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合集下载

国际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

国际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

国际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现状及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化石燃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能源替代品,其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国际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它利用高温空气代替传统的空气作为氧化剂,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交通、能源等。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开展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工业领域,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用于炉膛燃烧、烟气净化等方面。

例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温空气燃烧锅炉,可以将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到90%以上。

在交通领域,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用于发动机燃烧,从而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其柴油发动机中应用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能源领域,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利用。

例如,德国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就采用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利用高温空气燃烧发电。

虽然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
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高温空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

此外,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成本也比传统的燃烧技术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燃烧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燃料现状及燃烧学未来任务与发展方向

我国燃料现状及燃烧学未来任务与发展方向

我国燃料现状及燃烧学未来任务与发展方向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 /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

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

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最新探明总储量是36.7万亿立方米,比六年前增加了5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

资源条件决定了煤层气在中国可以成为独立的产业,成为天然气工业的重要补充。

我国目前煤层气开发水平较低。

据权威统计,我国目前煤矿抽采瓦斯仅23亿立方米,利用10亿多立方米,开发程度远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煤层气产业已成功实行了商业化运作的国家。

美国虽然80年代才真正大规模开发煤层气,但目前开发利用已超500亿立方米,已占到天然气总量的1/10。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10余年探索,井下瓦斯抽采技术已经形成体系,并在高瓦斯矿井全面应用,阳泉、淮南、水城、盘江、松藻、晋城、抚顺7个矿区,年抽采瓦斯量超过1亿立方米;地面钻井开采煤层气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已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高新技术始露锋芒。

内燃机运用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内燃机运用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内燃机运用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前言内燃机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动力之一,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技术,以提高性能、减少污染、降低噪音和节能,强化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内燃机运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2.燃烧技术燃烧技术是内燃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内燃机的燃料和气体混合过程、燃烧过程和排放废气处理等方面。

如今,以燃料预混和燃烧技术和柴油直喷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内燃机中。

燃料预混和燃烧技术是指将燃料和空气先作为预混物进行混合,在气缸内进行燃烧。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液态燃料在较低温度下自发燃烧,从而降低了燃油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而柴油直喷技术则是将高压喷射的燃料直接送入气缸中,减少了燃料电喷系统中的零部件,抑制了油品冲刷,同时也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缺陷是,燃烧中的温度和压力过高,导致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出现问题。

因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燃烧技术的优化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上是十分必要的。

3.电子控制技术近年来,电子控制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是因为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各项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以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为例,它是内燃机电子控制的核心部件,可以实现对燃油喷射、点火时期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并对排放质量进行监测。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

4.涡轮增压技术涡轮增压技术是一种由排气驱动的机械增压方式。

在这种技术中,由排气驱动的涡轮使空气被压缩,从而提高了燃烧的效率和功率输出。

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船舶和飞机等领域。

与传统的机械增压系统相比,涡轮增压系统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效率,并且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负载和工况的要求。

5.先进材料技术内燃机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和高速等工况要求,因此使用先进材料对内燃机的性能和寿命都有着重要的提升。

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

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

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燃烧模式是指一种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的方式和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排放水平和性能表现。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燃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进,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物和提升动力性能为目标。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

首先,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是更趋向高效燃烧。

高效燃烧是指能够更充分利用燃料能量的燃烧方式。

目前,直喷汽油发动机已经成为主流,它具有高压燃料喷射能够提高燃料的雾化效果和气缸内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的特点。

未来,随着燃烧技术的不断进步,比如燃烧缸内直接控制燃烧的技术,如变形型燃烧室、水浴燃烧室等,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燃烧过程,实现更高效的燃烧效果。

其次,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是更趋向环保低排放。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发动机燃烧方式存在一定的排放问题,如CO2、NOx、PM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改进燃烧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例如,混合气直喷、喷射气体循环、可变气门正时等新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燃烧控制,降低排放物的生成。

同时,借助于电气化技术的发展,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能够大大降低车辆的排放水平。

最后,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是更趋向智能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也逐渐引入智能化技术。

未来的燃烧模式将通过与车辆的智能系统的联动,实现更智能化的燃烧控制。

例如,通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交互,实现智能调控燃烧模式,合理安排车辆的行驶速度、油耗和排放,从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车辆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需求和道路条件,自动选择最佳燃烧模式,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燃烧效果。

综上所述,未来燃烧模式的发展趋势是更趋向高效燃烧、环保低排放和智能化控制。

高效燃烧将能够更好地利用燃料能量,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环保低排放将通过改进燃烧方式,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能化控制将通过与车辆的智能系统的联动,实现更智能化的燃烧控制,大大提高燃烧效果的智能化程度。

电力行业的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力行业的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力行业的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煤炭发电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

燃气发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发电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中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一、燃气发电技术的发展概况燃气发电技术是将自然气体作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与传统煤炭发电相比,燃气发电具有燃烧效率高、废气排放少的优势。

随着燃气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气发电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二、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创新1. 燃气燃烧技术的创新燃气燃烧技术作为燃气发电的核心环节,其创新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燃气燃烧技术在燃烧控制、燃烧器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采用预混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等,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和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

2. 燃气发电系统的集成创新燃气发电系统的集成创新是指将发电机组、燃气管网、热回收装置等多个组件进行优化设计和整合,使整个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和可靠。

通过对系统内各个环节的优化,可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进一步提高燃气发电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燃气发电燃气技术的应用1. 工业领域的应用燃气发电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作为工厂的主要能源供应,提供电力和热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需求。

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燃气发电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可以减少工厂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

2. 居民区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居民区的用电需求也日益增长。

燃气发电可以在居民区供应电力,并利用余热产生热水和供暖,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燃气发电在城市居民区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传统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3. 新能源示范项目中的应用近年来,各地纷纷建设新能源示范项目,其中燃气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示范项目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燃气,再将燃气用于发电,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

燃烧技术在灶具产品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燃烧技术在灶具产品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投入 ,已经注册 了一百余 项各 种专利 , 键 的产品应用部分 ,因此 ,燃烧技术是
从 而 阻止 大 品牌 更 早 地 进入 该 行 业 .以 灶具产品的核心技术 。 保 证 自己 的行 业 利 益 。一 方 面 .小企 业
灶具燃烧技术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
燃 烧技 术在 灶
烧 器 中运 用广 泛 的 重 要 部 件 是 引 射 管 ,
于 一 体 。这 背后 是 工 艺 的 复 杂 和 些 小 企 业 产 量 不 大 .就 等 过 喷嘴 以一定流量 、流速喷出后 .在 引 着 大 厂进 入 集成 环 保 灶 行业 之 后 收他 们 射 管 路 混 合 一 定 量 的 空气 . 炉 头 等 燃 在 的 专 利 费 呢 ! 某 集 成 环 保 灶 的研 发人 烧 部 件 形 成 稳 定 的可 燃性 混 合 气 体 , 最 员 无 意 中说 出 了集 成 环保 灶 行 业 的 又一 终 实 现 点 火 燃 烧 并加 热 。 整 个 工 作 流 在 个 秘 密 。原来 , 多研 发 和 生 产 集成 环 程 中 , 烧 系 统 集 合 了 各 单 元部 件 的有 众 燃 保 灶 的小 企 业 在近 几 年 通过 技 术 研 发 的 机 属 性 ,实 现 了灶 具 的产 品 功能 ,是 关
以 ,灶 具 厂 家 被 人 戏 称 为 螺 丝 刀 工
燃 烧技 术 的 一个 重 要 进步 在 于 安 全
还是普通的经营者 ,亦或者是 消费者 , 厂 随着产 品的不断升级 , 。 技术含量也 燃烧的革新 ,由于燃气易燃 、易爆等特
都 非 常看 好 集 成 环保 灶 这 个 产 品 . 竟 逐 渐 提 高 . 其体 现 在 燃 烧 技 术 的 不 断 性 , 全 燃烧 成 为 提 高 产 品功 能 的 重 要 毕 尤 安 它 有更 多 的优 势 . 以 满足 消 费者 的多 进 步 。灶 具 产 品 燃烧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是 举 措 。燃气 管道 电磁 开 关 阀 .热 电偶 或 可 种需 求 。所 以 .集 成 环保 灶 的春 天 我 们 燃 烧性 能不 断完 善 安 全 可 靠 性 和 能 效 离 子熄 火 保 护 技 术 等 的 运 用 , 效提 高 有 似乎 已经 看 到 ,迎 接 它 还是 需要 更 多 不断提高的过程 不同的技术创新成果 了燃烧技术 中对故 障情 况的处理能力 。

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动力燃烧技术正是为此而生的。

它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之一,是许多行业的关键,如发电、航空、交通等等。

燃烧技术是指将可燃物质和氧气混合,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的过程。

那么,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哪些方向和领域呢?一、燃烧技术的研究方向1. 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可以通过对能源转化机理以及物理、化学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去把握燃烧反应的规律,创造出更加高效和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

2. 技术研究:在现有的传统燃烧技术上继续推进,并研究基于超临界流体、旋转流体、过饱和流体等同样具有高效、环保性的技术,寻找优秀的燃烧方法和控制手段,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系统优化:通过燃烧技术系统的综合优化,如热效率、环保等方面考虑,以提高整个燃烧系统的效率,进而实现低碳经济。

二、燃烧技术的应用领域燃烧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1. 能源领域:在能源转化方面,传统燃烧技术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电力、热能等巨大能量的来源。

在近年来不懈的探索中,新的耗低碳、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相继涌现出来。

2. 工业领域:燃烧技术广泛应用于冶金、钢铁、化工、建材、造纸和制药等行业的生产中,如平炉、转炉、工业燃气炉、环保炉等。

3. 交通运输领域:燃油车、天然气车、液化石油气车、电动车等,这些设备以燃烧技术作为核心,具有速度快、运行成本低、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

4. 食品生产领域:根据不同种类的食品,如乳制品、烘焙食品等,可以采用不用的燃烧技术,确保食品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总之,燃烧技术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燃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将大大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向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前进,达到可持续发展。

无焰燃烧

无焰燃烧

无焰燃烧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摘要:无焰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低污染燃烧技术,燃烧时看不到明显的火焰面,燃烧温和、无噪音,燃烧排放NO X低。

因此,无焰燃烧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无焰燃烧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原理(NO X角度)以及应用领域做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无焰燃烧;技术发展;原理(NO X角度);应用领域1.研究背景及意义1.1无焰燃烧技术的发现无焰燃烧是一种看不到明显火焰面的一种燃烧方式,如图1所示。

这也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判定方式。

图1 传统燃烧与无焰燃烧状态示意(左边是传统燃烧,右边是无焰燃烧)20世纪9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研究者率先发现了无焰燃烧现象,他们发现当空气预热到1600K以上(高温状态),并且射流速度提高到90m/s时,燃烧火焰面消失。

这就是高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的首次发现。

德国的Wunning是最早开始进行无焰燃烧的研究人之一,他在1989年的实验中发现,当炉膛温度为1000℃,预热空气温度至650℃时,看不到明显的火焰面,所用燃料完全被燃尽,在尾部烟气段检测到CO的含量小于1.0X10-6,较传统燃烧方式燃烧得更完全。

1.2无焰燃烧的发展历史“无焰燃烧”最早用来描述气体燃料预混燃烧时的火焰透明、无明显火炬轮廓的特征。

现代无焰燃烧技术则是基于Weinberg于1971年提出的超焓(Excess Enthalpy)燃烧思想。

超焓燃烧是指在不借助于外部热源的前提下,通过热交换器、蓄热器或其他方式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或排放的高温废热)回收再利用,用以预热反应物。

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就是基于超焓燃烧思想的研究应用。

由超焓燃烧发展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应用在钢铁和冶金等领域,使无焰燃烧技术得到关注。

而后无焰燃烧又经过了技术改进和创新,研究出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和无焰氧燃技术等。

在无焰燃烧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研究对象也发生着转变。

因为气体和液体的燃烧机理相对固体燃料较简单,起初是以甲烷等气体燃料以及少量的液体燃料为研究对象,然而,在我国煤炭是主要的消费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燃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燃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耗量愈来愈大,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愈来愈严重。

近来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能耗水平的竞争也已成为了国家实力竞争的主战场。

而降低能耗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更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配套相应的节能设备才能实现。

针对以上现状,近年来,各类燃烧新技术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工业炉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富氧燃烧新技术在马蹄焰玻璃窑炉上的应用等等,以下将分别简单介绍。

一、工业炉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HTAC)是 20 世纪90 年代开发成功的一项燃料燃烧领域中的新技术。

它是在传统的蓄热燃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蓄热燃烧在钢铁工业中找已应用,如炼铁的热风炉,已过时的炼钢用的平炉等。

70 年带末,日本学者在英国学者提出的超焓火焰的理念基础上进行了开发。

所谓超焓是指在原有混合气所具有的焓值基础上,再添加一部
1/ 6
分焓之后的状态,不需要借助于外部热源,只要采用常规的工业炉窑燃烧所用的热再循环,就可以维持超稀薄混合气体的稳定燃烧。

日本学者重点对多孔性固体壁的传热和蓄热性能、热的再循环促进燃烧过程的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节能降耗的良好效果。

HTAC 包括两项基本技术手段:
一是燃烧产物显热最大限度回收(或称极限回收);二是燃料在低氧气氛下燃烧。

燃料在高温下和低氧空气中燃烧,燃烧和体系内的热工条件与传统的(空气为常温或低于600℃以下,含氧不小于 21%)燃烧过程有明显区别。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能把 30%被烟气带走的余热再回收 60%~80%,节能效果显著,但是该技术在改善加热物体的温度均匀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在国内应用效果不佳。

二、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近年来,在燃烧研究领域中,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特点是气体混合物在一种既耐高温、导热性能又好的特殊多孔介质材料里完成燃烧,介质做成什么形状,火焰就是什么形状,炉子内部没有火焰,加热物体不是靠火焰,而是靠加热高温介质和温度均匀的烟气的辐射热。

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是继第一代常规气体燃烧技术,第二代蓄热燃烧技术之后,国际最新的第三代气体燃烧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传统燃烧技术:两大一小有毒,氮氧化物含量大,燃烧装置大,调节比小、燃气适应性小,有毒的一氧化碳含量高。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两小一大零排放,氮氧化物含量小,燃烧装置小,调节比大、燃气适应性大,有毒的一氧化碳含量低。

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将于年内在宝钢工业炉上实现应用示范,该技术将填补宝钢天然气节能自主技术领域的空白。

三、富氧燃烧技术在马蹄焰玻璃窑炉上的应用富氧燃烧目的就在于使燃料充分燃烧,并有效地充分利用燃烧生成的数量。

燃烧的工艺与炉窑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燃烧是由于燃料中可燃分子与氧分子之间发生高能碰撞而引起的,所以氧的供给情况决定了燃烧过程完成的是否充分,采用比常规空气含氧量高的空气助燃称富氧燃烧,它有提高火焰温度、加快燃烧速度、降低燃料燃点温度、增加热量利用率的特点。

1、提高火焰温度:
火焰温度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由于富氧空气的参与,氮气含量相对减少,相应减少废气吸热量。

这样便提高了空气中氧气浓度燃烧百分比,达到提高炉膛火焰温度和热量利用率的目的。

2、加快燃烧速度由于增加氧含量后火焰温度提高,使燃料在氧气中的燃烧速度比在普通空气中的燃烧速度大幅提高。

燃烧速度的提高,也使燃料在炉膛内迅速完全燃烧。

3/ 6
3、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燃点温度明显受到反应速率和热损耗的影响。

富氧空气相比普通空气有助于降低燃点温度,并增加火焰单位体积的热释放量。

4、增加热量利用率当加热温度为1300℃时,用普通空气燃烧。

其热利用率为 42%,而用含氧量24%的富氧空气燃烧,则利用率增加到 30%以上,随着加热温度增加,节能效果更显著。

马蹄焰玻璃窑炉以价格低廉的发生炉煤气(油或天燃气)为燃料,不但提高了熔化质量,且大大节约了燃料成本。

该炉型设有合理的蓄热室结构,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在蓄热室设计时,是让烟气直接通过蓄热室进入烟道,而蓄热室是一个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空心格子的加热室。

当发生炉煤气和空气通过蓄热室时预热空气和煤气,一起进入小炉内相互混合和预燃。

使燃料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烟气在蓄热室反复上升与下沉的过程中,热量被格子砖充分吸收并蓄积,有部分热量被废气所带走,大部分热量被充分利用到工作中去。

马蹄焰玻璃窑炉局部富氧助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在一般的玻璃熔窑火焰空间中,火焰下部总是最缺氧的部位,燃烧不完全,温度较低。

---------------------------------------------------------------最新资料推荐------------------------------------------------------ 如果富氧喷管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将氧气引入窑炉空间,冲击火焰底部,这样就会在靠近玻璃液面一侧形成一个含未燃烧碳粒较少的富氧层,使之燃烧充分,温度提高较大。

这种不对称火焰,可靠垂直的温度梯度,在靠近玻璃料液的一侧形成一个高温带,使火焰底部增加向玻璃料液内部的热辐射和热对流。

而在靠近窑碹的一侧温度并不升高,使窑顶免受由此带来的侵蚀加重。

同时由于火焰强度增加,火焰变短,有助于控制熔窑内温度分布。

此外,可防止在蓄热室内燃烧。

这对蓄热式熔窑来说,格子砖的寿命也可以得到改善。

由于马蹄焰窑是侧面加料,正面喷火,因此其料层长度相对来说比较短,为了加强熔化,火焰长度也要求短些,一般宜采用短焰燃烧。

只有这样,火焰热量才会集中于配合料熔化区,起到增强熔化部位熔化能力的作用。

火焰长短,也可通过控制氧流量来调节。

当氧流量增至100m3/h 时,火焰长度将有明显的缩短。

在马蹄焰窑火焰空间内,富氧助燃同样可造成不均衡的火焰辐射,使热流离开碹顶向下移动,窑顶附近空间温度显著下降。

5/ 6
结果导致澄清区液面附近的冷气层基本上被消除,玻璃液内部热均匀性有所提高,最终使成形制品质量得到改善。

随着世界能源的逐渐匮乏,能源危机日益临近,而新能源仍在探索中,另外,环境日益恶化,节能环保便成了当今世界工业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燃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便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燃烧学论文燃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
08 级热动(3)班姓名:
朱晓学号:
0862126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