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全5篇)

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全5篇)第一篇:地方文献在编纂方志中的地位与作用编纂地方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一贯传统,为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新型地方志,必定要参阅大量的地方文献。
正如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所说:“使后之政者,得以正镜旁鉴,循轨继辙.为兴革治理之准则。
”就要搜集资料编纂地方志,使这些资料“鉴览得其要,发施得其宜。
”地方文献是内容带有地方特点的一切著作,它包括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以及一些记载当地重大事件的原始记录。
而新编地方志必然离不开这些地方文献。
如果没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作参考,新编的地方志内容就会干瘪、枯燥,就往往缺乏丰富的资料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其文献价值必然会受影响。
1、地方文献的丰富多样为方志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我国历史悠久,各地保存有丰富的地方文献。
包括文物、图书、资料等,仅图书一项,又可分为地方史、地方地理、地方志、地方档案、地方丛书、地方总集类书、地方笔记杂著、地方专著、地方书目、地方出版物等,内容相当丰富,而地方志,它是以一定的体例对一定的地方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土人情等分门别类整理的科学著述。
一部成功的方志将是该地区的百科全书,它所容纳的信息是全方位的。
要使一部志书内容翔实丰富,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必然要查阅大量的地方文献。
我市“志办”的同志在编志中,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明、清两代的《衢州府志》和《民国衢县县志》,获得了大量资料,对于过去一直没有弄清楚的南朝陈永宅三年(559)置信安郡、唐证圣元年(695年)设武安县等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志办的同志在编写方志中,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花了大量的时间,到我馆和档案馆查阅了各类地方文献及档案资料100余卷,摘录资料卡片450余张,近18万字,仅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就复印了近500张(页)约34万资料,丰富的地方文献,为他们编纂政党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事十五局史志编纂工作引发的几点思考

从事十五局史志编纂工作引发的几点思考摘要:史志编纂工作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对前人的记载,对未来和现实都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骄傲的是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十五局史志的编纂工作。
关键词:史志编纂十五局历史意义;中图分类号:K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十五局已经走过了54年光辉历程,为了把这五十四年来一件件难忘的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述下来,借以达到存史资治,教化后人的目的,我们编纂了这部志书。
这部志书具有突出的水电企业特色,在这部志书里,彰显了十五局各项建设成果,镌刻了十五局职工半个世纪的闪光足迹,全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在水电建设史上建立起了一座座丰碑,培养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一、史志编纂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什么是志书?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
“方”指地方、方域;“志”是记载、记述,“志者,记也”。
亦即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人物、事件、文献的科学记录。
其记述特点,在于横分门类,纵写事实,用先分类后叙述的方式,科学反映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从史志分野角度出发,《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十五局分志》属于地方志书的范畴。
《中国水电十五局分志》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严格遵循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统一的行文规范。
要以记述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的发展历史为主,按门类把这个对国家大型施工企业有较大影响的事物进行记述。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1987年5月26日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
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编纂志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积累集团公司的现实和历史资料,忠实记载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历程,具有“资政、鉴戒、教化、存史”功能,让大家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情况有更多的了解,着力提高集团公司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促进集团公司科学可持续发展,以深切的感受、真诚的笔触,在史册上留下集团公司奋发进取的发展轨迹。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张艳【摘要】现代对村志的研究启蒙于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并发展于90年代,新世纪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界对村志的研究集中在:一是针对某一新编村志的宣传报道和评价;二是针对旧村志的研究;三是针对村志编纂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四是针对村志编纂的过程和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但是对村志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数量不足;新闻报道类文章所占比例较高,现有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形成体系;对村志编纂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研究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主体集中在各地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合作度不高.村志的研究仍然需要社会和学术界的关切、重视和更为踏实更为深入的努力.【期刊名称】《广西地方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村志;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综述【作者】张艳【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对村志的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村志”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不相关内容、重复文献,可以发现,最早的文献是1958年的《沁阳县“崇义村志”的编写经过》,其后的研究便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这之间的三十多年呈现出一个断裂,可以这么认为,现代对村志的研究启蒙于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并发展于90年代,新世纪之后进一步发展。
(一)针对某一新编村志的宣传报道和评价这一类的文献几乎占据了村志研究的半壁江山,通常一新编村志的出现,会伴随着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和阅读感受一类的文章,以这种方式对其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力。
例如,2001年山西阳城的《下孔村志》问世,很多人在阅读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林衍经在认真翻阅这本村志后,对其优点与价值做了总结,认为该村志的体例结构有继承、有借鉴,也有创新,既将下孔村的历史和现状详细记录下来,又不失志书的自身特点;虽在中国方志史中,《下孔村志》“诚然难脱‘小志’之列,但却颇有‘小中见大’的深义”,[1]林衍经.评《下孔村志》的优点和价值[J].沧桑,2001,(5):75-76.同时,他也指出了存在的归类不当、校对不严的不足之处。
第十二讲地方志序言的编写

第十二讲地方志序言的编写一、序的意义和作用地方志的序虽然文字不多,但却是“全志之眼”、“全志之神”。
我们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更应该注重序的编写,力争编写出精粹典雅、言之有物、能反映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志书序言。
序是一本书的开篇,是向读者表述或编写宗旨的文章。
书之有序,从古到今,无论是著书、编书或校书等,一般均在书的正文之前设序。
序可分为自序、他序、代序三种类型。
自序:由作者或编者自写,大多阐述编写的目的、内容和经过等。
他序:由作者或编者请托友人或当代名人、地方官员所作,多系称赞性的推荐文辞,或对该书的评价等。
代序:多以当代专家、学者的一篇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论文代替。
历来志书之序,多为自序或他序,代序较少。
不同类型的序所叙述的内容各有侧重,有的以内容为提要,有的谈出版缘由,有的介绍编修经过,有的作简要书评,有的论述方志源流和研究成果等。
不论何种类型的序,都是向读者介绍、推荐或评价一部志书,使读者通过序言对志书有一个概括的印象,对读者起着引导或佐读志和用志的作用。
二、序的编写内容与要求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要使其序言真正起到指引和帮助读者了解内容、方便用志的作用,就要深入地分析志书的时代特色、地方特点和资料价值,认真地研究志书序言的内容和写法,写出高度概括、重点突出、兼具特色的序言。
新编地方志书序言的内容范围,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介绍当地旧志编修的情况并评价其内容。
(二)、说明编修志书的宗旨,即编修志书的主要目的、作用、原则、方法和要求等。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今人服务,为后人服务。
序言中要反映时代特色的修志目的和作用。
同时,在序言中也要阐述编修志书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和要求,揭示出本地特点所显示的作用,使读者通过序言分析比较出不同时期志书的特色和作用。
(三)、简介志书的主要内容和史料价值。
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按照志书的篇章结构介绍,基本上使读者知道志书内容的梗概;②内容提要式介绍;③突出重点介绍。
试说地方志功能的新概括

的实 际 经验 .朱 文尧等 也 主要是 从 旧志 的有关 议论 中归 纳 概 括 出来 的 ,所 以 ,随着 首 轮 修 志 的进展 、 完 成 和 二 轮修 志 的兴 起 ,必然 暴 露 出其 不 够 全 面 、 不够完善 的一面 。也正 因此 . 才为不 同意见 的热烈讨
在 《 地方 志 的功 用》 一文 中回忆说 ,1 9 8 7 年 ,朱 文
的 功能 ,其 他 都是 派生 的 、次要 的 ” , “ 教 育 、存 史 也是 为 了资治 .资 治不但 为 现实 .而 且为未 来 ” 。⑥
还有 一种 观点 认为 . “ 六 字 ”功能 不必 分 出主从 关 系 ,三者 是 有 机 的整 体 。刘 柏 修 、刘斌 主 编 的 《 当代方 志 学概 论 》 引述 一 种看 法 认 为 , “ 不 必 去 争
地认 识 地 方志 的意义 .更充 分 地
发 挥 地 方 志工 作 的作 用 .显 然 是 非 常重要 的 ” 极 响应朱 佳 木 同志 的号 召 , 《 中 国 地方 志》 在 “ 2 0 1 3 年选 题参 考 ” 中将 “ 当代地 方 志
的功 能研 究 ”列 为选题 之一 ②
的 .要通 过 “ 中间环节 ”才 可 以进入 社会 机制前 进 的 洪 流 志 书 能 否 具 有 为 “ 中 间 环 节 ” 服 务 的素
显 得 不 够 全 面 .需 要 进 一 步 提
炼 继 续从 学 术 上研 究 地 方 志 的 功 能 .尽 快拿 出能让 方 志 界普 遍 接受 的新 概括 .对 于人 们更 深 刻
略论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 方志 馆和 地情 数据库 , 同时也 在加 快数 施加 以改进 , 必 将成 为方 志事 业科 学 、 可 持续 发展 的重 大量 资料 , 利用 数字 化 网络平 台 , 为全社会 提 供信 大 障碍 。 只有 探索 地方 志丰 富宝贵 的资源 , 不断深 入挖 字化 建设 进程 ,
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所发布的若干重要文件 中可见 的服务 。的《 新编地方
志工作暂行规定》 ,以及 1 9 9 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 的通知》 ,都重点强
三、 深化读 志用 志 , 加 强新方 志出版发行
一
・
6 一
20 1 3・ 5
用 志 必然滞 后 于编 志修 志 , 这 一点 毋庸 置疑 。
的客观 性 , 更 加重 视新 方 志资 源 的宣传 与开 发利 用 , 使
社 会 主义 新方 志 经历 了从 无 到有 ,从 注重 编修 再 读 志用 志工 作 的开展 跟上 时代 发 展 的需 要 ,使 方志 事 到修 用并 重 的发展 过程 。 这 从新 方 志编修 以来 , 国务 院 业 科 学 、 持续 、 健 康地 发 展 , 为社 会 主义 建设 提供 更 好
掘其 潜在 的价值 , 有 效地 开发 利用 地方 志资 源 , 才 能充 息 服务 。
分 发挥 志书 的作用 ,为三个 文 明和社会 主义 经济 建设
服务。
二 、 正 确 认 识 新 方 志 读 与 用 相 对 滞 后 的 客 观 性
一
、
地方志蕴藏着丰富的资料和信息资源
客观上讲 , 读志用志须先编志 、 有志 , 这是方志发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 推 动地 区经 济 的发展 , 繁荣 地 区的文 网络 的建设 也 给 地方 志 事业 带来 了无 限 的发 展 生机 ,
方志的体例——精选推荐

方志的体例地方志的体例:就是志书所具有的独特形式。
任何一种著述都有其独特的形式。
如诗歌,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之所以成为诗,它必须押韵,要有节奏,离开押韵和节奏,就不能称之为诗了。
方志的体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裁,二是结构,三是章法。
一、方志的体裁体裁,又称文体,多指文章的表达方式。
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述,即总述、概述、篇章前的无题序等。
在地方志书之前设立概述是新编方志的创新。
概述位于全志之首,概括的叙述一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勾勒地情和事物的特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记:有大事记、附记、杂记、专记等。
大事记,专记一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及重大自然变化。
一般为编年体,即按年月日的顺序一条一条地记载大事、要事。
如《中共龙凤区历史大事记》,就记载了从1980年到2000年龙凤区党政各部门每年发生的大事、要事。
志,是地方志最主要的体裁,是记实地、实事、实物、实人、实情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如我们这次编写的《龙凤区区志》就分了“自然概述”、“政党群团”、“石油化工”等十五篇,将来编成志书,大家将看到从1960年—2003年龙凤区在各方面的纪实。
传,是用来记载人物事迹的体裁,即地方上有突出贡献、卓越的、典型的人物。
历来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
有些地方志的人物志里设“人物简介”,简介中很多是活着的人,只是记述人物一两个方面的突出事迹,类同的事略,不是“传其一生”。
图,即图像,包括地图、统计图、照片、影印件等。
图照作为形象化、直观性的史料,配合志书记述,有增强志书可读性,美化志书的重要作用。
还可节省文字,有“揽万里于方寸之间”的说法。
表,即各种表格。
录,主要指附录。
附录补充、配合、深化正文的记述内容,与正文相辅相成。
二、方志的结构方志的结构,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不象史书的结构以年代为纵,事件为横,著述往事,侧重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它的结构是一条线。
新编地方志目录的开发与利用

第23卷第O8期 2011年O8月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Vol_23.NO.08
Aug.2011
新编地方志目录的开发与利用
包建民,刘洁萍,秦静 (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北京100081)
摘 要:地方志是经世致用之书,是地情信息资料性工具书,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人物、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全貌。新编地方志以其特有的信息资源优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为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一轮修志工作结束之后,第二轮编修工作启动之时,编辑一 部完整、全面的新编地方志目录,不仅能够展示首轮修志成果,还能把这些成果广泛地推向社会,介绍给 大众.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编地方志;目录;编纂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248(2011)08.0025.0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Newly Compiled Local HistoryCatalogs BAO Jian—min,LIU Jie—ping,QrN Jing (Department ofAcquisition and Cataloguing,National Library of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e ̄Local history book is a Confucian;Love is in the book information tools.It reflects a regional natural,political,eco- nomic,military,culture,people,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all aspects ofthe whole picture.New local histo— ry with its unique information resources,as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After the first round of the local chronicles,the second round sta ̄ed editing work when editing 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directory ofNew local history,not only show the fruit,but also to those results to the society,introduced to the public,SO that full effect. Kcywords:New local history book;Catalog;Edi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
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现趁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
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
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
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
而在利用性质上,又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
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
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
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
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
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
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
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都编有综合资料,立有系统档案馆,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专业工作者决不会撇开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求助于宏观得多、概括得多的县志的第二手资料。
这就是说,新编地方志如果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没有限定资料收录的层次规格,就会吃力不讨好。
在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种著录要能为所有人服务,为所有人所必需,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
越想万能,结果将是越不受欢迎。
2.我们读旧志,确能“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有正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对于新编地方志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由于地方志记载一方之详情,当然比正史详,“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当然更近于真实,这是与旧志相同的。
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除收录资料的层次规格不同已如上述外,还有如下两点:首先,历代统治思想都与人民思想相对立,因此与那些王朝严密监督下编修的正史相比,地方志就可能保存一些统治者讳莫如深的资料,这是地方志的重要贡献。
而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与旧志相反,任何试图离经叛道,去追求旧志曾经有过的那种长处的企图,都完全错误的。
其次,旧志中许多珍贵的科学资料,是在祥瑞、天罚、异象、奇闻的外衣下保存下来的。
对此,我们应持有保留地扬弃、有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走极端是不行的。
在当代,必然地会有一些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自然异象,民间传说中总会带上光怪陆离的色彩,我们新编地方志,如果为了表明自己科学,不予记载,就很可惜。
试想多少年后,科学有了新发展,某些怪异现象恰好表现了某种自然规律,到那时追寻历史记载,旧志中倒有,新志中却是空白,怕也不好交代。
譬如查有实据的特异功能,譬如发现的人形何首乌等等,似应记上一笔。
我们只要想一想旧志中那些有世界性轰动效果的记述,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但是又绝对不能采用祥瑞、天罚之类的迷信形式。
于是,如何正确区分“宣传迷信”和“实录怪异”的问题就提出来了,需要切实地加以解决。
总之,新旧地方志有不尽相同的文化环境,新旧方志的社会功能也势必会有不同,纯粹从我们怎样利用旧方志来框定新方志的功能,是不全面也不确切的。
新编地方志,应以不同的文化环境为依据,明确界定志书的服务对象,随后才谈得到继承什么,扬弃什么,增益什么,才能确定志书的文化层次,才能有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
二、要向社会宣传新志编纂过程中的即时效应,争取社会对方志事业更大的支持,志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创出更新的局面。
这里所说的修志即时效应,并不是指新方志出版后的现实社会效果,而是指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服务效果。
《中国地方志综览》中设了一个“社会服务”栏目,选录了54条实例,大都属于此类。
该栏还附录了有关文章目录180篇,从中可以看出,对这种即时效应的宣传,存在着对方志界多对社会少的毛病。
这180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的仅2篇,其中有桥同志的《老祖宗留下的信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3篇,也是以方志界为对象的;而其余173篇则都发表在史志通讯刊物上,仅作为业务交流资料,十分令人惋惜。
而且,从容看也还比较狭窄,大都没有超出上述的4个方面,未能反映“即时效应”的全貌。
其实,仅下列几个目前还未见宣传的容,就足以说明“即时效应”之强烈,足以引为我们这代修志人员的自豪。
首先,不少部门对管辖围的县情,解放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系统全面的整理。
而且,以往的县情研究,大都为应付急需,受各时期指导思想的局限,现在放到一起,材料矛盾,估价分歧都出来了。
在如此混沌的县情资料上,要贯彻实事路线,简直有点缘木求鱼。
这次为了向县志提供数千字的初稿,他们收集了10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料,而且资料的可靠性、系统性、科学性都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
于是,通过修志不仅出了志稿,还产生了这样的现实效果,即不仅各部门的参修人员成了专业县情信息的活的存贮库,而且,修志中的审稿、评稿活动实际上成了县情再认识再论证活动!所有这些,对一个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无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不少切切实实领导了修志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其次,《慈溪县志》创修以来,从收集材料到分编成稿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总纂,前后发现了许多缺门,使县志编写难以为继,这就迫使人们为补阙罅漏而开展实地调查。
这股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一没敲锣打鼓,二不哗众取宠,是完全自觉的踏踏实实的活动,使许多从未有过文字记载的实情得以昭示于世,补足了县情研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诸如社会商业的规模,河库容蓄的现状,西段海岸的坍涂史迹,县境海塘的实际布局,台风总路迳与县境台灾的关系等等,大都是通过广为调查甚至实地勘察才逐渐搞清楚的。
这些资料本身的弥足珍贵当不在话下,而活动中那切切实实的调研作风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则更有深远的意义。
另有一些无从调查的项目,也同样给人以启示,告诉人们县情中有一些重要容一直被忽视了。
例如慈溪一直没有物候观测,自然历当然编不成了;慈溪1981年后因海岸远离观测站,低潮位记录就只能阙如;慈溪海岸西段流沟位于境外,对其活动未能作协作观测,抗坍涂斗争就只能堵截而无法疏导等等,都给现实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因此,县志中的缺项,也是此处无文胜有文,作用显著。
此外,修志工作在干部培养上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同志们通过修志,系统学习了路线政策,熟悉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还在树立实事作风,提高分析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里就不详论了。
及时广泛地向社会宣传修志的现实效应,必将动员更多的人支持、关心修志工作,对于志书的观点、材料、体例、文字就更可集思广益,保证质量。
三、引进先进科学方法对提高志书质量至关重要。
对照胡乔木同志提出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的要求,新志编写中采用“新的方法”一项,除思想方法已力求用新的以外,具体方法则很少引进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这种情况的产生,当然与修志人员知识结构不太合理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误解,以为引进先进方法会增加志书行文的艰涩,以致影响志书的可读性。
这种倾向,目前正影响着新编志书的时代性和质量,值得引起注意。
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在人口统计中,生命表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但由于它原来只限于研究人口的死亡变化,因此新编志书大都不予录载,或者仅以死亡率代替。
然而,根据近年的新发展,生命表已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卫生、社会保险,以及长寿、生育力、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研究中,不少国家还用以进行人口预测和对丧偶妇女、孤儿的研究,对已婚者寿命长度,有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的研究。
再加上运用生命表法还可以省去每年统计实际人口年龄分布和年龄别死亡率的繁复工作,相当简捷,因而成为人口统计中最有价值的数表之一,新编县志不予录载实在是考虑欠周的。
在方言志的编写中,我们如果能有条件地接受萨丕尔关于“语言有个底座”的观点,对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语言学有所了解,对于入志方言材料的选择角度就会大不一样。
由于语言的历史地域变化往往反映着文化背景的变化,方言材料的选择就必须考虑文化历史背景。
例如对方言的描述,如果考虑到宋室南迁的历史,就必然会突出话的北方型词汇系统和吴语型语音结构的特点以及城区与郊区的微观差别。
以慈溪来说,历史上西部长期属越州,东部长期属明州,而自以来,区划之严密,管理之有效,为世所罕见,而自给自足之农业经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可不必超出本府之外,因此,如实反映慈溪东、西两部分方言之殊异,显然十分必要。
在材料数据的处理上,利用计算机等最新工具,并努力引入新的数学模型也十分必要。
《县志》的“自然灾害”部分,就将1480~1983年共504年的旱涝灾情,按时间等级序列编成系统资料,并借助电子计算机作谐波分析,制成了旱涝等级序列滑动平均曲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旱涝灾害的基本规律,既生动直观,又科学严谨,不失为志书运用先进科学手段的例。
这个实例还告诉我们,尽管先进分析手段本身极为专业化,相当深奥,而其结果却可以表述得十分通俗而直观,决不会影响志书的可读性。
再以方志编纂中必须运用的逻辑工具来说,由于人们宥于传统逻辑的藩篱,运用中就碰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实,如果能引入现代逻辑的新发展,适当引入概率逻辑、次协调理论、素朴集合论等等新理论,并注意运用辩证逻辑方法,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方志新体例就有可能得到理论阐释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