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信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标准解读
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草案)

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1目次1 范围 (9)2规范性引用文件 (9)3术语和定义 (9)3.1 (9)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概述 (9)4.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9)4.2 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能力 (9)4.3 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10)4.4 基本技术要求的三种类型 (10)5第一级基本要求 (10)5.1 技术要求 (10)5.1.1物理安全 (10)5.1.1.1 物理访问控制(G1) (10)5.1.1.2 防盗窃和防破坏(G1) (10)5.1.1.3 防雷击(G1) (10)5.1.1.4 防火(G1) (10)5.1.1.5 防水和防潮(G1) (11)5.1.1.6 温湿度控制(G1) (11)5.1.1.7 电力供应(A1) (11)5.1.2网络安全 (11)5.1.2.1 结构安全(G1) (11)5.1.2.2 访问控制(G1) (11)5.1.2.3 网络设备防护(G1) (11)5.1.3主机安全 (11)5.1.3.1 身份鉴别(S1) (11)5.1.3.2 访问控制(S1) (11)5.1.3.3 入侵防范(G1) (11)5.1.3.4 恶意代码防范(G1) (11)5.1.4应用安全 (12)5.1.4.1 身份鉴别(S1) (12)5.1.4.2 访问控制(S1) (12)5.1.4.3 通信完整性(S1) (12)5.1.4.4 软件容错(A1) (12)5.1.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2)5.1.5.1 数据完整性(S1) (12)5.1.5.2 备份和恢复(A1) (12)5.2 管理要求 (12)5.2.1安全管理制度 (12)5.2.1.1 管理制度(G1) (12)5.2.1.2 制定和发布(G1) (12)5.2.2安全管理机构 (12)5.2.2.1 岗位设置(G1) (12)5.2.2.2 人员配备(G1) (12)5.2.2.3 授权和审批(G1) (12)5.2.2.4 沟通和合作(G1) (12)5.2.3人员安全管理 (12)5.2.3.1 人员录用(G1) (13)5.2.3.2 人员离岗(G1) (13)5.2.3.4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1) (13)5.2.4系统建设管理 (13)5.2.4.1 系统定级(G1) (13)5.2.4.2 安全方案设计(G1) (13)5.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1) (13)5.2.4.4 自行软件开发(G1) (13)5.2.4.5 外包软件开发(G1) (13)5.2.4.6 工程实施(G1) (13)5.2.4.7 测试验收(G1) (14)5.2.4.8 系统交付(G1) (14)5.2.4.9 安全服务商选择(G1) (14)5.2.5系统运维管理 (14)5.2.5.1 环境管理(G1) (14)5.2.5.2 资产管理(G1) (14)5.2.5.3 介质管理(G1) (14)5.2.5.4 设备管理(G1) (14)5.2.5.5 网络安全管理(G1) (14)5.2.5.6 系统安全管理(G1) (14)5.2.5.7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1) (15)5.2.5.8 备份与恢复管理(G1) (15)5.2.5.9 安全事件处置(G1) (15)6第二级基本要求 (15)6.1 技术要求 (15)6.1.1物理安全 (15)6.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2) (15)6.1.1.2 物理访问控制(G2) (15)6.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2) (15)6.1.1.4 防雷击(G2) (15)6.1.1.5 防火(G2) (15)6.1.1.6 防水和防潮(G2) (16)6.1.1.7 防静电(G2) (16)6.1.1.8 温湿度控制(G2) (16)6.1.1.9 电力供应(A2) (16)6.1.1.10 电磁防护(S2) (16)6.1.2网络安全 (16)6.1.2.1 结构安全(G2) (16)6.1.2.2 访问控制(G2) (16)6.1.2.3 安全审计(G2) (16)6.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2) (16)6.1.2.5 入侵防范(G2) (16)6.1.2.6 网络设备防护(G2) (17)6.1.3主机安全 (17)6.1.3.1 身份鉴别(S2) (17)6.1.3.2 访问控制(S2) (17)6.1.3.3 安全审计(G2) (17)6.1.3.4 入侵防范(G2) (17)6.1.3.5 恶意代码防范(G2) (17)6.1.3.6 资源控制(A2) (17)6.1.4应用安全 (18)6.1.4.1 身份鉴别(S2) (18)6.1.4.2 访问控制(S2) (18)36.1.4.4 通信完整性(S2) (18)6.1.4.5 通信保密性(S2) (18)6.1.4.6 软件容错(A2) (18)6.1.4.7 资源控制(A2) (18)6.1.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9)6.1.5.1 数据完整性(S2) (19)6.1.5.2 数据保密性(S2) (19)6.1.5.3 备份和恢复(A2) (19)6.2 管理要求 (19)6.2.1安全管理制度 (19)6.2.1.1 管理制度(G2) (19)6.2.1.2 制定和发布(G2) (19)6.2.1.3 评审和修订(G2) (19)6.2.2安全管理机构 (19)6.2.2.1 岗位设置(G2) (19)6.2.2.2 人员配备(G2) (19)6.2.2.3 授权和审批(G2) (19)6.2.2.4 沟通和合作(G2) (20)6.2.2.5 审核和检查(G2) (20)6.2.3人员安全管理 (20)6.2.3.1 人员录用(G2) (20)6.2.3.2 人员离岗(G2) (20)6.2.3.3 人员考核(G2) (20)6.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2) (20)6.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2) (20)6.2.4系统建设管理 (20)6.2.4.1 系统定级(G2) (20)6.2.4.2 安全方案设计(G2) (20)6.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2) (21)6.2.4.4 自行软件开发(G2) (21)6.2.4.5 外包软件开发(G2) (21)6.2.4.6 工程实施(G2) (21)6.2.4.7 测试验收(G2) (21)6.2.4.8 系统交付(G2) (21)6.2.4.9 安全服务商选择(G2) (21)6.2.5系统运维管理 (22)6.2.5.1 环境管理(G2) (22)6.2.5.2 资产管理(G2) (22)6.2.5.3 介质管理(G2) (22)6.2.5.4 设备管理(G2) (22)6.2.5.5 网络安全管理(G2) (22)6.2.5.6 系统安全管理(G2) (23)6.2.5.7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2) (23)6.2.5.8 密码管理(G2) (23)6.2.5.9 变更管理(G2) (23)6.2.5.10 备份与恢复管理(G2) (23)6.2.5.11 安全事件处置(G2) (23)6.2.5.12 应急预案管理(G2) (24)7第三级基本要求 (24)7.1 技术要求 (24)7.1.1物理安全 (24)7.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24)7.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24)7.1.1.4 防雷击(G3) (24)7.1.1.5 防火(G3) (25)7.1.1.6 防水和防潮(G3) (25)7.1.1.7 防静电(G3) (25)7.1.1.8 温湿度控制(G3) (25)7.1.1.9 电力供应(A3) (25)7.1.1.10 电磁防护(S3) (25)7.1.2网络安全 (25)7.1.2.1 结构安全(G3) (25)7.1.2.2 访问控制(G3) (26)7.1.2.3 安全审计(G3) (26)7.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26)7.1.2.5 入侵防范(G3) (26)7.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26)7.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26)7.1.3主机安全 (27)7.1.3.1 身份鉴别(S3) (27)7.1.3.2 访问控制(S3) (27)7.1.3.3 安全审计(G3) (27)7.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27)7.1.3.5 入侵防范(G3) (28)7.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28)7.1.3.7 资源控制(A3) (28)7.1.4应用安全 (28)7.1.4.1 身份鉴别(S3) (28)7.1.4.2 访问控制(S3) (28)7.1.4.3 安全审计(G3) (29)7.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29)7.1.4.5 通信完整性(S3) (29)7.1.4.6 通信保密性(S3) (29)7.1.4.7 抗抵赖(G3) (29)7.1.4.8 软件容错(A3) (29)7.1.4.9 资源控制(A3) (29)7.1.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30)7.1.5.1 数据完整性(S3) (30)7.1.5.2 数据保密性(S3) (30)7.1.5.3 备份和恢复(A3) (30)7.2 管理要求 (30)7.2.1安全管理制度 (30)7.2.1.1 管理制度(G3) (30)7.2.1.2 制定和发布(G3) (30)7.2.1.3 评审和修订(G3) (30)7.2.2安全管理机构 (31)7.2.2.1 岗位设置(G3) (31)7.2.2.2 人员配备(G3) (31)7.2.2.3 授权和审批(G3) (31)7.2.2.4 沟通和合作(G3) (31)7.2.2.5 审核和检查(G3) (31)7.2.3人员安全管理 (32)57.2.3.2 人员离岗(G3) (32)7.2.3.3 人员考核(G3) (32)7.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32)7.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32)7.2.4系统建设管理 (32)7.2.4.1 系统定级(G3) (32)7.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33)7.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33)7.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33)7.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33)7.2.4.6 工程实施(G3) (33)7.2.4.7 测试验收(G3) (34)7.2.4.8 系统交付(G3) (34)7.2.4.9 系统备案(G3) (34)7.2.4.10 等级测评(G3) (34)7.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34)7.2.5系统运维管理 (35)7.2.5.1 环境管理(G3) (35)7.2.5.2 资产管理(G3) (35)7.2.5.3 介质管理(G3) (35)7.2.5.4 设备管理(G3) (35)7.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36)7.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36)7.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36)7.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37)7.2.5.9 密码管理(G3) (37)7.2.5.10 变更管理(G3) (37)7.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37)7.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37)7.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38)8第四级基本要求 (38)8.1 技术要求 (38)8.1.1物理安全 (38)8.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4) (38)8.1.1.2 物理访问控制(G4) (38)8.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4) (38)8.1.1.4 防雷击(G4) (38)8.1.1.5 防火(G4) (39)8.1.1.6 防水和防潮(G4) (39)8.1.1.7 防静电(G4) (39)8.1.1.8 温湿度控制(G4) (39)8.1.1.9 电力供应(A4) (39)8.1.1.10 电磁防护(S4) (39)8.1.2网络安全 (39)8.1.2.1 结构安全(G4) (39)8.1.2.2 访问控制(G4) (40)8.1.2.3 安全审计(G4) (40)8.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4) (40)8.1.2.5 入侵防范(G4) (40)8.1.2.6 恶意代码防范(G4) (40)8.1.2.7 网络设备防护(G4) (40)8.1.3.1 身份鉴别(S4) (41)8.1.3.2 安全标记(S4) (41)8.1.3.3 访问控制(S4) (41)8.1.3.4 可信路径(S4) (41)8.1.3.5 安全审计(G4) (41)8.1.3.6 剩余信息保护(S4) (42)8.1.3.7 入侵防范(G4) (42)8.1.3.8 恶意代码防范(G4) (42)8.1.3.9 资源控制(A4) (42)8.1.4应用安全 (42)8.1.4.1 身份鉴别(S4) (42)8.1.4.2 安全标记(S4) (43)8.1.4.3 访问控制(S4) (43)8.1.4.4 可信路径(S4) (43)8.1.4.5 安全审计(G4) (43)8.1.4.6 剩余信息保护(S4) (43)8.1.4.7 通信完整性(S4) (43)8.1.4.8 通信保密性(S4) (43)8.1.4.9 抗抵赖(G4) (44)8.1.4.10 软件容错(A4) (44)8.1.4.11 资源控制(A4) (44)8.1.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44)8.1.5.1 数据完整性(S4) (44)8.1.5.2 数据保密性(S4) (44)8.1.5.3 备份和恢复(A4) (44)8.2 管理要求 (45)8.2.1安全管理制度 (45)8.2.1.1 管理制度(G4) (45)8.2.1.2 制定和发布(G4) (45)8.2.1.3 评审和修订(G4) (45)8.2.2安全管理机构 (45)8.2.2.1 岗位设置(G4) (45)8.2.2.2 人员配备(G4) (46)8.2.2.3 授权和审批(G4) (46)8.2.2.4 沟通和合作(G4) (46)8.2.2.5 审核和检查(G4) (46)8.2.3人员安全管理 (46)8.2.3.1 人员录用(G4) (46)8.2.3.2 人员离岗(G4) (47)8.2.3.3 人员考核(G4) (47)8.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4) (47)8.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4) (47)8.2.4系统建设管理 (47)8.2.4.1 系统定级(G4) (47)8.2.4.2 安全方案设计(G4) (47)8.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4) (48)8.2.4.4 自行软件开发(G4) (48)8.2.4.5 外包软件开发(G4) (48)8.2.4.6 工程实施(G4) (48)8.2.4.7 测试验收(G4) (48)8.2.4.8 系统交付(G4) (49)78.2.4.10 等级测评(G4) (49)8.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4) (49)8.2.5系统运维管理 (49)8.2.5.1 环境管理(G4) (49)8.2.5.2 资产管理(G4) (50)8.2.5.3 介质管理(G4) (50)8.2.5.4 设备管理(G4) (50)8.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4) (51)8.2.5.6 网络安全管理(G4) (51)8.2.5.7 系统安全管理(G4) (51)8.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4) (52)8.2.5.9 密码管理(G4) (52)8.2.5.10 变更管理(G4) (52)8.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4) (52)8.2.5.12 安全事件处置(G4) (52)8.2.5.13 应急预案管理(G4) (53)9第五级基本要求 (53)附录A (54)关于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 (54)附录B (56)基本安全要求的选择和使用 (56)参考文献 (58)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基本保护要求,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适用于指导分等级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灾备监管要求解读

金融行业相关监管要求/标准解读
行业
主要标准及政策
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 见》
2008年:《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2011年:《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银行
2012 年 : 《 金 融 行 业 信 息 系 统 信 息 安 全 等 级 保 护 实 施 指 引 》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 《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安全指引》
银保监会
/
主要职责
(五)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状况、偿付能力、经营行为和信息披露等实施监管。 (八)建立银行业和保险业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体系,跟踪分析、监测、预测银行业和保险业运行状况。
证监会
/
金融行业标准要求
/
序号
标准号
是否采标
标准名称
1 GB/T 27910-2011 采
金融服务 信息安全指南
2 GB/T 30146-2013 采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
3 GB/T 31595-2015 采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指南
4 GB/T 35625-2017 采
RTO<24小时,RPO<120分钟
第三类 —— 短时间中断将影响单位非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系统; —— 业务功能容许一段时间中断的系统。
RTO<7天
信息系统根据灾难恢复需求等级,最低应达到以下灾难恢复能力等级:
a) 第一类:5级; b)
灾难恢复能力等级 1 2 3 4 5 6
第二类:3级; c)
8 JR/T 0071-2012
中信保操作手册【新版精品资料】

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认识“信保通" (2)2.1什么是“信保通” (2)2。
2“信保通”能为您做什么 (2)2。
3使用“信保通"的先决条件 (3)2.4“信保通”的运行环境 (4)第三章开通“信保通” (6)3。
1开通企业管理员帐号 (6)3。
2 开通数字证书(可选) (7)3。
2。
1 证书申请 (7)3。
2.2 证书续用与变更 (8)3。
2。
3 证书注销 (9)3.3 数字证书环境配置(可选) (9)3.3.1 安装相关软件 (9)3。
3。
2 设置PIN码 (11)3。
3。
3 下载证书 (12)3。
3.4 机器配置 (13)第四章“信保通”用户分类 (16)4。
1企业管理员 (16)4。
2企业操作员 (16)4.2。
2 审核员 (17)4。
2。
3 电子签名员 (17)第五章、企业管理员使用指南 (18)5.1 系统用户与权限 (18)5。
1.1 获得管理员帐号 (18)5。
1。
2 登录系统 (18)5。
1.3 修改密码 (19)5.1。
4 设置角色 (20)5。
1。
5 设置操作员帐号 (21)5。
1。
6 设置审核流程 (22)5。
1.7 配置管理员证书 (23)5。
2组织机构管理与“数据清分”实现 (23)5.2。
1 创建组织机构 (26)5。
2。
2 设置员工信息 (27)5.2。
3 设置员工业务范围 (28)5.2。
4 设置员工与操作员帐号对应关系 (31)5。
3 个人服务 (31)5.3。
1 证书注册 (31)5.3。
2 修改密码 (32)5.3.3 个性化定制 (32)5。
3。
4 常用工具下载 (33)5。
3.5 通讯录 (33)5.4 网上客服 (36)5。
4.1 我要提问 (36)5。
4。
2 信保答复 (37)5.4.3 FAQ (37)第六章、企业操作员使用指南 (38)6.1录单员 (38)6.1.1 限额 (38)6.1。
1.1 限额申请录单 (38)6。
【第82号令】《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

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证券期货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促进证券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信息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监督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行“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安全优先、保障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应当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行业相关技术管理规定、技术规则、技术指引和技术标准,开展信息安全工作,保护投资者交易安全和数据安全,并对本机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承担责任。
前款所称责任主体,包括承担证券期货市场公共职能的机构、承担证券期货行业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设施运营的机构等证券期货市场核心机构及其下属机构(以下简称核心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营机构)。
第五条开展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银证、银期、银基转账和结算业务,基金托管和销售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相关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为证券期货业提供软硬件产品或者技术服务的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应当保证所提供的软硬件产品或者技术服务符合国家及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技术规则、技术指引和技术标准。
第七条中国证监会支持、协助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依法对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按照授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八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与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安全协调机制,与国家有关专业安全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建立信息安全合作机制。
第九条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等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证券期货行业协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会员的信息安全工作实行自律管理。
金融行业 容灾备份标准

金融行业容灾备份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业务范围和系统重要性,
监管机构将金融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容灾要求。
一般而言,大型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容灾要求更为严
格。
2.容灾备份中心:金融机构需要设立独立的容灾备份中心,以实
现业务系统、数据和关键业务流程的备份。
根据监管要求,容
灾中心的地理位置需与主数据中心有一定距离,以降低受同一
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影响的风险。
3.业务连续性管理: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容灾备份中心,最大程度地
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监管机构对业务恢复时间(RTO)和数据
恢复点(RPO)等关键指标有明确要求。
4.系统测试与演练:金融机构需要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测试和演
练,确保系统具备足够的恢复能力。
演练应涵盖技术设备、数
据恢复、业务流程、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以检验整个容灾方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信息安全保障:容灾备份中心也需要满足严格的信息安全要求,
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金融机构应确保容灾
备份中心的信息安全水平与主数据中心保持一致。
6.监管报告与审计:金融机构需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容灾方案的
实施情况,并接受相关审计。
监管机构会对金融机构的容灾能
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中金公司—穆迪和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方法介绍

中国固定收益证券:信用策略:2008 年 4 月 3 日
9 在投资实践中,评级公司的结果更多地并不是用于债券的实时交易,而是用于满足相关监管规则的要求和作为 资产组合构建的基础。
9 市场对评级公司的预期除了提供评级结果外,还希望评级公司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性和透明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9 评级展望和评级观察名单是对评级结果的重要补充,如果投资者在投资时按照评级展望和评级观察对评级结果
9 评级公司的评级并不以特定的绝对违约率/预期损失率为目标,而是同一时间点对相对信用风险的排序。在同一 年或者平均来看,高评级公司的违约率/预期损失率低于低评级公司的违约率/预期损失率,但是在不同年度之间 不同级别之间的违约率/预期损失率之间并不具备绝对的可比较性。
9 对经济周期或者外部不利环境的承受能力是区分投资与投机级债券的关键,评级越低的债务,其偿还能力越依 赖于良好的外部条件;历史数据表明投资级债券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抵御能力也确实远远高于投机级债券。
(如股价)波动而推出的隐含评级,在进行评级时我们主要分析和关注的仍然是影响发行人中长期信用基本面的因 素及其变化趋势。 ♦ 中金公司信用评分体系的内容和定义是什么? 9 中金公司信用评分的主要目标是区分发行人按时偿还债务能力和意愿相对风险的大小,也即发行人的违约概率。 9 中金公司信用评分目前暂分为 1 到 5 档,1 档表示信用状况最好、相对风险最低,5 档表示信用状况最差、相对 风险最高。 9 我们所指的违约率并不是特指发行人某一年的违约率,而是发行人所对应的一个违约率时间序列。因此,我们 的 5 级评级体系同时应用于短期(期限在一年以内)和长期信用产品。评级越高的债务人违约概率越低;随着 时间的增加,每个级别债务人的累积违约率都在增加,但级别低的累积违约率增加得更快。 9 我们的评级以发行人评级为基础,在确定具体债项的评级时,将分析债项的优先级和担保的具体情况,以及优 先级和担保等风险缓释条件对债项最终违约风险的影响。 ♦ 中金行业信用风险展望的定位和定义是什么? 9 国际历史经验表明不同行业的违约率存在巨大差异:政府管制、提供经济基础服务、可能引起经济系统性风险 的行业长期违约率低,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违约率高。 9 每个行业违约率的发生都具备“聚集性”和“传染性”的特征,并不是均匀地在每个年度发生,因此对经济周 期和行业周期的分析和展望是进行信用产品组合配置、避免绝对信用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 9 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信息,我们将对主要的行业引入“行业信用风险展望”,分为“正面”、“稳定”、 “负面”以及“发展中”四种评价结果。
农信 - 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贷款

农信 - 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贷款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操作规程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操作规程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二����五年十月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 �C注意保存内部资料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操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 . (1)一、综合业务系统的基本特点 ............................................................ 1 二、综合业务系统的业务功能 (2)三、综合业务系统的系统规则、约定 ...................................................... 3 1、综合业务系统运行环境............................................................. 3 2、登录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步骤:...........................................4 3、菜单码...........................................................................4 4、交易的提交和退出.................................................................5 5、机构码...........................................................................5 6、客户号及帐号..................................................................... 5 7、柜员设置及管理................................................................... 7 8、复核模式........................................................................10 9、授权模式 (10)10、冲正流程 (10)11、利息计算方式................................................................... 11 12、其他约定 (11)第二章柜员操作规定和流程............................................................................ . (12)一、办理柜面业务的基本规定 ........................................................................... .................................... 12 二、综合业务系统业务一般操作流程 ........................................................................... .. (13)1、综合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图:........................................................ 132、营业开始前的准备................................................................ 14 3、内部现金调拨和柜员现金调拨的操作................................................ 14 3.1清算中心收付现的操作 ......................................................... 14 3.2内部柜员现金调拨的操作 ....................................................... 15 3.3信用社收付现的操作 ...........................................................16 3.4钱币兑换(6420) ............................................................. 17 3.5长短款处理(6430) ...........................................................17 3.6假币处理(6440) ............................................................. 17 3.7备钞处理(6450) .............................................................17 4、内部凭证调配及凭证出售.......................................................... 18 5、储蓄业务的处理.................................................................. 20 5.1储蓄存款的开户(2111) .........................................................20 5.2储蓄存款的销户(2112) ......................................................... 21 5.3储蓄存款的续存(2113) (21)5.4储蓄存款的续取(2114) ....................................................... 22 5.5储蓄存款的部提(2115) (22)5.6个人结算帐户转帐(2116) ..................................................... 22 5.7个人结算帐户开户(211a) ..................................................... 23 5.8通知存款预约(2131) .........................................................23 5.9利息计算器(2132) ........................................................... 23 5.10一本通业务 (23)6、对公日常操作 (25)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 �C内部资料注意保存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操作规程6.1、单位存款开户(2201) ....................................................... 25 6.2、单位存款销户(2205) (26)6.3、单位存款部提(2206) ........................................................ 26 6.4、增加协定(2207) ............................................................ 27 6.5、撤销协定 (2208) ............................................................27 6.6、通知存款预约(2209) ........................................................ 27 6.7、定期证实书换存单(2210) ..................................................... 27 6.8、通知存款取款 (2211) ........................................................ 28 7面向传票 ......................................................................... 28 7.1批量传票入帐标志维护(2407) ................................................. 28 7.2表外传票录入(6201) ......................................................... 28 7.3单笔传票复核(6202) (28)7.4批量传票录入(6203) ......................................................... 28 7.5批量传票复核(6204) (29)7.6批量传票清单(6205) ......................................................... 29 7.7传票业务查询(6280) (29)8、帐户管理 (29)8.1挂失解挂(2801) ............................................................. 29 8.2冻结、止付 ...................................................................31 8.3换折、补登折 ................................................................. 32 8.4改密、修改支取方式、信息维护 .................................................32 9、结算业务 (34)9.1收现(3101) (34)9.2付现(3102) (34)9.3转帐(3103) (35)9.4应解汇款业务[3110] ........................................................... 35 9.5收费[3119] . (36)9.6实时汇兑业务[3120] ........................................................... 36 9.7银行汇票业务[3130] .. (37)9.8本票业务[3140] ............................................................... 39 9.9委收托收业务[3150] ...........................................................40 9.10查询查复登记处理[3160] ...................................................... 41 9.11辖内借记业务 (42)9.11.1辖内借记业务 .............................................................. 42 9.11.2往帐录入(3601) (42)9.11.3往帐复核(3602) .......................................................... 42 9.11.4清单打印(3604) (42)9.11.5报单打印(3605) ........................................................... 43 9.11.6业务查询(3606) (43)9.12清算资金管理 ................................................................ 43 10、轧账的处理..................................................................... 43 10.1柜员轧账[1202] .............................................................. 44 10.2柜员签退[1203] .............................................................. 44 10.3机构轧账[1102] (44)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3 �C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操作规程10.4机构签退[1103] .............................................................. 44 11、贷款业务操作(含贴现、承兑汇票)...............................................44 11.1贷前审批操作 ................................................................ 46 11.1.1借款申请资料维护 (46)11.1.2借款申请审批 .............................................................. 46 11.1.3抵押质押物品管理 (46)11.1.4担保情况维护 .............................................................. 47 11.1.5担保类合同解除 (47)11.1.6抵质押物品控制维护 ........................................................ 48 11.1.7信贷员资料维护 ............................................................ 48 11.1.8贷款借据维护 (48)11.1.9贷款借据审批 .............................................................. 49 11.1.10 农户小额贷款控制维护 . (49)11.2普通贷款操作 ................................................................ 49 11.2.1贷款开户 (49)11.2.2贷款发放 (50)11.2.3还本还息 (50)11.2.4贷款核销 (50)11.2.5核销收回 (51)11.2.6利息形态变更 .............................................................. 51 11.2.7展期申请 (51)11.2.8展期审批 (51)11.2.9形态调整 (52)11.2.10利率调整 (52)11.2.11打印还息清单 ............................................................. 52 11.2.12还息测算 .. (52)11.2.13利息试算 (53)11.2.14利率及计息标志修改 ....................................................... 53 11.2.15收取违约罚息 ............................................................. 53 11.2.16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 .. (54)11.2.17农户小额贷款证维护 ....................................................... 54 11.3按揭贷款 (54)11.3.1、按揭贷款开户 ............................................................ 57 11.3.2、按揭贷款发放 (57)11.3.3、按揭贷款还款(4313) ...................................................... 57 11.3.4、按揭贷款利率调整 (58)11.3.5、按揭贷款试算 ............................................................ 58 11.3.6、按揭贷款计划调整 (58)11.3.7、按揭贷款移植调整 ........................................................ 59 11.3.8、还款计划打印 ............................................................ 59 11.3.9、按揭贷款形态调整 .. (59)11.4贴现操作 (59)11.4.1贴现录入 (61)11.4.2贴现审批 (62)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4 �C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操作规程11.4.3贴现发放 (62)11.4.4贴现到期收回 .............................................................. 62 11.4.5贴现再转贴到期未收回 (63)11.4.6再贴现/转贴现 ............................................................. 63 11.4.7贴现查询 (63)11.5抵贷资产 (63)11.5.1待抵债贷款帐户停息 ........................................................ 63 11.5.2抵债资产登记 .............................................................. 63 11.5.3抵债资产抵贷 (64)11.5.4抵债资产处置 .............................................................. 64 11.5.5抵债资产处置损失核销 (64)11.5.6查询抵债资产资料情况 ...................................................... 64 11.5.7查询抵债资产处置情况 ...................................................... 65 11.5.8抵债资产核销 .. (65)11.5.9查询抵债资产抵贷情况 ...................................................... 65 11.5.10查询抵债资产核销情况 ..................................................... 65 11.6银行承兑汇票操作 (65)11.6.1承兑申请资料维护 .......................................................... 66 11.6.2承兑汇票审批 .. (67)11.6.3抵押质押物品管理 .......................................................... 67 11.6.4担保情况维护 .. (68)11.6.5承兑保证金存入 ............................................................ 68 11.6.6承兑汇票签发 .. (68)11.6.7承兑汇票兑付 .............................................................. 69 11.6.8保证金退回 . (69)11.6.9承兑汇票挂失 .............................................................. 69 11.6.10承兑控制表维护 .. (69)11.6.11承兑汇票登记簿查询 ....................................................... 69 12、固定资产操作规程............................................................... 70 12.1固定资产管理(6710) .. (70)12.1.1固定资产登记(6711) ...................................................... 70 12.1.2 固定资产清理(6712) .. (70)12.1.3 固定资产原值调整(6713) ................................................. 70 12.1.4 固定资产手工折旧(6714) ................................................. 71 12.1.5 固定资产折旧冲正(6715) . (71)12.1.6 固定资产停用及恢复(6716) ............................................... 71 12.1.7 固定资产信息修改(6717) ................................................. 71 12.1.8 折旧率/净残值率修改(6718) . (71)12.1.9 固定资产登记簿查询(6719) ............................................... 72 12.2递延资产管理(6720) ........................................................ 72 12.2.1 递延资产登记(6721) .. (72)12.2.2 递延资产摊销(6722) ..................................................... 72 12.2.3 递延资产摊销冲正(6723) . (72)12.2.4 递延资产修改(6724) (72)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5 �C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日期】2024.03.29•【文号】深证上〔2024〕242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的通知深证上〔2024〕242号各市场参与人:为了进一步规范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信息披露业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所对《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指引》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所2019年10月31日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指引》(深证上〔2019〕685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年3月29日附件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监管业务指引第2号——临时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资产支持证券临时报告编制和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等业务规则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挂牌转让的资产支持证券的临时报告披露,适用本指引。
本所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资产支持证券在本所挂牌转让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的管理人、资信评级机构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下统称法律法规)、本所规定、专项计划文件的约定和所作出的承诺,及时、公平履行临时报告信息披露义务,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四条原始权益人、资产服务机构、增信机构、托管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现金流预测机构、监管银行等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参与人应当积极配合信息披露义务人编制和披露临时报告,及时向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相关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能力 应对能力
第一级
-
1.至少每天备份数
据一次;
RTO<1小时;RPO <5
第二级 2.备份介质应当在 分钟;
-
本地机房、同城及异
地安全可靠存放; RTO<30分钟;RPO<1
第三级 3.每季度至少对数 分钟;
-
据备份进行一次有效
性验证。 第四级
RTO<5分钟;RPO<30
秒;
-
注:故障、灾难、重大灾难应对能力均要求备份系统具有满足业务需求的处理能力。
2.故障应对能力 应对软硬件故障等技术
故障的能力
4.重大灾难应对能力 应对地震等原因导致主系统 所在城市发生重大灾难的能力, 通常需要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
精品课件
备份能力的含义(2)
数据备份能力的指标要求
备份频率 A
数据备份能力
B 保存方式
C 恢复验证
精品课件
备份能力的含义(3)
故障应对能力、灾难应对能力、重大灾难 应对能力的指标要求
建设工作
明确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
2
力的含义,定义了备份能力的等级
精品课件
术语和定义
在国标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实际,定义了实 时信息系统和非实时信息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指对业务连续运行要求很高的信
息系统。这类系统短暂停顿或性能指标严重下降,
1
将对证券期货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或者损害到投
资者及市场其他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如交易类、
行情类和通信类信息系统。
非实时信息系统,指对业务连续运行要求不高的
2
信息系统。这类系统短暂停顿或性能指标严重下
降,不会对证券期货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或者损
害到投资者及市场其他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如结
算类、业务类、风控类、网站类信息系统。 精品课件
二、术语和定义
恢复时间目标(RTO):指从故障系统切换
3
精品课件
备份能力的需求确立
经营机构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时,应确定信息系统在 备份能力上的需求
1 通过业务影响分析,明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2 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在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信息系统的备份
3 能力等级需求。
2011年11月,期货二部下发通知,明确了核心系统、门户网站 系统备份能力应达到的等级,以及达标的时间要求。
2.RPO<30秒;
1.RTO<12小时; 2.RPO<5分钟;
1.实时信息系统RTO<5 分钟;非实时信息系统 RTO<1小时;
2.RPO<30秒;
1.RTO<12小时; 2.RPO<5分钟;
-
1.RTO<7天; 2.RPO<12小时;
注:故障、灾难、重大灾难应对能力均要求备份系统具有满足业务需求的处理能力。
-
精品课件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表(2)
数据 备份能力
故障 应对能力
灾难 应对能力
重大灾难 应对能力
第五级 第六级
1.至少每天备份数据 一次;
2.备份介质应当在本 地机房、同城及异地 安全可靠存放;
3.每季度至少对数据 备份进行一次有效性 验证。
1.实时信息系统RTO<5 分钟;非实时信息系统 RTO<1小时;
精品课件
备份能力的建设与管理
参照《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实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四级
第五级
• 故障应对级
• 灾难应对级
➢对数据备份的 要求
➢对故障应对的 要求
➢对灾难应对的 要求
第六级
• 重大灾难应 对级
➢对数据备份的 要求
➢对故障应对的 要求
➢对灾难应对的 要求
➢对重大灾难应 对的要求
精品课件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表(1)
数据 备份能力
故障 应对能力
灾难
重大灾难
到备份系统所需的时间。
恢复点目标(RPO):指信息系统和数据必
4
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精品课件
备份能力的含义(1)
首次定义了四种备份能力
1.数据备份能力 确保极端情况下,
数据完整可用的能力
3.灾难应对能力 应对火灾等原因导致主系统所 在数据中心不可用的能力,通常 需要切换到同城或异地灾备中心
四大 能力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 统备份能力标准》解读
证监会证信办
标准目录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A B
术语和定义
备份能力
2011年4月,证监 会发布《证券期货 经营机构信息系统 备份能力标准》( JR/T 0059-2010)
C
D
精品课件
范围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建设
1
的设计标准,用于指导信息系统备份能力
A
恢复时间目标 RTO
故障应对能力 灾难应对能力 重大灾难应对能力
C 性能容量
B 恢复点目标 RPO
精品课件
分等级提出备份要求
行业标准提出了分等级建设备份系统的思想,定义了六个等级 的备份能力。
第一级
• 数据备份级
➢对数据备份的 要求
第二级
第三级
• 故障应对级
• 故障应对级
➢对数据备份的 要求
➢对故障应对的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