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task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和发展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来计划、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英籍印度语言学家Prabhu于1983年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Yalden在1987年指出,交际法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五个主要分支:功能法、协商法、法、内容法和任务法,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五大分支之一。

到了90年代,任务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渐成热点,英国语言学家Willis研究了任务型教学的模式。

Ellis在2003年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和,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分阶段的任务型教学,标志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任务型教学法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要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自然地习得语言。

这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对推进大学英语改革和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更好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探索一些不同的思路。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任务设计第一,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
Engaging learners in task work provides a better context for the activation of learning processes than form-focused activities, and hence ultimately provides better opportunities for LL to take place
Definitions of task
Task is as a central unit of planning and teaching. It is an activity or goal that is carried out using language,
such as finding a solution to a puzzle, reading a map and giving directions, making a telephone call, writing a letter, or reading a set of instructions and assembling a toy:
vocabulary here includes the consideration of lexical phrases, sentence stems, prefabricated routines, and collocations.
“Conversation” is the central focus of language and the keyston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majority of tasks proposed within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概念界定-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概念界定-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概念界定-最新教育文档浅析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概念界定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况任务型教学法虽然产生的的时间不长(20世纪80年代),但是发展迅速、被众多国家采用。

它是钻研外国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专家们经过一次次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以任务为核心的语言教学形式。

它主张“learning by doing”即“从用中学”和“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即“用语言做”;是一种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交际教学法的延伸与发扬。

详细地来分析,教师根据本次课堂教学要求和目标,设计通俗易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学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行为,比如口头表述、提出疑问、沟通商量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达到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

由此总结,该教学法具有科学严谨的结构;同时它也具有计划性,以学生为中心,模拟人们在学校、生活等不同场合中以语言为依托、开展的各种行为和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学习者用目的语所做的事情应该来源于现实世界或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集中于意义的交流,同时也关注形式。

因此,该教学法对英语教学课堂的改革至关重要。

二、“任务”的概念界定学者Long,M(1985)提出“任务”其实是“人们为自己或让人所做的义务的或者有一定酬劳的工作,例如:给围栏刷漆、给儿童穿衣、购买衣服、预定机票、考驾驶执照、给病人量体重、分捡邮件、预订旅店、填写支票、找出要去的街区、帮助他人穿行马路”;一般称Long所定义的任务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

Richards, Platt 和 Weber(1986)三位学者以教育为出发点,给出建议:“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一般要求教师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

简单来说,任务就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行为动作。

从Task板块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从Task板块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农 吁 ~ 教 学拯蘸

板块看任 务型教 学模 式 的设计原则
李平妹

要 : 章 通过 对 牛津 英 语 高 中教 材 中 T s 块 的 分析 , 文 a k板 总结 出 了任 务 型教 学模 式 的八 个 设 计 原 则 , 真 实性 原 则 、 即 可操 作
性 原 则 、 进 性原 则 、 递 互动 性 原 则 、 一 性 原 则 、 体 性 原 则 、 体 性 原 则 和 创 新 性 原 则 , 对这 八 个原 则 进 行 了 阐述 , 出 了这 些 原 统 全 主 并 指
是可 以完成 的。板块设计 的教学方法很
进行任务型教学 的经典模式 。T s ak板块 的设计科学合理 ,集 中体现 了任务型教
学模式 的设计原则 。所 以, 探讨 T s ak板 块的设计 ,我们从 中可 以发现任务型教 学模式的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和教学要 求。把握这些设计原则和教学要求 , 有助
要适 中 , 符合教学实 际; 在活动设计上要
合理 , 利于在课堂上开展 ; 在任务 的时空
安排上要 恰当 ,有完成任务 的时间和空 间; 在设计 的教法上要科 学 , 遵循学生 的
认 知 规律 。
国高中学生的实际 , 由易到难 , 一步一步 推进 。 第一步听读训练 , 相对来说较容易 ; 第二步相互交流 阶段 ,相对来说较难 ; 第
但地道真实 ,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 特别要
指 出 的是 , 因为 是 地 道 的英 语 , 以起 初 所
性很强 。 虽然听 、 、 、 说 读 写等任务有一定
的难度 , 但处在学生可完成 的范围 。 特别
是步骤二 , 动的开展是有一定难度 的, 活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缩写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缩写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缩写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缩写为:TBLT。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完成真实的语言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该方法强调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例如解决问题、交流信息、完成任务等。

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或独立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解析

任务型教学法解析
19
Design: Syllabus
传统大纲 功能 主题 能力 语言结构 语篇类型 词汇目标 听、说、读、写
20
Design: Syllabus
Nanan对任务的分类:
(1)真实性的交际任务 观点: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 学习、工作等任务。
(2)教学型的交际任务 观点: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即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11
关注点 情景 结果 语言 错误
练习 VS 任务
练习 形式 无场景 正确的形式 练习既定的语言形式 即时修改
任务 意义 真实交际场景 任务的完成 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 延时修改
12
Approach: Theory of language
关于语言本质的假想:
1. 语言主要是一种可以创造意义的工具。
Krashen: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Swain: 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中的某些学生,多年之后, 其语言能力仍然落后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所以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 还应该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 应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 得以成倍地增长。 其他观点:“意义的交流”,把它作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基础。 “意义的交流”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表达,因此可被看成是语言 习得的刺激因素。
要求:安排多种任务帮助学生意识到目的语的特征 26
任务改编者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困难 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任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 任务完成后以何种方式呈现结果最具直观性和展示性
27
Design: The role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 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配合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希望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带来生机和活力。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提出来的,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它以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成就。

该模式是20多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状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

具体地说,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合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在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

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步骤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nan将任务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任务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目的,而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一门语言。

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任务的定义,产生了三个共同特性:一、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说画一幅地图或者预订一家旅馆;二、输入材料,关于如何画画的指令或者一份旅馆的广告宣传;三、一个及以上的相关活动或程序,如基于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决定预订哪一家旅馆。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任务型教学法已在第二语言教学大纲设计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广泛应用。

因为任务特别是小组合作能促进自然地学习与交流,催化习得过程,这种方式与交际教学法更为契合。

任务型教学会根据教学方面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说他们有效建立课堂互动过程和产生协商交流的能力;此外还会依据心理学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刺激内部习得教工过程的潜能。

在目标任务、真实任务以及课堂任务之间也产生了区别。

一项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就是信息差任务。

信息差任务也就是一位参与者持有另一位参与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而必须通过互换信息来完成任务。

“找出不同点”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差任务,参与者会得到一些类似却有略微不同的图片,在不看别人图片的情况下,所有人在找出不同点上达成一致。

另一项交际性任务是问题解决任务,比如说,提供参与者线索并要求他们做出解释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决策任务是期望参与者在所提供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结果。

还有一些别的任务例如拼图、角色扮演、模拟、口头讨论和设计任务。

在任务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选择和界定目标时找到一个清晰的标准。

这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对任务产生干扰,包括任务的认知困难,学习者需要加工和产生的语言的数量,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心理压力,时间压力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背景的数量和类型。

比如说,“找出不同点”只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存在或不存在(未描述的)的项目,这个要求显然比需要精确描述的要求来的低。

同样的,加工处理一段包括标题,副标题,照片,图画、图表、曲线图等的内容显然比加工处理一段没有任何前后文联系的文章来的容易。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一些任务比其余的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例如,双向任务即在交互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信息来提供交换,这种方法比单向任务(一个参与者提供信息,另一个参与者仅对给出的信息产生反馈)更为有效。

汇总型任务(一个加过必须进行商定统一)比分散型任务(接受来自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能产生更多的言语。

另一个根据任务结构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划分包括前任务和后任务活动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视觉支持和任务框架。

任务设计的突出点包括真实的文本和活动以及语言技能的整合。

各类任务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的教学大纲类型:过程、程序和任务。

不管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简短历史,任务型教学在产生刺激性的教学材料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了25年前所以为的好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