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中国音乐也迎来黎明的曙光。

之后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高峰,经典音乐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

稽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

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

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

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

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

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古典音乐乐器音色渎性。

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

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与西方音乐的发展相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淡泊、含蓄,不描述、不渲染为上品,讲究情意,追求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

一、什么是意境“意境”是音乐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所指的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合二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实物在人心中所创造的虚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虚境。

我们常说一首诗很有意境或某件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指的就是它在现实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意境与观赏者的心境达到了共鸣。

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的规定型的术语,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与主观精神表现的双重性,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自然与心灵,生活与艺术各方面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从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关。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并不十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多的是强调以心灵契合它,宇宙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对象,是每个生命的统合体。

所以,只以外在的科学远不如用内在心灵去体会,去谛听,去感受。

中国的哲学不重知识论,而重存在论,重视将人的生命存放到世界中放到宇宙中去,寻求其意义;中国哲学将世界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是整体生命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艺术与人生密切相关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音乐思想中的“意境”老子说“大音希声”,我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意境的学说。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摘要:本篇文章将要从民族音乐谈起通过挖掘各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来浅析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涉及到南北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歌舞乐等。

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追溯到人文环境、地域性和音乐表现形式几个方面,达到真正认识了解民族音乐的效果,并从中学习传承发扬我国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歌舞乐”“民歌”“音乐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共和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衣着服饰、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围绕着黄河流域发源而来的,有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其中四域地区包含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从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来看差别显著,看似无关系但通过音乐要素去分析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地方音乐都要从它的基本风格去入手进行剖析,首先是音乐线条其次是音乐融合再者是音乐感觉。

首先是音乐线条,这个大线条指的是民族作品它不同角度的线条;比如旋律线条,歌词线条,情感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大都是以线状的音乐思维进行创作的,音乐表现也大都以曲调为主而且在旋律线条生成时,这便直接形成了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

在旋律线条中不同民族的地方音乐作品就出现了不同的声调、腔调或者还有的直接添加上了民族方言或者民族独有的声韵,有的婉转有的直率极其丰富多彩风格显著。

并且在音乐表现中常用到的对于音量上的控制还有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其次是融合,众所周知中华土壤孕育中华民族,这也就意味着地方的音乐作品都是根据地方的天地之性情地域之特点来进行创作的。

在众多的民族音乐中不管是起承转合还是在现的音乐手法都是根源于当地民众的一些处事习惯来延成起来的,所以我国的民族作品可堪称为本土的代表早与人文地域融为一体。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风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逐渐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风”流行音乐?它又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呢?本文将就此展开一番讨论。

“中国风”流行音乐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受西方音乐影响的中国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

这种音乐形式逐渐得到观众的认可,并在90年代初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在当时,由于种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这股音乐潮流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而中国风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再次崭露头角。

如今,中国风音乐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在国际市场有了不俗的表现。

中国风音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流行音乐当中。

这种融合不仅仅让音乐更具中国特色,也为传统民族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歌曲中可以听到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旋律。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中国风音乐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也让更多的国际音乐爱好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国风音乐的歌词也多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从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到民间传说,这些都成为了中国风音乐的灵感来源。

歌曲的歌词多以古风诗词为蓝本,既有时代感,又有传统文化底蕴,这让歌曲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这也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他们通过音乐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风音乐在国际上的发展离不开一些杰出的音乐人和作品的推动。

近年来,一些中国风音乐的代表作品相继问世,受到了国际音乐市场的高度赞誉。

如李荣浩的《年少有为》、邓紫棋的《光年之外》等歌曲,都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也为中国风音乐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浅谈中国古典音乐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音乐论文

《艺术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成绩:浅谈中国古典音乐内容摘要:音乐在艺术领域中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它是一种艺术表现的独特手法。

从古至今,音乐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的音乐的精华所在。

本文对中国古典音乐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中国古典乐器的讨论来分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关键字:中国古典音乐,乐器,特色。

1、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止在书画、诗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音乐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周朝的风、雅、颂,六代乐舞到春秋时期的五声音阶;从秦皇朝的乐府到隋唐时期音乐的兼容并蓄;从宋代诗词歌曲到明清的市民音乐;从清朝的京剧曲艺到辛亥革民的戏曲改良再到五四前后的行当表演。

每一个发展的步调都推动了中国古典音乐生生不息至今。

2、中国古典乐器中国古典乐器都有着中国的民族特色,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各不相同。

而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创作中,最常见的乐器则是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箫、埙、扬琴、阮、箜篌、编钟、瑟、筚篥、笙、笛。

接下来我们就以古琴、琵琶、二胡和笛这几种乐器为代表进行讨论。

2.1 古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亦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古琴造型优美,声音独特。

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中国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音乐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音乐1. 古代琴曲:介绍古代著名琴曲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并解析其艺术特点。

2. 唱诗班歌曲:阐述唱诗班在我国基督教会堂及其他场合演唱时所使用的歌曲类型以及表现形式。

3. 演奏技巧与器材:详细描述了传统演奏技巧(如指法)以及常用器材(如二胡、笛子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现代流行音乐1. 流派分类:主要流派包括摇滚、爵士等,并比较不同风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歌手群体评价: 对当今最为知名和成功的男女歌手们进行简单评价, 如周深,邓紫棋.3.创作过程: 描述一个典型制作团队或者说柜台组成人员(编剧/填字作者, 作曲家,制片人等)的工作过程和流程.三:音乐教育与培训1. 学校音乐课堂:介绍学校中普遍开设的音乐课程内容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 基础技能培养: 分析如何在初级阶段提高儿童们基本唱歌/演奏技巧.3.专业院校:概述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以及他们所提供的专业方向。

四:文化交流与传承1. 中西文化比较: 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民族器具进行简单描述,并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观念。

2.海外华人艺术团队评价 : 描述一些有特色且成功表达了自身文化风格或者是将两种元素结合起来并取得商业上大量赞誉(例如二胡加入爵士).3.保护措施:着重强调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我国优秀传统音乐藏品保护事宜。

附件:- 《广陵散》琴谱.pdf- 流行歌手周深最新单曲.mp3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对音乐作品的独占性使用权,包括复制、发行等。

2. 侵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或盗版行为。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源自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合了哲学、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深厚的历史积淀。

音调、节奏、曲式等元素体现特定情感和情绪,营造独特意境,常运用象征性的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

这种意境不仅是音乐本身的情感与意境,更是文化符号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和韵味,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情感表达。

传统音乐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惜。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意境,文化底蕴,哲学,文学,绘画,历史积淀,音调,节奏,曲式,情感,情绪,象征性意象,文化符号,传承,延续,古老文化,魅力,韵味。

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是什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是指音乐所抒发的情感、意境以及具有深远文化内涵的一种特殊氛围。

它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的韵律,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意义和内涵,让人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2 为什么中国传统音乐能够产生独特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能够产生独特的意境,主要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吸收了哲学、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风格特点。

这些元素融于音乐之中,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传达。

音调、节奏、曲式等元素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和情感,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运用,音乐得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常运用象征性的意象和意境,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导听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心灵境界。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

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风格,而“中国风”流行音乐则是指以传统民间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器乐等元素为主要特色的流行音乐。

随着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以及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和接受,中国风流行音乐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欢迎。

首先,“中国风”流行音乐的音乐元素具有中国风格。

经典的中国音乐特点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得到了体现,如古琴、笛子、二胡、箫等古乐器的应用,它们在演唱时使用的手法、音调、人声计划等将中国传统音乐特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些元素引入现代流行音乐的曲风当中,深受年轻人喜爱和接受。

例如在近年来风靡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和《歌手》中的选手们,都十分善于将传统器乐和唱法融入流行歌曲中。

其次,“中国风”流行音乐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神话等元素融入歌曲中。

歌曲的歌词中,充满了一些富有中国特有文化背景的意象,如古诗、古典神话故事等。

例如,邓紫棋的《光年之外》中,她将“天意”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融入到歌曲中,这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伟大,又满足了当下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最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特点是有个性和创新。

这种音乐特别注重音乐文化的自我认定和自我突出。

由于其音乐风格和文化特点与通俗音乐风格的不同,因此其受众群也有所区别。

年轻人是其主要听众,他们更独立,个性化,注重审美品位,积极追求自我价值与文化能量,更容易接受中国元素音乐。

因此,演唱者在音乐上表现也需要有更大的自主意识,即将个人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喜欢接受。

最后,中国风流行音乐作为新的音乐时尚,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开拓了新时代的审美和音乐文化。

它的出现和发展更好地吸收国内外的先进音乐文化,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

音乐上的许多问题,倘若不提到美学高度来分析理解,就只能停留为一种形式。

毕竟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

它所映现的又何尝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艺术都是在主观和客观相互关系之间建立起来的,徐复观先生在《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一文中说:“绘画不仅仅是‘再现自然’,但终究以‘再现自然’为其基调,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观的一面。

画因为是以客观自然为基调,所以决定画的即能是‘见’。

达·芬奇便以为画与雕刻是‘以见为知’;而画家心是能见的人。

诗则是表达感情,所谓‘诗以言志’以言志为基调,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观的一面”。

钟嵘《诗品》一开始便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诗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说,画是“见的艺术”;而诗则是“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作品为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艺术,正和诗、画一样,在那线条、旋律、乐句中,所包含着的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传达,说明、代替、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同样也是那样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

到后来谈到“因为中国文人能有意识地在诗中发现出画的题材,并由此再进一步的用作诗的方法来画,从而提高了画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用画来说明诗的‘远’的意境,则是诗与画的相互启发,循环无端了”。

其事在我看来中国艺术中岂止诗与画能做到“互相启发,循环无端”。

书法与诗画;书法与篆刻;音乐与书法;音乐与诗画。

扩而大之,华夏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而得以流传呢?中国人欣赏美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我们的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等等都是重感情的抒发,突出一个“情”字。

同样音乐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很难谈了。

中国人以感情悟物,进而达到人格化,中国人看东西,欣赏艺术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所谓“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追求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欲说还休,温柔含蓄的永恒韵味。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

从音乐在先秦社会中受到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这种着重于情感的表现而非完全模拟性再现。

而事物叙述的艺术,恰好相当纯粹地显示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性功能,从宏观上看用音乐去分析美与艺术,高度重视音乐性的美,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各门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直观表现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具有的音律美与节奏美。

这种诗歌中的音乐性的美在唐代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峰。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

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的音乐和音乐形式。

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先秦时代礼仪性的庆典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声,个人情感的心音绝句和七古乐府所在盛唐最称横唱,其道理恐怕也在他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
月照长城。

”诗与琵琶(音乐)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新声,音乐是它的的形式;绝句,七言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容。

总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就如同你越是深入的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就越是清楚的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而这种结构,包括着从低级生物的生命结构到人类情感和人类本性这样一些复杂的生命结构,(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级的艺术所传达的意义)而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而不是用机械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使它的表现意义看上去像是直接根植在艺术品之中。

而音乐的某种所谓的线条,也许就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

我常想为什么我们在聆听中国音乐的时候,会产生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意境;或会觉得砍樵声声,高山流水,天涯知己如若就在眼前;或能感受夕阳西下,夜色朦胧,微波荡漾,渔人晚归的自然景色而似身临其境。

而这都是中国音乐所赋予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我们血脉相连的亲身体会。

这使我们不得不想这些凝冻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亲切感呢?是不是积淀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感理性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间存留着某种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

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

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

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

然而,
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转瞬即失,不可捉摸。

它不会是神秘的集体原型,也不应是“超我”(superego)或“本我”(id)。

心理结构是浓缩了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时代灵魂的心理学。

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吧。

从本性而言,艺术不应该被肢解为畛域森严的技术职业。

艺术是人类殷切期盼健全的梦,它以不断战胜狭隘性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点。

艺术的灵魂,首先体现为一种充分释放,自由创造,积极赋予型的人格素质。

这种素质或多或少在每个人心底潜藏,因而每个正常人都应该有机会成为各种艺术深浅不同的接受者和共鸣者。

中华民族是具有独特的性格、爱好、情趣和欣赏习惯的。

中国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情绪、心境的反应。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09电信2班
09700227
刘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