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考古学方向考研导师介绍

合集下载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 .doc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 .doc

网络公选课(尔雅通识课)选课手册课程简介09.音乐鉴赏课程简介:音乐为人生增色添彩,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本系列介绍了音乐鉴赏这个课题,主要从打开你的耳朵、音乐表现的机制、阐释的权力、音乐欣赏的方式与层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引导学生把握音乐所表现的寓意,提升音乐修养。

主讲人简介: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坊间也称他为当前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第一人,是公认的积极于音乐普及工作的中国音乐普及第一人。

试看地址:10.书法鉴赏课程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醉倒,不断探索。

本系列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流变、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名人佳作及行书、草书、魏碑等具体书法形式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书法艺术做详细的讲解,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懂得如何欣赏书法这一民族艺术,增强对中华国粹的认识。

主讲人简介:刘琳: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国风书法群众普及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秘书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

多年从事美术、书画教育、研究等工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名人书画展览中获大奖,有多家媒体的专栏介绍。

赵君:北京大学教授,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和谐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交流活动副秘书长、书画家。

现任中国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匠门书画院艺术总监,著名书法家。

试看地址:11.影视鉴赏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本课主要从“追求永恒”与“第七艺术”的诞生、语言的自觉电影艺术独立之途、元电影与巴赞理论、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的文化维度、电影的仪式文化和电影的意识形态、电影的民族文化性与世界文化性等方面讲述如何去鉴赏影视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人生。

2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名单

2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名单
一般
36
三峡题材影视剧研究(1978—2018)
三峡大学
一般
37
融媒环境下现实题材剧的创作、审美与传播新趋势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
一般
38
中国电影改编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
一般
39
认知神经科学理论背景下电影视听元素结合效果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一般
40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译制艺术与国际传播力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
一般
中国政法大学
一般
135
日本所藏中国古代漆器的调查与研究
复旦大学
一般
136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观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一般
137
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功能与文旅融合产业链构建研究
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般
13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艺术文化交流互鉴研究
上海海事大学
一般
139
中国史前陶器纹饰的母题和谱系研究
2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项目类别
1
马克思恩格斯艺术传播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
东南大学
重点
2
我国动画与游戏融合发展及审美研究
青岛大学
重点
3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史研究
上海音乐学院
重点
4
“舞蹈北京”——北京舞蹈生态与中国舞蹈文化建设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重点
5
中国大运河影像文献整理与研究
江南大学
一般
108
大数据背景下产品包装“源头减废”的控制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一般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考古是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行业,似乎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

因此,考古学家注定是孤独的。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一赵辉赵辉,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

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主攻考古学理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二罗福颐罗福颐(1905年-1981年),古文字学家。

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

罗振玉之子。

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

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研究范围涉及青铜器、古玺印、战国至汉代竹木简、汉魏石经、墓志乃至尺度、量器、镜鉴、银锭等。

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

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

十年浩劫后,克服年迈力衰,三年中足迹遍涉大江南北十五个省、市,访问了二十七个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采集古玺印资历料近万件。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日谢世于北京,终年七十六岁。

罗福颐先生研究文物考古的面极广,除玺印、古文字外,对清廷史料、古代官制、甲骨、汉简、古尺度、古量器、镜鉴、银锭、石刻、墓志、汉魏石经、古代医书及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等都有著述。

其中《汉印文字徵》、《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玺印概论》、《印章节概述》(合著)等考证严谨,对篆刻艺术影响极大。

他生前曾任职于奉天博物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处、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和研究室等部门。

历任北大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三严文明严文明,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古学 的研究对象涵盖的范围。
笛年代距今 约九千年 。骨笛现珍 藏于 国家博物馆 、河南博物 院和河
由于 音乐 的特 殊性 ,在 留声 机发 明之前 ,我 们无 法 听到古 人 南 省文物研 究所。贾湖骨笛 多由鹤类尺骨 ,在其一 面钻孔而 成 ,有
发 出的乐音 。文物 、图像和文献是 我们认知古代音乐 文化 的重要途 五孑L笛 ,六 孔笛 ,七孔笛 ,其 中以七孔笛居多 。长度多在二 十二厘
层出不穷 ,为音乐史研究积 累了大量实物资料 。其中 ,曾侯 乙编钟 址 中出土的骨笛 ,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
与贾湖骨笛 的出土令人瞩 目。曾侯 乙墓于 1978年 在湖北随县 的擂鼓
经 专家试吹 ,骨笛仍 能吹奏五声 阶的曲子 《小 白菜 》。证明贾
墩东 团坡 上被发掘 。曾侯 乙墓出土大量乐器 ,其 中最重要 的是 曾侯 湖 骨笛能演奏五声或 七声调式 的乐 曲 ,其 律制为三分损 益律 。贾湖
贾湖遗址 发现的骨笛 ,已具备七 声音阶 ,这一 发现彻底打破 先
的一 套编钟 。曾侯 乙墓编钟 ,有 甬钟 ,镩钟 ,钮钟 ,按 大小和音高 秦只有五声音 阶的结论 ,证 明我 国人 民在八干 、九千年前 已使用 七
为序 编成8组悬挂在 3层 钟架 ,另有 一枚镩钟 (楚惠王赠 ),共 有65 声 音阶 。英 国权 威科学杂志 《自然 》还曾报道贾湖 骨笛 ,产生广 泛
人音乐 活动的各种遗物 和遗 迹 。如 :各类乐 器 、乐俑 、与音乐 艺术 现 了我 国战 国时代音乐文化的水平 。
活动有 关的器物铭 文 ,各 种器皿饰绘 、堆 塑 、雕砖石刻 、洞窟壁画
1986年 、1987年至2001年 ,在河南舞 阳贾湖新石器 时代遗址 出

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考试 2019年研究方向及导师

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考试 2019年研究方向及导师

135101音乐
全日制 全日制
005钢琴系 非全日制 135101音乐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007管弦系 135101音乐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第 2 页,共 7 页
2019年研究方向及导师
培养单位及代码 专业及代码 学习方式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007管弦系 135101音乐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008民乐系 135101音乐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44二胡演奏 45板胡演奏 46笙演奏 47竹笛演奏 48古琴演奏 49民族打击乐演奏 赵夺良教授、贺虹教授、魏国教授 赵夺良教授 孙友教授、文佳良一级演奏员(外聘) 刘铁男教授、戴亚教授(外聘)、张科威副教授 朱默涵教授 易大鑫副教授 E4长笛演奏 E5双簧管演奏 E6古典打击乐演奏 38琵琶演奏 39古筝演奏 40箜篌演奏 41扬琴演奏 42阮演奏 43柳琴演奏 魏煌教授 于晶石教授 吕青山教授 刘刚教授、李璐璐副教授 杨娜妮教授、高亮教授、刘娜副教授 贺虹教授 刘寒力教授 林吉良一级作曲(外聘) 林吉良一级作曲(外聘) 研究方向及代码 E1小提琴演奏 E2中提琴演奏 E3大提琴演奏 导师 杨园教授、李晓育教授、李尤教授、戛威副教授、吴丹副教授 厉学科教授 王基福教授、关立红副教授
015中国民族声乐教 学实践创新中心
第 7 页,共 7 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4 页,共 7 页
2019年研究方向及导师
培养单位及代码 专业及代码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010舞蹈学院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135106舞蹈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010舞蹈学院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135106舞蹈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135101音乐 全日制 011音乐科技系 非全日制 135101音乐 非全日制 K2音乐治疗 季惠斌教授 K1乐器工艺 邵申弘教授、秦敏静教授、贺志凌教授、施岩教授(外聘)、赵世全教授(外聘) 79音乐治疗 季惠斌教授 J4国际标准舞表演 J5舞蹈编导 J6舞蹈教育实践 17乐器工艺 李岩教授 段妃一级演员(外聘)、刘春副研究员(外聘)、王庶二级导演(外聘) 柳文杰教授、张蕊教授 邵申弘教授、秦敏静教授、贺志凌教授、施岩教授(外聘)、赵世全教授(外聘) J1中国古典舞表演 J2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 J3芭蕾舞表演 76国际标准舞表演 77舞蹈编导 78舞蹈教育实践 李岩教授 段妃一级演员(外聘)、刘春副研究员(外聘)、王庶二级导演(外聘) 柳文杰教授、张蕊教授 柳文杰教授、杨喆教授、张蕊教授、杨春学教授、孙力教授、赵志连教授、沈艺教授、段 妃一级演员(外聘)、王嵩妹副教授、朱玉红副教授 王海峰教授、袁志敏教授、郭春敏副教授、金春昌副教授 李淑华教授、黄学喜教授、杜继红副教授 7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态研究 哈斯副教授、张倩副教授 73中国古典舞表演 74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 75芭蕾舞表演 柳文杰教授、杨喆教授、张蕊教授、杨春学教授、孙力教授、赵志连教授、沈艺教授、段 妃一级演员(外聘)、王嵩妹副教授、朱玉红副教授 王海峰教授、袁志敏教授、郭春敏副教授、金春昌副教授 李淑华教授、黄学喜教授、杜继红副教授 学习方式 全日制 研究方向及代码 71舞蹈教育理论 柳文杰教授、张蕊教授、祝嘉怡副教授 导师

国内高校和艺术研究院所艺术学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辑录(三)

国内高校和艺术研究院所艺术学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辑录(三)

555Study of art国内高校和艺术研究院所艺术学学科研究生论文选题辑录(三)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㊁硕士论文选题辑录(续)(2001—2009年)说明:上一期刊登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㊁硕士论文选题辑录1986—2000年㊂博士2001年赵权利 美术学 ‘中国古代绘画技法㊁材料㊁工具史纲“毛小雨 戏剧戏曲学 ‘虚幻与现实之间 元杂剧 神佛道化戏 论稿“石 川 电影学 ‘政治㊃影像㊃诗意 1949 1966年的中国电影“金千秋 舞蹈学 ‘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2002年田耀农 音乐学 ‘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王建欣 音乐学 ‘<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2003年祁慧民 音乐学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 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谷 泉 美术学‘论皴和皴法“刘小梅 戏剧戏曲学 ‘宋元剧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张 静 戏剧戏曲学 ‘元代文人与戏曲传播初探“宋宝珍 戏剧戏曲学 ‘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冯双白 舞蹈学 ‘青海藏传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史 红 舞蹈学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吕品田 美术学 ‘动手有功手工劳动人文特性和意义的当代审视“张 刚 戏剧戏曲学‘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张晓东 舞蹈学 ‘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于 平 舞蹈学 ‘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2004年张国强音乐学‘宋代教坊乐制研究“吕文丽戏剧戏曲学‘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白秀芹戏剧戏曲学‘迎神赛社与民间演剧“郑宜庸电影学‘审美之难 电影性爱场面的观看心理研究“唐建军电影学‘眼动㊃视网膜㊃知觉影像 电影空间的视觉心理学研究“郑永乐舞蹈学‘先秦两汉魏晋六朝舞蹈文学研究“赵小青电影学‘东方影像中的女性 中㊁日㊁朝㊁韩银幕女性形象创作及其特征“2005年孔义龙音乐学‘两周编钟音列研究“李莘音乐学‘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杨玉成音乐学‘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贺志凌音乐学‘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秦川音乐学‘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冯长春音乐学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董立军美术学‘中国古代造像史纲“吴士新美术学‘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滕小松美术学‘潜在与显现 雕塑草稿研究“徐沛君美术学‘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罗丽美术学‘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于丽娜电影学‘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 中国电影叙事角度研究“郭克俭音乐学豫剧演唱艺术研究2006年吴凡音乐学‘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 阳高庙会中的阴阳与鼓Array匠“章华英音乐学‘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王清雷音乐学‘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董波音乐学‘蒙古村落仪式表演: 呼图克沁 “华天雪美术学‘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杭春晓美术学‘温和的渐进之路 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557Study of art陆 军 美术学 ‘中国古陶瓷饰纹发展史论纲“赵欣歌 美术学 ‘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陈 琳 美术学 ‘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宋玉成 美术学 ‘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王红媛 美术学 ‘波普之路从波普艺术到艺术的波普策略“李丛芹 美术学 ‘汉字与中国设计“陶 宇 美术学 ‘雕塑公园研究“陈建平 戏剧戏曲学‘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高小健 电影学 ‘重论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秦喜清 电影学 ‘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毛 琦 电影学 ‘追寻㊁认同与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电影创作研究“许 锐 舞蹈学 ‘传承与变异㊁互动与创新 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韩 瑾 舞蹈学 ‘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苏 娅 舞蹈学 ‘中㊁日㊁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曹 林 美术学 ‘中国装饰艺术传统及其当代文化价值“2007年黄永健 艺术学 ‘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史爱兵 艺术学 ‘20世纪:学人与艺术“安丽哲 艺术学 ‘从 遗产 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孙伟科 艺术学 ‘‘红楼梦“美学阐释“吴 静 音乐学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 以女声为例“司冰琳 音乐学 ‘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王英睿 音乐学 ‘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李宏锋 音乐学 ‘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以春秋战国礼乐关系为中心“程晖晖 音乐学 ‘秦淮乐籍研究“孟凡玉 音乐学 ‘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周雪丰 音乐学 ‘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 以勃拉姆斯O p .5与O p .117为例的乐谱与音响比较“孔培培 音乐学 ‘从拉魂腔到柳琴戏一个剧种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变迁“张桐瑀美术学‘ 引书入画 在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张冬卉美术学‘和之以天倪 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王云亮美术学‘话语的转型 以宗白华的中国画理论为解析案例“曹建华美术学‘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赵云川美术学‘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张国珍美术学‘从美术鉴藏类电视节目解析我国当代鉴藏“蔡青美术学‘新中国 十七年 中国画研究“李仲如美术学‘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朱俊玲戏剧戏曲学‘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戴和冰戏剧戏曲学‘清代北京高腔考述“毛忠戏剧戏曲学‘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陈彩玲戏剧戏曲学‘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 论1980年后的中国历史舞台剧“王学锋戏剧戏曲学‘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孙红侠戏剧戏曲学‘二人转戏俗研究“郭越电影学‘中国电影 新浪潮 研究 民族电影振兴之路的探索与选择“余莉电影学‘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中高票房商业电影的观众消费研究“杨抒电影学‘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慕羽舞蹈学‘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关系,1979~2006“罗斌舞蹈学‘假面阴阳 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潘丽舞蹈学‘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2008年刘洋音乐学‘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Array张咏春音乐学‘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冯卓慧音乐学‘商周镈研究“邵晓洁音乐学‘楚钟研究“付菠益音乐学‘宣泄的仪式 中国摇滚乐的音乐人类学研究“赵仲明音乐学‘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傅显舟音乐学‘音乐剧母体研究“蒯卫华音乐学‘框格在曲色泽在唱 昆曲商调曲拍曲腔关系研究“559Study of art袁学军 美术学 ‘<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卜登科 美术学 ‘李可染山水画 墨法 研究“张伟平 美术学 ‘民族绘画之路 新浙派 中国画历史渊源与特征“李昌菊 美术学 ‘油画民族化再探索 1949-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践“陈 明 美术学 ‘乱象与主流台湾当代美术的文化生态研究“尚 辉 美术学‘重构文人画理想论松江画派“周宗亚 美术学 ‘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吴 冰 美术学 ‘得江山之助郭味蕖花鸟画的创新性研究“郑庆余 美术学 ‘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探析“张 见 美术学 ‘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常 磊 美术学‘ 写实 绘画的形式语言分析“汪田明 设计艺术学 ‘中国龙的图像研究“许 超 设计艺术学 ‘现代包装设计尺度论“于建刚 戏剧戏曲学 ‘京剧习俗研究“柯 凡 戏剧戏曲学 ‘昆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赵 彤 电影学 ‘新中国影视创作中帝王形象的流变“赵卫防 电影学‘香港电影产业流变“孙承健 广播电视艺术学 ‘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潘 源 广播电视艺术学 ‘影视艺术传播论意义的建构与生成“李 杨 广播电视艺术学 ‘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许 薇 舞蹈学 ‘舞剧叙事性研究“邹之瑞 舞蹈学 ‘新中国芭蕾舞式研究“段 妃 舞蹈学 ‘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江 东 舞蹈学 ‘探索中国古典舞发展之历程“王 彬 舞蹈学 ‘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2009年李春阳 艺术学 ‘白话文运动的危机“李 囝 艺术学 ‘新时期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研究“林志远 艺术学 ‘艺术设计学科特征概述“黄忆南 艺术学 ‘艺术表演团体核心竞争力研究“饶道庆 艺术学‘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王晓宁艺术学‘红楼梦子弟书研究“孙晓霞艺术学‘从混沌到有序 艺术语境研究“邱慧君艺术学‘中国企业赞助艺术研究 从策略性合作角度探讨赞助模式“林苗音乐学‘中国新教赞美诗<普天颂赞>之研究“曹贞华音乐学‘西周至唐雅乐研究“傅暮蓉音乐学‘对查阜西琴学的研究“陈丹曦音乐学‘鼓浪屿钢琴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袁瑾音乐学‘佛教瑜伽焰口与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李丽敏音乐学‘文化的嫁接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成因与发展历程研究“王友华音乐学‘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朱其美术学‘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冯令刚美术学‘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观看 早期中国摄影研究“孙旭光美术学‘应时而变,利行合一 恭王府藏品 与溥心余研究“杜少虎美术学‘合群开蒙 20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孙欣美术学‘克利姆特绘画的心理因素“陈海良美术学‘中国书法墨法研究“韩洪伟美术学‘油画笔触研究“徐晨阳美术学‘ 意 与 物 日本当代具象绘画研究“叶健美术学‘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林静芝美术学‘(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徐翎美术学‘<艺林>杂志研究“詹凯设计艺术学‘曲成而不遗-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核心价值“远宏设计艺术学‘粗瓷杂器基于民俗文化的淄博近代民窑陶瓷艺术研究“孙淼设计艺术学‘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翟睿设计艺术学‘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杜森设计艺术学‘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Array刘精瑛戏剧戏曲学‘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王萍戏剧戏曲学‘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段运东电影学‘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曹怡平广播电视艺术学‘控管与影像美学风格流变考 美国经验及启示“黄昕舞蹈学‘穿越 发生 的舞蹈课 道布勒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生之本质与关系探讨“561Study of art硕士2001年李 虹 文艺学 ‘周春及其<红楼梦>研究“齐 琨 音乐学 ‘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 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陆 军 美术学 ‘宋代梅瓶研究“徐沛君 美术学 ‘德国绘画的民族性格“郑 雷 戏剧戏曲学 ‘阮大铖研究“李 钢 戏剧戏曲学 ‘试论<宦门子弟错立身>兼及南戏与元杂剧的关系“2002年王清雷 音乐学 ‘从山东音乐考古发现看周代乐悬制度的演变“董立军 美术学 ‘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研究“王美钦 美术学 ‘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张之薇 戏剧戏曲学‘寂寞的余响 试论中国 士子献祭 戏中的悲剧精神“赵 远 电影学 ‘黄建新电影叙事风格的渐变“2003年王茵茵 音乐学 ‘歌剧<波基与贝丝>及其在美国音乐戏剧史上的意义“班丽霞 音乐学 ‘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张桐瑀 美术学 ‘黄宾虹引书入画之研究“孙江宁 美术学 ‘厚德载物惠泽天下朱启钤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贡献“陶 宇 美术学 ‘温和的反叛拉斐尔前派艺术“刘永胜 美术学 ‘从旧都市浮世绘到新官场现形记叶浅予唱片系列连环漫画<王先生>初探“赵欣歌 美术学 ‘从 中西调和 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 林风眠思想和实践的启示“程 敏 电影学 ‘诗㊁史㊁情㊁镜丁荫楠与中国人物传记影片“李延祺 电影学 ‘电影的新思路 视频游戏改编影片的历史与启示“刘晓真 舞蹈学‘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当代山东商河鼓子秧歌文化功能的变迁与传承“2004年胡晴文艺学‘<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考察与研究“李宏锋音乐学‘汉代丧仪音乐中礼㊁俗关系的演变与发展“王红音乐学‘论<淮南子>的律历㊁律数和旋宫“乔邦利音乐学‘在多元化的进程中 新时期音乐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周进生美术学‘明清画谱画诀初步研究“张雅静美术学‘北魏豫北佛教造像碑研究“杨萍美术学‘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研究“马瑞青美术学‘美术欣赏差异研究 从欣赏主体图式结构看美术作品欣赏差异“郭宏梅美术学‘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及其本土文化资源“张乃锋戏剧戏曲学‘沧桑岁月里的盛衰起落 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戏曲新思潮史述“李楠舞蹈学‘<跳钟馗>源流研究“李屹亚舞蹈学‘中国舞蹈演出市场:基本利益群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王彬舞蹈学‘<天鹅湖>研究“2005年邓友女文艺学‘丰子恺艺术比较论研究“王婷婷文艺学‘曹著<红楼梦>的佛门思想与后四十回“刘春颖文艺学‘<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形象比较研究“魏晶音乐学‘唐以前制度文化中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与传播“曲怡桦音乐学‘鲁南及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音乐考古研究“裴培音乐学‘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王潇苑音乐学‘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生活的历史变迁“耿晶美术学‘史眼与慧识 作为美术史家和学者的黄宾虹“杭海宁美术学‘中国双年展策划人制度的现状评析“Array黄文中美术学‘心灵的彻悟 吴大羽的生平与艺术“李中华美术学‘1917 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卜登科美术学‘论李可染山水画的 有我之境 “蒋慧明戏剧戏曲学‘论相声表演艺术的重要特质及其独特性“侯莉戏剧戏曲学‘中国古代木偶戏史考述“王晶戏剧戏曲学‘论中国话剧产业的市场细分 观众本位的经营思路“雷瑛电影学‘90年代中国都市喜剧电影论“563Study of art谷 凇 电影学 ‘手绘的梦境中国美术片历史发展及美学特征“张啸涛 电影学 ‘霍建起电影视觉语言构成中的叙事形态“潘 源 电影学 ‘尼基塔㊃米哈尔科夫电影话语探析“刘 丽 舞蹈学 ‘ 学院派 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杜 蕾 舞蹈学 ‘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黄昕 舞蹈学 ‘道布勒研究论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之发生“贺 伟 舞蹈学 ‘1986 2002:当代群舞创作的变革焦点“2006年王 静 文艺学 ‘时尚杂志研究 以<瑞丽>为个案“宗 波 文艺学 ‘文化研究二十年“辛 欣 文艺学 ‘ 钗黛合一 评议“王延泓 音乐学 ‘南北高洛宝卷研究“刘丽斯 音乐学 ‘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屈家营音乐会的当代变迁“谢 穗 音乐学 ‘河北徐水县迁民庄南乐会研究“李 卫 音乐学 ‘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孙 毅 音乐学 ‘舞阳贾湖骨笛音响复原研究“解晓静 音乐学 ‘新时期大众音乐中的女性意识解读“侯 燕 音乐学 ‘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 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电影音乐及其新的审美创造“陈雨杨 美术学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油画的变异“孟繁玮 美术学 ‘龚贤积墨法研究“陈 青 美术学 ‘古元木刻风格初探 兼谈20世纪木刻风格与大众化思潮之关联“蔡 萌 美术学 ‘纪实与观念 1976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演进“李红霞 美术学 ‘石何以美中国传统观赏石审美试探“陈晓萍 美术学 ‘泉州木偶头造型艺术考述“朱 其 美术学 ‘中国新闻媒体艺术的兴起和演变“付瀛莹 美术学 ‘扒村窑白地黑花瓷研究“黄 姗 美术学 ‘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毛景娴 美术学 ‘从京城四大拍卖公司看北京地区中国书画拍卖“陆丽娟 美术学 ‘超前卫意大利艺术的后现代选择“冯 燕 美术学 ‘从当代西方艺术展览看绘画回归“王玉瑜 戏剧戏曲学‘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演剧“许琇戏剧戏曲学‘戏曲电视剧发展论纲“赵轶峰戏剧戏曲学‘中国戏曲话语模式特性及其成因探寻“曹盛曙戏剧戏曲学‘实验话剧叙事时空研究“陶然戏剧戏曲学‘中国戏剧(话剧)市场及市场营销“朱玉卿电影学‘大片十年 1994 2004年我国的进口分账影片研究“尹家美电影学‘希区柯克的奥秘 论悬念“车延芬舞蹈学‘中国古典舞之发生研究“李端舞蹈学‘土族 纳顿 民俗活动中的舞蹈研究“廖燕飞舞蹈学‘中国舞蹈教育思想史述评“雷娟舞蹈学‘山西平定县 武迓鼓 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赵巍舞蹈学‘19世纪美国舞蹈教育史纲“2007年卜喜逢文艺学‘从 红楼二尤 故事看<红楼梦>成书过程“任晓辉文艺学‘甲戌本石头记论略“林乐飞音乐学‘还愿仪式音乐研究 以河南宜阳为例“付洁音乐学‘从歌舞大曲到 杂剧大曲 唐宋文化转型中的音乐案例分析“李自浩音乐学‘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丁璐音乐学‘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从朱载堉到杨荫浏“夏凡音乐学‘程懋筠研究“杨媚音乐学‘中国军旅音乐剧初探“陆斐蕾音乐学‘錞于及其文化区系研究“方莹音乐学‘遂昌木偶戏的调查与研究“任晔音乐学‘太谷秧歌的调查与研究“尹小珂音乐学‘传统吟诵调的艺术价值与当前生存状况 有关部分现存吟诵音乐的调查与研究“Array赵倩音乐学‘戏里戏外 内乡县宛梆剧团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张燕群音乐学‘中国民族音乐音响档案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王珏音乐学‘录音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中的桥接角色 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响档案为例“庄晓庆音乐学‘民间乐器作坊及传统制笙工艺 天津静海小黄庄制笙作坊的调查与研究“都本玲音乐学‘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565Study of art龙周青 音乐学 ‘蔡元定<律吕新书>点注与分析“高 苹 音乐学 ‘蔡家洼五音大鼓及其曲种渊源的音乐学考察“孙 琛 音乐学 ‘<考工记㊃磬氏>验证“单 蕾 音乐学 ‘清代以前陈旸<乐书>版本调查与研究“李 霞 音乐学 ‘琴竹的演变对中国扬琴音乐的影响“张 颖 音乐学 ‘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彭闪闪 音乐学 ‘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调查与研究“巩凤涛 音乐学 ‘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 同宗 现象“崔美华 美术学 ‘朝鲜美术展览会特选制及本土化问题研究“董 雷 美术学 ‘炫彩的华美 泛裸体 时代对文身和人体彩绘艺术的探析“佟欣鑫 美术学 ‘日本江户时代的文人画及其与中国文人画的比较“董盈盈 美术学 ‘法国历史画中的拿破仑形象“孙 欣 美术学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与观念“宫楚涵 美术学 ‘试论民间绣荷包的审美情感“徐水平 美术学 ‘王原祁的笔法与义理“吴 昶 美术学 ‘梭戛长角苗民居建筑文化及其变迁“王照宇 美术学 ‘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方法研究“陈萌萌 美术学‘温和的革命 1990年代以后中国美术展览制度的演变与推进“张 雁 美术学 ‘直面血泪人生 黄胄‘黄泛区写生“研究“岳子晨 美术学 ‘哈氏风筝艺术研究“潘俊峰 美术学 ‘历史文脉空间的再造 中山岐江公园景观文化价值分析及启示“王轶贝 戏剧戏曲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京剧与青帮“靳文泰 戏剧戏曲学 ‘马彦祥戏曲理论探微“张 驰 戏剧戏曲学 ‘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于 嘉 戏剧戏曲学 ‘相声故事性特征“李春沐 戏剧戏曲学 ‘历史视野中的上党梆子器乐结构研究“高晓红 戏剧戏曲学 ‘洪深话剧编剧艺术探析“贺秀梅 戏剧戏曲学 ‘胡可剧作简论“安 超 电影学 ‘历史记忆与影像书写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㊁苏/俄战争电影比较“甄晓文 电影学‘海岩电视剧叙事话语研究“类成云电影学‘李小龙电影的美学特色与工业机制“朱晓曦电影学‘一个现代神话的构筑:从‘尤利西斯“到‘布卢姆““裴旖旎电影学‘数字技术:从电影创作到接受的美学思考“毛琳电影学‘中国电影产业化与审查制度“王乙涵电影学‘电影的一百年与一分钟:银幕法典 最后一分钟营救 “秦开晔电影学‘动作大片:新世纪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创作走向“刘漫舞蹈学‘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研究“祝嘉怡舞蹈学‘满族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两种态势“殷鹏舞蹈学‘18世纪美国舞蹈教育研究“游嘉颖舞蹈学‘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陈琳琳舞蹈学‘安徽花鼓灯 冯派 舞蹈艺术考察研究“2008年孟凡行文艺学‘陇戛寨的民具“李海琪文艺学‘<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熟语翻译研究“石中琪文艺学‘顾颉刚与新红学“杜娟音乐学‘编磬源流“刘航音乐学‘汉唐乐府中的乐器与乐队编制及其演变 以<乐府诗集>为研究中心“李木一音乐学‘论<音的感觉>对中国音乐学的影响“司亚丹音乐学‘大弦戏音乐初探“杨雯音乐学‘民间作坊与斫琴工艺 河南兰考徐福林制琴作坊的调查与研究“黎彦音乐学‘双重解放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与音乐受众“武蓓琳音乐学‘樊祖荫的多声理论与其创作“董静怡音乐学‘<诗经>歌曲的词乐关系“任飞音乐学‘论 商 声与 商 调“Array曹丽娜音乐学‘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的生产与流通“吴璨音乐学‘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白莉音乐学‘河北安新县圈头音乐会与吹打班比较研究“刘丹音乐学‘ 看看他们的世界 春秋战国音乐人生存状况及艺术贡献“屠金梅音乐学‘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梁瑜音乐学‘时代曲流行的历史及其成因研究“567Study of art任 宏 音乐学 ‘晋侯墓地出土乐器研究“汪静渊 音乐学 ‘动机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模式“苏 宇 音乐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五原县二人台调查与研究“于 捷 音乐学 ‘异曲同工各春秋 试论昆曲<牡丹亭㊃游园惊梦>近百年音乐的发展和变化“周 颐 音乐学 ‘赤子心怀有隐曲杨荫浏学术史事抉微“赵 羚 音乐学 ‘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吴佳文 音乐学 ‘音乐传承的时代变迁开封市二夹弦传承人的个案研究“王 娜 音乐学 ‘走向流行的传统 十二女子乐坊 的民族音乐学研究“闫志远 音乐学 ‘钢琴调音理论及实践的相关研究“逯凤华 音乐学 ‘泰山岱庙藏谱<玉音仙范>的相关研究“许妍彬 音乐学 ‘一个民间小戏剧种的生成与演变京南乡村诗赋弦研究“李 煞 音乐学 ‘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的调查研究“肖文礼 音乐学 ‘赣南客家祭祖的音乐人类学研究“姚 慧 音乐学 ‘德德玛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王冬松 美术学 ‘五色泛化与中国绘画的色彩“高翠凤 美术学 ‘永乐宫壁画搬迁始末“刘 菁 美术学 ‘康雍乾时期的绘画新体及其观念根源“孔德平 美术学 ‘历代孔子造像考察“王 吉 美术学 ‘梁思成与王子云田野考察方法的比较研究“陈立红 美术学 ‘ 返祖 与开新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借用与转化“马 敏 美术学 ‘文化焦虑与精神失重香港当代艺术的精神流变“高 原 美术学 ‘为人生而艺术冯法祀作品主题及风格“高 洁 美术学 ‘温和的反殖民意识澳门当代华人艺术家创作研究“谢 慕 美术学 ‘卡萨特绘画的女性视角“刘 莹 美术学 ‘宋代耀州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金 萱 美术学 ‘湘西龙山地区土家族传统织锦研究“王进展 美术学 ‘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席 宇 美术学‘淮阳人祖庙会与泥泥狗的现状调查及其保护性研究“。

方音乐乐史

方音乐乐史

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音
协会员,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鼓乐专家委员会暨保护工作委员
会委员。陕西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传统音乐“大讲堂” 主讲教师。
陕西民盟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雁塔区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委。现任民 盟西安音乐学院支部主委。
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教务处副处长、西北 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教以来,为研究生主要开设及 讲授的课程:《民族音乐学与田野工作》、《音 乐人文诠释学》。
科研成果/教学实践成果: 发表《 “民间”版权何处寻》,《音乐周报》(2014-06)等 31 篇论文。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西安 鼓乐》(国家级,项目批准号 12JJD760001 ,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2.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暨音频数据 采集标准研究》(省部级,项目编号 12JK0343,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师范大学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招标 课题《中亚满—通古斯族群歌唱语言民族 志调查及比较研究——以锡伯族、 鄂伦春族等族群 为例》(省部级,项目编号 040912C01,项目负责人,在研) 4.西安音乐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敦煌乐舞艺术文献研究(1980-2010)》(院级,项目负 责人,已结项)
秀硕士论文奖,2012 年。
民族音乐学
程天健, 1954 年 5 月, 教授,硕导。 1982 年 3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 年 6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
获硕士 学位。
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民族器乐系主任。现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中国音乐史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试题资料答案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中国音乐史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试题资料答案


导师介绍
项阳 博士,男,1956年生。祖籍湖北宜昌,生于山东淄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 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 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文版、大阪2007)、《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论文集 《当传统遭遇现代》;参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独立完成和参与 多项国家课题。有着较为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为研究生讲授“中国乐器史”、“中国乐籍制 度与传统音乐文化”、“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等;为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专家委员(2004);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专家委员 (2007);文化部音像审查专家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评审委员(2007、 2009);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委员(2008);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委员 (2008);科研成果获得文化部、教育部的奖励,《山西乐户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一 等奖。博士研究生指导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研究”。在做课题为《中国乐籍制度研究》、 《以乐观礼》,参加集体课题为《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
复试分数线解析
音乐学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5 35 35 外语 35 35 35 专业一 100 100 100 专业二 115 115 115 总分 350 350 350
非全日制线 —




导师介绍
李岩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硕 士)。1992-9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1997年1月,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 攻读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音乐学》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现任《中国音乐年鉴》主编。兼任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山东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主要论文有《论民族音乐学记谱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 《对刘靖之三模式的商榷》、《克莱斯勒1923年北京演奏会及相关评论》、《冬来了,春还会 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朔风起时弄乐潮──20世纪20年 代的西乐社、爱美乐社及柯政和》(获北京文化艺术界举办的北京市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 《国乐改进观念的衍变》(获中国音协金钟奖首次理论评论奖)、《纪念何安东的历史意义》、 《对而未决——面对并解析华丽丝、青主与易韦斋的历史公案〉等;著作有《朔风起时弄乐 潮——李岩音乐学术论文集》、《缤纷妙响——澳门音乐》、《百岁学人缪天瑞》(画册)、 《中国音乐大论辩》(合著)、《放歌三十年》(合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介绍
齐琨 女,1971年生。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 专著有《历史地阐释》、《江南丝竹》。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音乐文化内应机制》、 《体验中的理解与见证》。此外是“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艺术科 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之子项目等多个课题的承担者。曾在SEM、 ICTM、CHIME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
导师介绍
王清雷 1975年生,博士,山东禹城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总编辑部主任、兼副总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93年参加工作,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999年 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2002毕业并留院工作。2006年获博士学位。主要 致力于中国音乐史、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发表论著约120余万字。在《中国音乐学》、《文 物》、《音乐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如《章丘洛庄编钟刍议》、《山东地区两 周编钟的初步研究》等;著作5部:专著1部(《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担任副总 主编著作4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II》之湖南卷、内蒙古卷、河北卷、江西卷续河南卷。在本 院研究生院主讲音乐考古学课程;曾到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大学讲学。多 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如“第一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2008,韩国)等;2001 年,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与“章丘洛庄乐器群”的鉴定工作;2004年,应中央电视台“同 一首歌”栏目组的邀请,赴天津慰问演出等。2004年,应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的 邀请,到台湾作学术考察等。主要获奖:2005年,参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获“第二届文 化部艺术科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获“第五届全国高 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博士生组)”二等奖;2008年,参与主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获“2006~2007年度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招生目录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
研究方向 学习方 式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11音乐考古学
(1)全 日制
王清雷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1艺术概论④ 814音乐史论
导师介绍
田青 生于1948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年鉴》主编。现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艺术评论》名誉主编、《音乐研究》及《中国音乐学》编 委;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华佛教音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 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小组成员,中央音乐学院音研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台湾佛光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已发表学术著作、论文、文学 作品约150万字,主要论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历史的性别》、《中国古代音乐史话》、《净土天音》 等。
导师介绍
吴玉霞 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常务副 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优 秀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自幼学习 琵琶,先后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分别从师于刘 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祖等琵琶名家。曾获1980年首届全国琵琶比赛二等奖、1993年全国 音像制品评比金奖、1996年大阪国际室内乐比赛特别奖、1999年文化部中直院团国庆50周年评比 展演最高优秀演奏奖、2010-2012年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独奏 音乐会、作为独奏家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外艺术节及文化交流,曾录有《吴玉霞琵琶琴韵》 《千秋颂》《玉鸣东方》《琵琶名曲指导》《珠落玉盘》等CD、VCD数十张;创作并发表了《律 动》《风戏柳》《素描》等琵琶独奏曲。其主要首演作品有《春秋》《古道随想》《千秋颂》等; 发表文集《我的琵琶行》;出版书谱《琵琶演奏曲集》《琵琶演奏基础教程》《儿童趣味琵琶曲集》 指尖上的舞蹈—《琵琶技术技巧练习38首》等。
导师介绍
刘静 女,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同年到北方昆曲剧院担任主要演员,一直活跃 在国内外的舞台上。1995年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1996年,被意大利文化中心授予“罗 马之泉”奖,以表彰在中西艺术交流中做出的贡献。并多次受邀赴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的著 名学府举办“中国戏曲艺术”讲座及学术交流。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后,受聘于中国 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并担任研究生导师。参与撰写了《中国昆曲大典》和 《中国昆曲艺术》等,撰写出版了《中国昆曲图鉴》、《幽兰飘香》等书籍。曾参与执导了 《少林雄风》、《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舞台剧。
复试分数线解析
音乐学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5 35 35 外语 35 35 35 专业一 100 100 100 专业二 115 115 115 总分 350 350 350
Hale Waihona Puke 非全日制线 ———


导师介绍
项阳 (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音乐学系副主任) 项阳,湖北省宜昌市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厦门大学音乐系(硕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 系(博士)。曾在大学教授声乐与中国音乐史(古代与近现代)课程。1991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为《中国音乐年鉴》“地方音乐”与“学术研 究”专栏主持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学系副主任。 主要学术领域: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化人类学。曾获山东省“齐鲁乐谭”奖(1989); 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嘉庚奖”(1990),中央音乐学院“傅成贤一等奖”(1998)。 自1983年起,开始音乐学术领域的耕耘,发表著述80余篇,逾百万字。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 音乐考古学、音乐文化人类学。其中《山西先商及商代特磬的调查与测音分析》、《山西乐户考述》、《从中国弓弦 乐器的起源与发展管窥东方音乐文化的共性》三篇论文在美国和日本等地发表。参加国家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主编山西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为此,遍访山西,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参加国 家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1995年完成,课题组三人成员之一);完 成专著《中国弓弦乐器历史与文化之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资助课题),此书依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中国弓弦 乐器西来说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诠释,得出中国弓弦乐器由“击弦乐器”演变而成,继而影响了多种弓弦 乐的产生,在传播的过程中,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间接地影响了欧洲小提琴家族的产生等论点,被专家学者们认 定为“改写乐器史的突破性进展”。曾在日本、香港以及国内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有新见,引起 学者们的学趣与共鸣。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考古学方向考研(学术型学位)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邓钧 苗族,1968年生,祖籍贵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 乐、音乐文化遗产。主要成果有:《土家族傩坛信仰及仪式音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中的 多声形态及其文化心理特征探微》、《月亮山地区苗族祭祖仪式音乐研究》、《苗族芦笙的应 用传统及其文化内涵》、《葫芦笙象征意义和文化渊源的音乐人类学考析》等,并发表有音乐 评论数十篇。参编大学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曾任《音乐文化》副主编、《音乐生活报》 副主编。承担国家"九五"艺术规划青年基金课题《苗族芦笙音乐文化研究》(专著,即将出 版)、现承担课题和专著有:《贵州月亮山地区苗族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调查与规划报告》 (2005年度全国艺术规划国家西部课题)、《梭嘎苗人的音乐世界》(贵州省六枝特区政府委 托写作)。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首届青年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导师介绍
张振涛 1955年生,籍贯山东。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 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 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学》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 《中国音乐年鉴》副主编、《中国乐器图鉴》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中国传统仪式音 乐研究计划》助理研究员等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理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代表性著作有《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冀中乡村礼 俗中的鼓吹乐社》、《诸野求乐录》(论文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