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史前文化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史前时代

第一讲 史前时代

第一讲史前时代几十万年前,在现今中国的土地上就有先民生息繁衍,一直到公元前21世纪才出现了国家组织——夏朝。

我们把夏以前的社会称为原始社会。

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把古文献中有关夏以前的传说也算进去了。

我们了解史前时代,依据的是古文献中记载的传说、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和人类学研究的成果。

人类原始社会经历的时间,比文明社会经历的时间长得多。

一、原始社会的分期问题历史分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研究原始社会也不例外。

分期的关键在抓住阶段性的特点,角度可以是不同的。

可以从人类体貌特征去分,可以从人类婚姻形态去分,也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分。

从人类体貌特征去分,主要根据各地发现的人类化石,大致可分为猿人(现在一般称为早期人类)阶段、古人阶段和新人阶段。

从人类婚姻形态去分,主要根据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大致可分为杂交、族内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个体婚。

与之相适应的是,人类的社会组织也因此分为原始群、血缘家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各个阶段。

这里要做些说明:族内群婚的群体是同族的兄弟与姐妹;族外群婚的群体是一族的兄弟和另一族的姐妹;对偶婚是指在族外群婚的群体中有相对稳定的配偶;个体婚是以男性为主的婚姻形式(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

母系氏族社会盛行族外群婚,其间出现的对偶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意愿。

父系氏族社会以男性中心,男性要求明确财产的继承关系,于是个体婚便应运而生了。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分,主要根据考古文化分期,大致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各阶段。

旧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了农业、饲养业和制陶业。

以上说的,只是分期的标准。

标准虽不同,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

一般地说,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处于猿人阶段,社会组织是原始群。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处于古人阶段,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处于新人阶段,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走向繁荣,出现了畜牧业、农业、制陶等手工业,并有长足进步。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的史前文化和遗址,由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少,习惯上按南方和北方分成两个区域;而新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多,特别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所以地区划分较细。

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北方地区东谷坨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许家坡。

据古地磁法断代,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地质时代处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所出文化遗物有石制品16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

另外还有打击过的骨片。

该地点与其附近的小长梁地点被合称为“东谷坨—小长梁文化”。

小长梁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官亭北侧小长梁。

地质时代属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文化遗物中有石制品2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常见刮削器、尖状器、石钻和砍斫器。

另外出有六件打击骨片。

蓝田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蓝田人”包括公王岭和陈家窝两个地点的人类化石,据古地磁断代,公王岭化石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至75万年,属中更新世早期,陈家窝化石年代约为距今65万年至50万年。

蓝田人的文化遗物有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主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

其中大尖状器又称三棱大尖状器,最具代表性。

公王岭化石层中的几处灰烬说明当时古人类可能掌握了用火技术。

伴出的动物化石包括中更新世早期到晚更新世的动物。

匼〔ke柯〕河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一带。

其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

匼河文化的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

烧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证明。

伴出的动物化石多为中更新世的典型种属,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说明匼河人的生活环境为温带气候。

北京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北京人”又称“北京中国猿人”、“北京中国人”或“北京直立人”。

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

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一讲:文明的曙光——史前时代与夏商周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中华大地上便已孕育着人类文明的曙光。

考古学家们从遍布中华大地的遗址中,为我们勾勒出早期人类的足迹。

从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再到陶器的发明,人类的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逐渐提高。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显,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部落联盟逐渐形成。

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水成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甲骨文的出现,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周朝是第三个王朝,周朝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确立,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史前时代与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讲:春秋战国——群雄逐鹿与百家争鸣夏商周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纷纷崛起,相互争霸,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在政治上,诸侯国之间通过战争、联盟、兼并等方式,不断调整着彼此的力量对比。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以及战国七雄,都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在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社会理想。

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但正是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活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许多思想观念和制度创新,都为后世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讲:秦朝——统一六国与中央集权经过数百年的纷争,最终由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人类史前文化

人类史前文化

人类史前文化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不仅创造了物质文化,也创造了精神文化。

文化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生产的发展,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

在原始时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性更为明显和直接,加之完全形成的人出现后直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体质形态、生理机能还在不断进化发展,所以人们的精神活动领域相应也比较狭窄。

宗教的萌芽宗教是最古老的意识形态之一。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无论对自身还是对自然界的认识都很幼稚,慢慢在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观念,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原始人对它表示敬畏和崇拜,这可能是最早的宗教。

根据现在所知的考古材料,宗教大约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萌芽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埋葬死人的风俗。

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的岩棚遗址、洞穴遗址内,如法国的圣沙贝尔、莫斯特、拉·费拉西、巴勒斯坦的厄斯·斯虎尔、乌兹别克的切舍克·塔什,发现了最古的墓葬。

他们把一些动物、小饰物、工具与死者一起埋葬。

法国拉沙佩勒—欧赛恩茨遗址的埋葬中,在一具尼安德特人骨骼的胸膛上放置着野牛的腿骨,周围放着许多兽骨和燧石工具。

莫斯特遗址内埋葬的一个尼安德特人,头部枕在一堆燧石片上,手边放着手斧,周围是野牛骨。

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原始人已产生一种虚幻的灵魂观念和朦胧的信仰,认为人死后他的灵魂似乎还活着,还需要食物、工具和其他物品。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

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不理解,对许多自然物(河流、山岳、日、月)和自然力(风雨、雷电)既有所依赖,又有所畏惧。

他们把自然物和自然力看作具有生命、意志及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各原始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往往因周围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

图腾崇拜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它也是最古老的宗教形态之一。

图腾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一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件。

中职-中国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的更迭

中职-中国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里头遗址群发掘现场
夏商西周更迭
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 成套的青铜酒器, 镶嵌绿松石的 精美铜牌, 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铜鼎·礼器
镶嵌绿松石的铜 牌·礼器
夏商西周更迭
炎帝

黄帝
禅让制
舜 禅让制
(民主选举 公天下


世袭制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家天下
夏商西周更迭
(3)农业生产工具 ① 磨制石器
史前文化遗存
石磨 骨锥
史前文化遗存 2.仰韶文化的著名遗存——半坡遗址
(4)生活用具 陶器为主, 人面鱼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盆彩纹鱼
史前文化遗存 2.仰韶文化的著名遗存——半坡遗址
(5)居住建筑 ①居住区建筑: 房屋、窖穴、壕沟, 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 窑场。 ②房屋的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课堂练习
2. 甲骨文是因商代人们将文字刻在_龟___甲___、_兽___骨___上 而得名, 由于其用途是占卜, 所以又称____卜__辞_。
课堂练习
3.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 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室。诸侯这样做,与 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
A.宗法制 C.郡县制
尧舜禅位图
标准—— 选贤任能
夏商西周更迭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Hale Waihona Puke 财产出现贫富分化氏族贵族
早期奴隶主
战俘、罪犯和平民
早期奴隶
夏商西周更迭 夏朝的建立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 禹 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 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 第二代国王。

第1讲 广西史前文化

第1讲  广西史前文化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 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 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也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 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
另外,还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 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 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 个文化名称。
广西地方史十二讲
第一讲 广西史前文化
人文社会科学部 孙剑伟
内容提纲
一、史前文化概述 二、旧石器时代的广西文化遗址 三、新石器时代的广西文化遗址
一、史前文化概述
1、何谓“史前时期”
“史前”一词,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发明的。他 在1851年的《苏格兰考古及史前学年鉴》中首先使用史前 文化了“史前”(PREHISTORY)一词。所谓“史前时期”, 就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 史前时期的年代范围是文字为出现前的人类历史。而世 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 究的下限也不同。如在古埃及史前时期终止于公元前3000 年代后半期,中国的史前时期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一般 说来,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上包括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 时代,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史前时 期除包括石器时代以外,还要延续到早期的铁器时代。

2、麒麟山人

1956年 来宾县巩乡麒麟山头盖头洞 属老年男 性个体 无柳江人完整 仅存颅底部分 距今约2 万年前 其他还有灵山人、荔蒲人、发现于都安的干淹人、 柳州市的都乐人等17处古人类化石,主要生活在 石灰岩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用火,知道 把兽骨磨制成骨针等。从这些洞穴出土的牛、猪、 中国犀、熊、猫等动物化石看,主要以狩猎为主。 如柳江人居住的通天岩,洞口不大,内分主洞和 支洞,主洞长126米,有两个直径5米的小厅,适 合氏族部落居住。洞外有河流残迹,山下是一片 广阔的原野。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蓝田人——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

时间:距今约160万年地点:陕西蓝田4、郧县人——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时间:距今约100万年地点:湖北郧阳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2、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中国历史-第一课-第一讲-史前文明

中国历史-第一课-第一讲-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探寻祖先遗迹......
第一讲 史前文明
20世纪20年代发现
很多古人类遗址
第一讲 史前文明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第一讲 史前文明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时期
文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特点:本土原生 多元发展 互相影响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中国古代《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三个大统一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
第一讲 史前文明
2.夏商西周的更迭 3.甲骨文与青铜器
龙山文化
城子崖遗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 河 流 域 文 明
陶壶
第一讲 史前文明
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
长 江 流 域 文 明
良渚文化玉器
第一讲 史前文明
大汶口文化 黄 河 流 域 文 明
大汶口文化遗址现场
大汶口彩陶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1.原始人类制作工艺的进步 2.因玉器是祭祀用具,说明原 始人的天地、祖先崇拜已出现。 3.农来技术发展进步,部落间 竞争激烈。
第一讲 史前文明
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模型
黄 河 流 域 文 明
仰韶文化彩陶
第一讲 史前文明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第一讲 史前文明
红山文化
二道井子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00倍恰好等于地球赤道的周长。其
选址恰好在地球子午线上,金字塔内的 小孔正对着天狼星。另外,法国化学家 约瑟夫·大卫杜维斯从化学和显微角度
研究,认为金字塔的石头很可能是人工
浇筑出来的。 •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萨克塞华曼城堡
• 南美州印加国的萨克 塞华曼城堡,由重量 超过100多吨的巨石堆 砌、精致雕凿而成, 其中有一块巨石高达 28英尺,估计重达360 吨(相当于500辆家用 轿车)。
• 史前艺术是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的艺术,一般产生于石
器和铁器时代,它以艺术形象记录了人类祖先的生活和情感。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史前艺术构成了原始人类的心灵史。

史前艺术的发现与分布
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发现了很多史前艺术洞穴。其中,1879年发现
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堪称史前艺术的高 峰。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前艺术。
• 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是史前艺术的代表。在法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史前艺术的主要艺术样式有:雕塑、绘画、彩陶、音乐、舞蹈、诗歌 和神话。
• 史前艺术的题材:主要是原始人自身和与原始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
物。 • 史前艺术的基本主题:生存与繁衍
• 史前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史前雕塑

原始雕塑绝大多数是陶制品,多属于具有 实用目的的工艺性陶塑。造型方式主要有: 一是将实用器皿的整个外型塑成动物的现象; 二是对实用器皿的局部,如把手、表面等用 圆雕或浮雕的动物和人的形象进行装饰;三 是小型独立的动物捏塑。而独立人物形象的 捏塑,则以女性裸体雕塑为代表,多与原始 宗教有关。 原始雕塑艺术,从创作主体方面而言,新 石器时代原始的先民已经初步具备了关于雕 塑的空间思维及观察能力,能采用圆雕、浮 雕、透雕等基本造型手段,以及夸张、强调 象征的表现手法,创作出造型准确、比例合 适、生动传神的雕塑作品。
•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石凿
教堂 • 一共11座。这些教堂都是 在整块石头上开凿而成的, 全部低于地面。拉利贝拉 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耶稣基督教堂,长33米, 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 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二、史前天文学
• 在天文方面,古代玛雅人不知道望远镜,却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 并和现代极为相近。比如,太阳年(即一般意义上的一年)现代的精确测量 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却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比准确数 字只少0.0002天;同样玛雅人概念中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88,而 现代的测量值为29.528395。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6000 年只差一天。 • • 在危地马拉出土的一块石碑,标明了4亿多年前某一天的日月位置,其计 算过程非常清楚。 在非洲有一个叫“多汞”(Dogon)的部落,他们对天狼星有着十分详细 的了解。而天狼星是如此的难以观察,以至于现代人直到1970年才获得它的
第二讲 史前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周海金
zhouhaijin@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第三部分
• 一、史前建筑学

史前文化
在建筑学方面,地球上有很多史前巨石建筑群,其特点
是:高大宏伟,用非常庞大的石块砌筑而成,而且拼接得
非常完美。而这些巨石要用现代化的机器才能搬运,有的 甚至现代化的工具都无能为力。这些建筑中往往都运用了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史前绘画作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史前彩陶
• 在漫长的世界史前艺术史 上,彩陶是这一历史长河 中的经典阶段,奠定了艺 术发展的形式基础。大量 彩陶被发现,也已取得相 当多的研究成果,但对花 纹寓意的认识还很有限,, 彩陶的意义也还局限于装 饰需要、图腾崇拜、生殖 崇拜等概念性的解释。
• 美国学者简·布洛克在研究非洲雕像后提出史前艺术的风格特征有: • 1、正面性。史前艺术品大多是正面的。
• 2、对称性。许多史前艺术品尤其人的雕像、画像或者面具都是左右
对称,一边是另外一边的映象。 • 3、构图的外形原则。人体是由身体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程式累加
而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拥有独立的功能。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谢谢
Thanks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IASZNU)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巴比通天塔
• 位于古巴比伦遗址的、建 于5000年前的巴比通天塔, 长宽各91米,用巨石砌成, 共七层,高达上百米。在 英国西南索尔兹巴尼平原, 竖立着高大的巨石围栏, 一般认为已有4000年的历 史,其中巧妙地隐含了很 多天文知识。这样的巨石 建筑世界上还有很多。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史前音乐
• • 原始音乐是将具有一定节奏和旋律的乐音以演唱、演奏方式表现出来的原始表演艺术。 最近的研究成果证明,地球上尚未出现人类之前,就已经有了音乐。 这一结论是美国科学院生物音乐课题的负责人帕特里西娅· 格赖得出的。史前时代鲸在唱叙事歌,鸟 儿在练合唱曲,那些叙事歌和合唱曲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相差无几,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证明了 音乐出现在人类之前。根本就不是我们发明的音乐。” 音乐生物学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意大利作曲家萨利里(1750~1825)不仅想用代数学,还想用生 理学、动物学,甚至考古学来验证和声学。“音乐生物学家们”却是想弄清楚我们的大脑里怎么会 出现音乐。音乐是否同语言一样是人类特有的本能?要不动物也有这方面的天赋?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很多极其有趣的事实。比如说,其生活年代约在 20万年至3.5万年的尼安德特人(直立猿人的后裔)所使用过的一种做工 精细、声音嘹亮的笛子, 已在法国的考古挖掘中发现。而且这种出现在5.3万年前、比著名的岩画还早许多的乐器还不是法 国绝无仅有,在斯洛文尼亚也有发现。
第一张照片。在多汞人的传说中天狼星是双星系,而现在天文学家用最先进
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天狼星果然有两颗伴星。多汞人还早就知道土星有 环,木星有4个主要的卫星。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三、史前地理学
• 在地理方面,土耳其人哈基亚· 哈马德早在公元1559年所绘的地 图上就标明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线,但是旅行家和地图绘制者发现美洲 却是整整两个半世纪以后的事。另外在距今3500年的西藏古文书也有 关于美洲的记载。 • 土耳其人奥伦奇· 费那乌斯在公元1532年绘制的南极地图海岸 线与现代南极地图极为相似,另外还精确地绘出了南极在8000年前冰
十分准确的天文知识。建筑物的三维尺度、角度和某些天
体精密对应,蕴涵着很深的内涵。 •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
•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 平均每块重达2.5吨,最大的达250吨。
其几何尺寸十分精确,其四个面正对着
东南西北,其高度乘以109等于地球到 太阳的距离,乘以43200倍恰好等于北 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其周长乘以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史前绘画
• 世界上最早的绘画遗迹发现于欧洲大陆 的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山区的岩洞中。这些岩 壁绘画主要是用矿物颜料表现的各种动物, 这些绘画手法朴拙,具有令后人惊叹的写实 表现力,但通常认为这些原始绘画与后来的 欧洲绘画没有直接的联系。

欧洲绘画的最初源头在古希腊、罗马艺 术。最杰出的古希腊绘画作品只在历史上文 献上保留了记载,极少原作留传下来,只能 从现存较多的希腊瓶画中窥见一斑。我们现 在对史前绘画的了解都是从出土的彩陶及岩 画遗存中得来的,而这些作品的创作大多出 于宗教和巫术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审美和欣 赏的需要。
起先估计这些铁矛的历史估计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代铁 柱,至今没有任何生锈现象,磷、硫、风雨侵蚀对它都不起任何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五、史前物理学
• 在物理方面,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一个著名的铀矿奥 克洛(Oklo)发现一个大型的核反应堆。1972年6月,进 口奥克洛铀矿的法国一铀提炼厂惊奇地发现,运来的铀矿 石中铀-235的含量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的铀含量
都在0.72%左右。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去考察,发现这是一
个20亿年前的古老的核反应堆,运转时间达50万年之久。 1975年6月23~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加蓬的利布维里 专门召开了奥克洛现象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共有来 自19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的74位代表的40余篇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六、史前艺术
凹槽十分精致。1968年,考古学家在法国一个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
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1871年考古学家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距地表 114英尺深处发现了一枚类似于钱币的东西,据地质勘探局鉴定,其 所处地层属于更新世(20~40万年前)。1852年《科学美国人》以 “过去时代的遗物为题报道,在马萨诸塞州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 层中发现了金属花瓶,是一种呈锌白色的合金,经测定,含有大量的 银成份。1966年,美国地质勘探学家在墨西哥鉴定了一批出土的铁矛。
封前的大陆形状。而现代人知道南极冰封下的地形是公元1958年科学
家通过穿透冰层的勘测才知道的。上面所有这些16世纪的地图都是他 们依据更为古老的地图临摹下来的。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 四、史前冶炼技术
• 在冶炼技术方面,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 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