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咏物诗情感归纳 学生版

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应对策略点拨: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表达技巧。
实战总结:阅读下面咏物诗总结所咏之物的特点并概括对应的情感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一: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二: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三: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四: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五: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物的特点:寄托的情感:情感六: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咏物诗

代表诗人有骆宾王、贺知章、杜甫、李贺、王安石、王冕、 于谦、陆游、郑燮等,代表作品有《咏梅》《咏鹅》《竹 石》《马诗》《梅花》《严郑公宅同咏竹》等等。
二、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梅、兰、竹、菊、松、荷、芳草等所咏 之物。 表达技巧: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衬托、象征、 比喻、拟人、对比等 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 是如何表现的? ⑵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 也”,请简要分析此诗的 “余味”所在。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 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 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 涯。“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 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 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 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 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 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总结复习背诵:古诗常见情感分类

古诗常见情感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稻香、蛙声、炊烟、桑麻、桃李、野径、古木、柴门、空山、禅房、古寺、暮钟、五柳、白鹭、牛羊、谷鸟、野老、牧童、浣女、樵夫。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厌弃官场黑暗,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③追求自由闲适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旌旗、铁骑、烽火、胡马、戍楼、楼兰、玉门、天山、羌、夷、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羌笛、胡笳、琵琶、画角、梅花落、关山月、塞曲等。
①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③山河沦丧的痛苦;④久居边关的乡愁;⑤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三、怀古诗常见意象:姑苏、咸阳、长安、洛阳、金陵、骊山、赤壁、新亭、马嵬、华清宫、陵墓、祠堂、庙宇: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武侯祠。
①对古人的缅怀,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②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送别诗常见意象:寒蝉、阳关、古道、西风、长亭、南浦、柳、酒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闺怨诗常见意象:月亮、斜阳、鸿雁、高楼、危栏、灯漏、寒砧、捣衣、登楼、眺望空庭、重门、翠楼。
①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怨恨战争的残酷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②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忧愁伤感。
六、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1、霜冷露凉——孤独、思乡2、云——漂泊不定3、秋(秋风、秋花、秋桐)——秋色苍凉,思乡4、山高水阻,遥望故园——思乡5、雨——愁苦孤独6、暮归之鸟,倦鸟归巢——游子思归7、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羁旅思乡8、子规(杜鹃、杜宇、布谷、蜀帝)——离愁9、猿——悲凉凄清10、夕阳(日暮、斜阳、落日)、月亮、高楼、节日、书信——羁旅思乡情感:①行役的艰难、漂泊的寂寞辛苦;②对家乡亲人、国都皇帝的思念;③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诗歌情感分类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 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 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 首宋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京 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 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 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登高与怀古
古人常常喜欢借登高览胜一抒怀抱——或者发 兴亡之慨,或者吐胸中块垒,或者歌以咏志。杜 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王之涣的《登鹳雀 楼》均为杰作,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 金陵凤凰台》堪称双璧。但这并不绝对。 有时登高并未怀古,如杜甫的《望岳》、王之 涣的《登鹳雀楼》;有时怀古未必登高,如骆宾 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李清照 的《绝句》(“生当做人杰”)。
四 羁旅诗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 可期。
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 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 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 这首诗的 • 通过描写 • 抒发了诗人 字(句), [语言技巧] 景象(事物), [形 象] 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 诗的 句,运用 手法, [语言技巧] • 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形 象] • 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阮郎归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 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 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意象

常见意象: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顽强不屈的节操。
(生长环境:清幽,绝俗,苦寒)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
”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
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
如《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
”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比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君子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
诗人或托菊表达对其的喜爱,如《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或者诗人以菊自况,通过菊的高洁、幽香的品质,表达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
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
”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4、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
《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杜荀鹤《小松》。
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
喻高洁美好的品质。
兰途——美好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怀才不遇)6、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喻富贵吉祥美好。
欧阳修“天下真花独牡丹”。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可喻“离情”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莲花(荷花):冰清玉洁,喻君子。
(“莲”谐音“怜、恋”,乐府诗《采莲曲》)9、红豆:相思。
高中语文常见古诗题材分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要想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 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 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 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 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 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 隐衷。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黄巢所作的咏物诗。黄巢在起义之前, 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试落榜后,他看到长安城遍地都是金 黄如铠甲般的菊花,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他豪情倍增, 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 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 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 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5.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赏析】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在灾荒之年,官仓 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 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 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他们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这首诗 辛辣地讽刺了大小官吏只管中饱私囊、不问军民疾苦的腐朽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1. 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诗人在诗中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决不趋势媚俗不向恶
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此诗作于患难之中。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
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忤逆武后,遭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
作者歌咏
蝉的高洁品行,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
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寓己,感叹自己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
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抒发了诗人品
行高洁却“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表达自
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
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
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 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
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
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
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
隐衷。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
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惜牡丹花
二首·其一》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
惜花,这组诗第一首却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
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3. 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
诗人借所咏之物或抒发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
活的愿望;或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赏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个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
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
的独白。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试落榜后,他看到长安城遍地都是金
黄如铠甲般的菊花,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他豪情倍增,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
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
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4. 讽刺时代或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赏析】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
在灾荒之年,官仓
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
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
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
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他们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这首诗
辛辣地讽刺了大小官吏只管中饱私囊、不问军民疾苦的腐朽本质。
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劚(zhú):掘,砍。
将(jiāng):语气词。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
诗题“金钱花”,不过其主旨并不
在咏花,是借金钱花抨击了豪门贵族贪得无厌、残酷无情的本性。
前
两句中,诗人笔下的金钱花是十分美丽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赞叹之情。
不过后两句的议论才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
豪门尽劚将。
”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的是金钱能够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这二句,出
言冷隽,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他们的丑恶本质。
【5. 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和诗人看花的情形,表达了对菊花的
喜爱。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
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此诗用反衬手法赞颂牡丹。
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
不过诗人称他们“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把芍药说成虽妖
娆但格调不高。
“芙蕖”,虽然清高洁净但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难免显得寡情。
诗人以此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也暗
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