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

合集下载

矿产调查报告

矿产调查报告

矿产调查报告第1篇:矿产资源调查白山市矿产资源调查白山市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白山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历史久远,主要的矿产有煤炭、铁、金、铜、铅、锌、硅藻土、石膏、白云岩、石灰石、地热、矿泉水等。

通化矿务局、通钢板石矿业公司、大栗子矿业公司、浑江铅锌矿(今浑江金矿)、临江铜矿、温泉疗养院等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座落白山市,这些矿山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带动了电力、加工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白山的支柱产业,为白山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矿产资源情况1、各种矿产储量及地位目前全市已发现矿种100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有36种,全市共有矿产地460处,矿床149个,其中大型矿床5个,中型矿床15个,小型矿床129个。

已探明的矿泉水水源地28处。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 4.4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9.2%;铁矿保有储量1.6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34%;钴保有储量1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4.5%;锑保有储量1.9万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88.3%;硅藻土保有储量2.52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97.9%;炼镁用白云岩保有储量4852万吨,居全国首位;明矾石保有储量99.2万吨;松花石保有储量170万吨;滑石产地属全省唯一,保有储量215.8万吨;玻璃用石英砂岩保有储量697万吨;高岭石保有储量392.6万吨;白山市天然矿泉水资源极为丰富。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探明天然矿泉水水源地31处,累计探明允许开采量13.35万m3/d。

除地热、矿泉水外,白山市主要探明储量的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按90年不变价计算)为622.35亿元。

2、矿产分类(一)能源矿产2种煤、地热。

(二)金属矿产14种其中包括:黑色金属矿产2种:铁、锰。

有色金属矿产7种:铜、铅、锌、钴、镁、锑、钼。

贵重金属矿产2种:金、银。

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3种:即重稀土氧化物、镓、镉。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

18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刘义真,朱吉星(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0)摘 要:在银山矿床中伴生金是比较重要的元素,掌握好金含量的分布特征可为利用好资源及找矿提供依据。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张村岩组,其金含量远高于白垩系石溪组地层。

矿区侵入岩中,中基性岩石金含量远大于酸性岩石。

银山西区段金含量高、厚度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侵入岩中金含量普遍偏低,浅变质千枚岩为金的主要物质来源。

金与铜矿石类型的矿物关系更为密切,黄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关键词:银山;多金属矿床;金含量;千枚岩;铜矿石;黄铁矿中图分类号:TD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189-2 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刘义真,男,生于1994年,汉族,江西鄱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铜为主矿产、共生矿产为铅锌银,此外还有伴生矿产金、银、硫。

在深部勘探资源量估算中金金属量为57吨,经济价值极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伴生元素[1]。

因此、掌握好金含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促进我们更加合理的利用好这一重要贵重金属,为今后找矿提供参考价值。

在本文之前早有前辈对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取得了一些认识[2,3]。

但是,前人是基于浅部(-420m 标高以上)进行了样品的采集研究,样品数量有限且缺少深部样品数据。

本文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结合深部勘查工作中大量的基分样品对金含量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及规律总结。

1 矿区地质背景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以北约3.5km 处,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与乐安江深断裂带之间,银山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张村岩组,岩性为千枚岩类和砂岩组成的浅变质岩。

另有白垩系打鼓岭组零星分布于张村岩组上部,该地层中多为沉积砾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4,5]。

XXXXXXX矿区铜铅锌银矿生产详查报告

XXXXXXX矿区铜铅锌银矿生产详查报告

XXXXXXXXX矿生产详查报告XXXXXXXXX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XXXXXXXXX矿生产详查报告提交报告单位:xxxxxxxx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闫国林报告编制单位:赤峰盛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黎总工程师:王学军报告编写人:滕义彬王学军马福全刘秋霜徐长飞报告编制时间:2011年6月内容摘要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为xxxxxxxx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授予的采矿权,xxx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对采矿许可证范围(1.3963km2)的铜铅锌银矿进行了生产详查,勘查类型为铅锌矿第Ⅱ类型,采用地质填图、槽探及坑探相结合的手段对区内铜铅锌银矿体进行了系统揭露,投入探槽425m3、竖井100m、坑道3651m,并辅以相应的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予以控制,并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

矿区第四系盖层广泛出露;侵入岩为华力西晚期细粒闪长岩和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构造较简单;矿床工业类型属中-高温热液充填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易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以工程地质为主的中等类型,即Ⅱ类2型,赋矿围岩为细粒闪长岩,含矿岩石为蚀变闪长岩。

通过生产详查工作,经资料分析、综合研究,于2011年6月编制完成了《xxxxxxxx矿区铜铅锌银矿生产详查报告》,累计查明铜铅锌银矿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123.05³104t,金属量:Cu9035.24t、Pb34976.39t、Zn108962.60t、Ag279.85t,品位:Cu0.73%、Pb2.84%、Zn8.86%、Ag227.43g/t。

达到了预期目的。

关键词:铜铅锌银矿生产详查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目的及任务 (1)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2)第三节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4)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7)第五节矿山建设与生产简介 (8)第六节本次工作情况 (10)第二章区域地质 (12)第一节地层 (13)第二节构造 (14)第三节岩浆岩 (15)第四节区域矿产 (15)第三章矿区(床)地质 (16)第一节地层 (17)第二节构造 (17)第三节岩浆岩 (18)第四节围岩蚀变 (19)第四章矿体地质 (20)第一节矿体特征 (21)第二节矿石质量 (24)第三节矿石类型 (29)第四节围岩与夹石 (30)第五节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第六节矿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32)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33)第一节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34)第二节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36)第三节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39)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第一节水文地质 (41)第二节工程地质 (44)第三节环境地质 (46)第七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48)第一节前期地质详查工作质量评述 (48)第二节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52)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59)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60)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及其依据 (61)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63)第四节矿体圈定原则 (66)第五节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的划分原则 (67)第六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68)第七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73)第九章矿床开发可行性研究经济技术评价 (75)第一节资源开发形势分析 (75)第二节矿床的资源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 (77)第三节矿山供水、供电、交通及其它外部条件 (78)第四节矿山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78)第五节开采开拓方式及采选方法 (79)第六节经济评价 (80)第七节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环境保护 (82)第八节矿床的综合评价 (82)第十章结论 (83)第一节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与地质资料的完备程度 (83)第二节矿床成矿基本规律与远景 (83)第三节对开采技术条件及地质环境问题的评价 (84)第四节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 (84)第五节存在问题与建议 (85)附表目录1、测量成果表---------------------------------------------12、化学样品基本分析结果表--------------------------------143、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714、单工程矿体厚度计算表----------------------------------955、块段平均品位平均水平厚度计算表-----------------------1196、矿体块段面积测量计算表-------------------------------1567、资源储量估算总表-------------------------------------1608、内部检查分析结果表-----------------------------------1919、外部检查分析结果表-----------------------------------19410、小体积质量平均计算表--------------------------------196附件目录《xxxxxxxx矿区铜铅锌银矿Ⅶ号、Ⅷ号矿脉选矿试验报告》(复印件)—内蒙古自治区冶金研究院 2008年9月《xxxxxxxx矿区铜铅锌银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河北宏达绿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及任务xxxxxxxx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0月26日获得了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xxxxxxxx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敖包山铅锌多金属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1500002009033210008385,有效期至2010年9月16日;到期后于2011年1月24日进行了延续,延续证号C1500002009033210008385,有效期延至2013年9月24日。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

(冶金行业)铅锌矿地质报告铅锌矿预查地质报告壹、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采取了全面收集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各种大量信息;了解到预查区内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情况和矿石品位,物理成份,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和贫、富集特征;同时了解了水文地质环境等。

通过大量的槽探工作,使西藏自治区昌都江达铅矿预查取得了重大发现,已知14平方公里矿体规模达到大型(总储量达到1.8千万吨),获得333-334岩金资源量(3800公斤),银资源量(600万公斤),固定矿体七个成因型为火山岩浆积型,按其产出地貌单元可分为沿山坡铅矿带和河床流域边温坡铅矿带。

二、区域范围及地理经济条件预查区位和西藏和四川、青海交界处,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管辖,探矿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2。

26’00”~32。

28’OO”;东经97。

20’0O”~97。

23’00”,面积为14km2,交通不甚方便,距公路四十余公里,从公路到矿区仅有简易小路可通往矿区(小车可通行)。

预查区地处三江深切割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险峻,平均海拨4500米,主要矿带在4200米区域;相对高差大。

区内主要水系波结涌河属通天河支流,工作区内气候属高原季节凉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4度。

7-8月多雨,年降水800MM,但因位于原始森林地区,不缺氧。

区内人烟稀少,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带,基本为藏民,以牧业为主。

区内水利、森林及铜、铅、锌、砂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以往各勘查单位在预查区内工作程度不深,1965年----1970年间青海省地质测量队在完成1:100万玉树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本区东北部进行了小比例尺的路线穿越和普查找矿工作。

此后西藏地质壹大队对三江以北地区展开了解1:50万地质调查。

90年代初由西藏区域地质大队完成了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近年来有不少地质队伍前往踏勘,但工作程度都不深。

四、预查工作程序及方法1、在综合分析普查区已有累计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找矿及研究成果,总结该区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2020-10-31 15:47:56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及经济概略菲律宾国北甘玛粦省巴拉噶列市aspa-066-lot2矿权区于北甘马粦省〔camarines norte province〕巴拉噶列市〔paracale city〕的西南方向,直距约7公里,附属该市管辖。

矿权区北距巴托巴拉尼〔batobalane〕镇约2公里,有乡间公路可通汽车,巴托巴拉尼镇至马尼拉〔manila〕有水泥公路相连,距离约328公里,每日均有班车运转,交通十分方便。

矿权区地处热带陆地性气候区,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约23度,湿润多雨,年均降雨量达2928mm。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雨季,少有晴日;雨季亦多阵雨。

平均每年有四次台风,最高台风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

矿权区大致南高北低,水系大都向北注入巴托巴拉尼河。

南部最高处海拔450米,北部最低处海拔40米,相对高差390米。

但地貌全体上为陡峭丘陵,坡度大都小于20°,仅南部局部稍陡。

除平地种植水稻外,其他中央均为茂密的林木掩盖。

外地居民稀疏散居其间,少有聚居村落。

农民以种植水稻及椰子、香蕉为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休息力较廉价及丰厚,但动力用电需从巴托巴拉尼镇架设。

矿权区状况矿权区面积1053公顷(10.53平方公里)。

西部呈哑铃形,西北部呈矩形。

其范围由以下拐点圈定〔见表1〕:expa-000066-v-lot2 表1注销,西正与业主谈判,估量不久将有结果。

先人地质任务及评述1.3.1 先人地质任务鉴于区内矿化剧烈,矿产丰厚,原菲律宾铁矿公司〔pim—phillipine iron mines . inc〕曾作为重点,投入了少量的地质任务。

但资料大都流失,我公司仅搜集到一局部完整不全的图件,从中管窥並试作如下统计与剖析。

其任务量见下表〔表2〕pim公司完成地质任务量表表21.3.2.1 经过上述任务,发现了少量的矿体和矿化体。

我公司关于其中一些矿体或铁帽停止追索和研讨,进一步一定了矿权区内找矿的庞大希望和良好前景,为我们昔日的找矿奠定了基础。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①工作范围逐渐缩小,从面到点、由浅入深; ②工程投入逐渐增加,从极少量工程→数量
有限的工程→比普查密的系统取样→加密各 种采样工程; ③对矿体连续性的了解由预测→大致掌握→ 基本确定→肯定矿体的连续性。
7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5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1、勘查阶段划分 新规范不仅对勘探工作提出了有关的技术
要求,同时还对详查、普查、预查工作提出 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所以,称为“地质勘查 规范”。 为了减少规范数量,新规范对矿产特征和 勘查评价方法相近的矿种进行了合并。铜、 铅、锌、银、镍、钼合并为一个规范。
6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16
在类别上: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a亚类; 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内矿的b亚类; 次边际经济的--相当于原表外矿。
对于原Ⅰ、Ⅱ勘探类型 B级--探明的; C级--控制的; D级和部分控制较好的E级--推断的。
对于原Ⅲ 、 Ⅳ勘探类型,不探求B级储量 C级---探明的或控制的; D级---控制的或推断的。
初步研究 大致评价
初步评价
地质研 究
矿区地 质
大致了 解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体地 质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 究




大致了 解
大致查明
基本查明
详细查明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 性能研究
类比研 究 作出可 选的判 断和预 测
类比研究; 可选性试 验; 作出工业利 用方面的初 步评价,为 进一步工作 提供依据

南方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南方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目录1 前言 (1)2 试样采取及加工 (3)3 试样性质研究 (4)3.1 矿石矿物组成 (4)3.1.1 矿石化学分析 (4)3.1.2 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4)3.2 矿石结构构造 (4)3.2.1 矿石的构造 (4)3.2.2 矿石的结构 (5)3.3 矿石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 (5)3.3.1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5)3.3.2 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粒度 (5)3.4 银的赋存状态 (6)3.5 矿石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 (6)3.5.1 方铅矿的单体解离度测定 (6)3.5.2 闪锌矿的单体解离度测定 (6)3.5.3 铜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测定 (7)3.6 矿石性质研究小结 (7)4 试验及结果 (13)4.1 选矿方案论证 (13)4.2 磨矿曲线绘制 (14)4.3 铜浮选条件试验 (14)4.3.1 捕收剂种类对铜粗选的影响 (14)4.3.2 D-01用量对铜粗选的影响 (15)4.3.3 抑制剂用量对铜粗选的影响 (16)4.3.4 硫酸锌亚硫酸钠用量对铜粗选的影响 (17)4.3.5 磨矿细度对铜粗选的影响 (19)4.3.6 抑制剂用量对铜精选的影响 (20)4.3.7 精选次数对铜精选的影响 (21)4.4 铅浮选条件试验 (22)4.4.1 捕收剂种类对铅粗选的影响 (22)4.4.2 D-11用量对铅粗选的影响 (24)4.4.3 抑制剂用量比对铅粗选的影响 (25)4.4.4 抑制剂用量对铅粗选的影响 (26)4.4.5 石灰用量对铅粗选的影响 (28)4.4.6 抑制剂用量对铅精选的影响 (29)4.4.7 石灰用量对铅精选的影响 (31)4.4.8 精选次数对铅精选的影响 (32)4.4.9 铅粗精矿再磨细度对铅精选的影响 (34)4.4.10 铅粗精矿再磨后抑制剂用量对铅精选的影响 (36)4.4.11 铅粗精矿再磨后石灰用量对铅精选的影响 (38)4.4.12 铅粗精矿再磨后精选次数对铅精选的影响 (39)4.5 锌浮选条件试验 (41)4.5.1 丁黄药用量对锌粗选的影响 (41)4.5.2 硫酸铜用量对锌粗选的影响 (43)4.5.3 石灰用量对锌粗选的影响 (45)4.5.4 锌精选条件对锌精选的影响 (47)4.6 开路试验 (49)4.6.1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不再磨”工艺开路试验 (49)4.6.2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再磨”工艺开路试验 (51)4.7 闭路试验 (53)4.7.1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不再磨”工艺闭路试验 (53)4.7.2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再磨”工艺闭路试验 (56)4.8 产品多元素分析 (59)4.8.1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不再磨”工艺产品多元素分析 (59)4.8.2 “铜-铅-锌优先浮选铅粗精矿再磨”工艺产品多元素分析 (59)5 选矿经济效益估算 (61)6 结论 (64)1 前言**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石中含铜0.27%、含铅2.07%、含锌3.82%;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Ag砷黝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等。

矿产勘查学实验报告(3篇)

矿产勘查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矿产勘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矿产勘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以某地区某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实验室分析,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产勘查方法等进行研究。

2. 实验步骤(1)实地考察1)了解矿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2)观察矿床地质特征,如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等;3)采集矿石样品,记录样品信息。

(2)资料收集1)查阅矿区相关地质资料,了解矿区地质背景;2)收集矿区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资料;3)了解矿区开采现状和勘查历史。

(3)实验室分析1)对采集的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矿石类型和品位;2)对样品进行矿物学鉴定,确定矿物组合和矿物特征;3)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了解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成矿规律研究1)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水文地质等条件,探讨成矿地质背景;2)结合样品分析结果,研究矿床成因和成矿过程;3)总结矿区成矿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5)矿产勘查方法研究1)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2)分析不同勘查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3)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矿产勘查方法的应用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矿区位于某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矿床主要产于某构造带。

2. 资料收集结果收集到矿区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资料,了解了矿区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情况。

3. 实验室分析结果(1)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主要含铁、铜、锌等元素,矿石品位较高;(2)矿物学鉴定:样品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3)地球化学分析:样品中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利于成矿。

4. 成矿规律研究根据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总结出以下成矿规律:(1)矿床产于某构造带,受构造控制明显;(2)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和成矿物质;(3)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2008-10-31 15:47:56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及经济概况菲律宾国北甘玛粦省巴拉噶列市aspa-066-lot2矿权区于北甘马粦省(camarines norte province)巴拉噶列市(paracale city)的东南方向,直距约7公里,隶属该市管辖。

矿权区北距巴托巴拉尼(batobalane)镇约2公里,有乡间公路可通汽车,巴托巴拉尼镇至马尼拉(manila)有水泥公路相连,距离约328公里,每日均有班车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矿权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约23度,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达2928mm。

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雨季,少有晴日;旱季亦多阵雨。

平均每年有四次台风,最高台风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

矿权区大致南高北低,水系大都向北注入巴托巴拉尼河。

南部最高处海拔450米,北部最低处海拔40米,相对高差390米。

但地貌整体上为平缓丘陵,坡度大都小于20°,仅南部局部稍陡。

除平地种植水稻外,其余地方均为茂密的林木覆盖。

当地居民稀疏散居其间,少有聚居村落。

农民以种植水稻及椰子、香蕉为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劳动力较便宜及丰富,但动力用电需从巴托巴拉尼镇架设。

矿权区情况矿权区面积1053公顷(10.53平方公里)。

西部呈哑铃形,东南部呈矩形。

其范围由下列拐点圈定(见表1):expa-000066-v-lot2 表1记,西正与业主谈判,估计不久将有结果。

前人地质工作及评述1.3.1 前人地质工作鉴于区内矿化强烈,矿产丰富,原菲律宾铁矿公司(pim—phillipine iron mines . inc)曾作为重点,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

但资料大都散失,我公司仅收集到一部分残缺不全的图件,从中管窥並试作如下统计与分析。

其工作量见下表(表2)pim公司完成地质工作量表表21.3.2.1 通过上述工作,发现了大量的矿体和矿化体。

我公司对于其中一些矿体或铁帽进行追索和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矿权区内找矿的巨大希望和良好前景,为我们今日的找矿奠定了基础。

1.3.2.2 但是,由于区内大面积覆盖,露头稀少,加上当时地质工作水平的限制,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区内的地质轮廓仍不清晰,特别是缺少最新的成矿理论指导勘查工作,战略的高度不够。

13.2.3 找矿手段实施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公司收集到的仅有一条剖面,因地表产状未弄清而打错了方向;star分区在十余米范围内密集布设了7个钻孔,其目的令人费解;填制的所谓地质图基本上只是标出转石和稀少的露头位置,稀少的地质界线又多未封闭而悬空着,显示出作者心中无数,地质、构造特征不明,又缺少有依据的推断;激电电法采用偶极装置测量中最大极距仅为240英尺(73.2米),所以探测深度极其有限,地表矿体又多淋滤为铁帽,效果不佳,加上偶极装置所获得的激电异常特征复杂,难以解释,所起的作用不大;化探次生晕工作指示元素可能包括铜、铅、锌和钼,所获得的异常颇为重要,但未分析更多的元素,特别是金和银,甚为可惜。

1.3.2.4 尽管如此,令人不解的主要是在投入巨大的工作量,又获得许多重要的发现之后,为什么突然中断工作,既不择优详勘,又不估算资源储量?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后来的pim公司的破产,资金没有着落之故,当然,也可能是公司技术力量转移到pim公司的主要矿种铁矿上去。

这一中断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找矿空间和令人向往的前景。

本次工作情况由于时间和技术力量有限,在本矿权区内並未投入实物工作量,仅由地质、物化探技术人员作了多次实地踏勘,采集了部分样品。

因此,本报告主要是对前人不完整资料综合研究的成果。

地质特征区域地质特征本矿权区处于环西太平洋成矿带,菲律宾岛弧的东岸,东侧的菲律宾板块沿马尼拉海沟俯冲于本区之下。

纵贯菲律宾群岛的菲律宾大断裂从本区的西南侧约60公里处通过,並在通过处发生从ns向转为nw向的转折,致使本区成为菲律宾国最佳的矿化集中地区之一。

区域内发育着一套晚白垩纪至第四纪岛弧型以安山岩为主的双峰式岩浆岩及第三系以不成熟粗碎屑岩为主夹生物灰岩的沉积岩系。

沿东北侧海岸线发育一套宽约6公里的蛇绿岩,岩性以辉石岩、橄榄岩为主,可能为洋壳残片。

时代属白垩纪。

从ne侧海岸线起向sw依次出露超镁铁岩—奥长花岗岩—安山岩—沉积岩,时代大致从老至新。

整体显示为单斜构造。

区域构造线总体呈nw—se向。

矿权区地质特征2.2.1 地层矿权区内地层从老至新为:2.2.1.1 晚白垩世梯比南组(tf—tibinan formation)分布于矿权区北部,呈ew向延伸,1:50000地质图上表示主要由杂砂岩、长石砂岩、燧石岩、燧石灰岩、黑色凝灰岩夹安山岩及细碧岩(?)组成。

据mitchell先生(1987年)研究,本组地层並不存在,只是下述的uf组的一部分。

实际上野外也未发现上述岩石,特别是比较特征的细碧岩,可能定名有误,只是由于我们调查尚不全面,不便更改而已。

2.2.1.2 古新世尤尼沃瑟组(uf—universal formation)分布在矿权区的中部地区。

下部由砾岩、细—中粒长石砂岩、粉砂质、凝灰质及钙质页岩和杂砂岩组成;上部由大理岩化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等组成。

本层因岩性有利于热液运移和交代,被认为是成矿有利层位。

本层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2.1.3 渐新世晚期拉惹普火山岩(lav—larap volcanics)广泛分布于矿权区的南北和东南的大部分地区。

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角砾岩及其间的过渡型岩石。

安山岩呈暗灰色、暗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长石和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熔岩中有时可见斑晶略具定向。

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晶屑多为它形尖棱角,含量变化也很大,粒度从0.5~5.0毫米不等;玻屑和角砾成分仍以安山质为主,呈次棱角或次圆状,粒径从1.0~20.0厘米不等,胶结物主要为隐晶凝灰质。

本层下部与uf组之间为铁矿的赋存部位。

二者关系不明,前人多数认为属不整合接触,少数认为属断层接触,均依据不足,原因是接触带岩石均已蚀变,或以透辉石、绿泥石、绿帘石等为主的蚀变岩。

2.2.1.4 中新世早期波西冈组(bf—bosigan formation)仅见于矿权区的东北角。

出露该组的下部,主要为砾岩、砂岩和黑色钙质页岩组成的韵律层,夹灰岩。

该组上部主要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区内未出露。

本层与下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2.2 构造2.2.2.1 褶皱如果tf组存在,作为最老地层出露,又无断层抬升,矿权区北部应有一个ew 向延伸的长轴背斜,並作为其nw侧(matalang地区)另一长轴背斜向se延伸的一个隆起高点。

如果tf组不存在,则区内从ne向sw构成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二者轴向均为n60°w。

北部向斜核部大致相当于“元宝”形分区(lucky strike),出露lav安山岩;南部背斜核部大致相当于在sub-40分区的ⅱ号矿体附近,出露uf组碎屑岩夹大理岩化灰岩。

两翼均为上覆的lav安山岩。

据少量地层露头倾角比较平缓判断,褶皱比较宽缓。

2.2.2.2 断裂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为nww向断裂,已发现的主要为剪切断裂(张扭或压扭),断层略呈波状起伏,断裂带宽窄不一,从0.5米到8米不等,延伸较长,沿断层带常见挤压片理和剪切片体。

本组为控矿断裂。

另一组为弧形断裂,主要见于矿权区中部。

断裂大体呈弧形向东突出,自南向北。

断裂走向从ne—ns—nnw。

该组断裂主要因有矿脉和铁帽充填而揭露两条,估计区内还应有平行断裂存在。

上述两组断裂难免使人想到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可否作为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放射状和环状断裂?此外,还有一些不同方向的断裂,其重要性尚不了解。

2.2.3 侵入岩区内主要的侵入岩为闪长岩,共有两个岩株,分布在北部和中部,面积均不大。

北部岩株约为1400米×300米,呈ew向延长的长透镜形;南部岩株近似圆形,直径约1300米。

闪长岩实际上只是统称,岩株内岩性比较复杂,除中性的闪长岩外,局部石英增多,向石英闪长岩类过渡。

结构变化更为明显,有全晶质的闪长岩,更常见的是似斑状或斑状结构的玢岩。

玢岩类与安山岩难以区分,甚至走向上互相过渡。

因此,前人图件中称为安山闪长斑岩(andesite—diorite porphyry)。

其共同特点是斑晶均为斜长石(多为具少量环带的中长石)和柱状角闪石组成,只是安山岩的基质更细,基本上为隐晶质,且角闪石的斑晶少些,有时可见流线。

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是与安山岩喷发同期而稍晚的浅成—次火山岩,前人将其置于中新世中期(k/ar年龄19.4±5ma)或上新世。

此外,区内还可见到细晶闪长玢岩脉穿插,脉宽0.5米~几米,应属更晚的侵入体。

矿化特征概述矿权区跨越两个相邻的成矿带:东北部为larap至agusan—pinagbilayan铁矿带的中段;西南部,包括矿权区的大部分地区为有色金属成矿带,前人称该带宽达4公里,从larap矿区的bessemer铜钼矿床向se延伸,经318矿权区、322矿权区向南东延至本区。

就现有资料看,本矿权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显然比铁矿更为重要。

有色金属以铜、铅、锌为主,虽然局部也含辉钼矿、磁铁矿,但无化验数据。

矿体均呈脉状,受断裂控制,充填于uf组和闪长岩中。

除个别矿体揭露至原生带外,地表全部风化为铁帽和铁锰帽,其中铜、铅、锌和钼大都流失,但保留硫化物氧化带的结构和表生矿物。

各矿体(铁帽)分述综合所有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实际调研,将区内已经发现的矿体(铁帽)特征列入下表中(见表3)。

表3中所列的矿体或铁帽的长度均从图上量取,厚度从标示的英尺单位数字换算为米,沿矿体走向多有探槽、浅井或露头,少数依据转石推断。

鉴于区内地形平缓,转石迁移距离不大,或没有迁移,尚可置信。

只可惜探矿工程均已坍塌,原先可expa-066-lot2矿权区矿体(铁帽)特征表表3见的露头也已为荒草漹没。

依照矿体(铁帽)的走向不同,分别从南向北依次编号。

3.2.1 nww向矿体(铁帽)ⅰ号脉:地表为局部含磁铁矿的铁帽和锰帽,矿石呈蜂窝状、皮壳状或松散状,主要由硬锰矿和褐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为石英和高岭土。

锰质常局部富集成囊状。

前人曾作为锰矿挖掘出一条堑沟,采出铁锰矿石7000余吨堆在路旁。

资料记载其中尚存少量铜、铅锌矿石。

堑沟的nw方向约160米处见另一个铁帽露头,其间断续有转石。

ⅰ号脉的两端延长均未控制。

该脉的南侧冲沟中见另一露头,铁锰帽产于断裂带中,厚度0.5-1.0米,应为一平行矿脉,其规模也未查明。

ⅱ号脉:铁帽呈“s”形延伸较长,地表探槽、探井较多,但缺详细资料。

ⅲ号脉:前人资料仅有s、fe数据,硫高含量表明几乎全部为硫铁矿。

前人将“元宝”分区称为块状硫化物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