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

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A:我使劲一抱,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

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

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6、读写拓展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

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三、小结: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6一、交流感受,触发情感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

2024最新-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6篇)

2024最新-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6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

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2、学生自读后交流。

(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

”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

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

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出示文字)(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习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

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

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

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二、初读课文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时间:母亲生病后地点:在医院里人物:“俺”和母亲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抱母亲》的故事情节;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人公抱妈妈的情景;3.能够表达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及感受。

二、教学内容A. 故事背景介绍《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描写平凡家庭的现代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发生的一件让人动容的事情——一个5岁男孩抱着妈妈的故事。

B.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和情感;2.观看视频学习范本,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对故事的感悟。

C. 教学过程1.导入和引入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简短介绍的方式,概括性地预告教学内容和重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2.学习故事。

教师让学生阅读《第一次抱母亲》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理解他的内心体验。

然后,教师以分组或个人形式,让学生用自主的方式表述自己看了《第一次抱母亲》觉得怎样。

3.观看视频范本。

教师展示相关视频资料,选取好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人公感情的表达方式。

4.自由表达。

学生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第一次抱母亲》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可以以演讲、朗诵、写作等方式,给学生创造展示平台。

D. 教学效果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

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情况下交流和合作。

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交流,评价教学效果。

2.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生自由表达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能理解《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故事阅读、视频学习和自由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教学意义《第一次抱母亲》这篇小说体现了平凡家庭中不平凡的爱情。

在教学中,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以师生互动为主,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精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宏大。

二、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受,也很内疚。

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觉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内心惊异、难受、内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宏大。

五、助学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受”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依据学生答复板书:母亲)b、假如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指名说:爱、关心、梦……)教师:一个简洁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板书:第一次)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又给留下了怎样难以遗忘的感受呢?设计意图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符合规律思维的反映。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筹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

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探究1、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1〕学生快速浏览回忆文章〔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

〔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2、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3、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3〕师生交流〔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5〕师生交流。

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 4、我们长大以后呢?〔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精选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精选4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精选4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录音机心意卡教学过程:一、歌曲导课1、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2、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愧疚翻山越岭背上背着妹妹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

师板书:难过愧疚(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5)指名读2、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1)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

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从小到大,妈妈抱过我们无数次,在妈妈的怀里,我们感到是那样的(温暖、安全)。

2.那你有没有抱过你的妈妈呢?抱自己的母亲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认读:瘦小重担力大无穷翻山越岭难过愧疚突发奇想轻轻摇动(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3)文中“我”突发奇想想干什么呢?2.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是在什么地方?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我”又是什么感受?现在请打开书,认真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第一次抱母亲,我感到怎么样?(难过、愧疚,更多的则是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那么母亲呢?3.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我对母亲的情!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母亲对我的爱!现在,请你大声地、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

4.学生再次深情朗读。

5.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

(指名分小节读)【适时指导、提示一些语句注意点:" 赶紧" 读说的话速度快一些,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一种关爱之情。

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

"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 斤。

"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

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百)上背(b B)着妹妹”。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

谁来读最感人的最后一段。

】四、品读课文。

1.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什么意思呢?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的意思,读懂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这就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2.现在,请你尝试着用“心”去默读课文,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字,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词,也许是从文中的一句话、一段话,试试看,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感悟,试着把你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空白部分。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

4.集体交流。

五、重点指导。

1.出示: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 斤。

”(1)你现在几斤?过几年,你就会长成一个壮实的小伙子。

再读读,“只有” 你读懂了什么?是啊,母亲实在太轻了,骨瘦如柴。

再读这句。

(2)这是意料之中还是大大出乎作者的意料?找找看,我们可以从哪儿读出来?2.出示:在我的记忆中,……让她来挑。

……那么重的担子。

(1)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是怎样的?看书P69图,记忆的闸门打开,母亲向我们走来。

看看画面,读读语段,品品词语,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2)力大无穷,哪里体会到的?试着用你的朗读来表示。

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赤脚穿着的布鞋也磨破了。

这高高的山岭需要母亲赤着脚一步一步地走,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3)这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坚强的、伟大的),让我们用心体会,把声音放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强的母亲。

(齐读)(4)母亲挑起的仅仅是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我得了重病,连续三天高烧不退……”“开春了,家家户户忙着插秧种田,而我们家只有母亲……”“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5)现在你理解了重担的含义吗?仅仅是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所有的家事、遇到的困难、生活的重担……)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家庭的重担,生活的重担。

所有的重担都是她一个人承受。

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同学们,母亲所挑的不仅仅只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6)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那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这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

(齐读)3•母亲笑了笑:“……”(1)想到这些,我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愧疚了,护士听了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却只是一一(2)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3)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

(4)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

这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啊!(板书:深深慈母心)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

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5)出示诗句请学生完成:当我们呀呀学语的时候,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母爱是(细心的叮咛);当我们远行的时候,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我们卧病在床的时候,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我们____ 的时候,母爱是()。

六、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啊!难怪我要一一(指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下节课,再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我对母亲的“情”,再次感受我与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板书:第一次抱母亲爱(用红笔)深深慈母心情(用红笔)拳拳赤子心?贴出来大家共赏!第一次抱母亲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 个字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

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我可能会随时喊停换人读, 希望大家注意力要集中。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机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抽取部分学生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

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生答。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1-3 4 —5)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生答。

(难过、愧疚)板书。

解释愧疚。

(“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

惭愧、不安,就是“愧疚”,)3、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

仰(y d ng)面的读法。

“背(b e i )上背(b e i )着妹妹”。

三、布置作业。

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满文军《懂你》mtv。

一、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投影出示:瘦小重担翻山越岭守护愧疚突发奇想责怪动情不忍离去过渡:师: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

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

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发生了什么?二、品析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指名读。

2、指导朗读,体会病重的母亲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见母亲正费劲地转身,做儿子的赶紧说(生):“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 母亲坚持要自己转身下床,但她每做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做儿子的着急了,赶紧说(生齐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3、师: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生读)“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为什么会摔倒?(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师:护士怎么说的?“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

师:对,我们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

4、母亲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怎么才能读好。

(母亲病的不轻,身体虚弱,弱弱的声音。

)母亲多重?你明白了什么?(母亲很瘦小。

)师: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母亲竟然这么轻,作者心里很难过”,如果把“竟然”去掉,也可以表达出母亲很轻啊!为什么要用“竟然”这个词语呢?(“我”的意外之情,出乎意料)6、师:我想到过母亲这么轻吗?(没有)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呢?师:大家不要忙着举手,好好读一读第二小节再回答。

指名读。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 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翻山越岭”师:什么意思?师:"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一一,背上一一,肩上一一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一一,背上一一,肩上一一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一一,肩上一一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一一,肩上一一(2)“重担”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