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简介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一、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启道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航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前身是飞机系,成立于1952年,首任系主任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院士。
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设计、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人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型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教育工作。
曾成功研制了“北京一号”中程旅客机、“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共轴双旋翼飞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等国家领导人;中央委员、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金壮龙,中央委员、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等一大批治国栋梁;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航空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等18位两院院士;以及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等一大批优秀年轻企业家。
学院下设6个实体单位:飞机系、空气动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控制系、动力学与控制系;涉及3个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流学科奖(A+类),力学获得(A-类),两个学科双双被列入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涉及10个二级学科,其中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工程力学、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学院建有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粉体技术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飞行器设计基础部)、航空器先进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航空科学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创新实践基地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简介知识讲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
自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
现有27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
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
有59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已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综合发展、融合互动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态势,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四个学科领域进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
在职教职工3759人,其中专任教师2236人,教授、副教授136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
凝聚了以17位两院院士,14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国聘专家,23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1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1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之一,其五个系别(即五系)分别是: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
这五个系别下的硕士就业方向各有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飞行器设计、航空器制造、航空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航空航天企业、航空研究院所、航空器制造厂等单位从事飞行器研发、试验与制造工作。
此外,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生也可以在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涵盖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生也可以在相关企业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
第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等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此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硕士生还可以在科研院所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工作。
第四,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能源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化工企业等单位从事能源系统设计与优化、动力装置运行与维护、能源管理与节能等工作。
此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生还可以在科研院所从事能源技术研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从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北航院系设置

北航院系设置1951年,为培养航空建设人才,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专航空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
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
1952年10月25日,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了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
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北航院系设置如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飞行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院法学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沈元学院(高等理工学院/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国际学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化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空间与环境学院无人系统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体育部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北航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高考专业详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介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先进的飞行器,主要面向航空飞行器设计。
本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航空航天工程是基本的服务面向;同时,在民用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市场。
轰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神舟”飞船等,都是本专业的杰作。
2.学业导航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学。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力学性能与结构强度、试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与热防护等。
3.发展前景在轰炸机、运输机、民航飞机等其他机型上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各航空公司使用的大型民航飞机都是进口的,目前国内没有能力生产。
本专业极具发展空间。
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常查询航天飞机的资料,对航天飞机感兴趣,对飞机导航系统感兴趣。
喜欢飞机模型,常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
渴望当一名宇航员。
了解宇宙飞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飞船的模型等等。
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及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3.职场纵横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方面的工作。
北航各系

北航各系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3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系、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推进系、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5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流体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6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7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加工与控制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8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保险与风险管理系、金融系、会计系9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系统科学与控制系10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健康与康复技术系、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研究所1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经济学系12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德语系、翻译系、俄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法日韩语教学部13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飞行器适航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机场与道路工程系14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工程系统工程系、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系、产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可信性工程研究中心、元器件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党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15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系、宇航推进系、图像处理中心16飞行学院17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与信息技术系、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光电工程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筹)、光电技术研究所18软件学院集成电路设计、高级IT项目管理、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化工程监理、计算机游戏设计、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工程与管理、嵌入式软件19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物理系、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系、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中心、微纳测控研究中心20法学院21高等工程学院22中法工程师学院23国际学院24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5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26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7继续教育学院28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9教育培训学院(创业管理培训学院)。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大学排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介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为适应我国民用飞机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的迫切发展需求,依托国防科工委紧缺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而创办。
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适航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飞行器适航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航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以及适航工程管理等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主要课程有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航空发动机原、发动机结构与强度、发动机控制、航空电子、航空电器、机载计算机、通信与导航、飞机制造基础、现代飞机装配技术、民用航空法、航空安全工程原理、可靠性原理、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适航规章、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适航管理工程等。
采用本硕连读优秀生培养模式,通过招生录取选拔,入学后与飞机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航空电器、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合作办学,前3年学习飞机、发动机、飞机系统与机载设备、飞行器制造等专门知识,第4年集中学习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知识,考核合格后,直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生可到适航审定与管理部门、民航单位、民用航空设计及制造单位,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在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研究所、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民航公司,从事飞机总体和结构设计、飞机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适航符合性评估、可靠性工程、飞机适航审定和验证技术以及适航管理技术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上海适航审定中心、沈阳适航审定中心等适航审定与管理部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公司等民航单位,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民用航空设计、制造单位,也可去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飞行器适航技术是航空航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飞行器设计、制造和适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并分别对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核心课程1.飞行器适航原理–本课程主要介绍飞行器适航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配套实验室实践,通过模拟实际适航流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飞行器结构与力学–本课程涵盖飞行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力学分析的方法。
–包括飞行器受力分析、结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
3.飞行器控制技术–本课程主要探讨飞行器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稳定、灵活和精确的飞行器控制系统。
4.飞行器电子与通信技术–本课程介绍飞行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包括飞行器的电子系统设计、通信协议和数据链路等方面的内容。
选修课程1.飞行器适航规章与标准–本课程介绍飞行器适航的相关规章和标准。
–学生将了解国际和国内适航规章的制定过程和应用。
2.飞行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课程主要探讨飞行器所使用的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不同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
3.飞行器维修与检验技术–本课程介绍飞行器维修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飞行器的维护、修复和检验工作。
4.飞行器适航测试与验证–本课程主要关注飞行器适航测试和验证的方法和流程。
–包括静态和动态试验、适航证书的申请和评估等内容。
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参与飞行器设计和制造的实际项目,并在实习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实验–学生将进行飞行器适航相关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与飞行器适航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
–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飞行器适航项目,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总结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飞行器适航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开设有飞行器适航工程系。
一、系的历史沿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的飞行器适航工程系,以飞行器适航技术为特色,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发展而来。
其前身为飞行力学,是我校(北航)建校初期的四个航空专业之一,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也是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为博士学科点;1997年学科调整,飞行力学博士点转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点;1998年,为了扩大该学科的服务面向,和新增车辆工程学科交叉,增加了地面载运工具的运用专业;200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7月,在第二次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二。
2007年10月成立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进一步强化飞行器运用工程学科方向的发展。
2009年教育部获批增设航空器适航技术本科专业。
我校的飞行器适航工程具有综合性强、国防特色突出和相关学科雄厚等特点,形成了相对稳定、学科框架完善、综合性强、国防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飞行器结构疲劳可靠性、空天装置热科学与排放控制、飞行力学等为优势研究方向、民机适航性是在优势方向基础上通过跨院系合作、并与民航、国防科工委联合而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我校的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由一批具有行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队,现有教师1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教授3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博士后人员1人,其中新世纪人才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我系本着开放、包容的思想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将飞行器适航工程学科方向推向新的高端。
二、师资队伍
丁水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人才
张曙光博士,教授(载运、适航),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陆利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荣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志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峻江博士,教授(载运、适航),博士生导师
吴江浩博士,副教授(载运、适航),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柯鹏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杜俊敏博士,讲师
何田博士,讲师
刘传凯博士,讲师
刘晓锋博士,讲师
陈海兵博士,讲师
潘强博士,博士后
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1.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控制
研究空气动力学和气动载荷的分析、预测和优化;研究飞行性能分析和优化、飞行品质评定体系与评价准则、飞行控制和自主飞行等,研究与飞行动力学相关的飞行安全问题,如失速/尾旋等大迎角气动/飞行特性、驾驶员与人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特征和控制模型、大气扰动、冰、雪、暴雨等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等。
2.航空动力装置热科学与排放控制
主要以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常见故障现象回归设计准则,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热端部件的热科学与排放控制技术体现了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端部件的燃烧与传热机理、热防护与排放控制技术、热端结构热耦合技术等。
3.航空器适航性技术基础研究
研究航空器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所反映出来的包括飞行性能、动静强度等安全品质。
本方向研究内容涉及学科面宽,涵盖气动、结构、飞行品质等多学科。
作为北航与民航合作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器适航性研究中心的主力参加单位之一。
在航空发动机适
航性、飞行特性控制与系统安全性、大飞机结构与气动载荷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适航条例的符合性技术基础提供研究支持。
4.飞行器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方向的研究旨在保障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展先进飞行器材料与结构的优化、损伤容限设计与评定、缺损结构修补和空气动力学计算等方面研究,这些基础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可以缩短飞行器研制周期、提高飞行器质量。
四、下设的实验室和基地
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目前已有微小型发动机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规划建设结构安全性实验室、微小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实践中心。
五、人才培养概况
飞行器适航工程系承担着航空器适航技术本科专业;适航技术与管理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两个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任务,并招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博士后。
每年招收本科生1
个班,每个班30人左右。
本系借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厚的航空航天底蕴,以国际合作和与民航部门合作为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每年招生20名左右,主要从飞行器设计、力学、航空发动机、空中交通等相关本科专业招生。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创办的,为国家科工委紧缺学科,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主要培养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工程、航空维修工程、适航审定技术、适航验证技术以及适航管理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新创办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山东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也可到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是这两年开设的新专业,主要开设在航空航
天类院校。
每一架飞机在出厂前都要取得一个“身份证”,叫做适航证。
有了这个适航证,飞机才可以在颁发此证的国家中飞行。
实行适航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旅客的安全。
旅客从进入飞机开始,在滑行、起飞、飞行、着陆,直到离开飞机的全过程中的安全,便是飞机适航的管理内容。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适航审定中心工作,如中国民用航空上海适航审定中心、中国民航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也可以去民航总局适航司、地区管理局适航处等政府部门工作。
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专业揭秘——检验飞机是否达到航行标准
为适应大飞机研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面向全国招生的“适航技术与管理”方向,又被称为“大飞机班”。
“…适航?就是…适合航行?。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水汀院长介绍,适航技术用来检验航空器是否达到适合航行的要求,“是一门管理科学,更是一门技术。
”
据了解,这门技术最早起源于航海,用来检验出海船舶的整体安全。
“比如说…鸟撞?测试,就是适航技术中的一个小部分。
”丁水汀介绍,这种测试通过模拟大鸟撞击飞机的舷窗,或者是撞入发动机等突发情况,测试飞机的安全性能。
丁水汀表示,“大飞机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适航标准设计。
”如果设计时飞机达不到适合航行的标准,那么研制进展越多更改的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