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一、气管插管的概述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监护治疗方式,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提供有效的通气,同时也可辅助呼吸机治疗。
然而,气管插管需要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避免并发症和减少患者不适感。
二、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等。
2. 设备准备:包括呼吸机、氧气供应装置、气囊面罩等。
3. 麻醉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4. 人员安排: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在场。
三、插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维持患者安全: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头部稳定并避免牵拉导致颈部损伤。
2. 控制时间:插入时间应控制在30秒以内,以减少缺氧时间。
3. 监测呼吸:插入后应立即连接呼吸机,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证通气效果。
4. 确认插管位置:通过X线检查或其他方法确认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食管或误插支气管等并发症。
5. 防止感染: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手卫生,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液,并做好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四、气管插管后的护理措施1. 维持通气:维持呼吸机参数稳定,避免意外脱落或堵塞等情况发生。
2. 维持口腔清洁:定期清洁口腔和牙齿,避免口腔感染和龋齿等问题。
3. 防止压疮:定期更换体位,使用合适的垫子和支撑物,避免压迫导致压疮。
4. 监测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常规体征,以及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特殊指标。
5. 维持营养:使用胃肠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和脱水等问题。
五、气管插管的拔管过程1. 拔管前准备:停止麻醉药物或镇静剂的使用,将呼吸机参数调整为自主呼吸模式,并给予氧气。
2. 拔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牵拉导致颈部损伤,确保患者头部稳定;监测患者自主呼吸情况,以及喉痛和咳嗽等症状。
3. 拔管后护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喉痛等不适感受,并及时处理。
六、气管插管的并发症1. 呼吸道感染:由于插入导管会破坏上呼吸道黏膜屏障,易引起细菌感染。
重症医学科患者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气管插管护理常规1.注意环境的消毒和隔离。
2.插管用具准备齐全:开口器、牙垫、通气道、喉镜、导丝、呼吸气囊,常用型号插管及接头,负压吸引器、一次性吸痰管、绷带、胶布、空针。
插管用具专人负责保管。
3.插管用具应保持在随时可用状态,用后由值班护士及时冲洗并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集中安放,妥善保管。
4.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变化1-2h,并做好记录。
5.护理记录。
需记录的项目:插管日期和时间、插管人的姓名、插管型号、插管途径(经鼻、经口)、插管外露的长度、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气囊的最佳充其量等。
6.气囊管理。
对长期机械通气者,注意把气囊的压力保持在20~25mmHg,必需严密监测套囊压力,以防止气管内壁受压坏死。
可用最小闭合容积法为气囊充气并观察气囊有无漏气、破损现象。
8岁以下儿童均用无气囊的气管导管,以降低对气管内壁的损害。
气囊充气量:用气囊测压可准确测量气囊内的压力,亦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掌握气囊充气量。
(1)最小漏气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取漏气声。
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然后从0.25~0.5ml 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该方法可预防气囊内对气管壁的损伤,但由于有少量漏气,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气囊流入肺内,并于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机会。
对潮气量有一定影响。
(2)最小闭合容积法: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缺点为黏膜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需2人配合操作,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
(1)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常规一、二、概念1.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2.气管内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全身麻醉,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等。
2.绝对禁忌症: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
3.相对禁忌症: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
三、气管插管的作用(1)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2)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3)减少气道死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4)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醉和通气;(5)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野,利于精细的手术操作四、气管插管的护理(一)气管插管的固定:(1)双套结固定法:用一根小纱带在导管上打死结,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在耳廓前上方打死结固定,固定时不能压住耳根;(2)用两根胶布在导管上交叉固定在口唇周围,经口气管插管者由于口腔分泌物易流出,造成胶布松动,应密切观察并及时更换。
(二)保持通畅(1)及时吸出口腔气管内分泌物,(2)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3)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三)预防感染(1)体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至45°,可预防坠积性肺炎,鼻饲的病人可预防胃内容物反流。
(2)病房管理:做好日常通风消毒,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病房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每月做空气培养。
(3)口腔护理。
(4)及时吸痰。
(四)人工气道的湿化:1.呼吸机上配套的加温和湿化装置,湿化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2°-35°为宜。
2.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3.雾化吸入。
(五)气囊的管理:最适宜的气道压力为20cm水柱-25cm水柱。
(六)心理护理:采用一切尽可能简单,易理解的交流方式,如非语言交流方式,手势,写字板,卡片等,让患者尽量表达其感受,护士应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
五.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无喉头水肿等并发症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特别是急诊ICU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患者往往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全天候的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工作,以期能够给予医护人员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一、患者的观察1. 专注于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和气道状况是最关键的观察重点。
医护人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气管插管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产生了气道分泌物堵塞等情况。
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监测生命体征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上报医生。
3. 观察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病情稳定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瞳孔大小与反应等情况,并及时上报医生。
4. 行为观察医护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疼痛表现等,以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
二、患者的护理1. 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状况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保持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和清洁,并定期吸痰,防止气道分泌物堵塞。
2. 定期翻身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经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定期协助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3. 定期口腔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插管通气,口腔卫生往往容易受影响。
医护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内分泌物,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照顾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常规一、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固定好气管插管,用胶布及寸带牢固固定,固定气管插管的松紧适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以免人为造成气管狭窄。
2、每班测量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以防插管滑脱。
3、注意防止牙垫脱出或滑落而将气管插管咬扁,牙垫移位时应重新更换胶布固定。
4、注意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防止气管插管打折,扭曲或阻塞。
5、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地进行气管内吸引。
6、检查插管套囊是否漏气,插管套囊不宜充气过度,以免压迫气管粘膜而引起溃疡或坏死7、观察气道压力,排除痰液堵塞插管等引起压力升高,套囊漏气引起压力下降。
8、保持口腔清洁,重视口腔护理。
9、通过X光片查看插管深浅度。
10、定时查血气,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11、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病情不允许拔管者,应行口腔护理。
二、气管插管拔除的程序1、备好1次性面罩雾化、吸痰用物等。
2、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2-3分钟。
3、充分吸痰,吸痰间歇用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氧流量6-8ml。
4、解开固定气管插管的寸带和胶布。
5、将气管插管囊内气体抽出。
6、边吸痰边快速将气管插管拔出。
7、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给1次性面罩雾化吸氧。
三、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1、吸氧:给予面罩雾化氧气吸入。
2、口腔护理。
3、严密监护:严密观察神志及自主呼吸、心率、血压、Sp0:的变化。
4、拔出气管插管后半小时复查血气。
5、体疗: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间断协助患者有效地排痰。
6、进食:拔管后一般禁食4-6小时,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饮食。
7、检查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等情况。
8、拔管后不宜用抑制呼吸或咳嗽反射的药物。
9、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10.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常规

第十节气管插管护理常规一、定义气管插管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一种操作方法。
二、目的保持上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频率,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便于气道湿化及气道内给药等。
在急诊病房常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
三、适应症1、心搏骤停。
2、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经药物治疗无效。
3、各种原因引起的通气障碍。
4、患者的气道保护功能丧失,呼吸不能满足基础生理需求。
5、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期内要反复插入气管镜者。
6、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后需要呼吸支持者。
四、禁忌症气管插管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应谨慎:1、咽喉部烧灼伤、肿瘤、异物。
2、主动脉瘤压迫气管。
3、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内清除。
4、颈椎骨折、脱位。
5、血液病。
五、操作方法1、评估(1)评估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合作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评估患者有无活动牙齿及义齿。
(3)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后仰并与身体正中呈一直线。
2、操作前的准备(1)用物准备①气管插管用物:胶皮手套若干、7---8.5#气管插管(图一、二、三示)、管芯(图四示)、口导管护垫(图五示)、喉镜手柄(图六示)、喉镜叶片(图七示)、开口器、口咽通气道、5ml注射器、纱布两块。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②吸引用物:负压吸引器(中心负压)及吸引管、吸痰管、500ml生理盐水2瓶(冲洗吸痰管用,图八示)。
③其他:简易呼吸器、氧源及氧流量表、听诊器、心电监护仪。
(2)呼吸机准备: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开机备用。
(3)药物准备:镇静剂(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肌松剂;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4)患者准备:去床头床档,将床头移开距墙约60---80cm,给患者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开放静脉通路;取下活动性义齿;必要时保护性约束。
ICU气管插管的护理知识科普

ICU气管插管的护理知识科普重症监护室里面的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救治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让呼吸机和病患保持有效连接,借助呼吸机李尕其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从而降低呼吸功耗和呼吸损伤,对呼吸衰竭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而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也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ICU气管插管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1.插管中的护理配合(1)病情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有过插管史,结合上述情况,向患者家属交待实际病情。
随后检查颈部活动度、张口程度以及咽喉部位和牙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型号,对静脉通道能否保持畅通和插管深度作出评估。
(2)用品准备。
插管前,要准备好气垫、喉镜、插管油、气管导管与导丝、注射器、面罩、吸痰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抢救车以及插管辅助用药等器械和用品。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呼吸机,并确保所有用品、器械都处于完好状态。
(3)插管时的配合工作。
医护人员要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让患者放松,积极配合插管。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去除枕头,当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时,通过简易面罩呼吸器对其辅助给氧,让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随后将患者肩部略微抬高5~10公分,让生门充分暴露。
遵医嘱给患者推注辅助用药;患者口咽出现较多分泌物时,要及时将痰液吸净,避免干扰到插管视野,同时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
将喉镜递给医生,待插入后协助医生将导管内芯取出,吸痰。
将插管位置固定好的同时,辅助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气伏程度,使用听诊器检查双肺的呼吸音是否对称,随后向气囊推注4~5ml气体,并用胶布和牙垫进行固定,测量气囊压力,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连接呼吸机。
2.ICU气管插管的护理(1)常规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病室内,并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在气管套口上覆盖两到三层无菌纱布,室内应使用加湿器,定时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两种方法:最小漏气技术(MLT)*或 最小闭合容积技术(MOV)*。 ⒋拔除导管前必须使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 术。
* 最小漏气技术 :套囊充气后吸气时容许不 超过50毫升的气体从套囊与气管壁间的空 隙漏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然后以0.1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直到吸 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为止。
⑸将吸痰管放入气管插管略超过其长度,边 吸痰边拔管,以防积存在气管内套管周围的 分泌物被误吸;
⑹拔管时在呼气相将导管拔除,以便拔管后第一次呼吸是呼 出气体,以免咽部分泌物吸入;
⑺一旦导管拔除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分泌物 误吸入气道;
⑻拔管应尽量在白天进行,以便观察病情与及时处理拔管后 发生的合并症。
⒏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 胶布如患者做好解 释,取得患者合作;
⑵如无禁忌症,以床头抬高30度以上为宜, 以减少返流和误吸;
⑶吸引气管插管以上及经口腔排出堆积在套 囊以上的分泌物,因其在套囊放气后可被吸 入到下呼吸道;
⑷吸入高浓度氧数分钟(每分4~6L),将套 管内气体放出;
⒌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有效的进行气管 内吸痰: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 、口腔、鼻腔;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一次 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过程中出现气 管痉挛、紫绀、躁动不安等情况应停止吸痰 ,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⒍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疼 药或镇静药。
⒎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上气道的湿 化、温化功能缺失,易导致痰液潴留、结痂 等并发症应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配置气道 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 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 ,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 SpO2变化。
⒉注意观察导管插入的深度。 ⒊观察气管分泌物的性质、颜色。
⒋拔管后的观察: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 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呼吸道是 否通畅,呼吸交换量是否足够,皮肤黏膜色 泽是否红润,同时遵医嘱行血气分析;⑵观 察有无喉头水肿、黏膜损伤等情况,发现异
* 最小闭合容积技术:套囊充气后刚好吸气时 无气体漏出。先把套囊注气至吸气时无气体 漏出,然后以0.1毫升/次进行套囊放气,听 到漏气声后向套囊内注气0.1毫升/次,无漏 气即可。
⒑拔管后的护理:⑴以口鼻(面)罩吸氧,以保证安全; ⑵4小时内禁食,因为此时声门关闭功能及气道反射功能不
健全;
⑶禁止使用镇静剂,因在拔管后如有烦躁可能是缺氧的表现 ;
⑷予定时翻身、排背,鼓励患者咳嗽、咯痰。
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
惧感。 ⒉吸痰前应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减
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 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 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⒊无论是经鼻腔或口腔插管均应注意固定牢 固,做好标记;防止口腔插管时牙垫脱落; 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及插管与头颈部的角度 。
⒋气囊管理: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给气囊 放气前或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