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 根据题目猜一猜,诗里会写什么呢?
暮江吟
傍晚 江边
傍晚江边的景色
造句:爷爷降服了这匹不听话的马。
fèi

音序:F 部首:贝 组词:电费 费心 造句:我家的电费都是妈妈去交的。


音序:X 部首:彡
组词:胡须 必须 造句:我今天必须要把作业做完。
xùn

音序:X 部首:辶
组词:谦逊 逊让 造句:家里来了客人,我们要懂得逊让。
shū
输音序:S 部首:车 Nhomakorabea组词:认输 输赢 造句:比赛中的输赢并不重要,重在参与。
组词:左侧 侧面 造句:我的左侧坐着的是小芳同学。
fēnɡ

音序:F 部首:山 组词:顶峰 山峰 造句:翻过这座山峰就到了我们村。


音序:L 部首:广
组词:庐山 造句:庐山的景色真美啊!
yuán

音序:Y 部首:纟 组词:缘由 缘故 造句:因为下雨的缘故,道路很滑。
xiánɡ

音序:X 部首:阝 组词:投降 降服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生字讲 解
9 古诗三首
我会写


音序:M 部首:艹 组词:暮色 日暮 造句:暮色降临,我才踏进家门。
yín

音序:Y 部首:口 组词:歌吟 吟诗 造句:小芳特别喜欢吟诗作画。


音序:T 部首:页
组词:问题 题写 造句:老师为我的小说题写了书名。


音序:C 部首: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9课,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呈现原文并提供相关的解读与学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一朵红花开在墙,墙下开一只紫罗鸟。

鸟儿说:“花儿呀,你真好!”花儿说:“鸟儿呀,你真聪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明月光如水,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垂钓者的垂钓,钓的是清澈的河水。

瞥一眼,眼前美丽的景色;再一瞥,眼前美呆的鱼儿。

渔翁笑着摇摇头说:“再等等,再等等。

”知识点一:诗歌形式与特点古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首先,古诗通常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并由五言或七言的古文组成,形式简洁有力。

其次,古诗追求形象、含蓄和意境的艺术表达,常常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来传达思想和感受。

在《古诗三首》中,每首诗都有着不同的体裁与形式,如第一首是对话体,第二首是绝句,第三首则是词。

通过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学生可以对不同的古诗形式与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点二:理解诗中意境古诗通常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因此理解诗中的意境对于读懂古诗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彼此的欣赏与赞美,传达出美好友谊的意境。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月亮,抒发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情的意境。

第三首诗描绘了垂钓者对美丽景色和鱼儿的赞美,呈现了治愈和宁静的意境。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培养对意境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提高对古诗艺术的欣赏与品味水平。

知识点三:准确理解诗中表达古诗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来传达思想和感受,准确理解诗中的表达对于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至关重要。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互相赞美,展现出友善与聪明的品质。

第二首诗描绘了黄鹂、白鹭和明月,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思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客舍(shè)青青柳色新。
04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03
(唐)王维
02
送元二使安西
01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04
使:到某地;出使。
03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02
送元二使安西
01
送:送别。
浥:(yì):湿润。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你。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行出了阳关后,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更:再。 故人:老朋友。 尽:饮完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
李白《送友人》
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在以后的几天里,村民对诗人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
1
2
赠汪伦 (唐)李白
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他踏歌相送。 于是,诗人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很多人很仰慕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文知识点从军行>>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笔记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可是王维的名句啊!就像我们离开家去旅行,到了节假日就会特别想念家人一样。

比如说你去夏令营了,到了中秋节是不是特别想爸爸妈妈呀!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写得多形象呀!这就好像我们和小伙伴们约好了去爬山,结果自己没去成,心里就会想着少了自己呢!比如你的同学们去爬山没叫你,你会不会也有这种感觉呢?3.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卢钺这句诗真有趣!就好像梅花和雪花在比赛谁更美,让诗人都不知道怎么评判了。

就像你和好朋友比谁的画画得更好,是不是也很难说呀!4.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哎呀呀,说得太对啦!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呀。

比如你跑步快,但同桌唱歌好听,各有各的好呢!5.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描写得多生动啊!九月初三的夜晚多让人喜欢呀,那露水就像珍珠,月亮像弓一样。

就好像我们看到了特别漂亮的夜景,忍不住要赞叹呢!比如有一天晚上你看到了特别美的星空。

6.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哇塞,这画面感太强了吧!那残阳在水面上,江水一半绿一半红。

就好像我们看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一样。

你想想看,是不是很神奇呀?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说得太有道理啦!有时候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就像在庐山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一样。

比如你有时候是不是也不了解自己的优点呢?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简直太妙啦!从不同角度看庐山都不一样呢。

就好像我们看一个人,从不同方面看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呀。

比如你的老师,上课和下课是不是不太一样呀?9.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这句诗好有气势呀!战士们在沙场上那么勇敢,真让人佩服。

就像我们为了比赛努力拼搏,也很了不起呢!比如你参加运动会跑步,是不是也很勇敢呀?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古诗三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在剑南忽然 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 沾满了衣裳。
9 古诗三首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 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 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9 古诗三首
助学资料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9 古诗三首
放声高歌。 应当。 开怀痛饮。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指春天。
【诗意】白天我要开怀痛 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 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9 古诗三首
长江三峡之一,因 穿过巫山而得名。
即从巴峡穿巫峡,
9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篱门 B.遗民 C.王师
楼蓝 纵酒 涕泪
剑外 清海 蓟北
雪山 黄沙 孤城
9 古诗三首
二、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 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 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 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í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用竹木编成的门。 迎凉:指出门迎来凉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三万里:形容很长。 河:指黄河。
译文: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 环境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报 国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女才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 放翁,南宋诗人,著有 《剑南诗稿》。是我国 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的忧愁已不见;我 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天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美好的 青春正好伴着我们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们要立即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 流直下经过襄阳,再北上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 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 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rèn
yuè jì
(重)仞 (五)岳 蓟(北)
tì xiāng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域古国名,这 里泛指西域地区 的各部族政权。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 都磨破了,不打败楼兰他们誓死不回。
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青海湖、长云、雪山、 孤城、玉门关
边塞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家乡亲人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文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青海 长云 暗雪山, 孤城 遥望 玉门关。 黄沙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楼兰 终不还。
连绵不断的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 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 玉门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抒发诗人因多年战乱 终于结束,朝廷收复失地而欣喜若狂的心情,表 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拓展 阅读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tì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g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 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忽然传出收复蓟北的消息,初 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 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写大好河山, 后点明其陷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 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 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 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 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 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 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 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 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 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敌军之强悍 决心之强大
誓死破敌,保国卫边的豪情壮志
诗中主要抒写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 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戍边的艰苦和思归之情。 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
拓展阅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遗民泪尽胡尘里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 苦。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 金政权。 译文:在金人的统治下,宋朝遗民的 眼泪已哭干。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望:遥望南方。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遥望南方,在希冀南宋朝廷的 军队收复失地的盼望中又过了一年。
五千仞:形容很高。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译文: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资料链接
1127年,陆游3岁时,中原被金兵所占,他 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 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乱世中,他曾 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但由于朝廷的昏庸 ,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 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
(痛哭流)涕 襄(阳)
rèn
yuè

仞(万仞山)岳(五岳) 摩(摩擦)



遗(遗产) 涕(涕泪) 巫(巫峡)
cháng(衣裳)[遮蔽下体的衣裙]

shang(衣裳)[衣服]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 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 人。诗多描写边塞生活,有些诗还 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 和战斗场面。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 ,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 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 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