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
2015事业单位各类岗位薪级工资套改政策和计算方法

2015事业单位各类岗位薪级工资套改政策和计算方法导语: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而“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
各类岗位薪级工资套改政策和计算方法一、基本政策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
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
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二、薪级工资的套改1.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
(具体附件1、附件2、附件3,采用坐标法,横坐标是套改年限,竖坐标是岗位和任职年限,横竖坐标的焦点就是薪级等级,举例某教授,套改年限30年,任职年限10年,按表套结果就是38级,有了薪级再对应专业技术人员的薪级工资标准就得出此人的薪级工资是多少了。
)注意:找不到,向右靠(如果按某人的具体情况套不到标准,就在相同任职年限的统一行向右找,看到的第一个薪级等级就是他的薪级等级,例如某教授套改年限21年,任职年限11年,套下来这个地方是空白,怎么办,向右找右边第一个33级就是他的薪级等级,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碰见了就按这个办法套)2.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是指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享受的一种特殊津贴。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范围。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范围一般包括技术岗位津贴、管理岗位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
技术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职务等级确定;管理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其管理职务等级和管理工作特点确定;特殊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如高温、高寒、高海拔、高风险等特殊工作环境的人员,根据其特殊工作环境确定。
二、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包括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因素;二是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难度等因素;三是个人能力和业绩,包括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因素。
根据以上因素,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岗位津贴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浮动调整。
三、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发放方式。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发放方式一般包括固定发放和浮动发放两种方式。
固定发放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额度,每月固定发放给相应岗位的人员;浮动发放是指根据个人工作业绩、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发放。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发放方式,以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管理和监督。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管理和监督是保障津贴发放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津贴管理制度,明确津贴发放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津贴发放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对于津贴发放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确保津贴发放的公平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办发〔2015〕3号基本工资标准表

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机关技术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事业单位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
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公务员和机关工人规范津贴补贴减少额度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减少额度
单位:元/月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标准表
单位:元/月
注:该表根据国办发﹝2015﹞3号文件规定整理。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是指在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享受到的一些额外福利待遇,包括津贴和补贴两部分。
津贴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而发放的额外补贴,主要包括交通津贴、通讯津贴、餐费补贴等;补贴是指在工作期间因特殊情况而发放的额外补贴,主要包括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的合理设置,不仅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和长久运营。
首先,交通津贴是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期间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发生的交通费用的补贴,它的发放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地点和通勤方式来确定。
对于工作地点在城市中心的员工,可以适当提高交通津贴的标准;对于需要长途通勤的员工,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补贴和补助。
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员工的经济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通讯津贴是针对员工在工作期间因公务需要发生的通讯费用而发放的补贴。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员工在工作期间需要进行电话、传真、邮件等各种形式的沟通,这些通讯费用应该得到合理的补贴。
同时,对于需要经常出差的员工,还应该根据其出差频率和时长给予相应的通讯补贴。
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员工参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另外,餐费补贴是指员工在工作期间因公务需要发生的餐费用而发放的补贴。
对于需要加班或者外出办公的员工,应该给予一定的餐费补贴,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对于需要在外地出差的员工,还应该根据当地的物价水平和就餐情况给予相应的补贴。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增强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最后,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是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期间因特殊情况而发放的额外补贴。
住房补贴是指对于需要在外地工作的员工,应该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以保障员工的基本居住需求。
医疗补贴是指对于因公务需要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批准设立,依法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法人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享受的津贴和补贴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待遇,也是吸引人才、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标准及相关政策。
首先,事业单位的津贴包括岗位津贴、工龄津贴、绩效津贴等。
岗位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确定的,一般是固定的,与工作人员的级别、职务等相关。
工龄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绩效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确定的,一般是年度考核后发放的,表彰和奖励优秀员工。
其次,事业单位的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费补贴等。
住房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房价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家庭情况确定的。
交通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距离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和交通工具确定的。
餐费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确定的。
此外,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确定的。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了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最低标准,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事业单位在确定津贴补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单位的财力状况,合理确定标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应当公开透明,依法合规。
事业单位在确定津贴补贴标准时,应当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
同时,员工也应当依法依规,合理合法享受津贴补贴待遇,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一个涉及员工福利待遇、单位管理秩序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需要单位和员工共同努力,合理确定标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单位的和谐发展。
希望各事业单位能够合理确定津贴补贴标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单位的发展。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非营利性单位组成的公共管理单位。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常享有一定的津贴和补贴待遇,以下是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事业单位的津贴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
基本工资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工资,岗位工资是根据职务级别和工作性质确定的工资,薪级工资是根据个人的工作年限和职称等确定的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个人工作表现和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的工资。
这些津贴的标准一般由国家规定,各地区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事业单位的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通讯补贴等。
住房补贴是指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支付的补贴,一般根据当地的住房租金水平确定补贴标准;交通补贴是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费用而支付的补贴,一般根据职工的工作地点和交通工具确定补贴标准;餐饮补贴是为解决职工工作期间的餐饮费用而支付的补贴,一般根据单位的食堂情况和职工的工作时间确定补贴标准;通讯补贴是为解决职工通讯费用而支付的补贴,一般根据职工的通讯需求确定补贴标准。
这些补贴的标准一般由单位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并在职工入职时与其签订相关协议。
最后,事业单位的津贴和补贴标准一般是经过单位和工会代表协商确定的,以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
在确定津贴和补贴标准时,单位需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实际情况和生活水平,合理确定标准,并及时调整以适应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津贴和补贴标准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是单位和职工之间的一种约定和保障。
希望各单位能够合理确定津贴和补贴标准,真正为职工谋福利,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2015河北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

河北省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办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3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施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4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在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调整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二、其他有关政策问题(一)适当提高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标准。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其转正定级时对应的职级减少额度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二)适当提高机关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学徒期、熟练期工资标准。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其转正定级时对应的技术等级(职务、岗位)减少额度相应减少,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三)调整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水平和各职级标准。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2014年9月30日规范津贴补贴水平对应的新标准执行。
三、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公务员法要求,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合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或者授权设立的,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法人单位。
事业单位在招聘、管理和待遇方面有其独特的政策和标准,其中津贴补贴是事业单位员工待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包括基本津贴、岗位津贴、绩效津贴等。
基本津贴是指根据员工的职务级别和工作年限确定的固定津贴金额,岗位津贴是指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特殊性和需求确定的津贴金额,绩效津贴是指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绩确定的津贴金额。
这些津贴的发放标准是事业单位员工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其次,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确定的。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在执行津贴补贴标准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执行,不能擅自调整或者违规发放津贴补贴。
同时,国家也对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再次,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表现确定的。
事业单位在确定津贴补贴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表现,不能一刀切或者随意确定津贴补贴标准。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确定津贴补贴的发放标准,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最后,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事业单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津贴补贴的合理发放标准,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稳定和发展事业单位的队伍,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事业单位员工待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确定的,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表现确定的,是事业单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执行津贴补贴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稳定和发展事业单位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