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间艺术 传承闽南文化

合集下载

“偶遇”快乐,探寻闽南风俗民情

“偶遇”快乐,探寻闽南风俗民情

“偶遇”快乐,探寻闽南风俗民情---木偶戏体验活动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主要发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线木偶戏,是福建省泉州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古时被称作“悬丝傀儡戏”,具有巫文化和“人神沟通”等性质;同时,传统的提线木偶戏剧目采用了木偶头雕刻工艺,隐含了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是泉州人民和闽南语系地区人民生老病死礼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引导学生了解闽南民族文化,探寻闽南人文艺术和民风民俗,充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寻闽南风俗民情。

一.活动项目(一)场馆初学①非遗文化体验馆--初始木偶戏在民俗集市厅中,观赏非遗文化的集合,包含陈氏纸扎、闽南造像、嘉庚瓦、宋江狮等;在薰风集雅厅,又是别样的非遗项目,歌仔戏、木偶戏、布偶戏等众多闽南戏曲文化,看着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他们所使用的乐器、道具,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传统礼乐的文明。

(二)技艺传承①活动内容:邀请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年传承队演员---蔡思雅,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述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及表演难度等。

(三)亲子DIY传统手作:布袋木偶制作跟着老师来制作布袋木偶“小动物木偶”,在家长的帮助下,布袋木偶所需材料:整块布,或者是碎布(颜色丰富)、剪刀、针、棉花等步骤:1.提前打印好简单的动物平面图案2.依照动物的各部分形状裁剪图形3.开始缝制4.颜料可DIY涂色(四)一起来表演学生创意来表演(二).集美塔简介集美塔坐落于集美新城中央公园之上,建筑总高度79.5米,塔高7层,基座两层。

集美塔项目占地面积128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83.9平方米。

集美塔基座有两层,分别为集美人文馆和非遗展馆,设置有人文简史展厅、嘉庚精神展厅、华侨文化展厅、闽南文化展厅、学村文化展厅等,各展厅布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互动性和趣味性强。

塔身一层为游客服务集散大厅,二层为休闲服务区,设有咖啡茶座,三至七层为登高观光区。

“闽”火“阳”光:福建莆田宫庙灯彩艺术

“闽”火“阳”光:福建莆田宫庙灯彩艺术

“闽”火“阳”光:福建莆田宫庙灯彩艺术闽南山川秀美、风景如画,福建莆田更是山清水秀,天然风光美景无数。

而在这个被称为“闽南第一大镇”的地方,更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文化——宫庙灯彩艺术,这是一种汇集了民间艺术、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福建莆田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莆田宫庙灯彩艺术是指在宫庙内外举行或者年节传统民俗活动时,用灯笼、灯彩等各种彩绘成的艺术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

宫庙灯彩是中国南方一种古老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

而在福建莆田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宫庙灯彩艺术更是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紧密相连。

宫庙灯彩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在莆田地区,宫庙灯彩制作的材料主要有纸、竹片、麻索等,这些材料经过精细用心的制作,最终成就了绚丽多彩的灯彩艺术作品。

这些灯彩形态各异,有的花型灯,有的孔子灯,还有的风车灯,每一种灯彩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在传统的民俗节日中,莆田地区的人们会将这些宫庙灯彩挂满宫庙内外,此时的宫庙灯彩仿佛变成了彩色的海洋,五彩斑斓的光芒,闪烁不定,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宫庙灯彩的照耀下,整个宫庙仿佛沐浴在阳光下,暖暖的光芒照亮着前来祭拜的信徒,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精神愉悦。

宫庙灯彩艺术的制作技艺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其工艺精湛、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光鲜夺目,极具民间艺术特色。

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更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需要将几张平平无奇的纸片,经过巧手巧思,折叠、裁剪、上色、悬挂,最终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宫庙灯彩。

除了在传统节日中用于宫庙内外的装饰之外,宫庙灯彩还常常运用在民俗庆典、宗教祭祀等多方面。

这种传统的宫庙灯彩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

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宫庙,更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精神。

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宫庙灯彩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传承闽南文化

传承闽南文化

传承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了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介绍了闽南文化的特点、传承方式和重要价值,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和计划。

一、闽南文化的特点闽南文化是指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区的传统文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特色:闽南话是闽南地区的主要语言,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词汇。

它是闽南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建筑风格: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土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具有防御功能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

3. 文学艺术:闽南地区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如南音、木偶戏等,它们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4. 宗教信仰:闽南地区有多元的宗教信仰,如妈祖信仰、佛教、道教等,这些信仰对于形成闽南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二、传承闽南文化的方式为了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 教育传承: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闽南文化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传授闽南话、传统戏曲等相关知识。

2. 文化节庆:举办闽南文化节、土楼文化节等活动,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参与。

3.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闽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如土楼、古建筑等,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4. 文化交流: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组织和团体进行交流合作,推动闽南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三、传承闽南文化的重要价值传承闽南文化具有以下重要价值:1. 历史记忆: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通过传承闽南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2. 文化认同:闽南文化是闽南人民的精神家园,通过传承闽南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文化创新:传承闽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创新的探索。

通过传承闽南文化,可以激发创造力,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4. 旅游经济:闽南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具有积极影响。

闽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一带独特的地方文化,以福建闽南地区为中心,涵盖了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艺术和宗教信仰。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参观了福建土楼,这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土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我在参观中了解到,土楼是由土、石、木等天然材料构建而成的,具有很高的防御性和抗震性。

土楼内部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厨房、储藏等。

土楼的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体现了闽南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智慧。

通过参观土楼,我深刻感受到了闽南文化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贡献。

除了土楼,我还参观了闽南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保存了丰富的闽南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艺术、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在村落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剪花和编织品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传承了他们的文化传统。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闽南庙宇,如南靖土楼群中的古田庙和清凉寺。

这些庙宇是闽南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场所。

通过参观这些庙宇,我了解到了闽南人民对神灵的崇拜和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除了文化遗产,我还参与了一些传统活动,如闽南歌曲和舞蹈表演。

闽南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歌曲中常常表达了人们对家乡、亲情和爱情的思念之情。

在表演中,我亲身体验了闽南歌曲的魅力,也感受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闽南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编排,感受到了舞蹈对身心的锻炼和放松。

通过这次闽南文化社会实践,我对闽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闽南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闽南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闽南传统文化提线木偶作文

闽南传统文化提线木偶作文

闽南传统文化提线木偶作文
《咱厝的提线木偶》
嘿,咱今天来说说咱闽南那超有意思的传统文化——提线木偶。

我可记得有一次去看提线木偶表演的事儿,那真是印象深刻极了呀!当时一走进那个表演场地,就感觉特别热闹。

等到表演开始啦,那小小的木偶就在艺人的操控下变得活灵活现的。

你瞧那个小木偶,居然能走路、能跳舞,还手舞足蹈的,就跟个真小孩儿似的,太神奇啦!我就那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看着那些细细的线怎么就能让木偶做出那么多花样来。

那个艺人的手啊,那叫一个巧,一会儿拉这根线,一会儿扯那根线,木偶就跟着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又摆个特别搞笑的姿势,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我在那看着看着,都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那个木偶,被那些线提着,能做出各种好玩的动作。

不知不觉一场表演就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呢,就觉得这提线木偶可真好玩呀!
这就是咱闽南的提线木偶,它承载着咱闽南人的欢乐和记忆呀!每次想到那一场精彩的表演,我就会对咱厝的这传统文化更爱几分,真希望能一直把这有趣的提线木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魅力哟!嘿嘿!。

关于闽南文化传承的作文

关于闽南文化传承的作文

关于闽南文化传承的作文
《传承闽南文化,从“古早味”开始》
咱闽南文化那可是老有魅力啦!可这传承可得重视起来呀。

就说我那次经历吧,真是让我对闽南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闽南的传统婚礼。

哇塞,那场面可热闹了。

一到那儿,就听到那欢快的唢呐声,真带劲!新娘子穿着那红彤彤的传统嫁衣,可漂亮啦。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看,那嫁衣上的刺绣,那叫一个精美,什么凤凰啦、牡丹啦,活灵活现的。

然后到了宴席上,各种闽南特色美食摆了满满一桌。

有那香喷喷的沙茶面,那浓郁的沙茶酱味道,闻着就流口水。

还有那土笋冻,看着有点怪怪的,但吃起来 QQ 弹弹的,特别爽口。

我就一边吃着这些美食,一边看着大家热热闹闹地聊天、欢笑,那氛围,真的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就在这时,新郎新娘过来敬酒啦,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说着那些吉祥的闽南话。

我虽然不太懂,但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悦和祝福。

这次婚礼的体验,让我深深意识到闽南文化就在这些日常的点滴中呀。

从那漂亮的传统服饰到美味的食物,再到人们之间的那种情感交流,都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真得好好把这些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咱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后呀,我可得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了解咱闽南文化,也把我知道的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一起来传承这宝贵的闽南文化,让它一直一直流传下去哟!嘿嘿!。

闽南民间文学心得体会

闽南民间文学心得体会

闽南民间文学心得体会闽南民间文学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闽南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汲取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首先,闽南民间文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感受到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学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其中包括闽南方言的独特之处,闽南人民对于家乡土地和历史文化的深情厚意。

闽南民间文学通过民谣、歌谣以及各种传统戏曲等形式传达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闽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同时,闽南民间文学也为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素材。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谚语等。

这些文化素材既有助于我了解和探究闽南的历史文化,也能够拓宽我的文化视野。

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素材,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对我个人的思维和人生观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闽南民间文学还启发了我的审美情趣。

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多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其中富有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让我赏心悦目。

闽南民间文学强调情感和人性的表达,对于我个人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最重要的是,闽南民间文学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学习闽南民间文学,我对于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从中感受到家乡土地的美丽与魅力,也对家乡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同。

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闽南人,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闽南民间文学是一门渊源流长、充满活力的文化宝藏。

通过学习闽南民间文学,我不仅提升了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

闽南民间文学让我体验到了文化的魅力,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相信,随着我对闽南民间文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现更多令人惊叹的文化宝藏,并将其传承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民间艺术传承闽南文化
民间的艺术、文化是经过时间长河沉淀下来的精髓。

在儿童的美术教育课程中融入民间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在民间艺术、文化的感染下的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标签:民间文化儿童美术课程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作为历代中原移民集中的地区,汇集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传统,深厚的文化沉积,在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之美,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赏,更值得我们去用心传承。

而把闽南文化介绍给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

首先,感受泉州传统的民间艺术,有助于学生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向学生普及传统民间艺术知识,可以让学生美术创作更具文化精髓和内涵。

其次,体验泉州传统的民间艺术,有利于学生提高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创意表达和创新能力。

传统民间艺术中有着不造作、不雕琢、无透视的特点,其无拘无束的笔触和鲜艳大胆的色彩,与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随心所欲、纯真稚拙、天然质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两者有着相通的感受和特质。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丰富学生美术创作的内容,激发创意灵感,提高表现有中国特色美术作品的能力。

第三,了解泉州传统的民间艺术,能促进学生树立传承保护闽南文化的志向和责任感。

传统的民间艺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多寻找与观察生活中的闽南文化,会让他们发现美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在关注和探究中感受到闽南文化里浓缩的情感和内涵。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挖掘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将以闽南文化传承与学生美术学习作为切入点,开发适应学生的美术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去关注、体验、感受自己所处的家乡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中产生自豪感,并有效传承与创新闽南文化,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一、走进民俗节日,传承闽南文化
元宵节是泉州民间一年中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素称“上元小年兜”,十分隆重。

每逢元宵,就是刺桐古城一年中最好看的时节,元宵灯会巡访古城,月色婵娟,花灯璀璨,更是處处皆盛景。

孩子们提着自己心爱的花灯走上街头巷尾相互交流着、欣赏着,感受元宵节热闹的气氛。

步行来到新门街参观一年一度的元宵花灯展,双龙戏珠灯、九龙灯、凤梨灯、宫灯等一盏盏构思巧妙、新颖独特、姿态万千的花灯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在实地观察中
初步了解了闽南传统花灯的制作工艺,感受创意造型美,领略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利用每年举行“闽南文化”艺术节的有利契机,组织学生观看闽南文化周开幕式的视频、动手做元宵、制作花灯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动手、体验中加深对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了解闽南元宵节的民俗文化,感受元宵节热闹、喜庆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泉州传统的闽南民间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走进民间表演,传承闽南文化
泉州提线木偶是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民间俗称“嘉礼”。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

学校将闽南的艺术瑰宝“提线木偶”纳入美术教育课程。

走进学校艺术空间的木偶陈列室,仿佛走进了一个木偶艺术殿堂。

提线木偶、玩偶、杖偶、皮影偶、掌中偶等应有尽有,拍胸舞者、火鼎公火鼎婆、惠安女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形象被制作成木偶,栩栩如生。

现在低年级的学生都会制作简单的信封偶,中高年级的学生会制作多种类木偶,还会进行木偶表演。

美术教学在传承木偶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多种制作和表演形式,如卡通木偶,木偶游戏、木偶剧汇演等,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

同时,学校把专业木偶表演人士请进来教学,也积极“走出去”表演,在不断提升木偶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将闽南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在学习制作表演中,学生享受着愉快的游戏,切实地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走进新课程,传承闽南文化
在理解、使用新课程的同时,我们努力将闽南文化教育融合于新课程实施中,让学生感受闽南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在“泉州刺桐城”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游玩了开元寺,泉州古厝等景点,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建筑把文化、艺术、历史融为一体,凝固成一尊雕像,写照着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学生一边走一边看,对闽南独有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兴趣。

“看,这里的,窗户、阳台等都雕刻着花”,“东西塔都是用石头搭建而成的”,“你看,房子的屋顶都是翘翘的”,“古大厝墙体的出砖入石太有特色”,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亲身感受到了泉州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沉积。

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经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近距离地欣赏到了闽南文化,感受到闽南艺术的魅力,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增长了知识。

根据需要,我们将美术教学内容设置与乡土文化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等供学生操作、摆弄、拼贴,通过操作,满足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如:根据泉州民间传说小故事的内容,在语言角中为学生制作头饰和道具,让他们在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时,学
习故事表演,既提高了兴趣,又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又如:在让学生欣赏民间艺人的“装糕人”作品时,提供彩泥材料、工具,学生可以自由创作,随意捏制出各种动物,人物卡通形象的作品。

通过亲自尝试,操作,学生不仅了解了泉州民间民俗的传统工艺,还学会用彩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装糕人”。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

在各种与民间艺术相关的活动中,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大胆表现,尽可能地在闽南传统民间艺术的体验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闽南民间传统艺术的色彩和造型中得到启发,应用到现代的美术创作中。

四、创设相应环境,传承闽南文化
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让每一个地方都成为学生接受闽南文化教育的课堂。

在活动室的墙面、走廊上,布置了不少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作品和悬挂的民俗工艺品,有手工、剪纸、泥塑等制成的具有浓厚民俗气息的图画,装饰物,如:泉州十八景色里,有剪纸制作的洛阳桥、水彩绘制的闽南古大厝等,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欣赏。

学生置身于泉州传统的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的环境之中,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不断了解民间故事、传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感受着闽南文化的艺术气息,享受着闽南文化的美,并对闽南文化留下初步的印象,陶冶了学生的性情。

历史的源远流长造就了泉州这座历史文明古城辉煌灿烂的闽南文化。

传统文化光芒正在慢慢黯淡,许多传统文化有销声匿迹的危险,这其中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是现代文化的冲击,又或许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足,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闽南文化会再焕发光芒,作为闽南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来弘扬家乡闽南文化。

这一切还只是在初步的探索中,如何进一步对泉州传统的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整合,形成系统完善的美术教育课程方案,挖掘闽南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更充分亲近闽南文化,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闽南文化艺术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柳红波,柯逸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J]. 艺术探索,2009,01:97-98+167.
[2]彭瑶. 民族地区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3]柳红波. 浅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J].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6: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