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期末复习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复习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毒辣(tuó)青涩(sè)谦逊(xùn)B. 沉沦(lún)璀璨(cuǐcàn)挑剔(tiāo)C. 残羹剩饭(gēng)毛骨悚然(sǒng)轻歌曼舞(màn)D. 摇曳生姿(yáo)美轮美奂(huàn)瞬息万变(shù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领先世界,成为国家的骄傲。

C.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为了提高成绩,他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人间。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如同一个宝库,让人流连忘返。

C.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能够穿透灵魂。

D.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整个房间。

4.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沉着与冷静B. 繁华与繁华C. 美丽与绚丽D. 欢乐与快乐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直坚持锻炼,从不间断。

”B.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C.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D. “我最近买了一本书,是关于历史的。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牛顿(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小时候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他喜欢观察大自然,对天文现象充满好奇。

2024届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常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监测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前不久,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布,95个项目入选。

这一动作引发关注,“冷门绝学”这一表述更是让人不由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秘籍绝技”。

其实从2018年起,我国就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2020年又增设冷门绝学团队项目,旨在抢救、整理、发掘和强化那些濒临消亡、研究薄弱,但具有文化传承价值与重要学术意义的特色学科。

套用生物界的说法,冷门绝学相当于“珍稀濒危物种”。

从学科领域看,冷门绝学涵盖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等。

比如甲骨学,主要研究我国上古时期甲骨文字。

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系统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可据以追索殷商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4000余个,比较好认的字陆续被认出,但也只有1500个左右。

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布“悬赏公告”: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单字奖励5万元。

然而这份“悬赏令”,却鲜有人揭榜成功,其中艰难可见一斑。

有学者指出,冷门绝学之所以冷门,并不在于其学术生命力的枯竭,而是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疏离。

可以说,冷门绝学绝非无关紧要的“一笔”,而是“重要伏笔”。

冷门绝学也是济世之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

”保护冷门绝学就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因为我们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比如,拯救了无数人的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等古籍中获得的灵感,而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是典型的冷门绝学,中医古籍卷帙浩繁、晦涩难懂,研究者们在旧纸堆里苦苦寻觅,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还要打破学术壁垒。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神奇魔术戴玉祥程咬铁正在玩尖刀刺喉的魔术。

程咬铁手提尖刀,在人群里连转三圈后,忽的将那尖刀砰的扔到地上。

阳光碰到尖刀上,弹出晃眼的光芒来。

围观的人齐喊:“真刀——”程咬铁也不做声,左脚一点,那尖刀便被稳稳攥在右手。

程咬铁右手攥刀,后退几步,站定,右臂慢慢抬起,刀尖顶着喉结,微微闭上眼睛。

围观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

空气,似乎凝结。

突然,一声惨叫,那把刀,刀尖从后颈探出,殷红的鲜血,顺刀而流。

众人脸色大变,想喊,却喊不出声。

程咬铁忽的拔出尖刀,喉结处,丝毫无损。

众人如梦初醒,齐呼:“神奇!神奇!”程咬铁面带微笑,不响一声。

这天,程咬铁正在院内练功,院外哭喊声骤起。

程咬铁跑出院子,只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迎面走来。

程咬铁想跑,但没有跑。

程咬铁想知道这些日本兵,赶村民做什么。

原来,鬼子的运粮车在村南的戴家湾被八路抄了,鬼子怀疑村子里有八路,才来这阵势。

村口,那爿空旷地上。

叫滕狼的少佐,手按军刀,咆哮:“八路的,交出来!”没有人回答。

“不交的,”少佐抽出军刀,“统统的,死啦死啦。

”还是没有人回答。

少佐抬起军靴,咯噔跨前一步,左手拽过刘老爷爷,右手举起军刀……村民们闭上眼睛。

一声断喝:“住手!”程咬铁跳到少佐面前。

“放了他!”程咬铁手指少佐,“我知道八路在哪里。

”“你的,知道?”少佐放开刘老爷爷,跨到程咬铁面前,“你的,良民大大的。

”少佐脸挂狰狞。

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忿怒。

“你的,快说!”少佐急了,“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

”少佐手握军刀,泛着绿光的眼睛,扫视着村民。

突然,少佐抓过王家的小孙子,刀刃划着他的脸。

惊惧的惨嚎声,令人心悸。

“住手!”程咬铁手指人群中的一位青年,声若蚊蝇,“就是他——”那青年被拉了出来。

事后,村民的吐沫淹了程咬铁。

程咬铁再玩魔术,也都不去看了。

这天,程咬铁正玩魔术,滕狼少佐走过来。

慈溪期末试卷高三答案语文

慈溪期末试卷高三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màn jīng bù jīn)B.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ì)D.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C.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 他对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 他非常擅长演讲。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

答案:B4.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言行一致,值得信赖。

B.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不胜收。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惋惜。

D.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令人动容。

答案:A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B. 这位科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

C. 她的表演技艺高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为人谦逊,深得大家的喜爱。

答案:C二、填空题6. 《离骚》中,“______”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7. 《出师表》中,“______”表明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 《红楼梦》中,“______”揭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答案:木石前盟9. 《水浒传》中,“______”展现了宋江的英勇善战。

答案:三打祝家庄10. 《三国演义》中,“______”描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答案:草船借箭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024海淀高三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2024海淀高三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3—2024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A 3.(3分)D 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传播方式由波动方程主导②引导光线绕过物体并按原路传播③引导背景热流避开物体④无法被声呐探测到⑤在红外探测视角中完全隐身【评分说明】②2分,其余一点1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B 7.(3分)C 8.(3分)C 9.(3分)D10.(6分)参考答案:(1)(2分)【甲】吕公不动,语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

”闭门谢之。

【乙】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以束帛赆之。

(或“以他事俾去。

”)【评分说明】甲、乙各1分。

(2)(4分)品质:能包容不同的见解主张;尊重前辈;谦让,不贪功;实事求是分析:略。

【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两种品质,2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1分)11.(3分)C 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这四句诗写凉风骤起,月光皎洁,天宇空阔,江面平旷,呈现出开阔澄明的意境;②表现了诗人此刻内心与之相融为一的澄净肃穆(或:衬托了诗人因身负公务不得不夜间行路的无奈与孤独);③承接开篇四句远离尘嚣的闲静意趣;④引出后文对弃官还乡、返璞归真的情志的抒写。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④各1分。

14.(8分)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落木千山天远大④就有道而正焉⑤而臆断其有无⑥汩余若将不及兮⑦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⑧铁衣远戍辛勤久【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15.(11分)(1)(2分)黛玉与宝钗两姐妹情意投合(2)(3分)A(3)(6分)略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6.(3分)A 17.(3分)B18.(6分)参考答案:这个不动的“顷刻”指,当《梁祝》全曲进入总高潮,全乐队响起天泣地恸的高潮,演员却让舞蹈动作陡然刹住,屹立不动(2分)。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

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

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

“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

“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成为核心。

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

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

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

(取材于谭烈飞、张馨予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