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主题教学“小花园”个别化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园》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美丽的自然》,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花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初步认识花园中常见的花卉,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花朵的特征,并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花园中常见的花卉名称,如玫瑰、郁金香、向日葵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花朵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花园中常见的花卉,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园图片、花卉卡片、挂图、磁性板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花卉。
2. 讲解:通过挂图和花卉卡片,向幼儿介绍花园中常见的花卉,如玫瑰、郁金香、向日葵等,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这些花卉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卉。
4. 例题讲解:以玫瑰花为例,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玫瑰花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5. 随堂练习:让幼儿选择一种花卉,尝试用词语描述其特征。
7.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花园》2. 内容:(1)花园中常见的花卉:玫瑰、郁金香、向日葵等。
(2)花朵的特征:颜色、形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课后去附近的花园观察花卉,并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卉及其特征。
2. 答案:以玫瑰为例,描述其特征如下:颜色:红色、粉色、白色等。
形状:圆形、爱心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认识了花园中常见的花卉,并学会用词语描述花朵的特征。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花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花园》含反思教案一:小花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花的基本学问。
2.培育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实践阅历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得和对生命的敬重。
二、教学准备
1.播种盘、莳植土、水壶、小铲子、小扫帚。
2.小花园、花盆。
3.花卉绘本。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
1.老师让幼儿认得“花朵与人类的关系”,读花卉绘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老师问幼儿: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种花吗?
3.幼儿纷纷回答:由于花很美丽。
老师引导幼儿理解,花朵不仅是美丽的,更是可以让人感到欢乐和愉悦的。
(二)实践操作
1. 撒播种子
幼儿带着老师一起到小花园中进行撒播种子操作。
老师向幼儿们呈现播种。
2.保养小花园
幼儿们每天在本身的小花园中清洁、水洒、除草、浇水。
老师每天察看,帮助幼儿们保养小花园。
3.观测花卉生长情形
幼儿们每天重新调配角色,记录下小花园中的花卉生长情形并察看它们的变化。
(三)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操作和察看,培育幼儿做出感性和理智的判定,通过察看实践能够让小伙伴们自然而然地认得到大自然的恩惠、珍惜花卉。
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应让幼儿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动参加到同学实践中,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本身的付出给这片环境带来了美好的能量。
幼儿园小班主题“小花园”资料:个别化

上海市浦东新区澧溪幼儿园
小1 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方案(小花园)
核心经验:
情感与态度:
喜欢观察、爱护花草、肌肤触摸。
认知与能力:
花草树木的颜色、大小、多少。
动作与技能:
花草树木的对应、配对、排序。
内容一:种花
材料提供:
1、创设“种花”的场景。
2、提供大中小不同的花盆和大小不同的花,贴有6以内点子或数字的花盆和红黄蓝花朵若干。
玩法(层次):
1、从大小不同的花中选择3朵,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插入花盆,表示花越开越大。
2、在贴有6以内点子或数字的花盆里,插入相应数量的花,将花盆按花朵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排列,表示花越开越多。
3、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大小,有规律地“种花”,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给花朵排序。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种花”的方法,能否根据提示或按自己的想法给花朵排序。
2、观察幼儿数、量概念的水平如何。
内容二:花儿朵朵开
材料提供:
1、创设“小花园”场景。
2、制作花的材料:色纸、炫彩棒、颜料、纸质花瓣、固体胶;画有不同造型的花的纸盘和空白的纸盘、彩泥。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园》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花园》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美丽的自然》,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花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花园中常见的花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花朵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玫瑰花、郁金香、蝴蝶花等常见的花朵,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花朵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花朵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花朵,学会用词语表达对花朵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花朵的图片;花园场景布置。
2. 学具:彩笔、画纸,供幼儿绘画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花园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眼中的花园。
2. 讲解:逐一展示玫瑰花、郁金香、蝴蝶花等花朵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花朵。
3. 实践: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例题讲解:以玫瑰花为例,引导幼儿观察玫瑰花的颜色、形状,示范描述:“这是一朵红色的玫瑰花,形状像爱心,真漂亮!”5.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仿老师的样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花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花园》2. 板书内容:玫瑰花:红色,形状像爱心郁金香:多彩,形状像酒杯蝴蝶花:紫色,形状像蝴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朵黄色的郁金香,它像一个小酒杯,真可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践操作,让幼儿认识了常见花朵,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他们用更多的词语进行描述。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花园实地观察,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花朵的美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经验总结:个别化学习的经验分享

个别化学习的经验分享背景:在《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下我们生成的“小花园”小主题,我设计了一份“美丽的小花园”的活动材料,材料准备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及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片,预设目标是幼儿运用围拢黏贴的方式黏贴花朵。
投放后,我希望孩子们能自主地进行黏贴。
第一天,许多孩子都走到“小花园”,看了一看,然后走开了。
活动后我在草地上黏贴了一朵小花,黄色的花心周围围着一圈红色的花瓣。
第二天,高嘉琪来到小花园,她照着老师所黏贴的小花贴了一朵小花;第三天,梦梦来到了小花园,他将圆片一片一片贴在草地的各个角落;第四天思思来到小花园,她找了梦梦贴的某一圆片,在它的周围围上了许多花瓣,滑板出现了颜色的间隔排序;第五天,妮妮来到小花园,找了一处空地,将圆片围成了一圈。
材料已投放了一周,我决定在活动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我通过“作品展现”的方式让幼儿分享成果,体验成功,并适时启迪,提升经验,推动预习的发展。
首先,我让孩子们找一找,小花园里有哪些花?思思说:“这朵红色和橘色花瓣的花是我种的!”高嘉琪说:“这朵红色花瓣的花是我种的!”梦梦指着一个小圆点说:“这朵黄色的花是我种的!”乐乐说:“这朵不是花,它没有花瓣。
”于是我打开了事先拍好的花园的照片,“让我们看看花园里有没有这样的花呢?”孩子们发现有的小花就是一团一团的小圆点。
我又问孩子们:“为什么有的小花有花心有花瓣,有的小花是一团小圆球呢?”妮妮马上说道;“我知道,小花还没有开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圆球。
”我说,“对呀,这时候的小花脚花苞,过几天它就会开花的,它会越开越大。
”梦梦马上说:“明天我的小花就开了!”然后我又给孩子们欣赏了各种各样,让孩子们观察花的颜色、形状,给孩子们积累更多的经验。
在后面几天的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地让草地上的花越开越多,各种各样的花让小花园变得美丽极了。
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园》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园》教案简介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2.能够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意识和动手能力。
3.能够通过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准备1.小花盆、土壤、种子或幼苗。
2.雨衣、手套、园艺工具等。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花园场景,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前期准备: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花盆和所需材料,让学生准备种植土壤。
3.实践操作:学生轮流进行种植,老师和助教进行指导和帮助。
4.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在学习日志中。
5.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小花园,并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6.总结反思: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这个小花园活动的经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篇教案《小花园》是我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在幼儿园中进行的一次主题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植物非常感兴趣,很愿意亲自动手去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下面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整个活动的引入非常重要,要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
我选择带领学生观察花园场景,通过让他们亲眼看到不同种类的植物、花朵和昆虫,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就会自然产生。
其次,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包括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分组的安排等。
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实践操作。
我在这一环节做得比较到位,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花盆和种植土壤,这让学生们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种植。
接着,实践操作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进行种植,而不是让我和助教来代劳。
我相信,只有亲自动手,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
在观察记录环节,我鼓励学生们观察和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还能够让他们养成仔细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我在这方面的指导不够到位,下一次活动我会更加督促学生们写下自己的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小花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小花园》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小花园》。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花园中的各种花朵,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花朵的特点;学习儿歌《小花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花园中常见的花朵,如玫瑰、郁金香、向日葵等,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儿歌《小花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花朵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学习儿歌《小花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园图片、花朵卡片、儿歌《小花园》的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花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花园中的各种花朵。
2. 认识花朵:分发花朵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卡片上花朵的名称和特点。
3. 词语学习: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花朵的颜色、形状等。
4. 儿歌学习:播放儿歌《小花园》,让幼儿跟唱并学习歌词。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颜料、画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选择一种花朵,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其特点。
答案示例:我家的玫瑰花是红色的,花瓣很光滑,形状像喇叭。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他们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学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花园中花朵的特点,学会了用简单词语进行描述。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花园进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用词语描述周围的花朵。
同时,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花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园》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小花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认识花园”,具体内容为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以及第二章“花园里的色彩”,详细阐述花园的色彩搭配和美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花园的色彩搭配和美感。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园图片、彩色笔、画纸、贴纸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花园,让幼儿亲身体验花园的美丽,引导幼儿观察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花园图片,讲解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各种植物和昆虫的名称。
3.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色笔,让幼儿画出他们喜欢的花园,并引导幼儿进行色彩搭配。
4. 团队协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花园贴画,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5. 作品展示(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花园里的植物:玫瑰、郁金香、向日葵等。
2. 花园里的昆虫:蝴蝶、蜜蜂、蜻蜓等。
3. 花园的色彩搭配:红、橙、黄、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在花园或公园里寻找不同的植物和昆虫,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完成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花园里的植物和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色彩搭配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树叶、花瓣等)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3 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方案(小花园)
核心经验:
情感与态度:
喜欢观察、爱护花草、肌肤接触
认知与能力:
颜色、大小、多少、外形特点的对应、配对、排序
动作与技能:
内容一:花儿朵朵开
材料提供:
小树、颜料、棉签、皱纹纸、气泡纸、炫彩棒、花瓣、固体胶等。
玩法(层次):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的花。
2、讲色纸扭成柳条,将柳叶黏贴到柳条上;用棉签在画好柳树的纸上添花柳条、点画柳叶。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春天的花儿。
2、观察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如何,如揉、团、压、画、涂色、拓印等方法的运用情况。
内容二:种花
材料提供:
提供大中小不同大小的画,贴有2-6点子或数字的花盆和红、黄、蓝花朵若干。
玩法(层次):
1、越开越大的花:从大小不同的花中选择3朵,从小到大一次排列插入盆中,表示花儿越开越大。
2、越开越多的花:在贴有6以内点子或数字的花盆里插入相应数量的花,将花盆按花朵数量从少到多一次排列,表示花儿越开越多。
3、花儿排排队:可以按照提示,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大小,有规律地“种花”,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给花朵排序。
观察要点:
1、观察数能力较弱幼儿对排序是否感兴趣。
2、观察幼儿对ABAB、ABCABC的排序规律掌握如何。
内容三:春娃娃
材料提供:
故事录音与图书
玩法(层次):
1、听听看看: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听故事。
2、看看说说: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和好朋友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尝试复述故事内容。
2、观察幼儿是否会认真倾听故事内容。
内容四:小花园
材料提供:
创设“小花园”的情景(与自然角结合):用木架、围栏等在走廊或教室的一角开辟“小花园”,提供一些春天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还可以饲养小蝌蚪、蚕宝宝、小乌龟等熟悉的小动物。
喷壶等。
玩法(层次):
1、愿意观察、照料动植物。
2、乐意和同伴、老师说说“小花园”里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对春天常见的花草树木的经验如何。
2、观察幼儿在观察、照料动植物过程中的行为与情感。
内容五:旋转的小花
材料提供:
画有不同线路的塑料垫板、乒乓球、水、抹布等。
玩法(层次):
1、能够按照线路从起点走到终点。
2、两名同伴同时开始,比一比谁先到终点,先到者获胜。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掌握让小花转动的方法。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内容五:春天的小花园
材料提供:
木纹小积木、养乐多瓶子、卷筒纸芯做成的小树、小花朵等。
玩法(层次):
1、能够用垒高、延长、围合等方法搭建小花园。
2、愿意跟朋友说说小花园里有些什么。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的搭建技能如何,如垒高、延长、围合等。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