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四篇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四篇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1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化学复习教学的四步走策略.第一轮复习是围绕教材,按照课本章节复习;第二轮是围绕教学知识点,实施专项复习;第三轮是围绕考纲考点,实施习题训练复习;第四轮是总结式复习,回顾前三轮的复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如此一来,从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到试卷中常出现的经典考题,可以实现“一网打尽”,从而实现有效化学复习教学.二、化学复习教学策略1.围绕教材,学生基础强化认真研读新课程理念不难发现,中考化学知识点无一不是来源于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加强调基础和实践.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一味地拔高和拓展,在一些不必要的题型和知识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教材必须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总结、课后习题、阅读资料等,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考点.在中考之前,必须将化学课本反复研读,将教材中的化学概念、知识研拓、实验技能等,加以总结.例如,在化学授课伊始,教材中给出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必然有新物质的产生,而物理变化则不引入新物质.由此引出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即是考查某一性质的产生是否需要化学变化的帮助.对此,笔者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题:爆炸现象是化学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于本题,教材中明确指出化学中出现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必须区别对待.物理爆炸不涉及新物质的产生,如气球的爆炸,则是物理变化;化学爆炸,如鞭炮的爆炸,必定产生新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如果对教材中的爆炸知识点看得不够仔细,自然就难以正确判断出该题的答案.对于初中化学的首轮教材化复习,不必追求深度,但是必须强调对教材的仔细研读,细细品味教材中的每一句话.2.围绕考点,化学专项强化初中化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概念虽然繁多,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往往是固定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教师不妨一带而过,从而为化学难点和重点的复习腾出时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特殊现象,往往会成为学生失分点.对此,笔者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化学角、化学之最等兴趣活动.在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只有做到突出主次、真正减负,化学复习教学的高效才能实现.3.围绕实验,化学素养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中考化学的核心考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题、实验推断题、实验计算题等,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利用实验规律、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高效化学实验教学.除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教学外,近些年中考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对此,教师不妨从中考化学的实验真题出发,围绕实验考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例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1)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说明了CO2的性质是什么?(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接下来的操作是什么?分析:在该实验中,既涉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又涉及化学物质的性质,对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在化学教材中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在本题中,还涉及探究式实验,在第二问中,要求自主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区别.该题中,还隐含要求掌握CO2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总结2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只有在初三的年段里有化学,是因为必须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打好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在三年级学习。
初三化学实验工作总结(3篇)

初三化学实验工作总结____-____学年(上)化学实验总结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常规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所包含的化学意义。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从本质上去了解,既能让学生巩固既得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这个学期中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做个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认真执行教学实验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开齐教材所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并针对实际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演示实验作一些改进和增设一定的实验,以便在教学上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本学期共完成全校5个班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任务的准备工作,努力协助各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和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率100%,教师演示实验率100%。
二、强化管理规范到位实验室的特点是教学仪器、药品、材料种类繁多,设备复杂。
为此我做到如下几点:1、新调入的器材药品,先检查验收,没问题后再登记入帐,记明规格、数量、金额。
2、标定橱目标签,每层所放教学仪器、药品、材料都编卡登记,做到教学仪器、药品存放定位,排列有序,取用方便安全。
3、任课教师领取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先填写实验通知单,根据实验通知单提供仪器、药品,任课教师用完归还时检查核对,如有损坏或丢失,查明情况,按规定要求报废或赔偿。
4、任课教师领取危险药品时除填好通知单外,还要由主管领导批准签字,我根据实验通知单提供危险品,并严格控制危险品的领取量,剩余危险品做到妥善的回收和保管。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盐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滴管等。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一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2. 用试管架将烧杯固定在试管上;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4. 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盐酸;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反应发生;当盐酸滴入的量超过氢氧化钠的量时,粉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表示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这对我们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和反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总结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总结上册光阴如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繁忙中充实着,在欢乐中收获着,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总结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总结上册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总结上册1一、基本情形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形来看,这些学生基础高低良莠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动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形来看:参考135人,及格49人,及格率36%,联考校第7,优秀24人,优秀率17%,联考校第3、人均分38、联考校第7、整体情形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特别是所触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几点做法(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教材,中考考试说明,对教材,考试说明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控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换的场所,但成效不是很好,学生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花的时间较多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法完成。
(二)、搞好培优转差工作对于部分偏科的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强化,突破重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升爱好。
我还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控偏科学生学习情形,为他们出谋划策,排解困难,并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开开小灶、增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考入高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落后生的转化上,对落后生努力做到,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夸奖为主,和他们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入的知道和尊重,发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以到达爱好老师并爱好学习你所代课程,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参加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等燃烧完毕冷却后,翻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剩余的氧气。
点燃〔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4P+5O2=====2P2O5:【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是常用的氧化剂〕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C+O2CO2⑵【实验2-3】硫燃烧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O2SO2【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3Fe+2O2Fe3O4本卷须知: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初三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总结5篇

初三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总结5篇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接下来是关于初三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三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总结1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
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
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粤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

粤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先准备一份教学总结吧。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粤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粤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1一学期来,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本人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
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
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
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金山桥开发区中学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尤其是在市一中参加的省优质课的评比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本次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化学骨干培训和20xx年12月10———12月21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了教授们就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与同行进了交流探讨,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专家教授们就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
对照自己平时教学,虽然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但对于部分实验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成功等结果,教学中倍感困惑。
这次培训恰好安排了实验教学现场指导,在现场我们培训每位教师都认真亲手操作这些实验,同时就自己平时中困惑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真是对症下药,参加培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有效性。
通过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为实验有效性改进创设了极佳途径,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符合化学教学实际。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体会到: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1、以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
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实验一物理化学变化P6-7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
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象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13
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验三吸入呼出气体的探究P14-15
步骤2
现象
结论
步骤3
现象
结论
步骤4
现象
结论
实验四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温度P21
现象
结论
P21 实验1-6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第二单元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
现象
结论
化方
实验二氧气的性质实验P33-34
氧气的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2)硫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化方
(3)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
P37 实验2-5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
(1)
(2)
P38 活动与探究
讨论
实验
第三单元
实验P49活动与探究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第四单元
实验一过滤P75
一贴
二低
三靠
实验二P76 软水与硬水
现象
结论
实验三P79[实验4-5]
现象
结论
实验三电解水实验P80
现象
结论
化方
第五单元
实验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P92. 资料:图5-1 氧化汞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探究1:P91,方案一。
图5-2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探究2:P92, 方案二。
图 5-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94 实验5-1
现象:
化学反应:
探究:P95 图5-6 镁条燃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P97.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实验6-1:P107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实验6-2:P110-11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家庭小实验:P112
1、图6-10
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2、P112图6-11
分析原因:
P117实验6-3:图6-14:倾倒CO2
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P117实验6-4:图6-15:CO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化学方程式:
P118实验6-5:图6-16:CO2与水的反应:(Ⅰ)现象:
原因:
(Ⅱ)现象:
原因:
(Ⅲ)现象:
原因:
(Ⅳ)现象:
原因:
P121 图6-19 CO的燃烧
实验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P122 CO还原C U O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P122家庭小实验:
现象:
原因分析:
第7单元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
课本128页实验图7-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灭火的原理探究
课本130页图7-8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课本130页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制作图7-9
现象:
方程式
实验三:粉尘爆炸的实验
课本132页实验7-2 图7-1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本136页实验7-3,图7-14 (镁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方程式
补充:镁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方程式
实验五:甲烷燃烧方程式
实验现象:
方程式
实验六:氢气的制取(课本145页)
1.药品
2. 原理
3.装置(自己画)
4.收集
第八单元
实验一: 合金与纯金属硬度的比较
下册课本5页实验8-1 图8-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课本10页探究表格
现象方程式金
属
镁
锌
铁
铜
实验三:金属活动顺序探究
课本11页
实验现象方程式铝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硝酸银反应
铜和硫酸铝反应
实验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下册课本16页图8-20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程式
实验五: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下册课本18页,图8-23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听写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加热
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
碳酸钙+稀盐酸
二氧化碳+ 石灰水
水通电
碳酸分解
铜+氧气
铁+氧气
镁+氧气
铝+氧气
红磷+氧气
氢气+氧气
一氧化碳+氧气
甲烷+氧气
乙醇+氧气
碳+氧气(2个)
硫+氧气
二氧化碳+水
镁+盐酸
铁+盐酸
铝+盐酸
锌+盐酸
镁+硫酸
铁+硫酸
铝+硫酸
锌+硫酸
铁+硫酸铜
铝+硫酸铜
铜+硝酸银
铝+硝酸银
铁+硝酸银
碳+ 氧化铜
碳+氧化铁
一氧化碳+氧化铜一氧化碳+氧化铁氧化钙+水碳酸钠+ 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