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蒸馏实验报告材料的
蒸馏与分馏的实验报告

蒸馏与分馏的实验报告蒸馏与分馏的实验报告引言:蒸馏与分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合液的蒸馏和分馏过程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水、酒精、石油醚、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a. 首先,准备一个装有混合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b. 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温度的变化。
c. 当液体开始沸腾时,观察试管口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d. 将试管从酒精灯上取下,等待液体冷却,观察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e. 将试管中的液体转移到另一个试管中,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1. 蒸馏过程的观察和记录:a. 在试管加热的过程中,液体逐渐变热,温度逐渐升高。
b. 当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时,液体开始沸腾,试管口冒出气泡。
c.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逐渐减少,试管中的液位下降。
d. 当液体完全蒸发后,试管中只剩下溶质或溶质的残留物。
2. 分馏过程的观察和记录:a. 将试管中的液体转移到另一个试管中时,可以观察到液体的分层现象。
b. 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液体分层。
c. 分层后,可以通过倾斜试管,将上层液体逐渐倒出,实现对液体的分离。
3. 实验结果分析:a. 蒸馏是一种通过液体的沸点差异实现分离的技术。
在加热的过程中,液体逐渐升温,达到沸点后开始沸腾,液体变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再次转化为液体。
b. 分馏是一种通过液体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的技术。
在液体分层的过程中,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液体分层。
通过倾斜试管,可以将上层液体逐渐分离出来。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蒸馏和分馏的原理和应用。
蒸馏和分馏是常用的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混合液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混合液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蒸馏和分馏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蒸馏的实验报告

蒸馏的实验报告在化学实验中,蒸馏是常见的一种分离技术。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简单蒸馏法,旨在通过蒸馏的过程将水和乙醇分离出来。
本文将从实验操作步骤、原理、结果及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仪器进行清洗和检查。
将蒸馏塔和加热器使用酒精灯清洗干净,并检查开水管和冷却水管是否畅通,检查密封性是否完好。
2.装取试剂将试剂孔内加入50毫升水和5毫升乙醇,并将试剂孔密封。
3.开始加热打开加热器,使加热器内的水开启,并将试剂孔处的温度计插入。
当温度达到纯水沸点100℃时,管内气体开始饱和,能够观察到水在试剂孔处的沸腾。
水蒸气由输液管进入蒸馏塔里。
4.收集蒸馏液在冷却水管处放置收集瓶,待观察到蒸馏液滴入收集瓶中时便可停止实验。
原理蒸馏的分离原理是依靠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利用沸腾、蒸馏和冷凝技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开来。
在此实验中,水和乙醇之间的沸点差异较小,仅有12℃左右,因此采用简单蒸馏法,通过加热水和乙醇混合物,使其沸腾,分离出水蒸气和乙醇蒸气,在冷凝后收集蒸馏液即可。
结果及讨论实验收集到的蒸馏液,查看其成分后,发现其中是水和少量的酒精。
由于水和酒精沸点接近,蒸馏过程中难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此外,水和酒精的沸点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沸点下降之前需要及时关闭加热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热强度的控制,以避免沸点下降导致分离效率的降低。
此外,可以采用其他分离技术辅助分离,例如醚抽提、析出等。
总结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简单蒸馏法,将水和乙醇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热强度的控制,以及搭配其他分离技术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
蒸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蒸馏技术,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分离纯化物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蒸馏水实验报告

蒸馏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蒸馏水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蒸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制备纯净水。
实验原理:
蒸馏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方法,常用于制备高纯度的水、酒精、氨气等溶液。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通常为液体)加热至其中易挥发成分沸点时,蒸汽进入冷凝器,并在冷凝器中冷却回流,形成纯净的液体和有机蒸汽两个相分离的组分,实现对分离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通常使用的设备是蒸馏设备,包括加热炉、冷凝器、接受瓶等。
实验材料和仪器:
1.水采样瓶;
2.实验室用水;
3.滨田蒸馏器;
4.烧杯;
5.热板;
6.烧杯钳。
实验步骤:
1.将实验室用水加入水采样瓶中,装入滨田蒸馏器中;
2.将冷凝器和接受瓶置于蒸馏器上;
3.开动滨田蒸馏器,加热至水开始沸腾;
4.等待水蒸气通过冷凝器,并在接受瓶中凝结形成蒸馏水;
5.将蒸馏水收集到烧杯中。
实验结果:
通过蒸馏实验,我们制备了纯净的蒸馏水。
蒸馏水具有无色、无味、无臭、低矿物质等特点,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备试剂。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加深了对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理解。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时应检查蒸馏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渗漏等情况;
2.使用时应注意安全,谨防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3.实验室用水应选用纯净水或去离子水,以保证蒸馏水的质量;
4.收集蒸馏水时应注意灌注方式,避免杂质的污染。
蒸馏实验报告

蒸馏实验报告蒸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加热下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分离为不同组分,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食品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蒸馏技术,将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并探究蒸馏过程中液相与气相的变化规律。
1. 实验目的通过蒸馏实验,探究不同沸点的液体混合物分离的原理,了解蒸馏技术的应用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蒸馏装置、温度计- 实验试剂:乙醇、水3. 实验过程(1)装置蒸馏设备,将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倒入蒸馏烧瓶中。
(2)使用沸石或碎石作为填料,确保温度均匀分布。
(3)进行加热,使混合物开始沸腾。
(4)同时使用温度计测量蒸馏烧瓶内的温度,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醇和水共同开始沸腾,并产生气泡。
温度计的读数逐渐上升,当达到乙醇的沸点时,温度保持不变。
此时,蒸馏出的气体主要为乙醇蒸汽,通过冷却后可以再次变为液体。
蒸馏过程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沸点差异。
乙醇的沸点较低,大约为78.4℃,而水的沸点约为100℃。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乙醇达到沸点时,其蒸汽开始逸出。
通过冷凝后,乙醇蒸汽再次变回液体,实现了对乙醇与水的分离。
5. 实验总结蒸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乙醇与水共沸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加深了对这一原理的理解。
了解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在实验和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科学方法。
蒸馏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酿酒、提纯药物、制取葡萄酒等都需要使用蒸馏技术。
蒸馏技术还可以用于提炼精油、制备饮料、酿造咖啡等。
然而,在进行蒸馏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蒸馏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避免接触高温物体,以免发生烫伤事故。
同时,对于有毒有害的物质,在操作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使用防护措施。
总之,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蒸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如何利用蒸馏将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蒸馏的实验报告

蒸馏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蒸馏方法,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纯净的溶剂,并观察蒸馏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实验原理: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混合液中沸点较低的成分首先蒸发,然后再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步骤:1. 将混合液倒入蒸馏瓶中,并加入少量沙粒。
2. 将蒸馏瓶与冷凝管连接好,并用胶水密封。
3. 加热蒸馏瓶中的混合液,观察混合液开始蒸发的温度。
4. 观察冷凝管中的液体,记录下首先凝结的成分。
5. 反复观察蒸馏过程,直至混合液中的成分完全蒸发并冷凝。
实验结果:经过蒸馏,我们成功地从混合液中分离出了纯净的溶剂。
在蒸馏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混合液开始蒸发的温度为75摄氏度,首先凝结的成分为甲醇。
随着蒸馏的进行,甲醇先行蒸发并冷凝,而混合液中的其他成分则逐渐凝结。
最终,我们得到了纯净的溶剂。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蒸馏的原理和方法。
蒸馏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液体混合物中成分沸点差异较大的情况。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蒸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蒸馏方法成功地分离出了混合液中的纯净溶剂,验证了蒸馏的原理和方法。
蒸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对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增进对蒸馏技术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 《化学实验技术》,李明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2. 《分离技术》,王强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
蒸馏过程理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蒸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如何使用蒸馏设备,包括蒸馏瓶、冷凝管、接收器等。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沸点物质在蒸馏过程中的分离效果。
4. 掌握温度控制对蒸馏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蒸馏是一种基于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其沸腾并冷凝,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沸点较低的物质会首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管冷凝成液体,收集到接收器中。
沸点较高的物质则留在蒸馏瓶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用品1. 实验仪器:蒸馏装置(包括蒸馏瓶、冷凝管、接收器、温度计等)、加热装置、烧杯、量筒、铁架台、橡皮管等。
2. 实验药品:混合液体(含有不同沸点的有机物)。
四、实验步骤1. 装置搭建:按照实验要求,将蒸馏装置搭建好,包括将蒸馏瓶、冷凝管、接收器等连接好,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2. 液体准备:将含有不同沸点的混合液体倒入蒸馏瓶中,记录液体体积。
3. 加热:开启加热装置,缓慢加热蒸馏瓶,观察液体沸腾情况。
4. 温度控制:使用温度计监控蒸馏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控制加热速度,使液体缓慢沸腾。
5. 收集馏分:当观察到冷凝管中有液体滴落时,开始记录时间,并收集馏分。
继续加热,直至收集到预定量的馏分。
6. 停止加热:当收集到预定量的馏分后,停止加热,关闭加热装置。
7.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收集到的馏分体积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变化,分析温度与蒸馏过程的关系。
2. 馏分收集:记录收集到的馏分体积,分析不同沸点物质在蒸馏过程中的分离效果。
3. 沸点测定:通过对比收集到的馏分沸点与理论沸点,分析实验误差。
六、实验讨论1. 温度控制: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对蒸馏效果有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蒸馏瓶内液体剧烈沸腾,影响分离效果;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蒸馏速度过慢,延长实验时间。
2. 装置搭建:实验装置的搭建要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

蒸馏萃取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并检验cl-
实验目的:1、练习制取蒸馏水;
实验药品:自来水、稀硝酸、硝酸银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及现象
问题讨论:
(1)冷凝水的流向为由下而上。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3)检验cl-的步骤: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银。
实验名称:萃取和分液
实验目的:1、练习萃取和分液实验操作;
2、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萃取原理。
;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量筒
实验药品:饱和碘水、CCl4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
2、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观察现象: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3、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一段时间。
5、待液体分层后,观察现象:上层无色色,下层紫色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问题讨论:
1、萃取剂选择的要求:,
,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分液时要先打开玻璃塞,再旋开活塞,保证漏斗内外压力平衡;。
精油蒸馏提取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了解蒸馏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精油的收集、分离和纯化方法,并探讨不同植物材料提取精油的效率。
二、实验原理蒸馏法是提取植物精油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将植物材料与水混合加热,使精油随着水蒸气一起蒸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油水分离等步骤收集精油。
蒸馏法可分为水中蒸馏法、水上蒸馏法和水蒸气蒸馏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橘子皮- 干桂花- 薰衣草2. 实验仪器:- 圆底烧瓶- 冷凝管- 接受管- 接受瓶- 温度计- 烧杯- 酒精灯- 蒸馏装置四、实验步骤1. 橘子皮精油提取:(1)取10个橘子,剥皮后捣烂。
(2)将捣烂的橘子皮放入圆底烧瓶中。
(3)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超过橘皮。
(4)连接冷凝管、接受管和接受瓶。
(5)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
(6)待烧瓶中产生蒸汽,冷凝后收集精油。
2. 桂花精油提取:(1)取干桂花100g,置于蒸馏装置的圆底烧瓶中。
(2)加入40℃蒸馏水400ml,浸泡1小时。
(3)连接冷凝管、接受管和接受瓶。
(4)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
(5)待烧瓶中产生蒸汽,冷凝后收集精油。
3. 薰衣草精油提取:(1)将薰衣草放入蒸气热熔炉中。
(2)加热蒸气,使薰衣草中的精油蒸发。
(3)通过急冻箱的导管收集冷却后的精油。
(4)将水与精油分离,收集精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橘子皮精油提取:实验收集到的橘子皮精油约3-5滴,呈淡黄色,具有浓郁的橘子香气。
2. 桂花精油提取:实验收集到的桂花精油约10滴,呈浅黄色,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
3. 薰衣草精油提取:实验收集到的薰衣草精油约20滴,呈淡黄色,具有浓郁的薰衣草香气。
通过对比不同植物材料的精油提取效率,发现薰衣草精油的提取效率最高,其次是桂花精油,橘子皮精油提取效率最低。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了橘子皮、桂花和薰衣草的精油,验证了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实验4 简单蒸馏实验四简单蒸馏一、实验目的1、学习蒸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简单蒸馏的实验操作技术二、预习要求理解蒸馏的定义;了解沸程的定义;了解简单蒸馏的用途;什么样的组分的分离才能采用蒸馏的方法;了解冷凝管的种类和使用围;掌握什么是止爆剂及其止爆原因;掌握有机实验装置搭配顺序和标准;思考在本实验中如何防止火灾、玻璃仪器炸裂、倒吸等实验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原理蒸馏就是将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汽化,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以使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得到部分或全部分离,所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化和分离、溶剂的回收,经常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完成。
通常蒸馏是用来分离两组分液态有机混合物,但是采用此方法并不能使所有的两组分液态有机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当两组分的沸点相差比较大(一般差20~30℃以上)时,才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另外,如果两种物质能够形成恒沸混合物也不能采用蒸馏法来分离。
利用蒸馏法还可以来测定较纯液态化合物沸点。
在蒸馏过程中,馏出第一滴馏分时的温度与馏出最后一滴馏分的温度之差叫做沸程。
纯液态化合物的沸程较小、较稳定,一般不超过0.5~1℃。
沸程可以代表液态化合物的纯度,一般说来纯度越高,沸程较小。
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叫常量法,此法用量较大,一般要消耗样品10ml以上。
四、仪器和试剂铁架台(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温度计、温度计套管(或单孔橡皮塞)、尾接管、接液瓶、量筒、橡皮管、沸石;无水乙醇、蒸馏水、工业酒精五、实验容(一)蒸馏装置简介实验室的蒸馏装置如图4-1所示。
主要包括下列三个部分:1、蒸馏部分主要包括铁架台、热源(如酒精灯等)、蒸馏烧瓶(带支管和不带支管两种)、蒸馏头、温度计等仪器。
蒸馏过程中,液体在蒸馏烧瓶受热气化、蒸气经支管进入冷凝管。
支管与冷凝管靠单孔橡皮塞相连(若使不带支管的蒸馏烧瓶则是用蒸馏头),支管伸出塞子外约2~3 cm。
2、冷凝部分主要仪器是冷凝管,其作用是使蒸气在冷凝管中冷凝成为液体。
常用的冷凝管有四种,即空气冷凝管、直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见前)。
常根据不同的沸点围来选择适当的冷凝管。
一般说来,液体的沸点高于130℃的用空气冷凝管,沸点在70℃~130℃之间时用直形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液体沸点低于70℃时,用蛇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要垂直装置)。
冷凝管下侧管为进水口,用橡皮管接自来水龙头,上侧管为出水口,用橡皮管套接将水导入水槽。
上端的出水口朝上,才可保证套管充满着水,才会有更好的冷凝效果。
图4-1蒸馏装置(右边为标准磨口玻璃仪器)3、接液部分主要包括尾接管或真空尾接管、接液瓶。
当蒸馏低沸点或毒性较强的液体时,应采用真空尾接管,在其支管上套上橡皮管并倒入下水道或通风橱口。
常用接液瓶是三角烧瓶或圆底烧瓶,应与外界大气相通。
(二)蒸馏装置的安装安装有机化学实验装置总的原则是从下到上,从左往右,由简到繁。
在铁架台上放置一酒精灯,用酒精灯火焰高度来调节石棉网的位置。
取-个干燥的蒸馏烧瓶,用铁夹在靠近瓶口的瓶颈部分,并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蒸馏烧瓶的底部在石棉网上方1~2 mm。
瓶口配一个单孔橡皮塞(若为标准磨口仪器则此处采用配套的蒸馏头和温度计套管即可),插入适当量程、分度的温度计,调整温度计的位置务必使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才能正确地测得蒸气的温度。
通常是使水银球的上边缘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4-2所示。
在支管处套上一个适合于冷凝管口的单孔橡皮塞。
先将选定的冷凝管的两侧管口接上橡皮管,然后用另一铁架台上的铁夹夹住冷凝管的重心部位(约中上部),调整固定器的位置(即使铁夹的位置上下移动),务必使冷凝管和蒸馏烧瓶的支管在同尽可能一直线上,如图4-3所示。
然后松开冷凝管上的铁夹,使冷凝管在此直线上移动与蒸馏烧瓶相连后,旋转冷凝管使其侧管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再固定铁夹。
下侧管接自来水龙头,上侧管将水导入水槽。
在冷凝管下端口处套上一个适合于尾接管口的单孔橡皮塞,再接上尾接管和接液瓶。
由于尾接管没有固定装置,容易滑下,所以蒸馏过程中要特别小心。
接液瓶应与外界大气相通,高度不够时可以垫上垫板。
图4-2温度计的位置图4-3冷凝管的位置(三)蒸馏操作1、检漏仪器安装好后,应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位连接处是否严密,是否为封闭体系。
2、加料检漏后,取下蒸馏烧瓶上口的塞子(或温度计套管),加入数粒止暴剂[1](又叫助沸物或沸石),将待蒸馏液体通过玻璃漏斗倒入蒸馏烧瓶,注意漏斗的尖嘴部分的位置,如图4-4所示。
塞好带温度计的塞子,再仔细检查一遍装置是否正确,各仪器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没有漏气[ 2 ]。
图4-4 向烧瓶中加入液体3、加热加热前,先慢慢打开水龙头,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并引入水槽。
放好热源后开始加热[3]。
先用小火加热,以免蒸馏烧瓶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再慢慢增大火力,可以看到蒸馏瓶中液体逐渐沸腾,蒸气上升,温度计读数略有上升。
当蒸气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
这时应稍稍调小火焰,使加热速度略为下降,蒸气停留在原处,使瓶颈和温度计充分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又稍加大火焰精选蒸馏。
控制加热以调节蒸馏速度,一般以每秒蒸出1~2滴为宜。
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液滴并且比较匀速的滴下,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分)的沸点。
蒸馏时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接受了火焰的能量,这样测得值会偏高;反之,加热火焰太小,蒸气达不到支管口处,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蒸气充分润湿而使测得值偏低或不规则。
4、收集馏分在达到收集物的沸点之前,常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
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
蒸完前馏分温度趋于稳定后,馏出的就是较纯物质,这时应更换接液瓶。
记下开始馏出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就是该馏分的沸程。
当某一组分蒸完后,这时若维持原来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
遇到这种情况,应停止蒸馏。
蒸馏操作中,即使杂质(或某一组分)含量很少,也不要蒸干。
由于温度升高,被蒸馏物可能发生分解,影响产物纯度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特别是蒸馏硝基化合物及含有过氧化物的溶剂(如乙醚)时,切忌蒸干,以防爆炸。
5、后处理蒸馏完毕,应先移走热源,待稍冷却后再关好冷却水,以免发生倒吸现象。
拆除仪器(其程序与装配时相反),洗净。
六、注释[1] 常用的止暴剂都是多孔性物质,如碎瓷片或玻璃沸石等。
当液体加热到沸腾时,止暴剂的小气泡成为液体分子的汽化中心(也可以理解为将大气泡边成小气泡),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液体因过热而产生暴沸。
如果蒸馏已经开始但是忘了加沸石,此时千万不要直接加沸石,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必须等液体冷却后再补加。
如果加热中断,再加热时也应该重新加入沸石,因为原来大沸石上的小孔已经被液体充满,不能再起到汽化中心的作用。
还可以用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止暴剂,但是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即封口朝上的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如图4-5所示。
正确不正确图4-5 毛细管作为止暴剂时的放置[2]所用的塞子不能漏气,以免在蒸馏过程中有蒸气渗漏而造成产物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发生火灾。
如果漏气,换用另一适合的塞子。
[3]蒸馏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时不能用明火,而应用热浴,否则易引起火灾。
七、思考题1、在装置中,若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者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上是否正确?这样会发生什么问题?2、如果加热过猛,测定出来的沸点会不会偏高?为什么?3、沸石在蒸馏中的作用是什么?忘记加沸石时,应该怎样补加?4、为什么蒸馏速度控制在每秒1~2滴最好?篇二:蒸馏与分馏实验预习报告蒸馏与分馏目的:1. 掌握普通蒸馏、分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其意义。
2. 学习安装仪器的基本方法。
3. 学会用常量法测定液态物质的沸点。
原理:蒸馏liquid分馏liquid1、蒸馏沸点: abgas gasliquid (纯) liquid (a)每种纯液态有机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固定的沸点,当液态有机物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达到大气压或所给定的压力时,即p 蒸=p 外,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饱和蒸汽压:当液体汽化的速率与其产生的气体液化的液体速率相同时的气压。
) (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沸点和当水汽压力与环境压力相等时的温度有关,也就是说,沸点和气压是有关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沸点都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得到的(即101325帕斯卡,或1atm)。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压较低,沸点也相对低得多。
当气压上升,物体的沸点相应上升,达到临界点时,物体的液态和气态相一致。
物体的沸点不可能提高到临界点以上。
反之,当气压下降,物体的沸点相应下降,i直至三相点,类似地,物体的沸点不能降低到三相点以下。
) 【没有找到压强与非典的具体关系,只知道呈非线性关系,在1atm处大致为线性关系】临界点:在热力学中,临界点是可使一物质以液态存在的最高温度或以气态存在的最高压力,当物质的温度、压力超过此界线--即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会相变成同时拥有液态及气态特征的流体:超临界流体。
临界温度下的p-v等温线上,在临界点处的一阶、二阶导数均为零,即:液-气-液的过程: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如果将某液体混合物(含两种以上的物质,这几种物质沸点相差较大,一般大于30℃)进行蒸馏,那么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者后蒸出,不挥发的组分留在蒸馏瓶,这样就可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纯液态有机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点变化围很小(一般0.5-1.0℃)。
根据蒸馏所测定的沸程, 可以判断该液体物质的纯度(定性)。
(共沸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两种或三种液体可形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
在沸腾时,其气液平衡体系中,气相与液相组成一致,无法用分馏法分离)归纳起来,蒸馏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
②测出某纯液态物质的沸程,如果该物质为未知物,那么根据所测得的沸程数据,查物理常数手册,可以知道该未知物可能是什么物质。
③根据所测定的沸程可以判断该液态有机物的纯度。
【这种判断似乎是定性的,具体应该如何判断?】2、分馏普通蒸馏只能分离和提纯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一般至少相差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对沸点较接近的混合物用普通蒸馏法就难以分开。
虽经多次的蒸馏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操作比较麻烦,损失量也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分馏法来提纯该混合物。
分馏的基本原理与蒸馏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在装置上多一个分馏柱,使气化、冷凝的过程由一次变为多次。
简单地说,分馏就是多次蒸馏。
分馏就是利用分馏柱来实现这"多次重复"的蒸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