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

1.3 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人参、丹参、大青叶、马钱子、熊胆、万氏牛黄清心丸等常用中药进行品种鉴定或质量控制。
通过实验掌握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测色谱鉴别的条件关键技术。
掌握熊胆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原理薄层色谱鉴定法是选用适当粒度的吸附剂,并将其均匀涂铺在玻璃板上(或其他支持物上,如铝制薄板)成一薄层,然后用毛细管或适当的点样器将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分别滴加在薄层的启始线上,待样点上的溶剂挥散后,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用一定的溶剂展开,当溶剂前沿到达距离另一端2~3cm处,取出,干燥,显色或直接观察(有色成分),并与专属性的化学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比较,以鉴定品种或质量。
薄层色谱鉴定法是中药鉴定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之一。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电吹风,硅胶G薄层板,硅胶H-CMC-Na薄层板,容量瓶,三角瓶,烧杯,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紫外分析灯,层析缸。
2)材料粉末:大黄,人参,丹参,大青叶,马钱子,熊胆,万氏牛黄清心丸。
(2)试剂 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30%硫酸乙醇溶液,pH试纸,氨水,苯,冰醋酸,丙酮,醋酸,醋酸乙酯,碘化铋钾试液,丁酮,硅藻土,甲苯,甲醇,甲酸,甲酸,甲酸乙酯,氯仿,石油醚(30~60℃),盐酸,乙醇,乙醚,异丙醇,异辛烷,蒸馏水,正丁醇,正己烷。
(3)对照品 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ⅡA,胆酸,靛蓝,靛玉红,鹅去氧胆酸,士的宁,黄连对照药材,黄芩苷,马钱子碱,去氧胆酸,人参皂苷R g1、R e、R b1,熊去氧胆酸,盐酸小檗碱,栀子苷。
操作步骤(1)大黄的鉴定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粉末 0.1 g,加甲醇20 mL浸渍 1h,滤过,取滤液 5 mL,蒸干, 加水10 mL,使溶解,再加盐酸 l mL,置水浴上加热 30 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 残渣加氯仿 l mL使溶解。
薄层色谱鉴别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
丹参鉴定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
6、检测
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如果本身无色,可先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有苯环的物质都有),用铅笔在薄层板上划出斑点的位置;对于在紫外灯光下不显色的,可放在含少量碘蒸气的容器中显色来检查色点(因为许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黄棕色斑点),显色后,立即用铅笔标出斑点的位置。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
3、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1)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取丹参对照药材,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备。
(2)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酮II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4、点样
点样用的毛细管为内径<lmm的管口平整的毛细管。
点样前,可先用铅笔在薄层板一端距底边10m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几个样,样品点间距离为10mm以上。样点直径不大于3mm。
5、展开
薄层的展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选择的展开剂放入层析缸中(小板可用广口瓶代替),使色谱器内空气饱和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密闭,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中的深度一般要求液面距离样点原点约5mm,也就是样点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展开至规定距离后(一般当展开剂上升到离前端5-10mm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溶剂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检测。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可用于鉴别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是一种简单易用、经济实惠、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常用于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农药残留分析等领域。
下面我将对TLC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进行介绍。
一、TLC的原理TLC的原理基于色谱分离原理,利用物质在不同固定相上的亲疏性差异,通过毛细作用和扩散作用,使化合物被分离。
TLC的分析基质是通过固定相涂覆在玻璃、铝或塑料基质上,样品通过毛细作用在固定相上上升,而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停留的时间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TLC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示意图]二、TLC的操作步骤1.准备试剂和设备:准备TLC板、玻璃容器、色谱溶剂和样品溶液。
2.准备试样:将待测试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得到试样溶液。
3.均匀涂布试样:将试样溶液均匀地涂布在TLC板上的出发线上。
4.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根据待测试物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醇(9:1)。
5. 开始分析:将TLC板放入玻璃容器中,添加色谱溶剂至约2cm高度,但不能触及TLC板。
盖上容器盖,让试剂与固定相接触,溶液会开始上升。
6. 结束分析:当溶剂上升到离TLC板顶端1-2cm时,将TLC板取出,迅速标记出相应的上升高度。
然后将TLC板晾干并进行显色。
最后使用UV灯或显色剂对TLC板进行观察和分析。
7.数据分析:根据显色结果,通过测量上升的高度和各样品的Rf值(Rf值=色谱前移距/色谱跑液的前行距离),得到鉴别结果。
三、TLC的应用1.鉴别混合物的成分:通过TLC的分离作用,可以鉴别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杂质和控制药物的质量。
2.分析天然产品:可以用于从天然草药、植物中提取的混合物中分离和鉴定活性物质。
3.农药残留分析:TLC可以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
4.食品和环境监测:可用于鉴别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的各种组分,如食品中的添加剂和环境中的有机物。
薄层色谱鉴别

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
⑴ 载板
⑵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 ⑶ 涂布器 ⑷ 点样器 ⑸ 展开室
实验操作
1 薄层板的制备
吸附剂(硅胶)
粘合剂、添加剂
调制
涂布
玻璃板
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 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 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左右烘干40-50min。冷
(2)拖尾现象
(3)斑点形成念珠状
(4)同一块薄板上出现比移值相差悬殊
的斑点
(5)斑点比移值不稳定
(6)斑点异形
6 显色
A 光学检出法 a 自然光 b 紫外光 c 荧光 B 蒸汽显色法 C 物理显色法 D 试剂显色法
a喷雾显色
b 浸渍显色
( 通用显色剂 硫酸溶液、0.5%碘的氯仿溶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碱性高锰酸钾溶液)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薄层色谱法
概念
薄层色谱法(TLC) 将固定相(如硅胶)薄薄地均匀涂敷在底板 (或棒)上,试样点在薄层一端,在展开罐内 展开,由于各组分在薄层上的移动距离不 同,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测定各斑点的位 置及其密度就可以完成对试样的定性、定量 分析的色谱法。
0502-薄层色谱法

050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标准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亦可用薄层色谱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按支持物的材质分为玻璃板、塑料板或铝板等;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键合硅胶板、微晶纤维素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
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G、H表示含或不含石膏黏合剂。
F254为在紫外光254nm波长下显绿色背景的荧光剂。
按固定相粒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40μm)和高效薄层板(5~10μm)。
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槽。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
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1)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塑料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固定相层不得有破损。
薄层色谱鉴别

• 展开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
(1)边缘效应:同一种化合物,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用 同一展开剂,在同一层析缸内展开后,薄层中部的斑 点比薄层两侧边缘处的斑点的 Rf值小即为边缘效应。 常用的解决办法: ①增加展开室(层析缸)中溶剂蒸气饱和度。 ②选用较合适的单一展开剂代替混合展开剂。 ③采用共沸混合展开剂代替一般混合展开剂。 ④在薄层板的两边各刮去约5mm的吸附剂有助于防止 边缘效应。
实验操作
• 实验仪器 ⑴ 载板 ⑵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 ⑶ 涂布器 ⑷ 点样器 ⑸ 展开室
实验操作
1 薄层板的制备
调制
吸附剂(硅胶)
涂布
玻璃板
粘合剂、添加剂
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 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 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左右烘干40-50min。冷 却后使用。
4 点样:按规定吸取溶液用定量点样毛细管 或色谱用微量注射器点样于薄层板上。点 样基线距底边的距离为1~2cm,点间距一 般为1.0-1.5cm。点样直径一般应小于 5mm。两个以上的点样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并与薄层板的底边平行。点样时必须注意 勿损伤薄层表面。
供试品样
对照品 样
1-2cm
点样示意图 点样直径≤5mm 1cm≤点间距≤1.5cm
自动点样器
毛细管点样
• 5 展开
• 展开室
• 展开剂(流动相)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中 各组分的极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 度等因素来考虑。
展开剂的选择
正己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氯仿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
在当一块 种薄 溶层 剂板不上能进很行好试地验展: 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 性用过 一若强 种所; 极选性展较开小剂的使溶混剂合为物基中础所溶有剂的展组开分混点合都物移,到若了展溶开剂不前好沿,,用此极溶性剂较的大极 的若溶所剂选与展前开一剂溶几剂乎混不合能,使调混整合极物性中,的再组次分试点验移,动直,到留选在出了合原适点的上展,开此剂溶组 剂合的 。极性过弱。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薄层色谱法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鉴别, 可分离和鉴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
薄层色谱法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添加剂 、毒素等的检测和鉴定,保障食品安全。
薄层色谱法用于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分离 和鉴定,如水体、土壤、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等。
02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薄层板
选择合适规格的薄层板 ,确保其质量可靠且无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斑点的大小或使用紫 外可见光谱等方法,计算待测
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03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快速分离
薄层色谱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分离 ,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操作简便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 设备,容易掌握。
高分离效能
薄层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可以分离 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改进方向
提高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联用技术
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 薄层色谱法的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将薄层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 如质谱、光谱等,以提高分析效果和 分离效能。
拓展应用范围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大分子和极性物质 分离的薄层色谱技术,谱法的实际应用 案例
绿色环保
采用环保型溶剂和低毒性的分离 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目录 CONTENT
• 薄层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 薄层色谱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 薄层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薄层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B 溶剂系统的影响
溶剂系统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故Rf值不同。
在平面电泳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 组分的泳动速度减小。
C 溶剂蒸汽的影响
预饱和分为2部分:
1、展开缸的预饱和:在展开之前,使展开剂 蒸汽在展开缸内饱和,使展开缸汽液状态达 到一定的稳定状态,此时尚未放薄层板。 2、薄层板的预饱和:在展开缸饱和后,放入 已经点样完毕的薄层板,进行饱和,使薄层 板整体差异性减小。具体做法是:在双槽层 析玻璃缸内,将其中一个槽内倒入配好的展开 剂,另一个槽内放入薄层板,盖好上面的玻璃 盖,这时候就是在预饱和。
乙酰化纤维素:用乙酸将纤维素结构上的 羟基酯化而成,适用于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纤维素:纤维素经化学反应,使 分子中一部分羟基上的氢被阳离子或 阴离子交换基取代而成,具有离子交换树 脂的性质。
聚酰胺
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薄 层色谱中常用的聚己内酰胺,结构如下:
O [-CH2-CH2-CH2-CH2-CH2-C-N-]n
理想的展开剂应能使混合物分离后各组分的Rf值相差尽可能大。
各组分理想的比移值在0.2-0.8之间。
展开示意图
1-2cm
展开剂要接触到薄层板 下沿,但切勿接触到样 点。
盖上盖子,展开。 观察展开情况。 取出薄层板
上升法
倾斜上行法
展开方式示意图
下降法
影响展开的因素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B 溶剂系统的影响 C 溶剂蒸汽的影响 D 薄层板类型的影响 E 温度的影响 F 展距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三.点样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形式优 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质 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相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 快,当用预先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 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 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相 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 板在50%相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 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相同条件分离同 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能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相对湿度对 展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 一实验室冬夏季节不同湿度也有明显差别,如果不注意湿度 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D1滤纸
色谱用滤纸纤维的方向会影响组分的分离, 故每次展开时,滤纸的纤维方向应一致. 商品滤纸有厚纸、薄纸、慢速、快速、中 速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D2薄层板
固定相 有资料表明,60%以上的薄层分离用 硅胶作为吸附剂,其次为纤维素、氧化 铝、聚酰胺、硅藻土等。
硅胶
硅胶是一种弱酸性的多孔性无定形吸附剂。 硅胶表面有很多硅醇基(-Si-OH),通过硅原 子上的-OH基团与极性化合物或不饱和化合物形 成氢键而表现出吸附性能。硅醇基的数目越大, 则吸附能力增强。 硅胶也能吸附水分而成为水合硅醇基。
关于饱和时间:根据展开剂而定。 1、展开剂组分极性差异不大的且挥发性好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 15-20分钟即可; 2、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30-60 分钟; 3、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不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20- 30分钟; 4、极性差异不大,且挥发性差不大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要10- 15分钟; 5、水饱和有机试剂或有机试剂饱和水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30-60 分钟。 6、另外,大家打开关闭展开缸的速度要快,放板取板的速度也要快,
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
⑴ ⑵ ⑶ ⑷ ⑸
载板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 涂布器 点样器 展开室
实验操作
1 薄层板的制备
吸附剂(硅胶)
粘合剂、添加剂
调制
涂布
玻璃板
调制时慢慢搅拌,勿使产生气泡。 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摇动摊平,晾干。 使用前放入烘箱内,在105-115℃左右烘干40-50min。冷
展开剂要接触到薄层板
下沿,但切勿接触到样 点。
1-2cm
盖上盖子,展开。 观察展开情况。 取出薄层板
展开示意图
上升法
倾斜上行法
展开方式示意图
下降法
影响展开的因素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B 溶剂系统的影响 C 溶剂蒸汽的影响 D 薄层板类型的影响 E 温度的影响 F 展距的影响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注意事项: 一.预饱和分为2部分: 1、展开缸的预饱和:在展开之前,使展开剂蒸汽在展开缸内饱和,使展开缸汽 液状态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此时尚未放薄层板。 2、薄层板的预饱和:在展开缸饱和后,放入已经点样完毕的薄层板,进行饱和, 使薄层板整体差异性减小。具体做法是:在双槽层析玻璃缸内,将其中一个槽内 倒入配好的展开剂,另一个槽内放入薄层板,盖好上面的玻璃盖,这时候就是在预饱 和。 关于饱和时间:根据展开剂而定。 1、展开剂组分极性差异不大的且挥发性好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15-20分 钟即可; 2、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30-60分钟; 3、极性差异大的,且挥发性差异不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要20-30分钟; 4、极性差异不大,且挥发性差不大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一般要10-15分钟; 5、水饱和有机试剂或有机试剂饱和水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30-60分钟。 6、另外,大家打开关闭展开缸的速度要快,放板取板的速度也要快,否则预饱 和的效果全被你后期的 操作给抹杀了!!
4 点样:按规定吸取溶液用定量点样毛细 管或色谱用微量注射器点样于薄层板上。 点样基线距底边的距离为1~2cm,点间距 一般为1.0-1.5cm。点样直径一般应小于 5mm。两个以上的点样应在同一水平线 上,并与薄层板的底边平行。点样时必须 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供试品样
1-2cm
对照品 样
点样示意图 点样直径≤5mm 1cm≤点间距≤1.5cm
溶剂系统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故Rf值不同。 在平面电泳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 组分的泳动速度减小。
C 溶剂蒸汽的影响
预饱和分为2部分:
1、展开缸的预饱和:在展开之前,使展开剂 蒸汽在展开缸内饱和,使展开缸汽液状态达 到一定的稳定状态,此时尚未放薄层板。 2、薄层板的预饱和:在展开缸饱和后,放入 已经点样完毕的薄层板,进行饱和,使薄层 板整体差异性减小。具体做法是:在双槽层 析玻璃缸内,将其中一个槽内倒入配好的展开 剂,另一个槽内放入薄层板,盖好上面的玻璃 盖,这时候就是在预饱和。
否则预饱和的效果全被你后期的
操作给抹杀了!!
D 薄层板类型的影响
纸色谱中所用的滤纸性质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对滤纸的要求是: 1. 物理性质均匀、 质地均一、厚薄一致,否则斑 点畸形,Rf值改变; 2. 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3. 纤维松紧程度适当; 4. 具有一定的纯度; 5. 纸面洁净,不含有溶于水及有机溶剂的物质。
聚酰胺
聚酰胺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薄 层色谱中常用的聚己内酰胺,结构如下:
O [-CH2-CH2-CH2-CH2-CH2-C-N-]n H
酰胺中心的酰胺基可与酚类、酸类、硝基类等 化合物形成氢键而对这些物质产生吸附作用。 应用:蛋白质、肽、多糖、核苷酸等的分离。
葡聚糖
葡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残基构成的多糖物质。
1. 硬板:在固定相中加入粘合剂(煅石膏、淀粉); 2. 软板:不加粘合剂; 3. 烧结玻璃板:将玻璃粉与硅胶、氧化铝等吸附
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以丙酮、乙醇或水等溶剂 调成匀浆,涂成薄层,经高温烧结而成。
吸附剂及预制板包装上的符号及含义
G——加入一定的煅石膏作粘合剂 H——不加粘合剂,供制各种软板用 F254——加入对254nm波长能发荧光的物质
葡聚糖凝胶是由一定分子量的葡聚糖悬浮于有 机相中,加入交联剂交联聚合而成。
在葡聚糖分子上引入有机基团,则可成为亲脂性 凝胶。 在葡聚糖凝胶上引入羧甲基、磺乙基等,则制成 具有离子交换性质的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应用:蛋白质、肽、多糖、核苷酸等的分离
薄层板的种类
载板材料:玻璃片、铝箔、塑料片等 薄层板类型:
含水量%
-
3
6
10
15
纤维素
纤维素分子中带有许多羟基,亲水性
强,分离原理与纸色谱相似,但分离效果
和分离速度均比纸色谱佳,可以代替纸色
谱.
纤维素的种类有:
普通纤维素:天然纤维素、高纯度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乙酰化纤维素:用乙酸将纤维素结构上的 羟基酯化而成,适用于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纤维素:纤维素经化学反应,使 分子中一部分羟基上的氢被阳离子或 阴离子交换基取代而成,具有离子交换树 脂的性质。
氧化铝
氧化铝由氢氧化铝高温脱水而成。按制备方法不 同,氧化铝可分为三种:
碱性氧化铝:pH = 9~10,可分离合成染料,生物碱等 酸性氧化铝:pH = 4~5,适应于酸性物质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 = 7~7.5,适于分离醛酮,以及对酸碱 不稳定的脂和内酯等化合物
氧化铝的活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大,则吸 附能力小。 活性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3.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
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 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 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 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 移值(Rf值)来表示。化合物斑点中心至原点的 距离与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的比值就是该 化合物的Rf值。
2.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 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 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密 封室顶的盖。 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强烈振 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的一层作为展开剂。 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 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 例准确度对不同的分析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最高 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 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入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 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入薄层下端的高度不宜超过0.5cm。 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展开缸中得展开剂 弃去,密封在容量瓶中得展开剂可在当天使用) 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流动相的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