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世间安得双全法古人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是啊!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生活处事也是如此,总是不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传说一代枭雄始皇大帝曾多次去各地寻求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始皇在一处仙山福地找到了一位仙师,并表达了他的来意。
仙师告诉他,欲得长生,需舍弃帝位。
这个故事虽不尽然,但却从侧面告诉我们,就算是九五之尊遇到选择时也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
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世间之事何其偶然又何其无奈。
世间果真没有双全之法。
李白绝离宫廷、陶潜隐居山林、孔子周游列国。
难道他们真的不喜欢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吗?不,他们喜欢。
但是当他们所喜爱之物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他们会果断放手。
因为他们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可以继续爱他们所爱之物又不被其他因素影响。
最后只能哀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记何时,我们恨父母不与自己为伴,而外出去工作。
现在想想好是可笑啊。
如果父母不去拼搏我们又怎会有的锦衣玉食生活呢?如果父母不去拼搏我们又怎会得到我们所想之物呢?不是他们不爱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太爱我们了。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可这真是他想要的吗?不,不是。
他所要的是为国尽忠、为民造福。
但他与朝中同僚的矛盾无法两全其美的解决。
所以他选择放逐后乃赋《离骚》,最终以身报国。
当村子里的海神庙被樵夫所烧,来救村民时难道他就没想到信仰吗?不,他想了。
但与大家的生命相比他选择了舍弃信仰。
可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他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会选择烧毁神庙吗?世间之事太过奇妙、太过无奈。
我们想保全一些东西,就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甚至是舍弃我们的生命。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生活不负卿意思

不负光阴不负卿什么意思(原句是出自哪里)
最初读到这句话,只是觉得它好听,很文艺,后来才知道它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就是:曾经考虑过多情会有损修行,可是我要去修行,又怕和你分别,唉!世间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可以和你卿卿我我,又能不违背如来的法度。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延伸到今天被许多人译成“不负光阴不负卿”,我觉得后一句反而更动听一些,并且它诠释的意思很好:不辜负这大好年华,不辜负最美好的你。
它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不要虚度了光阴,不要冷落忽视了身边的人。
好好想想的确如此,人活在世上最多不过三万天,而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快的有时都让你忘记了有些事是今天还是昨天发生的,看过一段话,说的特别好:“时间是生命的单位,每个人的生命容量是有限的,只有快乐,充实,成功占的多,失落,空虚,失败占的少,生命才会变得有价值”。
既然光阴转瞬即逝,不会为了我们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片刻,那我们就要好好珍惜,无论生活中你是一帆风顺,还是被困苦击得头破血流,都要勇敢抬头,微笑面对。
因为“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只有让自己活得快乐,洒脱,美好,才不会负了这如黄金一般珍贵的光阴。
在茫茫人海中,人来人往,有多少人和我们擦肩而过,成为我们生命中永远的过客,千帆过尽,缘来缘去,留在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人,我们要学会把微笑给他们,把宽容给他们,把爱和温暖给他们,如此,才不会辜负今生今世这份相遇相伴的缘分。
不负光阴不负卿,且把岁月当歌,且行且珍惜!。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意思: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2、来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原文为藏文,此诗为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3、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有情人。
他十五岁就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旧婚嫁的习俗教育。
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仪。
4、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既要佛法,又要爱情,如何有两全的办法,两者取其一,却也是个艰难的抉择!
1。
不负如来恐负卿——《半壶纱》歌词解析

不负如来恐负卿——《半壶纱》歌词解析仓央嘉措曾经有一首著名的情诗,诗曰: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诗歌文字直白如话,但是情致却很婉约,带给人深深的震撼和浓浓的回味。
愿以此诗,为半壶纱的着眼,因为我觉得半壶纱就是从这里升华和演绎。
半壶纱曲调悠远,禅意浓浓,但又不独是禅意,更有深深的思念和男女之情。
正是这曲与词的结合,才让她如此打动人心,百听不厌。
1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歌词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刻画了一位书生和修行者的形象,原来这就是故事的男主人。
从歌词来看,他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读书人,同时并不迂腐,反而是个行动派,有才气,有风度,而且能甘于平淡,正是深得我心,让女子倾心不已,爱慕难舍。
然而这样一个奇男子,却放下了才情,放下了相思,甘心青灯礼佛,常伴孤月清风。
他是无情?有情?对爱慕的女子有意?无意?2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歌词的后四句是第二部分,这描画出一位女子的形象,对于她的样貌,我们可以想象,十里桃花,漫天飞舞的花瓣,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美得让人心悸,让人无法自拔。
这就是这位女子的样貌。
她正是待嫁年华,就像是一朵刚刚盛开的桃花一样娇艳动人,能拥有这样一位如花美眷,真不知是几生几世修来的。
从第二句来看,男女主人公是曾经谈婚论嫁过的,甚至连凤冠霞帔都已经准备好了,一位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她做新娘的时候,凤冠霞帔,玉镯轻纱,美人浅笑,新郎官俊朗不凡,这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对啊。
这里第三句“檀香拂过”是非常重要的,这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是青梅竹马的,从小认识的,以至于双方都比较自由的出入对方的居处,相知以心,相执以礼,可惜不能相濡以沫,共到白头。
这里也说明男子对于修行是早有此心的,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决定,听者也就不会觉得分离过于突兀了,也可以想见男子对于这段情是非常放不下。
而今凤冠霞帔还在,手上的玉镯,面前的轻纱也在,但是斯人已逝,倾慕的爱人却再也找不见了,只剩下一盏芽色的清茶在独自散发着幽香,而品茶的人却走了。
关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演讲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在一个不知名的寺院,看一树菩提叶纷落,有披着绛红袈裟的僧侣低头匆匆走过,拂起满地的尘埃……重重殿宇,在萧索的凉风中,弥漫出一种遗世的孤独,仿佛这里有过一场浩劫,如今已是鸟雀奔飞,无人做主。
寂寥的楼台上,只有一个小和尚端坐,双手合十,他那么安然,纷乱的世界惊扰不了他的清宁,我看到了他的眼睛中有一种尊重万物的良善和悲悯。
他应当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在西藏,那么多转世的达赖喇嘛,为何我偏偏记住的是仓央嘉措,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这位转世灵童多么传奇的身世,不是他接受终生膜拜的神佛高度,而是他对红尘深刻的眷恋,对情爱的不能割舍。
我为之倾倒的,是他的情诗。
他的情诗,亦是情花,遍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令繁花滋长,情缘流长,这位情僧,这位动人心魄的情僧,用他像梦一样迷离又美丽的生命历程,用他传奇而又悲剧的一生,换取了世人永远的怀念和感动。
生长在门隅山川之间的仓央嘉措,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和少年玩伴一起放牧羊群,嬉笑打闹,他热爱这片给了她生命的土地,眷恋微风中轻轻摇摆的野草,喜欢看邻村姑娘那一头乌黑的长发。
三百年前,当仓央嘉措活佛的身份被公开时,他可能正和心爱的姑娘在秋天的山头观赏红叶,牧着牛羊,构想着幸福的未来。
当他知道自己被从天而降的荣宠砸中时,确实有喜悦掠过心头。
那时的他幼稚地以为,待他坐上佛床,就可以拥有天下,可以和自己所爱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可是,他甚至来不及和乡亲邻里道别,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语,来不及为两鬓生了白发的母亲擦去脸上的泪痕,就被使者一路风尘,带至遥远的拉萨。
而等待他的却是,坐上布达拉宫的佛床,从此与人间情爱诀别,而那心爱的姑娘,也将与他成为永远的陌路。
1697年的10月在拉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坐床典礼,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正式入主布达拉宫,被捧至神佛的高度,接受养人的顶礼膜拜。
那一刻,他仿佛感觉自己真的是佛,脚下的苍生是他的子民,他的使命,就是讲他们度化,倾尽一切,为他们消除苦难。
仓央嘉措,那些美到让人哭的诗句!

仓央嘉措,那些美到让人哭的诗句!仓央嘉措是西藏最著名的民歌诗人之一,曾被人誉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在他短短二十五年的生命里,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每一首都是那么凄美,那么动人。
这些美丽的情诗你还记得几首呢?1.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严格意义上说这首诗等于是曾缄的二次创作。
仓央嘉措最著名的一首情诗应该归功于曾缄。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七言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却把仓央嘉措的爱情表现得淋漓极致。
如果抛开仓央嘉措的故事,这首诗就算是放在文化鼎盛的中原也堪称一绝。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把爱而不得的矛盾刻画地入木三分。
2. 这首诗原本只有两句,后人增补的《十诫诗》道尽了恋人之间的缠绵。
虽然只有前两句是出自仓央嘉措之口,我还是愿意把全诗奉献给大家,相信你也不会介意把它们全部归功于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关于这首诗曾缄译本也挺好的,还有一个笔者不知道译者是谁的诗也不错,一并奉上,供大家品鉴。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不见最好,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3.《那一世》是仓央嘉措对爱情发出的呐喊,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是是诗人在失去玛吉阿米之后所作。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在《那一世》中,所有的呼喊都变成了美好的祝愿,此时的诗人所作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可见他已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痛。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关于仓央嘉措,我们了解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
当我们痴痴地念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时,也许仅仅是把这种二难的诘问降格为一个爱情难题,而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佛学大意和生命问题。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根据自身的想象和需要来揣度、解读和取舍这位六世达赖的智慧话语,以至于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当作一个和苏曼殊一样风流的情僧,而忘了他其实是通过爱情这一永恒的人性载体,去验证生命之道和实践开悟的特殊努力。
桑田吉美诺布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是的,仓央嘉措的美丽和意义,就在于这个“生命本身”。
他的风流放荡,他字字惊艳的情诗,乃至于他赫然长逝青海湖的最后绝唱,都是在以不同的“相”诉说、追寻生命本身,以这种迥异于坐而论道和著书立说的奇异方式向我们传达关于生命道路的本真启示。
佛的种子本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能不能让其开花结果,则要看各人的修行。
每个人都是佛,每一种物象,不管是山川日月,还是尘埃微粒,自我之外的万有,皆是成佛的缘起。
如王阳明所言,无善无恶心是体。
明了这一点,便知“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便明“如来曾经是我身,如今无我是如来”。
仓央嘉措的暗示是:世间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如来本是卿,卿不过是如来所显示的万千相里的一个“相”而已。
当你执迷于在如来和卿之间二选一的时候,当你意乱情迷甚至喊出“世间从无双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的时候,你实际上还在沉迷于这红尘滚滚的外在色相,把其看作了唯一的真相和归途。
你还不明白——¤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望的执着。
法国诗人瓦雷里说,这世上的一切均有明天,唯独爱没有未来。
为什么爱没有未来?因为爱就像海德堡的测不准原理,你没法掌控: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因为爱就像生命本身,既有在阳光下存在的权利,也有在黑暗中必然消亡的时刻。
仓央嘉措最美的六首诗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

仓央嘉措最美的六首诗|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告诉我你藏在落叶下的那些脚印暗示着多少祭日专供我在法外逍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已暮,花染词,谁将至?心成痴。
辗转于掌心的桃花已经隐没在一抹轻烟之中,陌上有细小的尘在阳光下寂寞地飞舞,低低地问,那可是你将红尘看破时留下的一曲箫音?
一缕梵音落净地,半川烟雨送黄昏。
流光飞转,触手微凉,突然就在夜色的转角处与你不期而遇,那个手握经卷的绝美少年,微微一笑便将所有的飘萍都送到了天涯。
但你可曾看见,站在落花微雨的江南肩头,我每天都在仰望你绿色的窗子?窗内的人儿啊,你可看到了那些层层叠叠的过往?
可终究你还是走了,走得那么彻底,那么绝望,几乎没带走一丝人间烟火,而我每天都在那个曾经与你相逢过无数次的小巷深处等待,等待黎明若花开,等待花开似月来,等待月来闻香落,等待香落催花开。
可你说,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我说,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我在一路追随你的气息啊,在那一诺唱尽的须弥山巅,我就静卧在前世的那棵菩提树下,用我的罗裙将唯一的那座独木桥植满鲜花,花香在左,忘川在右,百花茕立于岁月的尽头,我,已经无路可逃。
是谁告诉我,只要将紧闭的双眸睁开,就可以将万里层云一眼看开?
你说,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说,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人间的莲子,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多少人赞美过莲的矜持,但谁又能看懂莲的心事?有多少美人和香草还在历史的微光中酣睡,马蹄声声,又在敲打着哪一朝的荒野?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看破了,风起,荼蘼开至,此生已了。
槛外,谁又是谁?一想至此,那一池青莲就一直开到了我的枕畔。
你说,曾经有那么一个少年,他一直都在雪地上弹琴,古道西风瘦马和着一曲苍弦,世人熙熙,在来时、在去时的路上,他在不停地追溯花期,而那一场花事却令他一夜白头。
他不敢独自行走,因为他不敢错过一步一回头的众生,他宁愿被世俗隐瞒,也不想在转身时撞倒自己。
因为他已经在万顷莲叶间瞬间彻悟。
我说,其实,我是知道的,静修止,动修观,动与静之间就是人们常说的佛心与善念。
但是,我也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不寂寞,亮烈的欢愉都是虚幻的表象。
孤独可解,寂寞无方。
生活、爱情、生命,都似那灼灼的春日,瞬间明亮后终要归于沉寂。
所有的色彩都是午夜绽放的伶仃灯火,最终都要寂灭成一抹无妄的白,躲在梦的深处,谁还在涂抹着那些荒凉的文字?
要走的终究还是会走的,人去楼空,那些竖起的宝幡,不知还在为谁乞求着生生世世的福祉。
那些沉默的玛尼堆呢?终生都在被一位簪花的女子超度,春意满怀,佛法养心,雪域高原上遍布了菩萨的欢笑声,三分月色,一分给了流水,两分化作了雪中花。
莫然相爱,寂静欢喜。
他是活佛,是万人敬仰的菩萨,他静静地端坐在雪域之巅,只一念便已千年,千年之外才是属于我们的尘世。
在那个尘世,我可以说: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在那个尘世,我可以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那个尘世,我可以每天早上让你给我画两道黛色的远山眉,眉藏春山秀,目贮秋水流;
我可以每天牵你的手看夕阳残落,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我可以于月色如水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你的膝边,任那一头如墨青丝铺展你的膝头,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行到水穷处,坐等花香满楼,今生不与离人遇,来世梦入江南烟水路,不见美人头。
坐看云起时,寒荻满汀洲,缓弦难诉离别绪,一曲霖铃、歌尽残荷,谁在阳关寻紫眸?
其实,我根本就知道每个人都是伫立在岸边的一段传说,虚无缥缈,衣袂翻飞,偶然回眸,隔着浑浊的时光之河遥望人间的风景,爱与恨、遇与离、山与水、笑与泪,都是一场戏。
生活就是这样,有很多意外,有的晦暗忧伤,有的明媚灿烂,有的淡若寒水,有的静如雕栏。
面对暗夜中那如青釉般的浩淼与疏离,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慈悲且清醒?
光阴的两岸桃花灼灼,纷飞的花瓣上缀满了路过的句子,那些都是是我终生难解的花语。
一袭青衫,一抹淡笑,一支短笛,一阙轻歌,是谁给我的全部?你在花丛中从容隐去,你说,一个人行走,云淡风轻;你说,其实你从来都不曾在轮回中等待过我,因为根本就没有轮回;
你说,终有一天我会明白,洗净纤尘,还原本真,我是我,你还是你,原来我们真的本不相干。
可是,若干年后,是不是有人还会轻轻地对我说:“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
不知隔着几程山水,我在不停地打磨着心底那个沧桑的故事。
洇满泪水的那片衣袖拢住的可是昨夜的暗香?袖底歌飞,苍翠妖娆。
月下花推,君心已老。
谁的眉间攒满了妩媚?那朵隔世的牡丹就这样绽放在我的指尖。
我的指尖微颤。
若教解语应倾城,卿不倾城谁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