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的分门别类.

• 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 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植物体 生殖器官 胚
茎叶体植物 原植体植物
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 或者属格。正规书写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 或姓名的缩写。 •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 例如: • 银杏的学名为 Ginkgo biloba L.(或Linn.)
银杏的学名为 Ginkgo biloba L.(或Linn.)
• 稻的学名为 Oryza sativa L. • 鹅掌楸的学名为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 大白菜的学名为 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 芥菜的学名为 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二)对植物的分门别类
按二界系统,通常将植物分为16个门: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有些系统还设硅 藻门、黄藻门,等等。)
菌类分3个门(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地衣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按二界系统划分,植物类群包括:
藻类
低等植物 菌类
细菌 粘菌 真菌
地衣
孢子植物
高等植物 维管植物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种子植物
回忆: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 二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 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
植物鉴定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命名

植物鉴定学了解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植物鉴定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分类和命名的学科。
通过对植物形态、解剖构造、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能够准确地鉴定植物的种类,并为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植物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等。
一、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植物分类是将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划分和分组的过程。
植物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原则、系统分类原则和进化分类原则三种。
1. 形态分类原则:这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分类原则,它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片、花骨和果实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就能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科、属、种等单位。
2. 系统分类原则:这是一种通过对植物不同层次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分类系统的方法。
系统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各种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3. 进化分类原则:这是一种基于植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进化分类主要基于植物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历史,通过比较植物的基因组、DNA序列等关键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
进化分类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除了以上的分类原则,植物鉴定学还使用了一系列的分类方法和工具。
例如,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于植物鉴定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和遗传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植物的分类位置。
二、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植物学名是对植物种类进行命名和命名规则的总称。
它采用了拉丁文作为命名语言,通过给植物命名来表达对植物的认识和归属。
1. 二名法:植物学名主要采用了“二名法”来进行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由拉丁文中的属名和种加词组成,例如"Rosa chinensis"表示"中国蔷薇"。
第3章 植物的命名

第3章植物的命名命名是解决如何对一种植物或一个分类上的类群给出正确的名称。
在实践中,命名通常和鉴定联系在一起,因此当鉴定一个未知植物标本的时候,鉴定者选择并且应用正确的名称。
“苹果”不管叫“Seb”(北印度语方言),Apple,Pyrus malus或者Malus malus,这种令人喜欢的温带植物就算被正确鉴定出来,但是只有使用正确的学名Malus pumila才将鉴定与命名联系到一起。
目前植物命名必须遵循国际植物分类协会(IAPT)颁布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ocal Nomenclature, ICBN)进行。
法规在每次国际植物代表大会召开后都会做适当修改。
动物命名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ICZN)进行,细菌命名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for the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ICNB,现在称为细菌学法规Bacteriological Code—BC)进行。
栽培植物命名按照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 ICNCP)进行,此法规主要基于ICBN,带有一些附加的条款。
因此在一种命名法规的条款里,两个分类群不能共享同一个正确学名,但是在不同的命名法规里却可以。
比如,属名Cecropia既指五彩的蛾子也指热带树木。
与此相似的,属名Pieris既指某些蝴蝶也指某些灌丛。
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们曾经试图为所有生物有机体创造一个统一的命名规则,便于把所有生物的数据合并到一个数据库里。
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和系统发育法规(PhyloCode)都试图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在被接受以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植物的命名与分类

植物命名法每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避免发生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1867年制订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ICBN规定,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称则列为异名。
植物学名: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双名法”),最后附加命名人和命名年份(但一般使用时,常将年份略去),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种名多为形容词。
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
Ginkgo为属名即银杏属,biloba为种名,意为二裂的,形容银杏的叶片先端二裂状的,最后的L.为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编写。
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两个人命名,则同时附上两人名字,其间加连词“et”或“&”;关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关于栽培品种,则在种名后加写“cv.”,然后将品种名用大写写出。
植物系统分类法植物系统分类法是依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的方法,着重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植物系统分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 Kingdom)、门( Phylum)、纲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 (Species),种是基本单元,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 )字。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
以水稻为例: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颖花亚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稻属;种:水稻植物的分类1按照植物体结构的完善程度,植物可分为: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分化):孢子植物(不能形成种子,靠孢子生殖):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并能以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双子叶植物(种子具1枚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具2枚子叶)植物的分类2按茎分类,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这类植物一般矮小,茎柔软,含水分多,多为须根系。
第五章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一节植物的命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发展史中也包括了人类开发利用植物的历史。
由于世界上由于多不同的语言、不同文化的民族,他们在开发利用植物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产生了民族植物学。
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民在开发利用植物的经验交流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出现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
同物异名的例子很多,如我国的玉蜀黍,在不同地区叫包谷、棒子、玉米、玉榴等,统称为俗名(nomen vernaculum)。
同样,同名异物的现象很普遍,例如:白头翁专指毛茛科的一种药用植物,可在我国不同地区共有13个科的植物都叫白头翁。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消除语言和文字障碍,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语或拉丁化文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学名(nomen scientificum)。
植物的学名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和三名(trinomen)。
单名是指一个分类群的名称只有一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单名。
双名是指种的名称,也称种名(nomen specificum),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即属名加种加词。
三名是指种下分类群的名称,构成方法是在种名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个单词(例如,亚种加词epitheton subspecificum),即有三个单词组成学名。
植物的科学命名依赖于科学的分类单位,然后由不同的分类单位组成分类系统。
在国际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7级,再加上一些亚级单位,就构成了植物分类学的命名系统,参见表5-1.例如,在属和种之间还有一些分类群名称。
只含有一个种的属叫单型属(genus monotypicum),而含多各个种的属叫多型属(genus polytypicum),再多型属中可分为若干亚属、组、系。
人们在给各种植物赋予名称时,必须制定一些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把每个学名与每种植物一一对应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命名(nomenclatura)。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原则
优先律
一个植物名称一旦发表,即具有合法 性,其他任何名称都不能与之冲突。
有效律
对于任何一种植物,只能使用已经发 表并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名称。
同一律
一个植物名称只能用于一种植物,一 种植物也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名称。
模式律
在比较形态特征时,应依据原始描述 中记载的特征,而不是依据后来的变 异特征。
缩写规范
在植物名称中,除特定科或属的特定种外,一般不使 用缩写。
植物命名的使用规范
优先权原则
在植物命名中,遵循优先权原则,即最早发表的正确名称 具有优先权,后来的同名无效。
同物异名
一个物种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若存在多个同名现象, 则其中一个名称被视为正确名称,其他为同物异名。
俗名和学名
俗名是人们对植物的俗称,可能因地区、民族而异;学名 是植物的科学名称,具有国际统一性。在学术交流和正式 场合应使用学名。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目录
CONTENTS
• 植物命名概述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植物命名的分类系统 • 植物命名的规范和标准 • 植物命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植物命名概述
植物命名的定义
01
02
03
植物命名
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惯例, 为植物种类起的名字。
目的
为了科学地描述、识别、 分类和交流植物信息。
植物命名的原则
准确性
植物名称应准确地反映其特征 和分类地位,避免歧义和误导
。
简明性
植物名称应简短明了,易于记 忆和发音。
稳定性
同一物种的名称应保持稳定, 避免频繁更改。
优先权
一旦某个名称被正式发表,其 他同名或同物异名的名称均视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e Candolle)曾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植物命名法规(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经参酌英国和美国学者的意见后,决议出版上述法规,称为巴黎法规或巴黎规则。
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
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植物学会议,始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
以后在每5年召开的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修改补充。
只到现在这样的国际性大会总共召开了14次(第十四届)。
我国正式翻译出版的有蒙特利法规(匡可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是各国植物分类学者对植物命名所必须遵循的规章。
现将其要点简述如下: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
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
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
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活植物。
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住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

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又称种加词,下同)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
植物学名指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于1753年所倡用的植物双名法。
作为国际统一的植物命名法。
植物的名称十分繁杂,不仅因各国文字不同而异,就是一国之内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科学普及与经验交流极为木利。
为了使植物的命名得到统一,国际上采用了科学命名(简称学名)。
双名法规定,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为某一植物隶属的“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加词”,起着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
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植物的种名或称拉丁学名。
通常在学名后面还须附命名者姓名,以示负责和便于考查。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称也就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为了科学技术的交流,统一使用植物学名是完全必要的。
掌握植物的学名,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帮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为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由植物的属名衍生而成,如小檗碱(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属(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乌头碱(Aconitlne)、次乌头碱(Hypaccll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line)等,不论从中文名称和外文名称均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植物乌头属(Aconilum)的属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对药学专业尤其值得注意。
基本组成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
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
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
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 chinensis Franck,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chinensis(中国的)种名,Franch.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sida, -eae(-mycetes)
-idae(-mycetidae)
Class Subclass
单子叶植 物纲
百合亚纲
目
亚目
Ordo
Subordo
-ales
-nineae
Order
Suborder
百合目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科 亚科 族 亚族 拉丁文 Familia Subfamilia Tribus Subtribus 词尾 -aceae -oideae -eae -inae 英语 Family Subfamily Tribe Subtribe 举例 鸢尾科Iridaceae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次要等级可设,也可不设,视具体情况而 定。如单种属、单属科、单科目等必须设, 而次要等级如属下的组,组下的“系”, 如果仅有一个,则不必设。 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科的次级划分指 科与属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元。属的次 级划分仅指属与种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 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杂交类群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民族植物学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 同物异名的例子如,玉蜀黍在我国不同的地区 被叫做玉米、包谷、棒子、玉榴、玉交子等, 这些名称统称为: 俗名(nomen vernaculum)。 同名异物的情况同样也非常多,比如白头翁这 一植物俗名,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就有13科的植 物用此名称。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命名(nomenclatura)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给 每种植物一个合理的学名。 分类(classificatio )即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划分出它 们的类别和等级排列。分类有人为分类和自然分类之 分。在植物分类学上,任何等级上的所有植物,叫做 分类群(taxon),也称作分类单元或分类单位(单数 为taxon,复数为taxa)。 人们通过研究将未知的物种归入到一个已知的、确定 的分类群的行为和结果,就是鉴定(identifitio)。 可见,植物的科学命名非常重要,命名和分类是密切 相关的。
亚变种
变型 亚变型
Subvalietas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界 拉丁文 Regnum 词尾 英语 Kingdom 举例 植物界
门
亚门
Divisio(Phyl um)
Subdivisio
-phyta(-mycota)
-phytina(-mycotina)
Phylum
Subphylum
种子植物 门
被子植物 亚门
纲 亚纲
Classis Subclassis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属 亚属 组 亚组 系 亚系 拉丁文 Genus Subgenus Sectio Subsectio Series Subseries 词尾 -us,-a,-um(无) 英语 Genus Subgenus Section Subsection Series Subseries 举例 鸢尾属Iris
无附属物亚属
Limniris
无附属物组
Limnilis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种 拉丁文 Species 词尾 英语 Species 举例 玉蝉花Iris ensata 花菖蒲 I. ensata var.
亚种
变种
Subspecies
Varietas
Subspecies
Variety
hortensis
杂交类群(nothotaxa或hybrid taxa)中 所允许的最高等级是杂交属,属下等级与 非杂交类群相同。 杂交类群的主要等级为 杂交属(nothogenus)和 杂交种(nothospecies)。 这两个等级同于一般的属和种。构词部 分“notho”为杂交之意。
(四)专化型
在寄生植物特别是真菌的分类中,对那些 形态上无差异仅从生理角度可以区分的分 类单元,如果不作为种、亚种或变种处理 时,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的寄主的特性 处理为种下的 专化型 (formae speciales,缩写为 f.sp.)。 专化型的命名不受本法规的约束。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科与属之间为族(tribus缩写trib.),属与 种之间的为组(sectio,缩写sect.)和系 (缩写ser.),种下等级为变种(缩写var.) 和变型(缩写f.)。 如果需要更多的分类等级时,所有等级都 可以加前缀“亚”(sub-)构成次要等级: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〇、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在国际植物分类体系中,主要分类单位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共7个基本级, 再加一些亚级,构成植物分类学的命名系 统。
(一)分类单元的主要等级
自上而下依次为:界(regnum)、门 (divisio,phylum)、纲(classis)、 目(ordo)、科(familia)、属 (genus)、种(species)。 在这些等级中,“种”是基本等级。每个 种必须隶属于某一属,每个属隶属于某一 科,每个科必须隶属于某一目,依此类推。 主要等级是系统分类中必不可少的。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 化文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做 学名(nomen scientificum)。 学名一般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 和三名(trinomen)之分。 单名是指一个分类群只有一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 类群的名称都是单名; 双名由两个单词组成,是指种的名称,也称种名 (nomen specificum),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 三名是种下分类群的名称,是由三个单词组成的名称, 即在种名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单词(如变种或亚种加词) 构成。
如亚界(subregnum),亚门(subdivisio或 subphylum),亚纲(subclassis),亚目 (subordo),亚科(subfamilia),亚族 (subtribus),亚属(subgenus),亚组 (subseetio),亚系(subseries),亚种 (subspecies),亚变种(subvarietas),亚 变型(subforma)等。 如果需要,只要不致于引起混乱或错误,还可插 入或增加更多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