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历史经验

编辑:蒋伟发表时间:2014年07月02日10:22 来源:红广角

图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给干部作报告

图为延安时期干部学习的场景

延安时期的全党大学习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范围的、深入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动。这次学习从中央的号召,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再到普通党员,学习覆盖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全党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历史上空前的。

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学习制度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全党学习的号召,毛泽东同志建议制定一套完善、正规的学习制度,以增强学习的效果,从而保证全党的学习有章可循。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讲了九点意见,对全党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940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这个指示不但规定了党员和干部学习的主要课程,同时还详尽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制度,如平均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小组制度、学习指导制度和严格的汇报检查制度等。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央文件,奠定了我党干部学习和教育的基础。

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多次下发了各种关于学习教育的专门文件。仅从1939年夏到1942年初不到三年的时间,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学习教育的文件就达到13个。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对学习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为全党的学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基础。1940年3月,党中央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以每年的5月5日作为“干部学习节”。1942年2月,党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做什么,学什么”的口号,将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分为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四个范围,推动了党员和干部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党学习提供了更加合理、更加规范的标准,增进和提高了全党的学习效果。同时,陕甘宁边区还实行了在职干部定期测验制度,并将干部的考试作为一种硬性的制度固定下来。考试方式有日常考查、学期考试、毕业考试、临时测验等。干部考试制度的实行,给在职干部施加了一定压力,有效地督促了党的干部更加努力、更加自觉地学习。

建立了科学有力的学习领导制度

1938年11月,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党中央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由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专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1939年2月17日,中央决定成立干部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对全党学习的领导工作。同年5月,干部教育局在陕北公学召开近千名干部参加的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开始在延安掀起了大规模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干部学习热潮。1940年6月,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改称为中央干部教育部,负责制定干部教育的总计划,制定学习制度,进行检查和总结,同时,各机关还相继成立了干部教育委员会,负责在职干部教育的计划领导。

中共中央为进一步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于1941年9月26日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其成员以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高级领导人为主,全国以三百人为

限。同时,成立中央学习组,由毛泽东亲自担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全体中央委员的学习工作。高级学习组和地方各级学习组的成立,让全党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领导机构,对于深入推动全党学习和整风运动的开展,提高全党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42年6月2日,中共中央又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负责监督和领导全党的整风学习,由毛泽东担任主任。总学委每周或者每两周召开一次延安高级干部的学习会,讨论学习问题,并通知时事、政治和工作等问题。总学委先后派出许多巡视团和巡视员,深入到各个机关和学校检查学习的情况,听取各个单位负责人的汇报,还不定期地抽查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进一步推动了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为全党学习作出了榜样与表率,对全党学习运动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回忆道,“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其他党的高级领导人也纷纷加强学习,从而带动全党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风气。当时的中组部干部刘家栋回忆陈云:“延安时期,从不打扑克,也不跳舞,一有空就看书学习,学习起来很认真。认真地读原著,认真地读参考书籍,认真地做笔记。学习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虚心向理论界的同志请教。”陈云的子女们在纪念父亲的文章中也写道:“妈妈告诉我们,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

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还成立了一个以陈云为组长的6人学习小组,成员有陈云、李富春、王鹤寿、王德、陶铸、陈正人,由陈云担任组长,李富春担任副组长。学习小组从1938年到1942年总共坚持了5年的学习。他们一方面自学原著,另一方面请当时延安的著名学者进行辅导。王鹤寿后来回忆到:“在繁忙的工作条件下,坚持不懈,既表现出陈云同志的学习精神,也显示了他的坚强毅力。当然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衷心地感激他领导的这段学习,使大家得益匪浅,难以忘怀。李富春同志就时常和我深切地谈起这段往事。”

养成了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陕西各大学的生活条件相当差,学生们生活在自己挖的小窑洞里,无论是宿舍或教室都没有桌椅板凳,学生们全都在大街上、林边草地上吃饭,坐在自己从树林里弄来的原木或木墩上听课。”据当时的学员回忆:“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吃的全是小米饭,开始油和菜都很少,肉就更谈不上了。后来我们自己养猪种菜,生活才有所改善。那时穿得更加苦难,每人每年发一套单衣,两年一套棉衣,一年两双布鞋,冬天发一些羊毛自己捻成线打成袜子。冬天在露天地上课,怕冻坏脚,我们就用旧衣服缝一双大棉袜子,套在脚上,下课后脱掉。

烧饭取暖煤很少,做饭必须用柴火,柴火还得到距离延安多里路的劳山去砍,我们每周六晚饭后出发打柴,天亮前背回来。”

延安时期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处处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学员们自动地个人与个人、班与班、分队与分队、队与队之间商订条件,进行革命的学习竞赛,用战斗的精神争取学习上的进步。在课余,各学员队都出墙报,俱乐部还组织大家打篮球、排球、唱歌。清凉山下,一天到晚歌声嘹亮。”(王鹏)

延安简介

延安简介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13年的伟大历史地位 革命需要信心,更需要乐观主义精神。在任远征沉醉在延安文艺欣欣向荣带来的快乐中时,王震将军正在往日荒芜一片的南泥湾陶醉于丰收的喜悦。1939年,早在党中央正式进入延安的第二年,面对连年自然灾害和日寇、国民党妄图困死饿死根据地人民的双重困境,毛泽东就提出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主张。4年后,作为当屯兵垦荒第一块试验田的南泥湾已经成了“到处是庄稼、边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毛泽东、朱德关于垦荒的特殊比赛也已在所住窑洞前的山沟里遍结硕果,周恩来、任弼时在纺线比赛中夺魁更是传为美谈。时任作战参谋的刘长明老人清楚的记得,40年代的延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不单纯是鼓舞人心的一句口号。 延安,这座离六朝古都西安仅三百多公里的陕北要塞,是第一座党在没有付出任何牺牲代价进入的大城市。在这一时期,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党极力促成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同时,延安也是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历史见证。在这里,战士们脱下了心爱的红军帽,换上了与国民党军队一样的装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延安与其他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文化的繁荣。在当年那些穿过封锁线来到延安的众多平凡的年轻人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丁玲、冼星海、艾青这些熟识的名字。在当年口口相传的吟唱中,既有如今仍

然被传唱的歌剧《白毛女》,更有被国统区报纸称为“一支大合唱顶上十万毛瑟枪”的《黄河大合唱》。1942年5月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外的土坡上,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中国新文艺运动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文艺也由此为贫瘠荒芜的陕北高原带来了硝烟之中的欢笑。 半个多世纪前,这块孕育中国革命生机的黄土地曾令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神往。十三年间,延安在中国乃至世界为之瞩目的同时,也使长征后留下的3万精英遍地生根,党也得以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和整个陕北红区一道成为了党由武装斗争走向全面胜利的革命圣地。 现在就读于延安大学的莘莘学子可能不会知道,正是与他们崭新的教学楼后面那些旧建筑相仿的窑洞里走出了一批批为缔造新中国起到顶梁柱作用的优秀人才。中国干部大学、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大学、中国女子大学等等,在小小延安方圆百里林立的这些共产党缔造的第一批学府,成为红色政权的造血中心。 历史不会忘记,恰恰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全面发展的延安缔造了党在军事上同样走向辉煌的时代。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抗日战役的胜利都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取得的,而与六大时隔17年之久在

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浅谈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延安精神之于历史,它成就了中国的革命。延安精神之于现在,它任重而道远...... 延安精神与中国的革命风雨兼程。在改革开放进入21 世纪的今天, 国家的情况已与延安时期大不相同, 如此延安精神是过时了吗?是仍然没有用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过,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就必须将延安精神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延安精神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圣火。事实说明, 时代需要延安精神, 人民呼唤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不仅属于历史, 而且属于现在和未来。弘扬 延安精神, 在当前有着现实的紧迫的意义。 延安精神是实现和谐的典范,为我们健康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 验。 延安延安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新鲜活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也体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精神。延安时期全党团结, 党政团结, 军政团结, 军民团结, 人与人和睦相处,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和谐。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 程中, 对延安精神有着许多应该借鉴的地方。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辉煌成果的时期。可以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伟大的探索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顾党的历史,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盲目地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道路和模式的教条主义使党的事业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今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利剑。中华民族用它披荆斩棘,必将走向全面振兴。 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只有通过艰苦奋斗, 才能克服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和障碍, 一步一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特别是在条件不充分、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通过艰苦奋斗, 可以扭转困难局面、创造有利条件, 取得辉煌成就。今天, 我们弘扬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我做起, 从眼前做起, 从点滴做起。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因为延安时期我们党的这种优良作风, 才能够少犯错误, 科学决策, 凝聚了人心, 实现了和谐, 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然而现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上,人们私心作怪, 怕得罪人,致使批评自我批评根本进行不起来,长此以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严重问题。所以,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刻不容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时代的要求。延安时期, 我们的党和军队, 都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 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为了人民的利益, 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指战员, 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乃至生命, 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人民从党的所作所为中, 深刻地认识了党是人民的领路人, 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戴。得人心者得天下。正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我们党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现在的实际大多走了样,如果不认真纠正和克服党政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 滋生消极腐败现象, 不有效地制止渐行渐远脱离群众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现代化建 设将是举步维艰。 其实,在充满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延安精神。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干部培训班学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干部培训班学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我有幸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前往延安进行学习考察,七天时间的学习,很短暂,但这是我学习收获最多的七天。在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我们瞻仰了革命圣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老一辈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白求恩、张思德等人更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榜样。透过这幅英雄画廊,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前辈眼观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文化巨匠的高尚追求和人格魅力。通过参观学习确实受益匪浅,曾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成长,在红色新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知道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知道黄土地上孕育了红色政权,然而,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非常有幸能和机关党委委员、工会委员、新任党总支书记(含副书记)、支部书记等一起去延安。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倍感珍惜。在去延安的路上,我们的团队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请求XX教授给我们介绍延安的情况,讲解伟人的事迹,一路走,一路讲,大家都认真的听,不断的提问题。最后大家激动的唱起了“延安颂、南泥湾、东方红太阳升”等革命歌曲。一路奔波最后终于来到了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_最新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与体会

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_最新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与体会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教师学习延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教师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7月上旬,我们一行50多人赴延安参观学习,这是一次典型的红色之旅。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是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 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址和党的七大会址,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延安精神是

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酿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 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我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 来的。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战胜了最凶残的日军,并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时期;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期。经过千辛万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抵延安时,人民军队的主力不足三万余人,白区的工作几乎损失殆尽,我党几乎陷入绝境。紧接着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进入了空前残酷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蚕食”、“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缩小以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日寇后,大肆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顽固派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1500_关于延安精神个人心得体会4篇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1500_关于延安精神个 人心得体会4篇 关于延安精神个人心得体会4篇篇一延安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 记得解放后那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曾激荡过无数的知识分子、有识青年的心。他们奔赴延安,向着心中的圣地,他们捧起延安的泥土、延河的水,心中一片深情、一片圣洁。“祖国啊!就剩下这一片干净土地了。”那时一个怎样的年代?一个革命理想高扬、革命激情燃烧的年代。尽管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物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和困乏,但到处能听到革命战士嘹亮的歌声,到处都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学习延安精神时,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有感触,表现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英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为了节约灯油,

每考虑问题时,就把灯头拧小,挥笔写作时,再拧大一点。就是在这小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这种精神,美国记者斯诺说它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这段话,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有许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在战士中,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民心,壮大了人民军队,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业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我国现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一部分人进入了小康生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母亲、贫困学子到处都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学习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应该发扬光大。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尽快由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我国的西部开发,就是要改变西部长期封闭落后的贫困面貌,使西部尽快发展起来,不拖全国的后腿,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驶上一个平衡、发展的稳定轨道。 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怎样脱贫呢?党的富民政策有、科技下乡有。最关键的是要有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首先干部要带头,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要自觉,齐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掀起新的南泥湾大生产的热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3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1 7月9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局在延安市委党校举办的干部培训班, 通过现场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抗大等革命旧址,现场聆听延安市委党校老师的详细讲解和专题讲课,在革命烈士张思德塑像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参观延安新区建设和梁家河村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我深受教育,受益匪浅,我对革命圣地延安对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励我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自觉用延安精神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在延安的十三年,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就不会有新中国。 在延安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展示着这样一段话:“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 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 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 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反复研读这段话,我不仅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同时又联想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浦东精神、航天精神等许 许多多党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每一种精神都有它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毛主席说:延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看完了延安时代,影片留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散去,那一段光辉的历史正是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史,其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的璀璨夺目。 我们从第二集思想之魂开始,从湖南湘潭韶山冲启程,从毛主席的出生地开始探寻延安精神的起源。当年那个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个农民的孩子虽未达成心愿,但他最终成为了全中国的领袖,带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橘子洲毛泽东面对万里长空吟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万丈豪情使得一位伟人胸怀天下的形象就此凸现。在井冈山的黄洋界,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拥有的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气魄,更有在困境中不悲观失望,反而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些教条主义嘲笑毛泽东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恰恰是教条主义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红军走上了长征之路。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最终,并且在1937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奠定了哲学基础。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国的革命也终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的成熟而变得无往而不胜。 思想之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确立的过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当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时,中国的革命就能在它的指导下克服一切阻力前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经过漫漫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扎根之时困难重重,那一片荒芜的南泥湾,紧缺的物资,更有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得参与劳动,所有的战士、领导都和当地的人们一道参与劳动,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在这艰苦的环境里所有的人都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素日里那样和善温和的周总理对扔了半截铅笔的战士发了脾气,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这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震撼,这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伟大之处。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共产党人尚且坚持信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在我们物质生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要继承延安精神,扛起先辈们留下来的伟大旗帜,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奋斗之路,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站稳了脚跟,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无数共产党人还在浴血抗战之时,蒋介石通过《中国之命运》一书宣称要在两年内

最新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最新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最新延安精神心得体会篇1 近日,我有幸随新区组织部一行20多人一起赴老区延安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几天下来让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也让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两天下来,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了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此行让我终生难忘! 延安是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从小到大,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而今却能身临其境感受它的伟大。在延安,我们参观革命旧址,瞻仰领袖旧居,追寻先辈足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与激励! 延安本应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使之成为了中国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看了窑洞内那些简朴得让人难以置

信的陈设,始终让我难以忘怀。这些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旁边分别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领导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是一样的,非常简陋。参观完这些窑洞之后,我深深地觉得自残了许多,惭愧自己如今生活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社会,衣食住行丰厚的年代,更应该努力工作,多学知识。不能铺张浪费,更应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她却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通过这次的学习,更是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

延安的伟大历史地位

延安的伟大历史地位 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是个神奇的地方。 半个多世纪前,这块孕育中国革命生机的黄土地曾令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神往。十三年间,延安在中国乃至世界为之瞩目的同时,也使长征后留下的3万精英遍地生根,党也得以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和整个陕北红区一道成为了党由武装斗争走向全面胜利的革命圣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延安与其他革命根据地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文化的繁荣。在当年那些穿过封锁线来到延安的众多平凡的年轻人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丁玲、冼星海、艾青这些熟识的名字。在当年口口相传的吟唱中,既有如今仍然被传唱的歌剧《白毛女》,更有被国统区报纸称为“一支大合唱顶上十万毛瑟枪”的《黄河大合唱》。1942年5月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外的土坡上,延安文艺座谈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中国新文艺运动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文艺也由此为贫瘠荒芜的陕北高原带来了硝烟之中的欢笑。 革命需要信心,更需要乐观主义精神。在任远征沉醉在延安文艺欣欣向荣带来的快乐中时,王震将军正在往日荒芜一片的南泥湾陶醉于丰收的喜悦。1939年,早在党中央正式进入延安的第二年,面对连年自然灾害和日寇、国民党妄图困死饿死根据地人民的双重困境,毛泽东就提出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主张。4年后,作为当屯兵垦荒第一块试验田的南泥湾已经成了“到处是庄稼、边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毛泽东、朱德关于垦荒的特殊比赛也已在所住窑洞前的山沟里遍结硕果,周恩来、任弼时在纺线比赛中夺魁更是传为美谈。时任作战参谋的刘长明老人清楚的记得,40年代的延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不单纯是鼓舞人心的一句口号。 延安,这座离六朝古都西安仅三百多公里的陕北要塞,是第一座党在没有付出任何牺牲代价进入的大城市。在这一时期,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党极力促成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同时,延安也是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历史见证。在这里,战士们脱下了心爱的红军帽,换上了与国民党军队一样的装束。 八路军全军编制共4.5万人,全是共产党的火种。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共产党高明地粉碎了被国民党堂而皇之溶化掉的危险,保持了党指挥枪的传统。正是八路军这个称谓下红心永驻的4万多颗火种,在日后的国内战争中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而要回答党缘何能由数万之微发展到百万之众,则要从党在干部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上谈起。

党在延安13年的历程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谈延安精神 闫庆军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一)落脚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旗镇——1937年1 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并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三)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渡过黄河、前往华北) 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进程。 两次转变: 第一次: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第二次:由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转变。 (二)把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上的重大飞跃。 《毛泽东选集》1—4卷中收入159篇文章,有112篇是在延安时期写成的,占总数的70%以上。 七大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

(完整版)《延安时代》读后感2108100204

《延安时代》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统一观看了红色纪录片《延安时代》。本系列视频主要由《时代之声》、《思想之源》、《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圣地之歌》五部分组成,主要由当时的一些革命前辈回忆或者后人口述而成的一步革命颂歌,讲述了延安精神怎样在延安这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提到延安作风, 有些同志往往只把它理解为艰苦奋斗, 只想到一个“苦”字。这样理解是很不全面的。党中央到延安最初的那几年, 是苦一些的, 但后来就丰衣足食了, 生活得很好。光讲“苦” , 是不正确的。看完这一系列的视频,我体会到,时下的社会氛围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延安时代》内容回顾 第一集《时代之声》是整个系列的“片头曲”。抗日战争的伤口还在作痛,而中国上下却是一幕幕的饥饿与死亡,绝望与无助,痛苦与磨难……就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毛泽东睿智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以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条件虽然艰苦,但人民群众的决心就是党和国家的不竭动力。而将根据地建立在延安,也是毛泽东长远打算的第一步。有志之士为什么都选择去延安;白求恩,柯棣华为什么去延安!时代的声音在召唤,人民的祈愿在召唤,延安的精神在召唤,真理在召唤,伟大的中华名族在召唤! 第二集《思想之魂》主要讲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初期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也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不凡之处。他在井冈山说: "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他让贺子珍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说用文房四宝打天下,他就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懈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 贵州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1937 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在哪里, 看看延安的革命先辈, 看看毛泽东思想的论著,我们将会得到答案!思想之灵魂就此孕育而出,一代伟人的成长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妙序曲。 第三集《奋斗之路》本集主演讲述了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一起纺纱, 种菜,开垦荒田,南泥湾也由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切都如奇迹般撼动人心。要知道在这之前, 延安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红军过着怎样的生活: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红军和延安人民与饥饿和寒冷作斗争,缺衣少食的艰苦对于我们这些 80,90后的人来说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了。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安娜.路易.斯特朗曾在参观延安后说,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事物吃的条件下却生活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第四集《力量之源》内战的枪声打响了,这一集是中国共产党的翻身战,一个漂亮的反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领地位。中华人名的力量一位国民党人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国民党的举动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抗日结束内战又随之而来,人民又一次陷入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的名言:“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它道出了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道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就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庞大的建筑在瞬间坍塌,就连蒋介石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命运,以一种不可知的方式送人们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谁能与之抗衡谁掌握了人民的力量,谁就掌握了胜利!在中国,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掌握了人民,掌握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第五集《圣地之歌》这一集是整个《延安时代》的最终把握,将延安精神的内涵最后升华: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自力更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参观心得体会 单位组织我们到延安参观学习,6月18日-6月20日,这难忘的3 天旅程,感慨多多,深有体会。 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参观了延安纪念馆,随后到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落后、贫穷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

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使我深深认识到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020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20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1 四月二十一日,春风和煦,阳光灿烂,我们在校党组织的带领下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有幸参加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觉得意义重大且感受颇深。 在延安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重要党史发生地,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延安革命遗址、听取了革命老区导游如数家珍的详细介绍,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学习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到了延安精神是的党的先进性重要体现;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址前聆听了在开创新时代的一代伟人不为名、不为利,甘于奉献,把最大的光和热执着的奉献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崇高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枣园参观活动、倾听导游的详细介绍,让我亲身感受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延安老区人民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打败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救中华民族,在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的南泥湾精神。 在整个参观学习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现场聆听关于一代革命领导人克己奉公,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我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深入 学习、领会和运用。 我记得曾观看过和延安精神相关的的影片《张思德》,张思德,一位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警备团的普通战士,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位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在他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是一个普通党员的朴实、谦和、善良,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涌动的自我吃苦、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不起眼的工作,他力求尽善尽美,最普通的人和事,他悄悄装在心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他太普通了,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如果没有生命中最后一刻的惊天动地,人们也许至今还不知道他,他可能只是当年无数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战士之一,后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许多我们熟悉却开始削弱的东西:集体主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专题讲座心得-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一位资深教授给我们讲授关于延安精神的各种历史渊源及影响,教授以他丰富的学识以及独到的见解,带我们回顾了延安的各种风风雨雨;同时教授还给我们拉奏了一段二胡,让我们深刻认清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及激动人心、气势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通过这些刺激引导着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当年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总结与升华,可以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发育与成长,更离不开陕北这块革命的肥田沃土,正是当年小米饭“雪中送炭”,正是延河水涓涓不断的滋养,正是陕北延安人民的忘我牺牲,才使从井冈山燃起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蔓延成“大火燎原”,才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使红色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而震惊世界。 “延安精神”是一种进步精神,是一种向上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胜利精神。它激昂地号召着钢铁红军战士从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重新奋起,它火一样地激励着中国共产党有志之士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它磁石般地吸引着全国大批优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加入革命的洪流,它坚强地引领着陕北百姓和全国人民义无反顾地跟随中国共产党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最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通过教授的讲授,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通过教授的学识讲授,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虽说平时自己也在学习,但现在看来学的不系统,不连续,缺乏整体规划和明确目标。今后,我会进一步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多读书,读好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不能仅局限于按部就班的完成,要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的思考,善于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将继续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不仅共产党人需要这种坚持和弘扬,民主党派也要学习和发展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是广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伟大、民主、自由、富强中国的根本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民主协商,统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任何时候,都需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自力更

教师延安培训心得体会发言3

教师延安培训心得体会发言3 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与同志们一道,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这些无数次被提起的神圣的,但之于我却又略显模糊的名词,在我眼中终于鲜活了起来。 我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的窑洞,一个个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样的现场洗礼,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上最直接的冲击,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中,与伟人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呼吸,共命运,我对延安精神,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x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在毛x同时代,有无数理论起点比x高的革命者,但最终,只有毛x才能完成真正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著作,原因是不言自明的,这

就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的魅力所在。 在大学校园中,特别在法学学科上,也有一些理论家,他们自成一套,认为逻辑能够解决一切法律问题,殊不知,法律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脱离了实践去谈法学理论,那是一套中看不中用的理论。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要多接触实际,法律实际就是社会实际,多接触社会实际中的案件,多跟司法实务部门的同志打交道,听听他们在实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形成了哪些经验,好好总结与提炼,这才是真的学术。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法学会提供的这样一个好的平台,让我结识了实务部门的同志们,他们就是我们法学理论的实际。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取得革命胜利、建设事业的成功以及共产主义的完成,必须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一种探求生活本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主张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用规律指导新的实践,推动事物创新发展。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呼应到我的本职工作上,那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应付和马虎。 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一个老师一般也就被分配几门的课程,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可能花几天准备个课件,就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讲下去,工作应付过去了,但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

延安革命史

延安革命斗争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陕西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西出现了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刘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他和谢子长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先后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红26军、27军总指挥、红2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瓦窑堡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和红28军军长。1936年4月率部东征抗日时,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英勇牺牲,时年34岁。毛泽东称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保安县命名为“志丹县”。谢子长,1897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1928年5月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 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26军第42师政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曾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后在清涧河口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2月,因伤势恶化在安定县逝世。为了纪念他,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安定县命名为“子长县”。 1932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今耀县境内),创立了照金革命根据地。 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1933年3月,陕甘边特委成立。11月,红26军42师回到南梁地区,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建立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并于1934年11月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政府主席。与此同时,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