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L1级课程笔记:基本笔画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黄简讲书法L 级课程笔记 基本笔画的知识点

黄简讲书法L 级课程笔记 基本笔画的知识点

黄简讲书法L1级课程笔记:基本笔画的关键点分类横竖撇捺备注起笔一面锋起笔 起笔用6号方向,接着横笔也是6号方向,起笔、行笔只用了笔锋的一个侧面。

中线是一直线,方向都是8—8,无须动手腕。

一面锋起笔就是看得见一个尖,起笔中线和行笔中线之间无须扭手腕。

一面锋起笔,露锋。

中线是一直线,一面锋起笔,一面锋行笔。

笔心直下:驭锋两面换起笔所谓两面换,就是起笔和行笔所走的方向不同,换笔心前后用了两个侧面。

6-3、9-6、9-3两面换还可以起到侧锋的开锋作用。

两面换起笔,就是起笔和行笔的中线不在一直线上两面锋起笔,起笔和行笔所用的侧面不同。

要扭动一次手腕来调整中轴。

起笔和行笔所用的侧面不同,要扭动一次手腕来调整中轴。

侧锋下纸,先取分数改变方向:衄锋三面换起笔三面换。

换笔心用三个面。

7-6-3、6-8-3、3-9-6、6-3-6起笔用两个面,行笔再换一次,第一段是入纸动作,第二段调整,第三段行笔。

如:7-9-8。

露锋三面换起笔,有竖起笔和横起笔之分。

同样有竖起笔和横起笔之分。

藏锋起笔藏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尖锋垂直下纸,就是一个圆点,这是标准的藏锋。

侧锋下纸是倒方向,然后转过来覆盖掉这个尖,又称为“藏头”。

藏锋起笔,是反向起笔,绕一圈把尖锋痕迹抹掉。

转圈顺时针,反时针都可以。

是反向入纸,绕一个圈把尖锋的痕迹抹掉。

转圈顺时针、反时针都可以。

分类 横竖撇 捺备注藏锋两圈起笔(四面换)“蚕头”就转两圈。

藏锋两圈起笔,其实是用了四个面。

这里是右左上下,写了两个圈。

藏锋两圈起笔,通常用在平捺上。

跟隶书一横的蚕头写法完全一样。

行笔尖锋行笔笔管尽量保持垂直,推动笔尖,趯锋。

尖锋行笔,称为趯锋两种撇,都是从3号位开始写向7号位。

一种是直的,行笔的时候手腕向左,一左到底。

只有一个动作,书法中称之为啄。

另一种是曲的,行笔中要扭动手腕一次,先右后左,两个动作,这一种撇书法中称之为掠。

“波势”通常用来写最长的一横或者一捺。

尖锋行笔称为趯,竖管直锋,写出来的线条又称鳞勒。

黄简书法初级课程讲座笔记(第01-30课)

黄简书法初级课程讲座笔记(第01-30课)

黄简书法初级课程讲座笔记(第01-30课)01.初学者应该学那一种体好?这一讲详细介绍什么是字体、书体和书法家之体。

这些体,在发后书法课-中会经常提到。

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01 三种体的意义很多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但是,不得概念,成功的比例不大,这是什么原因?你看,通常是去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但是这儿他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书法的“法”搞清楚。

你想,你连书法的“法”的法都不懂,你怎么可能成功呢?书法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说你买一枝毛笔,什么毛笔是适合你需要的呢?你买一本字帖,哪一本字帖是入门贴呢?这些问题不解决,今后一起困扰着你,妨碍你的进步。

所以,今天第一堂课,我先从最基本的概念给大家讲。

什么是书法?以下我就初学者经常提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些问题呢,我用数字标明,然后,我解释的要点,就标明为 1.1、1.2、1.3等等。

如果你对我解释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我黄简艺术工作室的社交网站上提问。

提问的时候,请你注明是哪一点有问题。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又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中国汉字的体很多,初学者往往觉得很困惑。

这里重要的是把各种体的意思搞清楚。

1.1字体的分类要了解汉字的这些体,可以把它做一个分类。

我这里介绍一篇好文章,作者是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

文章的题目是《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发表于《学术月刊》1961年9月号。

这篇文章把汉字各种体分得很清楚。

郭先生说: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

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儿这三种体的意思。

1.2文字的形体:第一种文字的形体,就是通常所称的字体。

字体是文字学上的概念,考察的标准是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特点的字就称为一种字体。

什么是字体。

指文字的形体,它考察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结构特点的字称为一种字体。

汉字基础笔画知识点总结

汉字基础笔画知识点总结

汉字基础笔画知识点总结一、横画横画是最基本的笔画之一,汉字大部分的横画都是由左向右书写的。

常见的横画有一横、二横、三横、四横、横折等。

1. 一横:即由左向右一笔写成的横线。

如“一”,“二”,“丁”等字都包含一横。

2. 二横:即由左向右两笔写成的横线。

如“工”,“弓”,“干”等字都包含二横。

3. 三横:即由左向右三笔写成的横线。

如“云”,“开”,“门”等字都包含三横。

4. 四横:即由左向右四笔写成的横线。

如“国”,“画”,“草”等字都包含四横。

5. 横折:即横画上方有一折的写法。

如“文”,“晚”,“兰”等字都包含横折。

二、竖画竖画是另一个基本的笔画,汉字中常见的竖画有一竖、二竖、三竖、四竖等。

1. 一竖:即由上到下一笔写成的竖线。

如“丨”,“口”,“卜”等字都包含一竖。

2. 二竖:即由上到下两笔写成的竖线。

如“人”,“入”,“日”等字都包含两个竖画。

3. 三竖:即由上到下三笔写成的竖线。

如“立”,“冷”,“出”等字都包含三个竖画。

4. 四竖:即由上到下四笔写成的竖线。

如“目”,“田”,“采”等字都包含四个竖画。

三、撇画撇画是一种向左上方或右上方倾斜的笔画,汉字中很多汉字都包含了撇画。

常见的撇画有一撇、二撇、三撇、四撇、撇折等。

1. 一撇:即由左上方一笔写成的斜线。

如“乙”,“九”,“了”等字都包含一撇。

2. 二撇:即由左上方两笔写成的斜线。

如“刁”,“力”,“文”等字都包含二撇。

3. 三撇:即由左上方三笔写成的斜线。

如“卯”,“享”,“行”等字都包含三撇。

4. 四撇:即由左上方四笔写成的斜线。

如“见”,“规”,“牛”等字都包含四撇。

5. 撇折:即撇画上方有一折的写法。

如“习”,“勺”等字都包含撇折。

四、点画点画即由一笔写成的点。

在汉字中,有一些字只由点构成,这类字通常都是表示数目的。

例如“一”,“二”,“三”等字就是由点构成。

五、捺画捺画是一种向右下方倾斜的笔画,汉字中很多字都包含了捺画。

常见的捺画有一捺、二捺、三捺、捺折等。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

黄简书法讲座第48 课笔录:用笔总结一级课程讲用笔,今日作一个回首和总结。

所谓用笔,顾名思义,就是如何用毛笔。

要过“用笔”这一关,我想有三样东西你心中要有数:这就是认识笔墨、认识人手和认识线条。

1.认识笔墨先讲讲认识笔墨。

任何事情,凡是要用到工具的,自然第一就是研究工具如何用。

用笔技法,毛笔最重要,但用笔是由墨来表现的,因此称之为笔墨功夫。

1.1 构造:一技毛笔两个锋毛笔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假如要尖锐一点,就要把笔形做得瘦瘦的,自然就尖锐了,并且采用有弹性的硬毫做,就简单答复挺秀。

假如毛笔要写粗线条,笔形自然是肥厚为佳。

毫毛要采用软一点的,简单卧倒展开。

可是软毛展开以后,要答还原状就不大简单了。

若是这两种利处我都要,怎么办?那也很简单,把这两枝笔联合起来,瘦硬的为笔心,肥软的为被,竖即刻用尖锋,侧过来用副毫,这就两种利处都有了。

简言之,书法用笔,由笔心和被内外两层所构成;笔心要小而硬,这样保证有尖锋;被用软毫,厚实而齐整,侧锋用于粗线条。

1.2 制作:韦诞笔和散卓笔历史上制笔有两大系统,晋唐多用韦诞笔,韦诞笔最大的特色就是笔心小,靠近于中轴,而外面加了三层,这就是护心、笔柱和被。

笔心往常是兔毫,其余几层以青羊毛为主。

因此韦诞笔又称为“三副二毫笔”。

很明显,这类笔做工精细,设计合理,但笔形不大,从晋朝到初唐,不过写尺牍、寸楷。

晚唐开始有散卓笔,到宋朝就很流行。

散卓笔把全部内核的层次归并为一个大笔心。

制作工艺上可说是韦诞笔的简化,写大字也没有问题,洗笔干了此后它是散开的,你看不到一个固定的笔心。

笔头是一个圆锥形,我们运笔就是挥运中轴。

韦诞笔的笔心能够看作近似中轴。

而散卓笔的中轴,要靠你自己心中想象了。

因此说散卓笔的中轴是虚的。

正由于毛笔这类构造,决定了我们后边要讲用笔方法。

简言之,当你买来一枝毛笔,你认识它的构造吗?它的出锋长度、硬度和厚薄是你需要的吗?毛笔有病,你知道病源在哪里吗?这类经验是要慢慢探索和累积的。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1—3笔记)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1—3笔记)

黄简讲书法:张旭的笔法(笔记)张旭的笔法(一)·黄简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写于香港。

原载香港《书谱》一九八六年第二期,pp.72-75。

一至张旭笔法始弘笔法是书法的基本技法。

笔法的由来,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于张芝,总之,大约是东汉后期中国书法出现第一个高潮(汉隶碑群)时产生的,而笔法的诞生也证明了中国书法已达到成熟。

在此以前的作品,并不是说没有笔法,只是笔法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成为一种系统的、代代相传的用笔技巧,应当说是始自这一时代。

这一点,不仅有流传至今的蔡邕《笔论》、《九势》,赵壹《非草书》等典籍为证,并且有这一时代的书法作品实物印证,大致是可信的。

张旭肚痛帖笔法是书法艺术的秘诀和钥匙,自然引起学书者的极大注意。

不过在典籍中看,笔法一般是秘而不宣的。

相传宋翼为钟繇弟子,作字平直相似,状如算子,钟繇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公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学,名遂大振。

此事只是传说,然求学之难,可见一斑。

唐陆彦远得笔法于其父陆柬之,虽用功,笔迹终不及古贤,乃求教于当时大书家褚遂良,褚答︰「用笔当须如印印泥。

」陆百思不悟。

后在江岛以锥划沙,才知褚意。

清包世臣于乾隆乙亥夏,在扬州遇黄小仲,请教笔法,辩证三月。

小仲告之曰︰「唐以前书,皆始艮终干;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

」包闻之茫然,服念弥旬,差有所得,照其习之二年。

嘉庆丁酉,包将小仲之笔法收入所著《艺舟双楫》一书中。

道光辛巳,过常州唔小仲,出稿相质。

小仲说︰「用笔者天,书中尽之;始艮终干,正所谓流美者地,书中阐发善矣,然非吾意。

」包氏再请他详细讲一讲,卒不肯言。

近苏州友人造访,言及「江南第一书家」萧退庵先生授课邓散木,亦不肯尽言笔法。

此萧氏晚年对友人自道之,二家为姻亲,谅不为虚。

这种情况,在过去是很常见的,不仅是书法界,其他如医学界、武术界、饮食业、劳工界可说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但笔法毕竟还是流传了下来,未致中绝。

书法振法黄简讲书法

书法振法黄简讲书法

书法振法黄简讲书法
黄简讲书法视频内容:
一、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二、基本笔法:
1. 点:由左上向右下,用力按后提起。

2. 横: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中偏上略带弧形运笔,收笔时向右下顿笔。

3. 竖: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中偏上略带弧形运笔,收笔时向左下顿笔。

4. 撇: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方运笔,收笔时向上提笔。

5. 捺: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下方运笔,收笔时向右上方提笔。

6. 提: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右上运笔,收笔时向上提笔。

7. 折: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中偏上略带弧形运笔,收笔时向右下顿笔。

8. 钩:起笔时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内运笔,收笔时向上提笔。

三、书法练习方法:
1. 临摹:对照字帖反复练习。

2. 描红:在红纸上用黑墨描写,有助于掌握笔画和结构。

3. 临帖:将字帖放在一旁,自己独立书写。

4. 默写: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凭记忆书写。

5. 创作:在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四、书法作品欣赏:黄简老师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讲解其中的艺术特点。

以上是黄简讲书法视频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简老师谈书法:学书法,先搞清楚什么是书法三要素

黄简老师谈书法:学书法,先搞清楚什么是书法三要素

黄简老师谈书法:学书法,先搞清楚什么是书法三要素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要素决定的。

把握一个事物,也就是把握它的要素。

训练一个新手,当然是从基本要素入手。

书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人讲起过呢?唐朝张怀瓘《玉堂禁经》,不但记录了永字八法、五势、九用,还归纳了书法三大要素。

后面一句话很严厉,所谓书法,一定要三样东西都有,“三者兼备”。

“苟守一途”,假如你只守住一样,“即为未得”,那就没有得到,还不是真正的书法。

张怀瓘不是等闲之辈,在中国书法史上,他是理论大权威,书法论述,就数他最多。

所以,《玉堂禁经》这些话,很值得我们重视。

第八个问题,用笔、识势和裹束这三要素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第一要素是用笔。

顾名思义,用笔就是毛笔的使用方法。

通常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毛笔怎样执,二是笔锋怎样用。

用笔第一件事情是执笔。

怎样抓住毛笔,这是有讲究的。

韩方明《授笔要说》详细记录了五执笔,这是张旭所讲授的公开内容。

张怀瓘《玉堂禁经》记录了“九用”的内容,这是讲笔锋怎样用,是张旭不公开的内容。

五执笔,就是唐人流行的五种执笔法,每咱执笔法都有专称,这就是:執管、扌族(zhuó)管、撮(cuō)管、握管、搦(nuò)管。

但是要注意,其中只有第一种执管是书法家所用,其余四种方法都不是,虽然流行,只是分析给你听,这是不好的方法。

所谓九用,就是九种用锋方法。

一曰顿笔,二曰挫笔,三曰驭锋,四曰蹲锋,五曰【足存】(cún)锋,六曰衄锋(nǜ),七曰趯(tì)锋,八曰按锋,九曰揭笔。

这些都是唐朝人的术语。

九用也可以分为两类:挫笔和趯锋是书写动作,其他都是调锋动作。

毛笔和硬笔不同,时时会散,会扭起来,所以要一边写,一边调锋。

调锋以后,笔锋就顺了。

简言之:书法第一个要素是用笔,分为执笔和用锋。

用笔调锋习惯上称为“小圈”。

第二个书法要素是识势。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

永字八法为例。

箭头所指的第一点,现在是侧放的,看起来很好看。

黄简真书初级课程笔法

黄简真书初级课程笔法

黄简真书初级课程笔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设备代替手写,使得传统的书法艺术逐渐被淡忘。

然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传承。

因此,学习书法已经成为了现代人追求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

在众多的书法流派中,黄简真书以其简洁、自然的风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黄简真书初级课程笔法,是学习黄简真书的入门课程,下面我们将从笔法和练习两方面,详细介绍黄简真书初级课程。

一、笔法1. 用笔:黄简真书主要用硬笔,即钢笔或毛笔,以毛笔为主。

2. 用墨:墨要选择优质的宣纸墨,切忌选择劣质的墨汁。

3. 笔画:黄简真书的笔画以简洁、自然为主,要求笔画流畅、柔和、有节奏感。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笔画的粗细、长短,以及留白的大小。

4. 字形:黄简真书的字形以方正为主,要求字形匀称、整齐、端庄。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字形的大小和形状,不要出现变形或歪斜的情况。

5. 布局:黄简真书的布局以简洁、大气为主,要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整体协调。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以及整体的大小和形状。

二、练习1. 初学者可以先从基本的笔画练习开始,如横、竖、撇、捺、点等。

要求练习笔画流畅、柔和、有节奏感,重点在于掌握笔画的粗细、长短和留白的大小。

2. 练习字形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字体,如“人、山、水、天”等。

要求练习字形匀称、整齐、端庄,重点在于掌握字形的大小和形状。

3. 练习布局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词语或短语,如“山水、江河、天地、人生”等。

要求练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整体协调,重点在于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以及整体的大小和形状。

4.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控制手臂和手腕的力度,以免影响书写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笔墨的搭配和使用,以保证书写的质量和美感。

总之,学习黄简真书初级课程笔法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才能够逐渐掌握其技巧和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藏锋两圈起笔,其实是用了四个 面。这里是右左上下,写了两个 圈。
藏锋两圈起笔,通常用在平捺上。跟 隶书一横的蚕头写法完全一样。
行笔
尖锋行笔 侧锋毛笔
笔管尽量保持垂直,推动笔尖,趯锋。
尖锋行笔,称为趯锋
两种撇,都是从 3 号位开始写向 7 号 位。 一种是直的,行笔的时候手腕向左, 一左到底。只有一个动作,书法中称 之为啄。 另一种是曲的,行笔中要扭动手腕一 次,先右后左,两个动作,这一种撇 书法中称之为掠。
“波势”通常用来写最长的一横或者 一捺。
尖锋行笔称为 趯,竖管直锋, 写出来的线条又 称鳞勒。
侧锋也是可拖可推,手腕向右是拖行,手腕向左 是推行
侧锋线分一、二三分笔。 一、二、三分线是在同一本贴中比较出来的。
侧锋行笔称为 挫,横毫侧管, 写出来的线条称 为断笔。
混合运用尖锋和侧锋两种线条,使变化更多。 竖也可以混合用尖锋、侧锋线来写。
尖锋垂直下纸,就是一个圆点,这是标准的 藏锋。 侧锋下纸是倒方向,然后 转过来覆盖掉这个尖,又 称为“藏头”。
藏锋起笔,是反向起笔,绕一圈把 尖锋痕迹抹掉。转圈顺时针,反时 针都可以。
是反向入纸,绕一个圈把尖锋的痕迹 抹掉。转圈顺时针、反时针都可以。
分类

“蚕头”就转两圈。
藏锋两圈起笔 (四面换)
断尾。挫笔是侧锋快速平推,因为尖 锋不到 尾,离开 纸面可以 加一个衄 锋回抢。
侧锋行笔称为 挫,横毫侧管, 写出来的线条称 为断笔。
偏锋横扫
揭笔倾侧这个动作很短,但用力要 大。务求一下子把中轴改换方向。
尖锋不到尾 尖锋到尾(见下 面揭笔收尾)
收笔一来一回,古人称之为 “顿笔”。
揭笔收尾
揭笔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横的收笔。如果 你想收出一个尖利的 尾巴
所谓尖锋到尾,其实就是揭笔收尾。
断尾, 是用挫 笔
揭笔。尖 尾,把尖锋 拉到线条的 最后。
捺 圆尾用顿笔收,笔锋一去一回
备注
尖锋行笔称为 趯,竖管直锋, 写出来的线条又 称鳞勒。
尖锋、侧锋混合
分类

尖锋到尾
尖锋线:圆尾


使用尖锋写下来。也就是趯锋,等于一连串圆 点。 唯一要做的,就是把 行笔时弯曲的笔心收 直。
侧锋挫笔收尾
侧锋线:断尾
收笔 两面锋收尾:变 动中线
3‐9‐7、3‐9‐4、 3‐9‐1 三面换收尾:一 来一回
侧锋写下来,那就是以挫 笔收。 挫笔收尾,只要手腕做相 反运动,就可以收直笔 心。 加一个抢,就可以避免墨 汁积聚一点。
一面锋起笔
笔心直下:驭锋
两面换起笔
所谓两面换,就是起笔和行笔所走的方向不 同,换笔心前后用了两个侧面。6-3、9-6、93 两面换还可以起到侧锋的开锋作用。
两面换起笔,就是起笔和行笔的中线不在一 直线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面锋起笔,起笔和行笔所用的侧 面不同。要扭动一次手腕来调整中 轴。
起笔和行笔所用的侧面不同,要扭动 一次手腕来调整中轴。
侧锋下纸,先取 分数 改变方向:衄锋
起笔
三面换起笔
三面换。换笔心用三个面。 7-6-3、6-8-3、3-9-6、6-3-6
起笔用两个面,行笔再换一次,第一段是入 纸动作,第二段调整,第 三段行笔。如:7-9-8。
露锋三面换 起笔,有竖 起笔和横起 笔之分。
同样有竖起笔和横起笔之分。
藏锋起笔
藏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黄简讲书法 L1 级课程笔记:基本笔画的关键点
分类




备注
起笔用 6 号方向,接着横笔也是 6 号方向,起 笔、行笔只用了笔锋的一个侧面。
中线是一直线,方向都是 8—8,无须动手 腕。
一面锋起笔就是看得见一个尖,起 笔中线和行笔中线之间无须扭手 腕。
一面锋起笔,露锋。中线是一直线, 一面锋起笔,一面锋行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