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耐物种命名法则

合集下载

物种的命名

物种的命名
把每一对不同的特征紧密并列在相邻的两行里,每 一条描述特征的文字后面有往下检索的号码或者是 一个物种名。
常用种类
科、属、种
检索方法
蔷薇科检索表的使用
小结
A
B
C
命名
阶元
检索


生物分类的知识很专业很系统,我们只了解最基本的知识
世界上还有2000-5000万种生物有待发现和命名
校园中还有许多没有标示牌的植物 期待你的进一步探索!
生物的分类阶元越低(小), 共同特征越 多 , 亲缘关系 越 近。
二分叉 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
植物
课本63页:为衣澡等植 物找“位置”
动物
活动3:编制蜜蜂等六种 动物的检索表
特点 简单识别生物
衣澡、葫芦藓、鹿角蕨、罗汉松、玉米、向日葵
向日葵
玉米叶
动物 无脊柱
活动3 图片
有脊柱 水生
平行检索表
制作方法
人科
猩猩科 熊科
人属
黑猩猩属 大熊猫属
现代人 黑猩猩 大熊猫
蔷薇Rosa multiflora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水稻Oryza sativa
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颖花目
颖花目
蔷薇科
禾本科
禾本科
蔷薇属
小麦属
稻属
学名:国际上对每种 生物所规定的全世界 通用的名称。
林耐(1707-1778)瑞典
博物学家,动、植物分类学 和双名制命名法的创始人。 早在1753年已初步建立了对 生物的“双名制命名法”, 林耐的分类法和命名法,使 已知的各种生物可以排成一 个有规则的系统,结束了过 去生物学在分类命名上的混 乱现象,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打 下了基础。

双命名法

双命名法

植物拉丁学名规范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

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

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

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

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

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物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元用1个拉丁或拉丁化的字表示,即单名法,首字母必须大写,除属名排斜体外,一律排正体,后面可接也可不接命名人。

如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为Blattidae,大蠊属为Periplaneta。

新分类单元提出发表时,应在新名称后加适当的缩写词,如新科为“fam.nov.”,新属为“gen. nov.”。

这些缩写词通常用罗马字或黑体字印刷,以与名称相区别,引起注意。

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若用其他文字或专有名词,也必须使其拉丁化,亦即使词尾转化成在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

科学家的故事 林奈和双名法

科学家的故事 林奈和双名法

然而,这样的稳定性不太绝对。基于分类上
不同的观点,根据生物命名法规的名称修订
或在分子系统学中的新发现,同一种生物可
能有几个不同的学名在流通(请参阅同物异名 )。不稳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命名应遵循优先 原则。规范植物 (包括 真菌,蓝藻) / 栽培植 物 / 动物 / 细菌 / 病毒的命名法规是不同的 。例如,ICBN (植物)命名法规不允许重复名 ,而 ICZN (动物)法规则允许(如:''Gallus gallus'')。曾经建议用统一的BioCode来把几
生物分类应用分类系统来安排 每一种生物。每一种生物在生物 分类系统中都有其特有的位置。 分类系统是按等级排列的,好象 台阶一样。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 次是:界、门、纲、目、科、属、 种。
种 每一匹马是一个动物个体,但所有的 马都属于动物的同一个物种。
分类列表 自学练习 双命名
界门纲目科属种

斑马除全身的毛是黑色和白色条纹相间外,其他 特征与马极其相似,斑马和马被划分到一个属—
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吗? 错 4.生物学家主要通过生__物__之__间__的__相__似__程__度__对生物进行分类?
5.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还是同界生物之间亲缘关
系最近?
6.在植物园(同或种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标牌,
请仔细想一想除了植物的名称外,上面一般还写了分类单
位中的哪一个等级?
命名人(作者名)(Author's name) 是为该植物取学名 的作者。但在一般非植物分类学专门著作或文章中, 通常可省略。植物学名后面加上命名人的姓名,不但 为了正确和完整的指示该种植物的名称,而且为了便 于今后考证。因此,该作者对他所命名的种名负有科 学责任。命名人的姓名一般采用缩写,第一个字母必 须大写,缩写的人名右下角加省略号“.”以资识别,如 L.(或Linn.)即为林奈(Linnaeus)的缩写,Bunge缩写 为Bge., Maximowicz缩写为Maxim., 胡先 肃(Hu-Hsenhsu)用Hu,王文采(Wang Wen-tsai)用W.T.Wang。

医药拉丁语(动植物学名命名法)

医药拉丁语(动植物学名命名法)

三、动植物学名的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倡用的“双名 法”,即每种植物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加词构 成,为了引证和查实,还在最后附上首次合格发表该 名称的命名人名。 1、基本格式: 属名 &#名
2、语法关系: sing.nom.名词 + adj.\名词 + 缩写形式 (首字母大写) (全部小写)(每个词首字母大写) 前两部分印刷体用斜体
①如果学名为两人合作而命名时,用et(和)或符号 “-”连接两个人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 Mazz 蒲公英 ②用ex(由、从)连接两个命名人时。表示前者是最 初定名人,但未发表,后者是学名的正式发表人。 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灵芝 ③命名者加括号(),表示这一学名经重新组合而 成,括号内的人名是原命名人。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 白头翁
②变种命名法 原学名 + var. + 变种名 + 变种命名人名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山里红 原学名 ③变型命名法 原学名 + f. + 变型名 + 变型命名人名 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 H.Chow et C.C.Hsu 延胡索 6、命名人的几点说明 人名多用缩写形式,中国的命名者姓放在后面,不缩 写,名放在前面,用缩写形式。
8、动物学名的命名 动物学名与植物一样也是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加 词。 Cervus nippon Temminch 梅花鹿 ①改变属名后重新组合的动物学名,只保留原命名人 名,并用括号括起来,而重新命名人名不写。 Chinemys reevesii (Gray) 乌龟 Zaocys dhumnades (Cantor) 乌梢蛇 ②属名和种加词完全形同(即重名),这在植物学名中 式不允许的。 Naja naja (Linnaeus) 眼睛蛇

【最新推荐】双命名法细则-范文模板 (12页)

【最新推荐】双命名法细则-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双命名法细则篇一:双命名法植物拉丁学名规范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

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

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

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

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

因此,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

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1)属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物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元用1个拉丁或拉丁化的字表示,即单名法,首字母必须大写,除属名排斜体外,一律排正体,后面可接也可不接命名人。

如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为Blattidae,大蠊属为Periplaneta。

新分类单元提出发表时,应在新名称后加适当的缩写词,如新科为“fam.nov.”,新属为“gen. nov.”。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

亚种用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

亚种用三个字表示,即三名法,直接在种名后加上亚种名。

完整的学名后面还要有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之间加上都好“,”有时候属名后还可以加上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而一般使用时不用写这些。

如果原来的命名有修正,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属名和命名人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和亚种名用小写,属名、种名和亚种都用斜体字,其它名称则用正体字。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后面的属名和种名可以用缩写,缩写的后面要加点“.”名称一行写不下要移行时,要按音节移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名且要加“-”连接。

比如:猫科:Felidae Gray, 1821豹属:Panthera Oken, 1816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以写成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过华南虎,则东北虎的名字可简写为P. t. altaica林耐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归入的是猫属,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东北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现在虎则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上了括号。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称为优先率,即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

动植物命名规则

动植物命名规则

动植物命名规则【实用版】目录1.动植物命名规则的概述2.动物命名规则的发展历程3.植物命名规则的发展历程4.现代动植物命名规则的特点5.动植物命名规则的意义和应用正文1.动植物命名规则的概述动植物命名规则,是生物学领域中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一种规范。

它旨在对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系统化、有序的整理,以便科学家们研究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演化关系以及生态特征。

动植物命名规则主要包括双名法、三名法等,同时也包括一些传统的命名方法。

2.动物命名规则的发展历程动物命名规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的命名方法是基于形态特征的描述性命名,随后林奈提出了双名法,即对动物的属名和种名进行拉丁文命名。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双名法逐渐成为了动物命名的主流方法。

现代动物命名规则还加入了更多的分类元素,如动物的行为、生态特征等,使得动物命名更加科学、准确。

3.植物命名规则的发展历程植物命名规则的发展历程与动物命名规则相似。

最初的植物命名方法也是基于形态特征的描述性命名。

随着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提出了植物的双名法,即对植物的属名和种名进行拉丁文命名。

现代植物命名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分类元素,如植物的生殖器官、生长习性等,使得植物命名更加科学、准确。

4.现代动植物命名规则的特点现代动植物命名规则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现代命名规则基于生物学原理,强调对生物的系统性和有序性进行分类,使得命名更具科学性。

(2)统一性:现代命名规则采用拉丁文进行属名和种名的命名,保证了命名的统一性。

(3)规范性:现代命名规则对命名的格式、字母大小写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命名更加规范。

(4)可扩展性:现代命名规则允许科学家根据研究需要对现有分类体系进行修改和补充,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5.动植物命名规则的意义和应用动植物命名规则对生物学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命名规则有助于科学家们对生物进行系统化、有序的分类,便于研究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演化关系和生态特征。

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名词解释

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名词解释

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名词解释植物命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为每个物种赋予一个唯一的学名,可以确保植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之间进行准确的交流和理解。

而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则是确定植物学名的一种基本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植物命名模式法的相关名词解释。

1. 学名(Scientific name)学名是指为植物物种所指定的由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组合命名法,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属名和种加词。

学名具有国际统一和唯一性的特点。

2. 拉丁文(Latin)拉丁文是一种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语言,它由作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被使用。

拉丁文因为其准确性和固定性而成为科学界的通用语言。

3. 属名(Genus)属名是二名法中植物学名的一部分,用于表示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植物物种。

属名通常是拉丁文,以纪念某位植物学家、自然学家或相关植物学领域的名人。

4. 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种加词是指在二名法中,紧跟在属名后的词,用于约定已被命名的物种。

种加词通常是拉丁文的形容词,用于描述或指代植物物种的某些特征、栖息地或发现地点。

5. 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模式标本是指用于确立植物学名的标本,通常是一份实际存在的具体植物样本。

模式标本可以被保留在博物馆或其他植物分类学研究机构中,作为命名的参考和验证依据。

6. 模式法(Typification)模式法是指通过确定模式标本来确立植物学名的过程。

模式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同一植物物种有多个同样有效的学名的情况,通过选定一个特定的模式标本来确定该物种的标准名。

7. 原模式(Holotype)原模式是指在模式法中确定的第一号标本,通常是指最早被描述和命名的标本,对于植物学名的确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8. 附模式(Isotype)附模式是指与原模式同一标本来源的副本或重复标本。

附模式可以用于补充原模式的描述以及解决模式标本的保管和保存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