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弊病之一:粉。

粉气是水粉画最容易出现的毛病。

其一原因是白粉使用不当,即画面上每一种颜色都含有白色,而缺少纯度较高的色彩。

其二原因是色彩冷暖倾向不明确。

因此,要明确和加强色彩的冷暖关系,避免将或冷或暖的色调画成中间灰色。

在画面色彩较深、较重的地方,也更应明确、肯定其色彩的明度关系,这些都是避免画面“粉气”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二:花。

主次不分。

色彩杂乱,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是“花”产生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在绘画过程中缺少统一的组织安排。

因此当面对自然景物时,作者要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

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这是纠正画面“花”的方法之一。

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明度、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这是纠正“花”的方法之二。

弊病之三:脏。

水粉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粉画中最动人之处。

“脏”是水粉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是:①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②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③用笔过度扫、刷、擦,着色遍数过多。

要纠正“脏”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

其次,要谨慎使用黑色或将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渗透到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块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色彩调配产生的黑色,不仅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而且与其他色彩相调时,可有效避免“脏”的感觉。

另外,作画用笔用色要准确肯定。

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叠、洗、刷、修改。

否则,容易失去水粉画滋润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浊。

画笔、水和调色板不干净,也是造成画面脏的原因。

弊病之四:灰。

一幅“灰”的水粉画会使人索然无味。

色彩明度对比太弱,缺少浓重、有重量感的色彩;或是色彩纯度对比不够,缺少明快、纯度亮的色彩。

都是画面“灰”的主要原因。

因此。

解决“灰”的问题就应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人手。

自然界中的物体,会因其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浅的差异,及受到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纯度等关系的变化。

关于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关于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关于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水粉画是一种比较自由、柔和的绘画技法,但是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一些与之相关的弊病,下面将就这些弊病作出一些纠正建议,希望对广大水粉画爱好者有所帮助。

1. 颜色不够鲜艳、没有层次感水粉画的颜色比较柔和,但是难免出现颜色不够鲜艳、没有层次感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棉纸吸水性太强、以及颜料不够充分混合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纸张、颜料的选择上下功夫,可选择吸水性适中、效果较好的棉纸,同时在混合颜料时需要克服懒惰加以充分混合。

2. 细节不够精细、作品粗糙水粉画的手法比较自由,但这种自由也容易导致画作过于粗糙、细节不够精细。

要纠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画作的构图以及刻画对象的细节,然后再在绘画过程中注重细节的表现,例如在画小动物的毛发、花卉的花瓣等细节处精心描绘,力求作品更加逼真。

3. 水分过多、画面模糊画水粉画的过程中,常常有人用太多的水,导致画面模糊,无法清晰表现细节,因此需要在控制水的用量方面下一些功夫,多做练习,试着利用画笔来取水,或是加上较厚的白色涂层来调整水与颜料的比例。

4. 画面失衡、产生不协调感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初学者的水粉画作品中存在着画面失衡、产生不协调感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构图不够合理而造成的。

因此,在画水粉画时,必须注重构图,力求让画面的每个部分都得到尽量平衡的、协调的表现。

5. 颜色不干、容易拓印最后一个常见弊病就是颜色不干、容易拓印。

这是因为水粉画的颜料质地柔软,不容易干燥,因此,为了纠正这一问题,可以选择较干燥的颜料,或是在画完一部分并等待画干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同时,在储存、展示作品时需要注意不要将画面置于潮湿的环境中,更不能靠在其它画作上,以免造成拓印。

水粉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水粉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水粉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摘要:水粉颜料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写生技巧以及色彩的基本原理的普遍媒介之一,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粉画有着丰富的表现力,通常高校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色彩的认知度以及色彩的运用能力和理解力。

但在水粉教学中在学生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干”、“粉”、“生”、“灰”、“泛色”等现象,本文笔者就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水粉教学水粉画颜色方法水粉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试的重要科目。

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力、认知度和运用能力。

如何在一定时间内让水粉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学生的绘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呢?一、出现干后变浅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干后变浅的情况是初学者在画水粉画过程中最易遇到的问题。

很多初学者在学画水粉画时总感觉水粉画有一股琢磨不定的“脾气”。

在水粉画干后其颜色会变浅,但如果想要做第二次补充和调整,却又害怕二次上色后出现色差,进而导致整个画面遭到破坏。

这主要原因在于二次上色的色彩会比原来干了的颜色深一些。

对此很多初学者由于缺乏经验,认为二次上色后色彩变深,所以会往颜色里加一些白色,结果却导致画面变得更难以修复。

但实际上,水分干后变浅其主要是由于水粉颜色中的粉含量较多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浅颜色的粉含量一般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左右,而深颜色的水粉含粉量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所以,当这些颜色画到纸上时,由于白色铅锌粉的重量大于色粉,所以色粉会浮在上面,白色铅锌粉则会沉淀下去。

所以,刚开始画水粉画时会觉得色彩很明亮,但当画干后,由于水分的蒸发,颜色就会逐渐变浅,从而显出水粉画本来的面貌。

对此,在水粉教学时,为提高学生的水粉画效果,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画面干后,面对颜色变浅的情况,如果需要做局部的调整,那么在调整时就应该用同色调整,也就是将要调整的部分及用色画在废纸上,等废纸上的颜色快干到与画作的颜色相同时再进行二次着色。

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水粉画的常见弊病与纠正

弊病之一:粉。

粉气是水粉画最容易出现的毛病。

其一原因是白粉使用不当,即画面上每一种颜色都含有白色,而缺少纯度较高的色彩。

其二原因是色彩冷暖倾向不明确。

因此,要明确和加强色彩的冷暖关系,避免将或冷或暖的色调画成中间灰色。

在画面色彩较深、较重的地方,也更应明确、肯定其色彩的明度关系,这些都是避免画面“粉气”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二:花。

主次不分。

色彩杂乱,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是“花”产生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在绘画过程中缺少统一的组织安排。

因此当面对自然景物时,作者要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

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这是纠正画面“花”的方法之一。

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明度、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这是纠正“花”的方法之二。

弊病之三:脏。

水粉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粉画中最动人之处。

“脏”是水粉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是:①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②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③用笔过度扫、刷、擦,着色遍数过多。

要纠正“脏”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

其次,要谨慎使用黑色或将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渗透到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块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色彩调配产生的黑色,不仅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而且与其他色彩相调时,可有效避免“脏”的感觉。

另外,作画用笔用色要准确肯定。

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叠、洗、刷、修改。

否则,容易失去水粉画滋润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浊。

画笔、水和调色板不干净,也是造成画面脏的原因。

弊病之四:灰。

一幅“灰”的水粉画会使人索然无味。

色彩明度对比太弱,缺少浓重、有重量感的色彩;或是色彩纯度对比不够,缺少明快、纯度亮的色彩。

都是画面“灰”的主要原因。

因此。

解决“灰”的问题就应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人手。

自然界中的物体,会因其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浅的差异,及受到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纯度等关系的变化。

水粉画写生教学杂谈

水粉画写生教学杂谈

水粉画写生教学杂谈目前的美术高考专业色彩考试,一般都是以水粉静物写生或是水粉静物默写为主。

一般说来,在学习水粉画时,是通过对写生对象体面关系的分析来表现其明暗、色彩、体积和空间感。

我们在掌握其技法的同时,也有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在水粉画写生教学中我们应从几个大问题着手。

1关于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问题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水粉画很容易出现的脏、灰、粉、生等毛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作者对客观对象产生的色彩缺乏一定的理解。

比如,把一块很漂亮的颜色,放到一幅和谐色彩中去,也可能会显得脏。

一块在这幅画中似乎看起来很暗很脏的颜色,放到另一幅画中却又显得十分漂亮。

这个例子,稍有绘画经验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要我们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

我们都知道,任何有色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

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水果,由于过多地注重固有色,而忽视了条件色对他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原因在于没有用色彩关系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对象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

这就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并培养自己准确判断这种色彩相互影响程度的能力。

2如何对待色彩、客观因素写生不能脱离真实的对象,于是有人认为写生就是把实物描摹下来,这种理解必然造成机械地照搬自然。

而我们要求的色彩物象写生是与之相对立的。

它是通过画者的眼睛,大脑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并大胆取舍、综合、归纳、加工并艺术地表现出来。

写生的过程如同写一部小说,它不可能是照抄生活原样,而是把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为素材,并通过艺术语言加工,使之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自然认识变成艺术真实。

水粉画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讲解

水粉画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讲解

水粉画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讲解作者:刘晶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91期在水粉画教学中,总是有几个常见的问题困扰着学生的作画思维,我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如何把握画面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有一种相属相存的关系。

所谓“整体”,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间的关系。

水粉画中的光与影,物体的结构关系、形体关系、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等等,都是要表现的整体因素。

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学生何时真正的理解了“整体”二字,才算真正入门。

一个画家在制作作品时,其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件事————画“整体”。

现从画面基调上看如何整体的把握画面。

比如基调(色调),即画面总体的色彩倾向。

可以从几个方面区分:从色性上,有冷、暖色调之分;从色调上,有红、绿、黄等色调之分;从明度上,有深、浅色调之分。

那么,面对物象时,如何感觉到统一的色调呢?这就要看物象何种色彩占主导地位。

如一组静物,衬布为蓝、白两块,物体为绿色酒瓶、熟褐色陶罐、青色苹果、一杯柠檬水,很显然这组静物的基调是蓝绿色调。

如果面对室内静物写生,色彩大调子一般以物象的固有色为准,但有些情况下,色彩大调子由光源色决定,如火光、烛光、阳光下等等,这些光源皆带有鲜明的色彩光,强烈的影响着物体的“固有色”。

二、如何把握画面的基调?关于色彩基调形成的条件,前面已经讲过,至于如何把握画面的基调,我认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自然物象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出现的色彩效果,如表现在彩色灯光照耀下舞蹈场面的辉煌效果;阳光下金色的秋收场面;火热的炼钢场面等等,这些都是现实中本来所具有的强烈色彩效果。

主观因素应该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评价和认识,进行的艺术加工和提炼,运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对某一色彩倾向或色彩关系进行强化,达到抒发情感、突出主题,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之目的。

当然这种夸张、强化,其实也并非纯主观的,还是有客观依据的。

例如,我们面对一组静物,衬布是橘红色,陶罐是土黄色,苹果是青绿色,那么这组基调色相为橙黄色。

学习水粉画的难点是什么

学习水粉画的难点是什么

学习水粉画的难点是什么
学习水粉画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水分的运用:水粉画中水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水量的掌握直接影响画面
的效果。

水分过多容易造成画面水渍、颜色渗化等问题,而水分过少则会导致颜色干涩、不流畅。

因此,掌握水分的运用是学习水粉画的重要难点之一。

2.色彩的衔接和覆盖:在水粉画中,色彩的衔接和覆盖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

在画深色或者暗部时,如何将颜色衔接自然而不显得突兀,以及在画浅色或者亮部时,如何覆盖住底色而不过于显露笔迹,都需要长期的练习和摸索。

3.形体的表现:在水粉画中,形体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准确地表现出物
体的形态、质感和立体感,需要深入观察和刻画。

掌握透视和比例关系,以及通过明暗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形体的立体感,也是学习水粉画的难点之一。

4.情感和创意的表达: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情感的表达。

在学习水粉
画的过程中,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融入画面中,使画面更具个性和生命力,也是一项比较难的挑战。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总之,学习水粉画的难点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技法的掌握,以及观察能力和创意的培养。

水粉画入门几个常见问题

水粉画入门几个常见问题

水粉画入门几个常见问题水粉画已是我国绘画、实用美术、舞台美术等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有关这些专业的院校在招生中,大多也以水粉画作为衡量考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应试课目。

要使水粉画的学习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应该提高认识,明确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途径。

1.色彩与素描的关系素描与色彩是美术教学的两门重要基础课。

在学习时,应是先学素描,后学色彩;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也可分阶段交错进行。

学习素描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对形体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掌握用线和明暗调子表现对象形体结构、立体空间等的技能;色彩的基本学习要求,除了要用色彩来完成素描的任务外,还必须了解形成色彩个性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诸要素,按其独特的观察方法去认识色彩现象。

在写生实践中,通过颜色调配和使用,提高感受色彩美的能力,并掌握对比谐调、变化统一的色彩规律和表现技能。

素描是色彩画的基础,开始学习色彩时,往往容易产生两种弊病:一是只着眼于素描的明暗关系,在表现对象时,只是发挥色彩明度变化这一要素;二是受长期形成的固有色概念的束缚,在观察色彩时,忽视物体由于光线与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复杂色彩变化现象。

因此,在色彩写生学习的开始阶段,不必过分要求素描关系的正确,而重点应放在对固有色、环境色上的认识。

环境色是绘画色彩写生的一个中心问题。

素描与色彩关系需要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统一与提高。

另外,素描、色彩学习从易到难的进度应同步进行,一开始就接触复杂过难的色彩写生课题,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有经验的色彩教师应善于把握适宜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色彩练习课题。

2.技术学习的几个特点美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美术学习以训练掌握技术为主。

掌握水粉画的方法和技能,必须遵循学科的学习规律,才会获得有效的成果。

当然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必然会包含着重要的审美教育。

技术学习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四点:循序性。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是学科教学中不能忽视的进度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教学目的:
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内容:
静物写生本规律。
教学难点:
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新课讲授:
(课件演示讲解)
一、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
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
画面补救只能是局部的,如果一幅画大面积都很糟,实际是无法补救了,如把补救浪费的颜料和时间换成再另画一幅也许效果会更好——但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二、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灰”,“脏”,“花”,“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
“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
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
“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课堂小结
通过各种常见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画面看出问题,并能加以更正。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
“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
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
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
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
在作画过程中调色和用色是画者的经验、判断和修养的综合,要认真去总结这些经验。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