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第一讲 宋词第五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宋代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谢建忠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四课时)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要点:1、国策与理学。
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尽管尚未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
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高度重视文道关系。
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
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已。
“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
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诗歌流派参考文献:1、《小畜集》[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2、《林和靖诗集》四卷[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参考文献:1、《欧阳修全集》[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3、《苏舜钦集》十六卷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二章北宋词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乐章集校注》三卷[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2、《张子野词》二卷[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3、《珠玉词》[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4、《六一词》[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参考文献: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6、《东山词》四卷[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7、《清真集》二卷[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参考文献: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3、《后山诗注》十二卷[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5、《茶山集》八卷[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宋代文学与宋词PPT课件

• 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主人公与情人别后 重逢对往事的回忆, 和重逢之夜犹怀惊疑
的心理。
20
秦观
•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
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
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
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祐党籍。绍圣后累遭
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
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
58
水调歌头
59
水调歌头
•
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6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56
江城子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7
• B.感怀古今的自然变 迁,表现一种高逸旷远的 精神。如苏轼的《水调歌 头》、《念奴娇·赤壁怀 古》。
37
欧 阳 修 的 作 品
38
39
四、婉 约 派
•
婉约派为词之正宗,在题材的选择
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在表
现手法上,多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情
思意绪细腻表达出来。风格柔媚、清丽、
婉转、细腻。
40
代表作家
宋代文学

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学家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
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和影响。
宋词上课讲义

沙、虞美人等 • 来自生活习惯:忆旧游、忆秦娥、醉花阴等。
• 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 种流派:
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 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 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 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 狭窄。
词的发展过程
•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隋唐,五代十国后开始 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最早 起源于民间。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打开和敦 煌写本遗书发掘填补了民间词。
• 盛唐时期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显得较为沉寂和 迟缓.中唐文人词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进程中 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时期,有 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 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宋词
•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 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 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 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 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 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 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 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 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 名词)。
词的特点
•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 句也是词的别称。
• 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 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牌名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也指某一调中的某一支 曲子的名目。如“仙吕·南歌子”“南吕·忆江南” 等等。 后世音律渐失,作词者每每不懂音乐,而 只倚声填词,便只取词牌做调名。
第五编 宋代文学ppt课件

南宋初期 再变期 扭转江西诗派诗风
欧、梅、王、 苏 黄、陈师道 及江西诗派
吕、陈、曾
南宋中期 中兴期
南宋后期 衰落与反 照期
摆脱羁绊,趋于广 中兴四大诗
阔
人
总成就不高
江湖诗人、 爱国纪实诗 人精课件第二节 宋代文学概况及特征
• (二)宋文。古文运动经过欧阳修等 人的推进,才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精品课件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我听见)鸡声,(知道天将破晓)
(我抬头看见)茅店(上空的月), (我低头看见)人迹(在)板桥 (上),(因为桥上有)霜。(行人 何等辛苦)
精品课件
• 当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日 益成熟的时候其缺陷也同时呈现:
阅读上的障碍:造成意义的晦涩甚至隐 没。 创作上的误区:被形式所役
精品课件
• 为了改变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凝固形式,宋人要通过语序的正常 流动,虚词的使用等手法使诗歌语言 与散文语言及日常语言在形态上差异 不明显,从而形成了宋诗“主思 理”“以意胜”的特点。
精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 西林壁》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 秋月》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 《别滁》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 周邦彦》
宋代文学

他学习民歌,在词的意境和内容 上有新的开拓。多有对心理的刻 画,着重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 其内容与风格促进了后来词风的 转化。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1范仲淹
(1)生平介绍:
(2)创作情况:
存词五首,以边 塞风光入词,豪 迈沉雄,成为豪 放词的先驱。
代表作品: 《渔家傲》
2张先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典型体现着宋代文化精神。 人生态度与审美态度影响后人。 形成作家群:四学士、六君子等。 词体解放精神为辛派词人继承,形 成了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局势。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 之际诗歌
北宋末年文坛概况
苏轼门下活跃文坛。 可是他们在文学见解和创作实践上 并不模仿苏轼。
Why?
原因一: 不好模仿。
(3)苏舜钦诗
风格雄奇豪放。 主观色彩浓郁,言辞激切,锋芒毕 露。 如《庆州败》等。 《淮中晚泊犊头》读本142页
第三节 王安石散文
1生平介绍:字 介甫,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是 政界、文坛的焦 点人物。
论文主张
“以适用为本” “务有补于世” 艺术上“明而不华”“词简而精, 义深而明”
2散文创作----记叙文
(3)散文风格: 平易自然; 委婉曲折。 (4)对散文文体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欧、梅、苏的诗歌
(1)欧阳修诗 内容上:广泛。民生疾苦;日常生 活、家居琐事。 艺术上:议论化,散文化,平易自 然。 代表作品:《边户》、《戏答元珍》 等。
(2)梅尧臣诗
风格深远闲淡。 感情真挚深切。如《悼亡三首》; 语言省净,意境清新,不加雕饰。 如《鲁山山行》。
内容上流连光景,形式上依次押韵, 风格平易清雅,不求雄浑典丽。
开始 新课
第三节 晚唐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小序:与词相映成趣 3、自度曲:先作词后谱曲 《长亭怨慢》序:“余颇喜自 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 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工尺谱
4、手法新:联觉通感,虚处传 神,色调素净 5、风格新:“清空骚雅”,文 人雅趣,神韵空灵
苏轼 王安石 晏几道
将士大夫之词推向顶峰
秦观、黄庭坚、贺铸 周邦彦
承苏词 回归传统,技艺精致
南宋前期 变化
张元干、朱敦儒、 李清照
爱国词慷慨悲凉
南宋中期 繁荣
南宋后期 繁衍
辛弃疾、姜夔
体制更完备,开两派
辛派词人、姜派词人
因袭多,创新少
1、题材传统:感时、抒怀、 交游、咏物,时而交融 ➢ 咏梅28首 ➢ 咏柳25首
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夏 圭 《 烟 岫 林 居 图 》
二、姜派词人
格律词派(骚雅词派):史祖达、
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 蒋捷等,反对辛派词人粗豪,矫 枉过正,学周邦彦、姜夔雅词, 写恋情咏物,讲究声律炼字,含 蓄清雅。
1、史祖达 《梅溪词》112首 《双双燕》 属对精巧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绮罗香》) “断浦沉云,空山挂雨” (《齐天乐》) “画里移舟,诗边就梦” (《齐天乐》)
第一讲 宋词
第五节 姜夔与姜派词人
一、清空骚雅词人姜夔 二、姜派词人
一、清空骚雅词人姜夔 《白石道人歌曲》80余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 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 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 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 处沉吟各自知。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 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肄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 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 花,香冷入瑶席。
怀随 商畔
古 , 残 柳 参 差 舞 。
住 。 今 何 许 。 凭 阑
第 四 桥 边 , 拟 共 天
略 黄 昏 雨 。
随 云 去 。 数 峰 清 苦 ,
燕丁 雁未 无冬 心过 ,吴 太松 湖作 西
点 绛 唇
张炎:“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 源》)
马 远 《 梅 石 溪 凫 图 》
马 远 《 倚 云 仙 杏 图 》
2、词中义山吴文英《梦窗词》
词风晦丽:深婉密丽 “晦”:用典、幻梦、比兴、 通感 “丽”:浓艳典丽
写水,“腻涨红波” 写云,“倩霞艳锦” 写花,“腴红艳丽”
“妖红斜紫”
八声甘州·陪庚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 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 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 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新 晴
日 扫
梦 啼
寒 中
、 一
暗 分
花 铭
雨 过
入
生到手千。林莺酒寸携。清松
。,香索 亭。,柔路 明
凝, 。
情, 。
。
。
3、典雅工丽周密词 《草窗词》 4、工于咏物王沂孙 《花外集》 5、身世哀感张炎词 《山中白云词》
周密、王沂孙、张炎等14人五次结社, 作咏物词,风格清雅。
“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 词以应社”(清.周济《介词斋论词杂 著》)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 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 鱼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 碎下来,不成片段。”
—张炎《词源》卷下
幽惆有黄依西交料一楼愁听
阶怅当蜂旧园加峭丝前草风
一双时频赏日晓春柳绿瘗听风
夜 苔
鸳 不
、 纤
扑 秋
6、别开生面蒋捷词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 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 明。
豪放派的清奇流畅与婉约派的含蓄蕴藉
北宋前期 过渡
北宋中期 突破
北宋后期 徘徊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
承花间 深境界
柳永
开拓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