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通用7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

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A:我使劲一抱,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视觉、听觉、触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带你全方位感受生命的奇妙!

视觉、听觉、触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带你全方位感受生命的奇妙!

感受生命的奇妙——《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生命的诞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出生,更是一个家庭的重生。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诞生的那一刻,被赋予了生命的灵魂。

而这个灵魂是由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因此,本文将针对孩子们的多感官特性,设想教案《第一次抱母亲》,带领孩子们全方位感受生命的奇妙。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孩子们完整地体验一个生命的萌芽、成长与进化过程,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感官的体验和学习,构建出一个对生命的全方位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视觉孩子们需要观看一段关于生婴的视频,了解到生婴呱呱落地、注视眼周环境、夹紧拳头、握住母亲手指等行为,同时,通过细节展示、镜头语言等手段,让孩子们充分体会生命的宝贵和神奇。

2.听觉通过播放新生儿哭声和普通人类的哭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鸟鸣等声音,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个生命的叫声都是独一无二的,并让孩子们阐明声音在生命中的底色及其重要的作用。

3.触觉孩子们通过模拟新生儿对母亲的依恋和亲密接触来体验生命的亲密与安全感。

同时,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的模型及其描述,是让孩子们更加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命运、结构及其组成等基本元素。

三、教学方法1.教学视频的使用在视觉教学中,教学视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在视觉教学中尽可能的使用各种视频工具,让孩子们通过视频观看,直观地了解新生儿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她与母亲之间的互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或者交流,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度。

2.声音的使用在听觉教学中,声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孩子们熟悉的音乐、动物的叫声和人们的呼喊声等,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好奇,通过模仿声音,来自由表达他们真实的感受和情感。

3.触觉模拟触觉教学是比较为难实现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孩子们通过以手指轻触别人的皮肤、加入体验互动模拟游戏、触碰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生物模型等,可以感受到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内在联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这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

初读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比较难上,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情,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真挚感人。

学生的阅历浅,感悟会比较初浅,不深刻。

尤其是对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执教者真是一个挑战。

1、在情境中读。

学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读得“深情并茂”。

为此,在品读课文时,我精心预设了一段段唯美的导语,引领着孩子们的精神之旅,并外化为动情用心地朗读。

2、在感悟后读。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由感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对母子之间的爱。

如学习课文第二段儿子说的一番话时,学生在感悟了母亲为了这个所付出的艰辛,体会到“重担”“翻山越岭”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们的朗读已力透纸背,也许孩子们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读感受母爱呢。

3、要在读后加深理解。

感悟,朗读,理解,这是一条引导孩子阅读学习课文的良性循环轨迹,在感悟读后一定要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孩子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学习最后一段时,在引领孩子们悟读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时,再次诱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说说:你想对母亲、对自己说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即,教师的评价缺少有效性。

语文课堂上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至关重要。

学生朗读后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读得不太好或者胆小怯场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在这点上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我做得还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做出有效评价的同时,把评价的面放宽,多去注意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也要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这样可以给其他学生一个暗示,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读书。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奇妙无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

在这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如母爱创造奇迹般,我们也正不断地付出、反思、收获,努力地创造着教学的奇迹,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一、交流导入:在四年三班这个小家庭里,我作为家长,有严厉也有关爱,我和你们一样享受着课上的自由交流,课下的平等对话,老师真的为拥有你们而幸福,我爱你们,你们呢?爱我就请抱抱我。

是的,爱是需要表达的,爱也是可以传递的。

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更美好!二、课题引申品读“抱”字1.请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2.指名读课题,展现不同的读,突出“第一次”,“抱”,“母亲”等词语。

在读中交流不同的感受。

[为什么这么读?]3.通过突出不同词语的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像抱婴儿一样抱了母亲。

[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形式的不同但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整体读文“抱”之不同作者始终抱着母亲,开始的抱与后来的抱有什么不同?板书:开始是情急地抱后来是深情地抱四、精读课文感受母爱同是抱母亲,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抱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默读课文,难过、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词语:两个表达内心情感的词语,难过—伤心;愧疚—自责。

]2.划出难过、愧疚原因的句子。

[屏幕出示句子]3.交流中品读词语,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翻山越岭----艰辛日复一日----艰辛力大无穷----80多斤 [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4.感受角色,角色朗读“我”:难过、愧疚,对母亲的心疼。

母亲:虚弱、朴实,中国妈妈典范,为儿女置自己于度外。

[屏幕出示母亲的话]护士:责备—动情—对母亲的敬佩、敬重。

[我这样难过、愧疚,文中的护士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五、研读课文感恩母爱作者的愧疚、心疼,让儿子有了深情抱母亲的想法。

文中用了一个词写他想抱母亲时的想法——突发奇想。

[突然产生奇特的想法。

]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呢?作者动情地一抱是对母亲含辛茹苦的回报,是对母亲的感恩,对已人到中年的作者,这第一次的“抱”让他有无限的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06
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第一次抱母亲经历
01
02
03
04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讨论内容
让学生分享自己第一次抱母亲 的经历,包括当时的情景、感
受、以及抱母亲的原因。
讨论时间
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5-8分钟 。
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1-2名代表,在全班 面前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写作练习

02
母子关系的矛盾性
在文章中,“我”与母亲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我”对母
亲的抵触心理等,这种矛盾性对于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同
时也为后续的感动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03
其他人物关系的衬托作用
文章中除了母子关系外,还有其他人物关系,如父亲、邻居等,这些人
物关系对于情感表达也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如父亲的严厉衬托出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 • 主题思想及启示意义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 课堂互动与练习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课文背景介绍
01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描写亲 情的散文,通过作者第一次抱母 亲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感激和怀念之情。
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表达 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母
爱的赞美。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营造出一种温馨、感人的意境, 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
大和无私。
通过叙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经历 ,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和母爱的伟
大,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03
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通用1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通用1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通用15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指名读)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

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

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四年级语文教案 13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

四年级语文教案 13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

潜心阅读语情双丰《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甘肃省靖远县乌兰小学唐娴第二课时教学主旨:《第一次抱母亲》描写了母子情深:悠悠母亲爱,深深赤子情。

因此,教学主旨确立为:走进文字,体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润情感;潜心阅读,语情双丰。

设计说明:《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

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如何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的母亲,感悟到感恩母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还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这对年龄尚幼的四年级孩子们来说的确不易。

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

因此,重视朗读和学生个性的体验,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

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想象等,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体会浓浓的母子亲情。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及对母爱的回报。

教学重难点:1.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2.通过对重点词、句内涵的品味,培养学生语感。

3.品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对母爱的回报。

教学准备:PPT课件歌曲视频轻音乐各色“心意卡”教学过程:一、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1.播放《母亲》歌曲视频。

2.学生畅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3.谈话引入,深入课文。

【设计说明:情由心声,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感受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对母亲的孝顺,营造了浓郁的亲情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情感迁移,学习新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浓浓的感情基调。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精选5篇)《一次抱母亲》教案篇一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

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

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二、初读课文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时间:母亲生病后地点:在医院里人物:“俺”和母亲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课教案
2019春期四(1)班语文2019.3.22
13.《第一次抱母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体会,自主感悟、,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师范读(配音乐)
二、品读课文。

导学提示:
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感悟作者内心世界。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学生试学:
1. 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2、朗读课文,在自然段后面写出“我“的心情。

3、思考并交流:母爱伟大,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然而为什么“我很难过”?请你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想想其中的原因。

4、“重担”是什么?母亲有哪些重担?
合作共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一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吃惊)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埋怨;难过)
2、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母爱”的伟大。

(1)过渡:母爱伟大,我为什么“我很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自主朗读。

全班交流:
指名谈体会,并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

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而难过。

)(3)重点理解“重担”。

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①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母亲的担子还有别的吗?
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


②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③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4)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

读2、3自然段。

3、教学第四、五段,激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引读课文:“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指名读。

(2)想一想,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
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4、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导学提示: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亲情。

学生试学:交流小组成员的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