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禁忌证
➢ 凝血功能异常者 ➢ 广泛的椎体破坏者慎用 ➢ 极度衰竭者和不能忍受者相对禁忌 ➢ 不能进行急症外科减压手术的医院
操作器械与材料
材 料: 主要为骨水泥(PMMA) 器 械: 椎体穿刺针、骨水泥专用带
锁注射器。 导向设备: C臂X线机或X线机结合CT。
操作方法
1.椎体穿刺 2.脊柱活检 3.造影 4.骨水泥注射
并发症
PVP是较为安全的介入技术,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神经功能障碍或 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5%.神 经根痛约3.7%。
并发症
1、术中骨水泥渗漏入临近结构,导致 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2、静脉栓塞、脂肪栓塞。 3、骨水泥引起低血压、中毒、热烧伤
等。
疗效
疼痛缓解
缓解率:70%以上的转移瘤或骨髓瘤患者 治疗后达到明显或完全缓解.椎体血管瘤 与有疼痛的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明显 或完全缓解者则超过90%。
➢ 1994年,PVP开始在美国应用,逐 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 溶骨性转移瘤患者。
➢ 1997年,Lane将之用于椎体骨质疏 松治疗。
概念和历史
➢ 国外有人将其用于新鲜的椎体骨折, 甚至严重的爆裂性骨折。
➢ 国内2001年,滕皋军首次应用PVP 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
适应证
➢ 椎体溶骨性转移瘤 ➢ 椎体骨髓瘤 ➢ 椎体血管瘤 ➢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起效时间:一般术后数小时或数天疼痛开 始缓解。
注入骨水泥后疼痛缓解的原因尚不十 分清楚:
1、由于骨水泥的机械性支撑作用.缓 解了病变椎体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2、PMMA的化学与热效作用,可使 肿瘤发生坏死,周围组织内敏感的神 经末梢也可能被破坏。
疗效
增பைடு நூலகம்椎体强度
手术教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

手术教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展开全文今日导读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都属于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技术。
两者都是通过经皮穿刺的方法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材料,以达到消除骨折微动、增强椎体的力学强度与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
与PVP 不同的是,PKP 在注入骨水泥之前首先利用可扩张性球囊或其他装置置入椎体内并膨胀,从而尽量恢复椎体的高度并降低推注骨水泥的压力。
适应症及禁忌症有哪些?•主要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肿瘤所致的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术前应排除因腰椎退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主要禁忌症有: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未控制、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术前准备怎么做?1麻醉与评价身体状况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部分病例若无法耐受术中俯卧位,术前应常规训练患者数次。
适当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2明确靶椎首先应进行详细的体检,针对叩痛最明显的骨折节段进行手术。
同时 MRI 的 T2 加权像上相对较新鲜的骨折椎体因伴有一定程度水肿,显示为高信号影。
或者骨扫描见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加,是定位靶椎体的重要手段。
对叩痛与 MRI 高信号影相符合的病椎行骨水泥强化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3确认手术器材手术器材主要包括穿刺器械和骨水泥注射器,PKP 还需要球囊或者其他扩张装置。
4填充材料的选择常用的有PMMA、磷酸钙(CPC)、硫酸钙(CSC)等各种骨水泥。
手术步骤详解1靶椎定位患者取俯卧位,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
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后,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定位。
正位透视下显示患椎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影与棘突等距,然后在体表标记穿刺点,正位位于靶椎体椎弓根影外上缘位置。
2靶椎椎弓根穿刺以球囊 PKP 为例,在穿刺点处做一 5mm 小切口,用套管针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入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一文全部掌握!

经皮椎体成形术,一文全部掌握!本文为作者整理经皮椎体成形术1历史发展1984年(1987年文献正式报告)法国神经放射医生Galibert和Deramong首先对C2椎体血管瘤用15G穿刺针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获得满意止痛效果,将该方法命名为经皮椎体成形术。
1990年Deramong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和强化椎体的作用--开创了这类骨折治疗新纪元。
1994年美国Jensen医师首先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引进美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迅速被美国介入放射学和骨外科学界广泛认同。
1994年Wong和Reiley等设计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1999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这一技术,该院2001年5月举办首届全国经皮椎体成形术专题研讨会和手术演示会。
2椎体成形术3椎体后凸成形术此法在椎体成形基础上,先用特制的气囊将压缩椎体复位,然后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减少渗漏。
4两者比较手术适应症最佳适应症:具有疼痛症状的原发或继发性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扩大到:有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浆细胞瘤、椎体骨髓瘤或淋巴瘤、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等姑息性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1)无症状的稳定性骨折。
(2)其他治疗方法有效者。
(3)对骨量减少但无急性骨折迹象者的预防性应用。
(4)靶椎体骨髓炎。
(5)无骨质疏松症的急性创伤性椎体骨折。
(6)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7)对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者。
2相对禁忌症(1)与椎体压缩无关的神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2)脊柱骨折造成椎管容积变小。
(3)肿瘤侵入硬膜外腔造成椎管容积变小。
(4)弥漫性腰背痛,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均不能确定致痛椎体。
(5)椎体后壁骨质破坏或不完整者。
(6)椎体压缩程度大于80%,确实无安全穿刺入路者。
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与适应症范围的不断扩大,禁忌症已发生改变,从前的禁忌症已变为相对禁忌症或适应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2,3]。
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共有1 443家医院在330本杂志报道约73 992例次接受PKP手术治疗[4]。
该技术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球囊扩张后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内,使病椎即刻得到强化和稳定,恢复其负重功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5,6,7]。
虽然PKP手术疗效令人满意,但其手术的高风险性仍不容忽视。
骨水泥渗漏、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不仅会造成脊髓神经损伤、瘫痪,甚至危及生命[8]。
在术前诊断,术中穿刺、复位、灌注,术后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为此,临床医师应重视PKP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掌握PKP手术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一、术前(一)诊断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定等临床资料明确OVCF的诊断,仔细排除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结核、肿瘤、低磷血症性骨软骨症等疾病。
同时,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9]。
当怀疑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结核时,不可行PKP手术治疗[10,11],需明确诊断后再做处理。
对于脊柱三柱均累及的骨折,也不适合PKP手术。
(二)疼痛责任椎体术前必须精确判定OVCF疼痛责任椎体。
对于多节段椎体压缩患者,术前应确定哪些节段的压缩椎体可导致疼痛;对于单椎体压缩骨折病例,也应明确疼痛是否来源于该椎体。
这些引起疼痛的骨折椎体即为疼痛责任椎体,也是手术目标椎体[12]。
疼痛责任椎体的判定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及MRI检查,即:患者有明确的腰背痛症状;体格检查相应节段有压、叩痛;MRI显示相应节段椎体内有信号改变,常见椎体内有水肿信号,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或等信号及脂肪抑制序列成像高信号,而对于椎体内含气体改变者,可表现为低信号。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最全版)本文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引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椎体后凸的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椎体受压侧注射骨水泥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形状,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结构。
但是,由于操作技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行PKP手术需要严格的规范化操作。
本文整理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及相关问题的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具体步骤包括:1.患者评估: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相关风险因素。
2.术前准备:消毒手术区域,准备器械和材料,并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3.材料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导管和填充物。
4.团队组织:确保手术团队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手术操作步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局麻和定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使用X射线或CT定位仪准确定位。
2.小切口和穿刺:在椎体受压侧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通过小切口插入穿刺针。
3.穿刺导管放置:通过穿刺针引导,将穿刺导管准确放置在椎体的骨质缺损区域。
4.骨水泥注射:通过穿刺导管注射骨水泥,恢复椎体的形状和高度。
5.填充物注射:在骨水泥凝固之前,可以根据需要注射填充物来填补骨质缺损。
6.导管拔除和切口处理:在确认手术效果满意后,将穿刺导管拔除,并进行切口处理和伤口缝合。
术后管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术后管理的要点:1.观察和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2.长期康复:及时安排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3.并发症处理:如果术后出现并发症,如感染、骨折或神经损伤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的预防
严格掌握骨水泥注入量、控制骨水 泥注入速度、确保骨水泥注入部位 准确。
骨水泥渗漏的处理
对于轻微的骨水泥渗漏,可采取保 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止痛等;对 于严重的骨水泥渗漏,需及时手术 治疗。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的原因
穿刺过程中损伤神经、骨水泥渗漏压 迫神经等。
神经损伤的预防
神经损伤的处理
如果患者对骨水泥过敏,应避免使用经皮 椎体成形术。
03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 括疼痛部位、程度、时
间等。
体格检查
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包括脊柱检查和神经系
统检查。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或MRI等 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
变部位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
穿刺技术实施
在透视或C型臂X线机引导下, 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病变椎体
。
注入骨水泥技术
骨水泥准备
将骨水泥调和至适当黏稠度,以便于注入。
骨水泥分布观察
通过透视或C型臂X线机观察骨水泥在椎体 内的分布情况,确保骨水泥均匀分布。
注入骨水泥
在透视或C型臂X线机引导下,将骨水泥注 入病变椎体。
骨水泥固化
在骨水泥注入后,等待其固化,以增加椎体 的稳定性。
对于轻微的神经损伤,可采取保守治 疗,如营养神经、止痛等;对于严重 的神经损伤,需及时手术治疗。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穿刺路径准 确无误、避免骨水泥渗漏等。
其他并发症
感染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减少感 染的风险。
肺栓塞
在椎体成形术中,肺栓塞是一种 严重的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 症状,及时采取抗凝等治疗措施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定义 机制 适应症与禁忌症 术前准备 手术操作 手术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定义: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用骨穿刺针在透视
监视下行椎体穿刺后,将骨水泥(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注入病 变椎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1.出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 2.椎体骨髓炎。 相对禁忌症: 1.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 。 2.椎体骨折线越过椎体后缘或椎体后缘骨质破裂 3.疼痛时间大于12个月。 4.成骨性骨转移。 5.椎管受压>20%或神经根受压。 6.椎弓根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适应症
PKP的优点
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及硬度 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矫正后凸畸形 充气后形成空腔,压力降低,骨水泥注入
容易、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针尖到达椎体前3/4处,置入球囊
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四周骨皮质时, 停止增压,取出球囊,最后注入骨水泥。
注入骨水泥,椎体的高度及轮廓恢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椎体压缩骨折病例
术后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影像设备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1971年FDA批准—人工关节置换术 PMMA聚合反应,产热 弹性模量介于松质骨和
金属之间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器械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器械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方法
手术体位:俯卧位 监 视:双相透视 造 影:椎体静脉造影 骨水泥注射时机:粘稠阶段 注射剂量:填充椎体>1/2,2-8ml,颈椎:
预防PMMA渗漏的措施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毕搬动
• 一般注射结束后俯卧休息10分钟,然后保持脊柱水平位,局部不 弯曲,不扭曲,回病房后仰卧4-6小时,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
如何选择PVP和PKP
• 临床研究证实,PVP和PKP均能确切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骨质疏 松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缓解率达到90%,而肿瘤性椎体病变 疼痛缓解率也在75%-90%之间,同时PVP和PKP均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关于PVP和PKP不同适应症的选择 指南,既往关于这两种技术的文献报道甚至存在一些误区和矛盾 之处,因此,手术医生更多的是依赖其经验来进行选择,如何合 理选择这两种技术来治疗合适的病例并非易事,这需从多方面来 权衡与考虑。
穿刺过程
• 在透视正位上,由椎弓根投影的外上缘进针,当穿刺针到达椎弓 根内壁时,要求侧位上深度到达椎体后缘。因此,一般穿刺角度 在15-30度之间调整。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椎弓根内侧壁及下 壁。内侧壁穿破可能损伤椎管内组织。下壁穿破可损伤出口神经 根。
穿刺过程
• 穿刺针深度到达椎体后缘前5mm处停止前进。放入铰刀打开球囊扩张通道, 为球囊扩张及骨水泥灌注准备。一般铰刀扩张深度距离椎体前缘5mm,边进 边透视,不能穿破椎体前缘。
谢谢
穿刺要领及一个穿刺不得当的情况!
手术相关经验
• 穿刺体表定位较困难,可使用回形针放在椎弓根投影处辅助定位,减少操作者术中收到射 线辐射。
• 如有脊柱侧弯,一般选择椎体高度低的一侧穿刺,扩张,注射骨水泥,有利于矫正侧弯畸 形,稳定脊柱解剖结构。
• 骨水泥可注射时间较短,如遇多节段注射时,为避免术中骨水泥过度凝固无法注射,可将 骨水泥分成数两至三份,两种制剂没混合不会产生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全文)一、概述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及椎体骨髓瘤等多引起局部骨质破坏,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引起胸腰背痛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易发生骨折,椎体为其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休息3—6个月、口服止痛药和钙剂等保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长期卧床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褥疮等并发症出现。
1984年法国放射医师Galibert首先用经皮椎体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显著的止痛效果,从而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随后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骨髓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由于其具有良好疗效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快地获得包括放射科、骨科及神经外科等各个相关学科医师的认可,已成为上述疾病的丰要治疗方法。
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也具有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相当的止痛效果。
PKP的基本操作方法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只是在穿刺成功后需扩张穿刺通道,最终置入8 G工作套管,然后将专用球囊置入病变椎体内扩张恢复其一定高度并于椎体内形成一腔隙,再注入骨水泥,故PKP操作多需在全身麻醉下经两侧椎弓根穿刺。
PK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椎体良恶性肿瘤方面则应用较少。
目前介入放射学者多推崇创伤更小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适应证1.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1)一旦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无需等待保守治疗,可尽早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2)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腰背痛仍明显者,经MRI及CT证实椎体骨折仍未愈合;(3)Schmorl结节(椎体上下终板局限性塌陷导致椎间盘髓核脱入椎体内,边缘形成硬化,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腰背部疼痛。
2.椎体转移瘤:(1)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局部难以忍受的疼痛、需以止痛剂维持者,或并有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者;(2)无症状溶骨型椎体转移肿瘤者,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
3.椎体骨髓瘤:适应证选择原则同椎体转移性肿瘤。
4.椎体血管瘤:适用于进展性椎体血管瘤,适应证选择原则同椎体转移性肿瘤。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椎体结核、细菌感染;(2)出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且无法纠正。
2.相对禁忌证:(1)椎体后缘骨质破坏广泛、较大范围不完整;(2)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预计无穿刺入路;(3)椎体转移肿瘤为成骨型且合并椎弓根明显成骨硬化,预计穿刺困难;(4)出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
四、术前准备1.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常选用低黏稠度骨水泥,由于骨水泥粉液调和后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聚合、凝固,手术医师须熟悉骨水泥的理化特性。
2.器械与设备:(1)影像导向设备:c形臂x线机为必备的影像设备,以保障术中双向定位;(2)穿刺针:为带芯骨穿针,胸、腰椎用11~13 G、颈椎用14~15 G,均为一次性使用;(3)注射器:目前常用的骨水泥注射器均为一次性使用;(4)外科不锈钢锤:外科锤敲击推进穿刺针容易控制进针方向、大小和进针深度,安全性好;(5)常用介入无菌手术包。
3.术者准备:操作医师应通过培训获得相应资质;操作医师所在单位应具备外科及急诊科支持。
医师根据CT片明确所治疗的椎体,以便判定进针侧。
术前谈话应详细,必须获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谈话内容包括:(1)一般并发症:骨水泥过敏性反应;术中诱发心、脑血管病变死亡;麻醉意外;术中需俯卧位,由此导致胸腹部受压可引起致窒息死亡。
(2)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椎体穿刺损伤血管致大出血死亡;穿刺损伤神经,或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导致相应神经放射痛甚至瘫痪,需外科手术;骨水泥渗漏入椎管致硬膜囊受压引起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肺动脉栓塞;疗效欠佳;其他椎体再发骨折;椎体及椎间盘感染;气胸;手术失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意外等。
4.患者准备: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问、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
拍摄脊椎MRI、CT及正侧位x线片、胸部x线片等。
MRI可准确鉴别骨质疏松椎体新旧骨折,显示椎体骨折的部位和压缩程度,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肿瘤转移椎体的数目、部位、压缩程度和硬膜囊是否受压。
CT检查可了解压缩椎体边缘骨皮质是否完整,椎管内是否有游离骨碎片,可判断椎体转移肿瘤的类型(溶骨、成骨或混合),可判断椎弓根是否完整,椎体后缘骨皮质破坏程度,并可观察穿刺途径的解剖结构等。
x线片可见骨质疏松椎体压缩塌陷形态,但难以鉴别新鲜和陈旧压缩,故难以准确确定骨质疏松多发椎体压缩的疼痛椎体和部位,易造成漏诊和漏治。
对于椎体肿瘤,只有在椎体破坏、压缩塌陷很明显时x线片才能显示病变。
因此,MRI和CT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前必须进行的影像检查方法,而脊柱正侧位X线片只能作定位参考。
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半小时可用镇静剂。
对疼痛剧烈、难以翻身俯卧的患者,术前10一20 min可用镇痛治疗,或联系麻醉科医师帮助术中止痛以便于安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
五、手术操作过程胸腰椎穿刺常采用俯卧位经椎弓根进针,颈椎则采用仰卧位经前侧方进针。
全程需行心电及指脉血氧监护。
1.胸、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目前多数医师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操作,有2种定位及穿刺监视方法可供选择,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方法一。
方法一的操作具体步骤为:(1)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在后前位透视下使两侧椎弓根对称显示,选择椎弓根外缘的体表投影外侧1—2cm为穿刺点;(3)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皮肤向椎弓根方向做穿刺通道软组织全层浸润麻醉;(4)穿刺针至椎弓根后缘骨皮质,然后做双向透视,在侧位透视下将穿刺针方向尽量调整至与病变椎体中线一致,侧位透视下用外科锤敲击穿刺针入稚弓根,反复多次双向定位,当穿刺针头端抵达椎体后缘时,正位透视显示穿刺针正好越过椎弓根内缘,此为较理想的穿刺状态,在侧位透视下将穿刺针敲击推进至椎体前1/3交界处,此时正位可见穿刺针头端位于椎体中央;(5)调制骨水泥,并抽入骨水泥注射器内;(6)骨水泥呈黏稠状时在侧位透视下缓慢向椎体内注入,如发现明显渗漏则停止注射;(7)拔出穿刺针时,先置入针芯将残留在穿刺针套管内的骨水泥推入椎体内,旋转穿刺针向后退,穿刺点局部压迫3~5 min后包扎术毕。
方法二的具体步骤为:1.将x线管向矢状面并向足侧成角10一15度,使靶侧椎弓根显示在椎体的中心,然后将穿刺针与椎弓根和x线管成一直线进针,即透视下使穿刺针成一点状影,使点状投影始终保持在椎弓根投影内,确保穿刺针未突破椎弓根。
2.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由于椎弓根短而细,横突起自椎体侧后方与椎弓根连接处,中央的横突孔有椎动脉与椎静脉通过,故颈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时一般不采用经椎弓侧后方入路。
c3椎体以下经侧前路,c1和C2椎体经口等途径进行穿刺进针。
具体操作过程为:(1)患者仰卧于手术台,颈肩部垫高,头颈后伸并向对侧偏转,头部放置悬空布架;(2)常规颈部消毒铺巾;(3)透视下确定所要穿刺的颈椎,触摸颈动脉,在其内侧与气管之间确定穿刺点平行于选定的椎体,用1%~2%利多卡因对准椎体做穿刺路径软组织全层浸润麻醉;(4)用穿刺针沿颈动脉与气管问隙对准靶椎体穿刺,穿入椎体,正侧位透视并摄片证实穿刺针头端位于椎体中央或前中1/3交界处,则穿刺成功;(5)骨水泥调配、注射和撤出穿刺针方法同上所述。
3.操作注意事项:(1)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操作前应熟悉颈部的安全穿刺通道解剖,由于颈动脉和颈静脉容易移位,术中应触摸颈动脉并向外推压,穿刺成功前不能松开。
(2)胸椎穿刺点应选择在椎弓根体表投影偏外侧1~2 cm,不宜太远,否则可能穿入胸膜腔造成气胸;如采用胸肋关节穿刺,则对于骨质疏松者的操作应轻缓,避免造成肋骨折断而出现新的疼痛。
(3)经椎弓根穿刺应避免损伤椎弓根内侧骨皮质,以防损伤神经根。
(4)椎体穿刺成功后是否需行椎体静脉造影尚存争议,不少医师认为椎体静脉造影无助于预防骨水泥渗漏,反而增加费用及辐射时间。
(5)穿刺不当多在穿刺针进人椎弓根约中后1/3处时得出判断,此时可以拔出穿刺针再次穿刺,且注射时穿刺针头端多在椎体前中1/3处,骨水泥向后沿第1个皮质穿刺孔漏出的可能性极小。
为防止渗漏须在骨水泥黏稠中期再注射。
(6)骨水泥注入量:为获得确切疗效,一般用量颈椎1—2 ml、胸椎3~5 ml,腰椎4~6 ml。
60%~65%压缩性骨折患者仅从单侧注射就可将对侧充盈,一侧注射不满意者,可行双侧注射。
六、术后处理:仰卧2—6 h,6 h内监测生命体征1次/h,平稳后可下床轻微活动。
术后观察1~3 d可出院。
如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背部疼痛缓解1~3 d后,再发胸腰背部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平卧后可减轻,应高度怀疑新发椎体骨折,首选MRI检查,如有其他新发椎体骨折,可即刻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
术后还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七、疗效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疗效评价重点是疼痛缓解和防止椎体塌陷。
1.疼痛疗效评价:多采用WHO标准,将缓解程度分为4级:(1)完全缓解(CR):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完全自理;(2)部分缓解(PR):疼痛缓解明显,偶有症状,无需使用口服止痛剂,生活大部分能自理;(3)轻微缓解(MR):时有疼痛症状,使用口服止痛剂能止痛,生活部分能自理;(4)无效(NR):疼痛无缓解,口服止痛剂不能完全止痛,依赖强止痛剂。
CR和PR为治疗有效。
目前也常用疼痛分级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形象类比评分法进行疼痛疗效评价,以VAS分值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
治疗后VAS降低3分以上视为有效。
显著缓解(CR):VAS分值为0~3分;部分缓解(PR):VAS分值为4~6分;无缓解(NR):VAS分值>7分或治疗前后VAS分值差值<3分。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肿瘤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止痛效果较理想,多数患者在术后即刻至72 h(平均36 h)内起效,其中转移性肿瘤和骨髓瘤的疼痛缓解率为72%~85%、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缓解率达78%~96%。
对椎体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3~4周后应辅助以化疗或放疗,从而进一步控制肿瘤而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