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工艺流程设计

合集下载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之变得清澈、无色、无味和无害的过程。

下面是水厂常见的净水工艺流程:1. 预处理:首先,将水源引入水厂,经过粗筛、格栅和除砂器等预处理设备,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杂质,防止后续工艺设备的堵塞。

2. 凝结沉淀:将预处理后的水通过加药设备,投加适量的凝结剂,使悬浮的细小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静置沉淀。

在沉淀池中,根据不同颗粒的密度,通过重力作用将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混凝沉淀物。

3. 浮选:在沉淀池沉淀后,将水通过气浮池进行浮选处理。

在气浮池中,通过注入气体(如空气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产生大量细小气泡,这些气泡会附着在悬浮颗粒上,使其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再通过刮板将浮渣从水体中去除。

4. 滤料过滤:将浮选后的水通过滤料过滤设备,如砂滤器、碳滤器等,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颜色和异味物质。

在滤料中,水通过滤料的孔隙,颗粒、颜色和异味物质被滤料截留,从而得到较为清澈的水。

5. 加药消毒: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水的安全性,常常在滤料过滤后的水中加入消毒剂,如氯或臭氧。

消毒剂能够快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并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分解,使水恢复到可饮用水质标准。

6. 高级处理:对于特殊水源或特殊需求,水厂还可以采用一些高级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反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设备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量污染物。

7. 出水调理:调理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水的口感和品质,通常包括调节水的硬度、酸碱度和含氧量等。

调理水可以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或通入空气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经过以上工艺流程处理的水被送入水质储水池,然后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工厂和市区等地。

这样,经过水厂的全面处理,水源变得清澈透明,符合饮用水的卫生和品质要求。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介绍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介绍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介绍
自来水厂是为了向城市居民提供饮用水而建立的设施,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水源采集:自来水厂一般采用地下水或水库水作为水源。

采集水源时要注意水源的纯净度和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 预处理:水源进入厂区后,会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工艺,如格栅过滤、沉淀、混凝、澄清等,去除杂质、浮游物、悬浮物等。

3. 净化:在预处理后,经过滤池、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等工艺,去除异色、异味、重金属、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4. 加氯消毒:经过净化后,为了杀死水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病毒,自来水厂一般会加入适量的氯消毒。

5. 出水:消毒后的水会通过管网输送到市区各个家庭、企业和机构。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进行处理。

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自来水厂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进行日常监测和检测。

- 1 -。

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

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

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制水工艺成为了水厂的核心任务。

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经过多道处理工艺,最终生产出清洁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

1. 水源采集水源采集是制水流程的第一步,一般水厂通常会选择地下水、江河湖泊水、海水等作为原水源。

不同的原水源存在着不同的水质,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 预处理原水源在进入水厂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除泥沙、除铁、除锰等处理。

一般采用筛选、沉淀、混凝等方法来去除原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3. 去除胶体和溶解物水中的微小胶体和溶解物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清洁度,因此需要通过过滤、吸附等处理方法去除。

其中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

4. 消毒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一般水厂会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以确保出厂水的卫生安全。

5. 调整水质为了使水的pH值、硬度和矿化度适宜,水厂需要对水质进行调整。

一般会采用添加石灰、硫酸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水质调整。

6. 出厂水贮存和输送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被储存在水箱或水塔中,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户家庭或工业企业。

在输送过程中,需要对水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水的清洁和安全。

以上便是一般水厂的制水流程,通过多道工艺处理,最终产出清洁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在制水过程中,水厂需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保证生产出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

同时,水厂还需要关注环保,确保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为社会提供清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供水服务。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

水厂工艺设计方案一、工艺流程设计1.原水调节池:用于接纳源水、调节源水水质和水量,并进行初步混合和澄清,以便进一步处理。

2.预氧化池:对原水进行预氧化处理,通过喷气曝气等工艺,使水中的铁、锰等杂质被氧化沉淀。

3.絮凝池:加入絮凝剂,通过搅拌和静置,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沉淀。

4.沉淀池:将絮凝后的水经过净水沉淀,形成混凝水与清水层,在底部集水器中排出混凝水,上层的清水经过管道进入过滤池。

5.过滤池:采用石英砂和活性炭等材料填充的过滤池,对水进行过滤和吸附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

6.消毒池: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和次氯酸钠等。

7.清水箱:用于存储消毒后的水,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配水管道:输送清水至用户的管道网络。

二、工艺设备选择和设计1.原水调节池:选用大型混合澄清池,以确保原水的充分混合和澄清效果。

2.预氧化池:选择气浮池或氧化滤池等设备,提高氧化效果,加速铁锰的沉淀。

3.絮凝池:根据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设计合理的搅拌和静置时间,以确保絮凝效果。

4.沉淀池:采用大型圆形沉淀池,设置集水器和排泥口,以确保沉淀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5.过滤池:选用多层过滤装置,如石英砂、活性炭和石英砾石等填料,设计合理的过滤速度和周期,以确保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

6.消毒池: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量和接触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

7.清水箱:根据用户需求和供水量确定清水箱的容量和数量,设计合适的进出水口和溢流口,以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配水管道:根据用户需求和供水量确定管道的直径和流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阀门,以确保水质和供水的安全性。

三、操作控制和自动化设备1.工艺控制: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水需求变化,定期检测水质,调整处理参数,如pH、搅拌速度等,以确保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2.设备监测: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各处理单元的进水和出水水质,以及水位、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水厂的工艺流程

水厂的工艺流程

水厂的工艺流程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来说,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是至关重要的。

而水厂的工艺流程就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净化处理、消毒处理等多个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水厂的工艺流程。

一、原水处理。

原水处理是水厂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原水可以是来自自然水源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也可以是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不同的原水来源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原水处理包括预处理和初级处理两个环节。

预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藻类等杂质,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而初级处理则是通过加药、絮凝、沉淀等方法去除原水中的胶体、有机物、微生物等,以净化水质。

二、净化处理。

净化处理是原水处理的后续环节,主要是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等。

其中,过滤是最常用的净化处理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杂质。

而吸附和离子交换则是通过特定的吸附剂或树脂去除水中的特定成分。

净化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证水的安全饮用。

三、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是水厂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消毒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入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在消毒处理中,需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接触时间,以避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同时,还需要对消毒后的水进行脱氯处理,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水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厂的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质挑战。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我们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水厂制水的流程工艺

水厂制水的流程工艺

水厂制水的流程工艺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厂则是保障人们用水需求的重要设施。

水厂制水的流程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水流程,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1. 水源采集:水厂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水源。

水源可以是地下水、河水或湖水等。

在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水源的质量、水量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2. 净水预处理:水源采集后,需要进行净水预处理,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预处理一般包括过滤、絮凝、沉淀、氧化等步骤。

过滤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絮凝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沉淀通过重力作用使颗粒沉淀到底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氧化通过加入氧化剂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使其变为易于去除的物质。

3. 混凝沉淀:净水预处理后,需要进行混凝沉淀。

混凝是指将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溶解物质通过加入混凝剂,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

沉淀是通过重力作用使颗粒沉淀到底部,从而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4. 除磷除氮:有些水源中含有过多的磷和氮,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因此,在制水过程中需要进行除磷除氮的处理。

除磷除氮一般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方法。

5. 深度过滤:深度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如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水进行深度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6.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的吸附剂,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和色度物质。

在制水流程中,常常使用活性炭吸附来提高水质。

7.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灭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具有高效、无残留物和对水质无影响的优点。

8. 加氯消毒:加氯消毒是指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氯化物,使其分解产生次氯酸,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加氯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9. 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指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调整水中的pH 值、硬度、溶解氧等参数,以满足不同的用水目的。

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与典型案例!

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与典型案例!

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与典型案例!全流程水厂工艺设计包括水源处理、絮凝-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水源处理,对于表面水源来说,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曝气、搅拌沉淀、絮凝等,对于地下水来说,主要进行氯化消毒、逆渗透等处理。

接下来是絮凝-混凝-沉淀环节,主要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得悬浮物形成絮凝体,再通过混凝剂形成牢固的絮凝体,最后通过沉淀池沉降分离。

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杂质。

过滤环节一般通过砂滤、活性炭滤等方式,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残余的胶体。

最后是消毒环节,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的安全性。

下面举例介绍一种典型的水厂工艺设计案例:常规处理工艺。

1.水源处理:选取表面水为水源,采用预氧化、曝气和絮凝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2.絮凝-混凝-沉淀:加入絮凝剂和混凝剂,使得悬浮物和胶体发生凝聚并沉淀,形成絮凝体。

通过高效沉淀池进行沉降分离,去除杂质。

3.过滤:将经过沉淀的水通过砂滤进行过滤,去除微小悬浮物和胶体。

再经过活性炭滤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物和异色。

4.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对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5.除氨:经过以上处理后,若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可通过加入氯化铁或聚合氯化铝等化学药剂,与氨氮反应形成不溶性物质,再通过沉淀或过滤去除。

6.调节PH值:根据水质要求,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石灰或硫酸等调节剂,使得水的pH值接近要求的范围。

以上是典型的常规处理工艺,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水厂工艺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并且能够稳定地满足供水需求。

给水厂工艺流程

给水厂工艺流程

给水厂工艺流程水是生命之源,而给水厂则是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

给水厂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最终转化为清洁、安全的饮用水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般给水厂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水的引入。

原水一般是指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

给水厂需要将原水引入厂区,这通常需要经过管道输送或者抽水站抽取。

在引入原水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除杂处理,以去除较大的杂质和颗粒物。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

原水在经过初步处理后,会进入给水厂的预处理系统,这一阶段的主要工艺包括絮凝、沉淀、过滤等。

首先是絮凝,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然后是沉淀,利用重力使絮凝体沉降到水底,形成混凝沉淀物。

最后是过滤,通过多层过滤介质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随后是消毒处理。

在预处理完成后,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给水厂需要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是加入氯气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也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或臭氧氧化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最后是配水和输配系统。

经过前期处理和消毒后的水被送入清水池,然后通过配水泵将水送入城市的输配系统,供居民使用。

在输配系统中,水会经过加压、管网输送、储水等环节,最终到达用户家中的水龙头。

总的来说,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引入、预处理、消毒处理和输配系统。

通过这些工艺的处理,原水中的各种杂质和污染物得以去除,最终得到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障。

给水厂工艺流程的稳定运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程学院系名:专业:给水排水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2年 6月 15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设计基本资料 (2)设计任务 (3)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一级泵站 (8)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管式静态混合器 (11)机械搅拌澄清池 (11)V型滤池 (17)消毒 (23)清水池 (24)二级泵站 (25)附属构筑物 (26)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平面布置 (27)高程布置 (27)附:参考文献 (29)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设计基本资料设计水量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原水水质情况(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a.河流水文特征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最河流枯水位: m,常年水位: mb.气象资料最热月平均气温:°C,最冷月平均气温:°C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出厂水质、水压要求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设计任务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3.对水厂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并附有必要的单线草图。

4.确定辅助构筑物尺寸和位置,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并绘制水厂平面布置图5.计算各净水构筑物和连接管忠的水头损失,考虑水厂地形,确定各净水构筑物的标高,绘制水厂高程布置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1.近期规模设计规模为 (29+=万m3 /d( m3/s),制水能力Q=×=万m3 /d=13152m3 /h,其中水厂自用水5%~10%,取7%。

近期规模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8组,每组构筑物类型相同,每组处理规模为万m3 /d(1644m3 /h)。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处理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水厂规模、水厂用地面积和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选定三套方案如下:方案一: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二:取水→一级泵站→管式扩散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移动罩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三: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根据技术性能比较,确定选择方案三,即:消毒剂↓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取水泵房: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为水头损失,为估算值),为保证吸水管的正常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

(吸水管上缘的淹没深度为——D/2=1m,其中D取1000mm)。

取吸水管下缘距吸水间底板,则吸水间底板标高为(D/2+=。

洪水位标高为,考虑的浪高,则操作平台标高为。

故泵房筒体高度为:H=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设备及起吊高度、电梯井机房的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吊车梁底板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取为6m,从平台楼板到房顶底板净高为,所以整个一泵房的高度为+6+=。

配水井每个配水井设计规模为6576m3/h,设计2个,配水井是为了改善进水泵池来水的水流条件,均匀分配原水至各组处理构筑物,确保运行的稳定性。

配水井同时作为滤池上清液的接纳点。

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min,配水井有效容积为274m3。

配水井外径为8m,内径4m,井内有效水深为,配水井总高度为6m。

DN mm钢管。

配水井进水管采用DN1300mm钢管,配水井出水管采用800↓↓↓↓↓↓↓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设计原则:溶液池的底坡不小于,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

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上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1.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来防腐。

已知条件:水厂单组构筑物设计流量1644m3/h,设计2座溶液池,每座提供4组的混凝剂即Q=1644×4=6576 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30mg/L,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5%。

采用计量投药泵投加。

计算过程:1.溶液池容积W1W1=aQ/(417cn)式中:a—混凝剂(精致硫酸铝)的最大投加量,30mg/L;Q—处理的水量,6576 m3/h;c—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15%;n—每日调制次数,3次。

所以: W1=30×6576/(417×15×3)= m3溶液池容积为12 m3 ,有效容积为,,溶液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长×宽×高=2m×2m×3m,包括超高,置于室内地面上,池底坡度采用.溶液池旁有宽度为工作台,以便操作管理,底部设放空管。

2.溶解池(搅拌池)容积W2W2==×= m3设计尺寸为长×宽×高=××,其中包括超高为,池底坡度为3%。

溶解池池壁设超高,以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溶解池为地下式,池顶高出地面,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条件。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q0=W2/60t=s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0=50mm,相应流速为s,采用钢管。

溶解池池底部设管径DN100mm的排渣管一根。

3.投药管投药管流量q=w1×2×1000/24×60×60=s,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径为d=25mm,相应流速为s,采用钢管。

由于药液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以及配件都采用防腐措施。

溶液池和溶解池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内壁涂衬以聚乙烯板。

为增加溶解速度及保持均匀的浓度,采用机械搅拌设备。

3.加药间和药库加药间和药库合并布置,布置原则为:药剂输送投加流程顺畅,方便操作与管理,力求车间清洁卫生,符合劳动安全要求,高程布置符合投加工艺及设备条件.储存量一般按最大投药量的期间的15-30天的用量计算。

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的质量为40kg,每袋的体积为××0.2 m3,投药量为30g/ m3,水厂设计水量为13152m3/h,药剂堆放高度为1.5m,药剂贮存期为30d。

硫酸铝袋数N = 24Qut/1000W= 24×13152×30×30/(1000×40)≈7102袋有效堆放面积A = NV/(1-e)=7102×××(×)=㎡其中e为堆放孔隙率,袋堆时e=20%。

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是什么、、、、、、、计算过程:1.设计流量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 1644m3/h= m3/s2.水流速度和管径由流量为1644m3/h,查水力计算表得:v=s,管径800 mm, 1000i= .投药口至澄清池距离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已知条件:每组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流量为Q=1644m3/h=s。

泥渣回流量按4倍设计流量计。

第二反应室提升流量Qˊ=5Q=5×=(L/s)=(m3/s)。

水的总停留时间t总=。

()第二反应室上升流速及导流室下降流速u1=50mm/s=s(以Qˊ计)。

(40-70mm/s)第二反应室内水的停留时间t1==36s。

分离室上升流速u2=1mm/s计算过程:设第二反应室内导流板截面积A1为㎡,则:1===㎡直径=取二反应设计要点:1.滤池清水池应设短管或留有堵板,管径一般采用75~200mm,以便滤池翻修后排放初滤水.2.滤池底部应设有排空管,其入口出设栅罩,池底坡度约,坡向排空管.3.配水系统干管的末端一般装排气管,当滤池面积小于25㎡时,管径为40mm,滤池面积为25~100㎡时,管径为50mm.排气管伸出滤池顶处应加截止阀.4.每个滤池上应装有水头损失计或水位尺以及取样设备等.设计计算:设计2组滤池,每组滤池设计水量为:Q=40000 m3/d滤速:v=10m/h反冲洗强度q=14L/(s· m2)保护层高度H4 采用 m滤池总高度H 为: H= + + + = m(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①干管:干管流量: q g = fq = ×14 = L/s采用管径: d g = 700mm干管始端流速: v g = m/s②支管支管中心间距:采用a j = m采用孔眼直径: d k = 9 mm每个孔眼面积: f k = πd k²/4 = ×9×9 = mm孔眼总数: N k = F k/ f k = 70250/ = 1107 个每根支管孔眼数: n k = N k / n j = 1400/50 = 28个支管孔眼布置设二排,与垂线成450夹角向下交错排列.⑤复算配水系统: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l j/d j = = 27 < 60清水渠断面:同进水渠断面消毒设计计算:1.加氯量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1=80000 m3/d= m3/h,清水池最大投加量a为1mg/L.预加氯量为0清水池加氯量Q= = ×1×= h二泵站加氯量不做考虑2.加氯间仓库储备量按30d最大用量计算:M= ×30×24= 2398kg选用1t的氯瓶3个,氯瓶长L=2020mm,直径D=800mm,公称压力.加氯间中将氯瓶和加氯机分隔布置.加氯间有直接通向外部的门,保持通风. 加氯间外布置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照明和通风设备在室外设开关.清水池设计计算:已知条件:设计水量Q =万m3/d.1.清水池调节容积取设计流量即最高日用水量的10%,则调节容积为:W1=10%×Q=10%××10000=31565m32.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两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取25L/s连续灭火为2h,则消防容积为: W2=25×2×3600/1000=180 m33.水厂自用水(用于冲洗滤池,沉淀池排泥等)的贮备容积为:W3=7%×Q已在设计流量考虑范围内.4.安全储量:不做考虑W4= 05.每组清水池的容积为:W= W1 + W2 + W3 + W4= 31565 + 180 + 0= 31745m36.水厂内建4座矩形清水池,容量为W/4=清水池有效水深取,超高,则清水池的平面尺寸为63m×30m.7.清水池进水管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算,采用钢管,直径为800mm,流速为0.91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