而产生另外的一种表现 效果和视觉美感,如图2-7 所示。
9
二、点与线
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的轨迹,就形成了线的 感觉。在数学里,线不同于点,线不仅具有位 置、长度,还具有宽度、形状。多个点的组合 形成点的线化,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关系来表达 设计意图,如图2-8所示。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4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5
一、点的形态与特点
点存在的状态多种多样,在设计领域经常用不同的点 的状态来表达设计构思。点的虚化连接、点的线化、 点的面化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点的存在,表达设计中的 点的构成美感。 当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时,可能会 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错视:当点处在宽敞的空间时显 得比处在狭窄的空间的点相对要小;在狭窄的空间的 点看起来相对会比较大,且有膨胀的感觉,如图2-3所 示。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一、构成的含义构成:以事物或形态为素材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感受和分析,对所选择素材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秩序进行分解与重新组合,从而建立一种理想的事物结构关系,或再造成为一种新的形态组合形式。

二、构成的分类1、根据应用的范围分:广义构成-- 各个学科领域中狭义构成-- 视觉艺术领域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2、按构成的作用分:目的构成--指目的直接、具体,并且功能也直接、具体的构成活动及成果。

纯粹构成--相对而言,研究造型要素、要素关系,探索造型可能性的活动及其成果。

三、构成的由来一战时期“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世界各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和纯粹美术教育中得到推广20c80年代初,引进到我国四、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形式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

平面中的结构与形态的对称、连续、重复,形状的大小、位置、肌理等形式因素所体现的美就是形式美。

以点、线、面为基本形态要素,运用比较简练的基本形,采用各种骨格和排列方法,加以构成变化,可以组合成无数新的图形。

点、线、面基本元素,如何加以构成会产生更美的效果,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

这套被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就是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

艺术中的对称原则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

对称所具备条件:(1)具有左右(或上下)两个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的形态。

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

(2)具有六个以上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围绕圆心的形态,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中心对称。

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

平面构成要素点的构成

平面构成要素点的构成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3、点的面化:在点的线化的基础上,点向四周连续排列 时,可产生面的感觉,其距离越近时,面的特性就越显著。
四、点的构成形式
1、点等间距构成:点与点的间隔距离相等的排列方式, 是形成维度空间规律和秩序化的方式之一,具有数学美和很 强的逻辑性,构成效果平静安详。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点的位置很重要,单个点在画面中的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 的心理感受。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2、点的张力。 两点间的张力能引导视觉的移动,形成视觉流程。依据大— —小、近——远、实——虚的顺序在两点间移动。因此,当 画面出现两个点并各自具有独立的位置时,便出现了长度和 隐晦的方向,一种内在能量在两点之间产生特殊的张力,直 接影响其中间的空间。
四、点的构成形式
3、点的无序构成
五、点在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一、点的形态:小的、弱的、远的…… 二、点在应用中多变的特征(视觉感受、面积、位置、形状) 三、点在构成中的特征与表现 1点的独立性质 2点的线化 3点的面化 四、点的构成形式 1等距构成 2间距有规律变化 3无序构成
3、点的面化:
四、点的构成形式
1、点等间距构成。
四、点的构成形式
2、点的间隔有规律变化构成:可产生立体感。
四、点的构成形式
3、点的无序构成。 不受形与形之间的间隔构架的制约,而是依照点的基本形态 的大小、虚实、显隐、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产生对比, 在对比中取得视觉的统一来表达,构成效果个性强烈,也可 进行有规律间隔与无规律间隔构成方法的综合使用。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平面构成是指在平面上通过各种图形元素来表现出具有形态特点的构成方式。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是指构成表面的形态元素,是平面构成的组成部分,也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视觉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形态要素的运用非常广泛,如排版设计、平面广告、海报、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都离不开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1. 点点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构成所有平面图形的基础。

点可以被用来传达位置关系,创造空间感以及连接图形之间的元素。

在设计作品中,点的大小、颜色和位置的选取对于传达情绪和感觉至关重要。

点也是表现节奏感的有力工具。

2. 线线是连接两个点的直线,在平面构成中也是非常基本的构成元素。

它不仅能建立起平面构成的物体,还能够传达出各种情感和结构感。

线条的粗细、曲直度、纹理和颜色都能够影响到平面构成的表现力和效果。

3. 面面是由线条所组成的闭合形状,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设计作品中,人们常常使用多边形来组成各种图案。

因为多边形能够表现出一种稳定的结构感和简单的美感。

不同的线条和多边形的组合构成了各种复杂的平面图形。

4. 颜色颜色是平面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它在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和效果。

颜色的选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也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的图形元素。

5. 纹理纹理是表面的质感,是平面构成中的一个辅助要素。

纹理的种类非常多,有粗糙、光滑、毛茸茸、硬朗等等。

通过添加不同的纹理,可以在设计中表现出各种质感和层次。

6. 图案图案是一种能够在平面上进行重复的形态要素。

它可以通过重复、旋转和对称来达到丰富图形的目的。

在设计中,图案被广泛运用,如花纹、图章、图案等。

7. 空间空间是平面构成中能够产生深度和维度感的要素。

通过利用透视原理、阴影和色彩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各种空间感。

8.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在平面构成中对不同的表面做出不同的处理。

视觉传达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视觉符号)

视觉传达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视觉符号)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物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而感觉。

⑶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⑸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平面构成造型要素,我觉得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呢。

先说说点吧,我一开始老是做不好,总觉得点就是一个简单的小圆点之类的。

后来发现窍门在于,点不仅仅是圆形的、小的形状,其实在画面中,任何一个小的形状、元素都可以成为点。

比如说,在一幅大海与帆船的画中,远处的小帆船相对于大海这个大面积,它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点。

而且点的大小、形状、颜色和位置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小的、颜色暗淡的点可能就会有后退的感觉,大的、颜色鲜艳的点就比较突出。

再讲讲线吧。

线有直线、曲线之分。

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要理解线的情感表达。

直线给人一种稳定、刚硬的感觉,像很多建筑的外形,运用了大量直线条,就显示出稳重和庄严。

而曲线就比较灵动,更富有情感,像河流的形状,蜿蜒的曲线就表现出一种柔美感。

线的排列也很重要,如果是密集排列的线条,会产生面的感觉。

面呢,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这个一定要掌握,面有几何形状的面和不规则形状的面。

我曾经就很头疼怎么用面来平衡画面。

后来发现,将不同形状、大小的面合理组合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幅宣传画中,要用一个大的三角形面代表一座山,旁边搭配几个小的圆形面象征着太阳和云朵,这样画面就会有层次和秩序。

还有个诀窍,在思考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的时候,不要孤立地看待点、线、面。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就像在构成一个图案时,点的连接可以形成线,线的闭合可以形成面。

这种转换在很多logo设计中体现得很明显,比如说某个品牌logo一开始是几个零散的点代表初升的太阳光芒,然后把这些点用线条连接起来,再把线组成一个圆形的面,象征着圆满之类的含义。

所以在进行设计或者创作的时候,要时刻想到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样才能创作出和谐又有创意的平面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一、点
(1)点的概念:在几何学的定义中,点是无面积的,它只表示其存在的位置,如在客观形象上的棱角、线的开始与末端、线的交叉、线的转折处等。

但是在设计造型时,点如果没有形,便无法进行视觉传达或表现。

因此,点必须有面积、大小和形状。

(2)点的形状:点一般以圆形形状来表示,它是无棱角、无方向的。

在构成中,点的形态并不仅限于此。

它还可以是各种不同的简单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

点的基本特征不在于形状,而在于面积的大小。

面积越小,点的感觉越强;面积越大,越具有面的感觉。

就点与形的关系而言,以圆点视觉最强。

(3)点的性质与作用:点具有吸引视线并能诱导视线作上下左右移动的作用。

当框架内出现一个点时,它能吸引和集中人的视线,是视觉处于静止状态。

当框架内出现两个点,会使视觉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移动。

两点距离越近,引力越强,反之亦然。

如果两个点大小不同,视线会从大点向小点移动,大对小有吸引力,并且会产生方向感。

当框架内出现三个点或五个点,就会产生动感或秩序感。

当框架内出现依次排列的多个点,则会产生线的感觉。

点按照大至小或疏至密排列,还可使形状产生凹凸感或明暗感。

(4)点的构成:点移动产生线,点的聚集产生面,点的依次排列会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

点的组合构成可形成具有节奏感和空间感的图形。

如果点的排列和点的数量、大小等因素发生变化,还会产生不同组合的图形,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

点的构成是以点的视觉特征为依据,将点疏密排列,产生了点的空间构成效果;将点作有序的渐变排列,产生出节奏感;将点作方向变化的排列,产生出时间的意味;将点作下落式斜向排列,产生出速度的感觉。

不同的构成方式,反映出不同的心理效应。

点构成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是在多个点的组合排列中反复推敲、体会中逐步表现出来的。

二、线
(1)线的概念:在几何学定义里,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它只有长度和位置,没有宽度和厚度。

它是反映在面的边缘、形的边缘、面和面的交界处。

概念中的现无法作为视觉传达的要素。

但在构成设计中线必须有长度和宽度,而且长和宽的悬殊应很大,才可作为构成中的线形;如果长与宽的差距不大,就会失去线的特性。

(2)线的形状:线的形状主要在于线形两端的形状。

线性一般有宽度均匀和宽度不均匀两种,两端可以是圆头形、尖头形、方头形和不规则形等。

线的分类可以概括为直线系和曲线系两类:直线系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折线;曲线系包括几何曲线、自由曲线。

几何曲线有圆线、椭圆曲线、心形曲线、抛物线。

弧线等;自由曲线有S形曲线、回形曲线、漩涡线等。

(3)线的方向性与特性:1、直线具有理性化及正直和明确的特性;直线一般具有刚劲、坚固、肯定、硬度感、表现力强等特征。

如果把直线加粗变宽则会加强直线的力度和坚实感;如果变细,则会显得锐利,细线与粗线相比更具速度感;如果把直线以变化的粗细线间隔排列还会使画面有远近感。

垂直方向的线,方向性明显,具有一种庄严向上与崇高的特性。

单一的垂线,使人产生一种高傲孤独的感觉。

水平方向的线,具有横向的方向性和安静、舒展的特性,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倾斜方向的线,斜线方向性明显,具有活泼、动感的特性,同时给人以飞跃、冲刺等感觉。

2、曲线具有流动、回转的特性;依线的流动走向产生的曲线具有方向性。

曲线具有女性化、柔和的特性。

几种曲线中几何曲线有充实、饱满、圆润和流畅感;抛物线具有速度感;自由曲线具有柔和、优雅感。

曲线易给人以水波或者有柔软弹性物体的含蓄联想。

(4)线的构成:线在造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表现形体的基本要素,也具有很强的造型力和情感的表现力。

线不仅作为形态的轮廓线存在,而且还可以表现物体内部的色
彩层次。

线的特性在于线自身的表现力强。

因此,运用不同种类的直线和曲线以及线的特性组合构成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意图和主题要求,传达出一定的情绪。

三、面
(1)面的概念:在几何学定义里,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面比点的面积大、比线短而宽。

面具有长度和宽度而无深度。

面在构成中,总是以一定的形出现,没有形的面是不可能存在的。

(2)面的形状:1、直线形的面;即用直线组合的形。

可以用数学方式构成几何形,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多边形等;也可以用直线随意构成。

2、曲线形的面;即用曲线组合的形。

可以用几何曲线方式构成规则形,如:圆、半圆、椭圆等;也可以用自由曲线构成不同的有机形。

3、随意形的面;即用直线和自由曲线随意构成,并按需要任意发展。

4、偶然形的面;即用特别表现手段获得或意外获得的形。

(3)面的特性:面在构成中具有一种幅度感和面积的量感。

不同的面形,具有不同的特性,它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作用也各不相同。

譬如,几何形的面有明确、简洁的秩序感;自由形的面则有自然、柔软、流动的美感;直线形的面表现出一种正直、安定、刚直的性格,正方形具有一种正直敢和稳固感,三角形有着尖锐醒目的效果,正三角形表现出一种稳定感,倒三角形则表现一种动感。

曲线形的面表现出一种有数理性的秩序感。

如:圆形是一条连贯循环的曲线,有永恒的运动感,象征完美与简洁。

圆又有集中的象征性,表现为形的集中、精神专注。

随意形的面表现为形象自如、轻松活泼、富于变化,在心理感受上可产生一种优雅、柔软的美感。

偶然形的面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4)面的构成:面在组合中,一方面可以以形的变化来体现构成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以表现肌理的变化来丰富图形的表现力。

如果把一片叶形或一个正方形的表面填满黑色,则他们会具有充实的量感,同时这些面形还具有硬度感。

如果同样的形,是用点或者用线组织来表现面形表面的质感或明暗,那么面形将具有柔和感。

服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形式美的含义: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自然生活与艺术中各种形式要素及其按照美的规律构成组合所具有的美。

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

有普适性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

二、美的基本形式原理: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费西那把美的基本形式原理概括为9个方面。

包括:反复与交替、渐变、旋律、比例、平衡、对比、协调、统一、强调。

三、形式美主要有三方面特点: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含义。

2、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3、与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例 渐变
对比 平衡
强调
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