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民本篇】乐民之乐者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在吸收和总结前人重民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在两千的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一思想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摒弃。
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一思想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孟子;民本;思想一、致富于民人民的生存需求是一切王道、仁政的基石。
孟子用水火之喻劝诫君主要满足百姓衣食住行的需求。
孟子认为圣王要了解民众的疾苦,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
关于致富于民,孟子提出了几项措施。
首先,要实行井田制。
孟子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理想的制度,各家都拥有五亩私田,在周围种上桑树,这样老人就能够穿上丝绸了,养一些鸡、狗和猪,老人就有肉吃了,家里的人都不再忍受饥饿,如果君主做到了这一点,一定能成为天下的王者。
其次,统治者要做到“勿夺其时”。
君主应该少征用百姓服劳役,少发动战争,这样才能使百姓不违农时地进行生产。
这样才能促进生产,让人们过上温饱生活。
只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百姓才会拥护君主,社会秩序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强大。
最后,君主要减轻赋税,要做到“取民有制”。
孟子主张“十一而税”,以此来限制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剥削。
二、育民于德孟子主张只有在具备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人民进行教化。
如果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天下皆冻馁之民,这种情况下,如何能王天下,又如何让百姓去行仁义?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了制民之产,使民众拥有稳定充足的物质生活,但这也只是孟子實施仁政的基础,推行王道的开始。
接下来就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反对仅靠刑罚来治理国家,主张减轻刑罚,宽以待民,反对暴虐百姓,不教而诛,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而孟子提倡对百姓进行“教化”,这是君主的职责,也是有利于其统治的。
这不仅能使君主征服人心,而且使人民远耻近义,甚至可以达到“杀之而不怨”(《孟子·尽心上》)。
三、民贵君轻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的依托。
因而,孟子认为民心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他十分重视民心向背。
孟子的语录

孟子的语录孟子的语录(精选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孟子的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的语录11、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4、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7、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清)陆陇其1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2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明)黄宗羲2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3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3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4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关于友谊的经典名言1、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2、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罗曼。
罗兰3、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培根8、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
——伊索9、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10、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培根11、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
——伊索12、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孟子读书报告

孟子读书报告《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滕文公章句、离娄章句、万章问句、告子章句、尽心章句。
主要内容两方面,一为孟子与国君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之道。
对于道本体、个人自修自立的探讨,在七篇当中所占篇幅较之《论语》少许多。
而更多的是放在王道政治的阐述上,这是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
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孟子提出,实施道德政治,“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公孙丑》),子思在《中庸》中提出: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八字,可以作为孟子王道政治的本源,“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这也是儒家一贯观点,《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王道中心为仁和义,由仁义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其旨在教导国君,心怀天下,与民同甘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与人为善,推行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实现“龙行一步,百草沾恩”。
而霸道政治,是当时各国君及如苏秦、张仪等说客倡导的路线,苏秦、张仪之流擅长谋略、纵横之术,唯利是图,追求的是眼前的权和利,这种思想所以被当时执政者所接受,和战国时期周朝衰微,朝纲紊乱、道德伦理堕落,诸侯之间相互征伐,弱肉强食的世道风气分不开。
从《孟子》文本看其管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of organization
Mencius are
Key words:Mencius;human-based thoughts;modem
monarch’S method
to rule his countries
managemet;o唱anization;enterpri∞
Ⅱ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疏》是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而《孟子集注》则是宋代从理学角度研究《孟子》的 高水平之作。其他还有游酢《孟子杂解》、张拭《南轩孟子说》、苏辙《孟子解》等。 元明时期研究《孟子》的作品主要都包含于研究四书的著作中,代表作有元代的金履祥 为朱熹《孟子集注》所作之疏《孟子集注考证》,许谦《读四书从说》中《孟子》二卷。 清代对于《孟子》的研究,最值得一提的是《孟子正义》,它是焦循为赵岐《孟子章句》 所作的疏,是《孟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清代还有 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等。 从上面的资料中看,可以说《孟子》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觑,它在 先秦儒学和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孟子》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教育 等方面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而在现代社会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孟子》一书不仅在哲学、社 会、伦理等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更有利地促进了现代管理学学科的中国化发展,向产生 于西方的管理学昭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管理智慧。 学界对孟子思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包括孟子的政治思想、礼法思想、教育思想 等,但是对其管理思想的研究却比较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管理学的学科 限制,学界对《孟子》管理思想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 学者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开始对《孟子》与管理学进行全方位的结合 研究,出现了一些专著与论文,如武汉大学熊礼汇、蒋国斌的《孟子与现代管理》(学
解读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发展

解读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发展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也就是“以民为本”,古代的“民本”包含以下含义:第一、“民”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本所在,“民”的利益是国家的价值所在;第二、“民”是君主权力的来源, 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民”的拥护才能长久。
此即《尚书》所言:“民为帮本,本固帮宁”的含义所在。
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理解到人民力量的伟大,③④就明显了,选择C项。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勤政爱民是“仁政”的灵魂和基础。
他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系统化和集中体现。
仁政,就是统治者对人民要行仁政。
孟子的仁政。
就是省刑罚,薄税敛,不夺农时,使民有一个安定生产的环境。
孟子还主张“民贵君轻”,《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平丘民而为天子。
”在人民,君主,国家三者之中,以民为最贵最重。
人民高于君主。
荀子则更是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例二: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准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增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此题在考查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秦朝灭亡原因的理解——暴政,所以,这个事实才从反面证实了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的准确。
《寡人之于国也》对译PPT课件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
13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
《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效果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材木 不可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果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4、梁惠王自认为的“寡人之用心者”包括这些措施吗? (为什么)
梁惠王的措施并没有从源头上真正解决生产的问题。 王道之始的措施主要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 无憾,这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 ,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2。7
5、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结果 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抛弃 铠甲 拖 兵器 表修饰 逃跑 有的人 然后 停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凭
那么
翻译:“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用战争做比喻 吧。咚咚地击鼓,(两军的士兵)在兵器交锋以后, 就抛弃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 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凭自己只 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样 呢?"
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 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 的教诲立志成材。
.
6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
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
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
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
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11 论 民 本 Word版含答案

11论民本◎诗海拾贝分题得渔村晚照[宋]徐照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赏析】本诗一反传统,全用写实,为我们描述了一幕让人心酸的渔家生活场景。
全诗不用一典,明白如话,却又含意未尽:渔人迎风斗浪捕鱼的艰辛没有着墨,渔人日常生活的艰窘也没有交代,但却又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
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地地道道、处境艰难的渔民形象。
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船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
但他用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酒,在回家路上喝醉了,到家就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着了。
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苦渔民的缩影。
◎语林撷英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作者卡片“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开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溃,世风倾颓,剧烈动荡。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孟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知识链接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
“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

古代民本思想的具体特点)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很古老的观念,并在历代的明君贤臣、清官良吏宽政惠民、厚生利民、除暴安民、济世为民的施政行为中得到具体表达,其认识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
可以说,古代民本思想在古代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细化,具体可分为10个方面。
1.畏民。
畏民者,敬畏民众也。
也就是对老百姓要尊重和敬畏。
"得意非君,可畏非民〞("大禹谟")孔颖达"尚书正义"疏解"得意非君,可畏非民〞时说到:"言民所爱者岂非人君乎"民以君为命,故爱君也;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君失道则民叛之,故畏民也。
〞孔子提出:"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同时,孔子更是把君民关系比为鱼与水的关系,他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民为水,政为舟。
畏民者犹如行舟而畏水,焉足以为政"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在这一点上有较深刻认识的当属李世民,他在"民可畏论"("全唐文"卷十)中说到:"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诚可畏也!〞他在分析过去朝代兴衰时也曾说:"得意者君,可畏者民。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臣下说:"有人说,作天子的可自尊自崇,无所畏惧,我则以为应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我每出一言,行一事,都是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生怕难称天意,不合民心。
〞唐太宗的这种畏民心理几乎存在于他当皇帝的全过程。
魏征则更形象深刻地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风平浪静能载舟,惊涛骇浪可覆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乐民之乐者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
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会有的事。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焚书坑儒
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
史称“焚书”。
公元前214年,咸阳的术士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
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对于证据确凿的460人,处死,无罪者释放。
修建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造京杭大运河有功,但是他太耗费民力,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民心惶惶:后来他又费了大量民力,造大船南游,这是他后来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孟子》【民本篇】乐民之乐者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