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城市规划探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城市综合体案例研究-日本横滨未来21区

城市综合体案例研究-日本横滨未来21区

先进的设施设备
从高档写字楼到国际会议中心,都采用了最先进的设备,该规划还特 地建设了具有抗震性能的两个5000吨级的救灾码头,包括在节能,环 保制冷等方面也采用了最为先进的设施设备。
便利的交通网络
外部不仅拥有较发达的铁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临港的航运系统 ,而且有着较发达的内部交通系统,包括高架行人通道、长距离的步 行传送带及游艇等,为21区带来强有力交通支持。
横滨港未来21区总共有68个街区,分属在5个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聚于中央地区;目前21区主要 有5种业态分布,其中以商业办公、文化休闲为主的国际区和商务区占到了整个业态比例的近2/3。
未来21区街区分布
街区
区位分布
1-17街区(B)
新港地区
18-67街区(A)
中央地区
26-31街区(E)
樱木町站
50-67街区(C)
Pukari码头有直接抵达横滨国际会议中心的游艇。
重点案例分析——横滨港未来21区
(9)横滨港未来21区的商务功能
横滨港未来21区是在大规模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中央商务区,其中贸易商住的面积占 到了一半左右,其商务功能主要通过高档的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国际展览中心得以体现。
里程碑大厦
先进的办公设施及高 档国际会议中心、展 示中心
包括特色购物中心和 一些商业街,如横滨 水手商业大厦
五星级高档酒店,如 横滨格兰国际饭店
46%
整个地区就业人口规 划为19万人,常住居 民只有3000户,相 对居住功能较小
重点案例分析——横滨港未来21区
(10)横滨港未来21区的交通枢纽功能
不仅拥有较发达的外部交通系统,包括铁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临港的航运系统,而且有着较 发达的内部交通系统,包括高架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道、长距离的步行传送带及游艇等,为21区带来强有力交通 支持。

外国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外国城市规划分析报告

外国城市规划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外国城市规划迅速成为国际社会热门话题。

城市规划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和目标,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本报告将对几个外国城市的规划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和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将分析东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规划。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东京成功地解决了人口密集带来的交通、住房和环境问题。

首先,东京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和高铁,方便市民出行。

其次,东京实施了分散式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了多个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有效缓解了人口集中的问题。

最后,东京注重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关注巴黎的城市规划。

巴黎是世界文化之都,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巴黎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遗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巴黎保护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景点,通过修复和维护,使其成为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巴黎发展了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电车和自行车共享,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此外,巴黎还大力投资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成为一个环保城市。

再次,我们探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

新加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注重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首先,新加坡重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人才。

其次,新加坡建设了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如地铁、公交和高速公路,方便市民出行。

最后,新加坡大力投资绿化和生态保护,在城市中保留了大片的公园和绿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外国城市的规划经验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可以从东京的公共交通发展、巴黎的历史保护和新加坡的绿化建设等方面学习。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宜居的城市,保护历史遗产,倡导绿色环保,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43页)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43页)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医疗中心平面配置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医疗中心
配备常驻的英文工作人员, 让外国客人可以享受到日 本最先进的医疗服务。门 诊部提供普通医疗保险诊 疗、体检、短期综合体检、 美容诊疗服务。同时设有 牙科和营养保健中心。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绿色&庭院平面配置
其他(大厅&会议厅、美术馆)
约20401㎡
占 4%
明星设计团队
总设计 总体规划 设计两翼 庭院部分
美术馆/商业楼 住宅楼/地下通道的 内部装修、出入口 花园住宅装饰 景观设计 拱廊街(商业空间) 东京丽思卡尔顿室内 公寓酒店室内
日建设计 SOM 安藤忠雄
隈研吾 坂仓竹之助
青木淳 EDAW Inc Communication Arts Frank Nicholson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地理位置
东京中城位于东京都港 区六本木的中心——六 本木交叉路口。其名 “中城”的由来是得名 于建造初衷。江户时代 曾为名门毛利家府邸, 明治后为陆军驻地,二 战后改作美军高级军官 宿舍,后来又成为了日 本国防中心——防卫厅 的所在,直到2000年防 卫厅搬迁后,空出了10 公顷的开发用地。 2005 年,以三井不动产为首 的6家公司联合中标,斥 资3700亿日圆兴建。以 充满活力又优雅闲适的 “纽约中城”为蓝本, 该区域被命名为“东京 中城”,拟建造成一个 多种城市功能在内的城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绿地 21-21Design Sight
三得利 美术馆
桧町 公园
中城 大厦
公寓 酒店
服务型 中城
公寓
西区
中城 东区

日本城市的建设规划

日本城市的建设规划

63June 2007上海房地日本城市的建设规划文/吴 洋上海房地川崎市便从1980年开始对车站进行旧区改造,规划建设了大量的办公楼、商业设施,成为川崎市名副其实的中心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在本市就业。

当我们来到川崎车站周边时,发现二十多年前的规划已经基本实现,昔日落后的旧城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东京新宿、涉谷等地方。

二、土地集约利用,公共空间敞开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这使得日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特别注重精打细算,很有“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神。

川崎市车站旧区以前建筑十分密集,道路少而且狭窄,交通十分不便,人车混杂,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车站旧区改造时,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发掘。

车站所有站台几乎都设在著名的建筑里面,建筑与建筑之间又有连廊,无不体现着日本的立体化建设思路。

而下沉式广场、地下道路更是四通八达,地下两层商店街、餐饮街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方便了路人,而且大量的商铺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使从前混乱破旧的车站旧区成为充满活力,交流频繁的繁华新型市区。

为了能为公共交通辟出空间,高档商场与写字楼的设计也进行了革新,商场不再采用封闭式的大楼,而是成为敞开式的建筑,中间为广场,四下道路纵横,店铺分布四周,感觉借鉴了古罗马竞技场的灵感。

商场不再是道路的阻碍,而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不但增加了人流量,而且光线明亮、空气流动清新,更具有了传统封闭式商场所不具备的优势。

办公楼也将一侧底楼镂空,成为了连接两条道路的枢纽。

通过诸多巧妙的设计,车站旧区的工作人口增加了几倍,办公商业设施齐全,交通状况也大大改善。

车站旧区改造城市规划人员的精打细算功不可没。

三、开发与保护并举,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没有历史的城市,无论它多么完美,总是让人感觉缺少文化的积淀,留有遗憾。

无论是横滨港湾二十一世纪的新开发,还是川崎市的旧城改造,日本对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十分注重。

现代化的港口与古老的仓库似乎并不协调,但是有150年历史的红砖仓库蕴含的是日本开阜之后的强盛之路。

日本城市规划建设值得我们研究借签

日本城市规划建设值得我们研究借签

去年我去过日本几个大城市,在日本的时候,对城市道路建设观察较多,日本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程度高,相当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领先,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国民素质优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汽车王国。

其代步工具基本上以汽车为主。

尽管车辆很多,但车辆行驶却井然有序。

日本的土地资源也很匮乏,为了保证车辆的畅通,日本注重发展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有效解决城市车辆拥挤的矛盾。

日本的城市道路也不宽敞,主干道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次干道一般为双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合并,人行道宽窄不等,宽处3-4米,窄处仅够并肩走两人,有些地段仅设单侧人行道。

从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上看,大多数是战后建筑,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

感觉日本的道路建设注重实事求是,有效利用空间,避免过多拆迁,较好地保存城市的原有风貌。

日本的城市道路建设水平较高,给人的感觉是每条道路都是精品,都是精细施工、精心管理的典范。

包括路灯、绿化、小品、交通信号灯等配套设施,都有独到之处,让人感觉相互搭配非常得体,非常和谐统一。

另外我注意到,日本城市道路的维护管理非常到位,基本看不到城市道路破损现象,有较高的设施完好率。

日本的城市绿化并不注重绿化面积的比例,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环境,做一些点缀,从绿化的树种和花卉品种的选用到栽培养护,做得非常精制,每一组、每一片都是一件艺术品,从造型到四季花卉的搭配,都独具匠心,真正做到四季有花,终年有景。

规划设计理念比较先进。

1,日本的城市道路规划并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根据地形地貌以及原有建筑的情况因地制宜,能宽则宽,能窄则窄,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大拆大建。

(无锡土地资源也紧缺)2,日本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以沥青路面为主,道路面层多采用中粒式沥青砼,强调行车的舒适性及行车安全。

在市区繁华路段,采用了彩色沥青路面或沥青路面施工中加入白色石子,既区分了道路交通功能,又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感觉档次较高。

日本地理位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策略

日本地理位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策略

日本地理位置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策略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国,由四大岛屿和其他几百个小岛组成。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地震和台风频发。

这种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挑战,如洪水、山崩、火山爆发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设抗震设施和防洪系统是保护城市免受天灾的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到地震和台风的风险,并在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入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加强对气象和地震监测系统的投资,提前预警和应对。

二、海洋资源的利用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海洋资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而且海洋旅游业也是日本的重要产业之一。

因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日本可以加大海洋科学研究的力度,开发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例如,开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提倡渔业生态保护,鼓励渔民使用环保的捕鱼工具和方法,限制过度捕捞等。

此外,开展海洋能源的研究,如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可以为城市提供更清洁的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由于日本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大城市拥挤,交通拥堵,资源供应紧张,而一些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公共设施不完善。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解决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乡村地区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乡村迁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交通和基础设施,在城市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平衡人口分布。

此外,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也可以吸引人口向乡村移居。

四、灾害管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日本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城市的灾害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东京城市规划论文

东京城市规划论文

东京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管理班级:1302姓名:陈飞翔学号:026130215东京城市规划摘要: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

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

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本文就东京的城市规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京城市规划都市圈一、城市背景东京为日本首都,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京古称江户,是日本自德川幕府时代以来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维新迁都江户,改名东京,自此成为日本首都。

后逐渐发展成为日本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度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

根据建成区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东京都总面积2,162平方公里,包括23个特别区、26市、5町及8村,并与周边县构成“首都圈”。

目前东京都约有1,328万人口,东京都市圈总人口达3700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都市区和都会区。

此外,东京拥有目前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其中东京地铁系统每日平均客运量达1080万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铁首位。

2013年9月,日本东京当选为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这是东京继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的第二次承办奥运会。

二、具体规划1、用地,新城,及防灾规划东京都政府通过了新的“城市规划法”,把全城分为“发展区”和“控制区”两大类。

东京市区的密度级高,主要地区有银座,丸之内,霞关,皇宫,赤坂,涩谷,新宿,池袋。

对于这些密集的久市区,东京采取的改造政策是:改造旧区,发展副中心,调整土地用途。

同时,由于日本深受震灾之害,故在城市规划时专门提出“防灾规划”,为此,在城市内指定了121个避难所和206条避难道路,总长307公里。

日本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9318

日本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9318
方法:在施行的地区内,在增加土地利用价值的前提下,土地的权力者
将自己的一定面积的土地出让,作为必要的公共设施用地,经过区内土地 权利的交换,在完善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同时,调整宅地的区划和形 状,提高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性质:是将原来不完善的城市或城市发展预定地区建设成为健全完善
“城市化地区”的一种规划实施手段。
水道、电气等供给设施、排水设 施、垃圾处理厂、焚烧厂等 河川、运河等水系
教育文化设施 学校、图书馆、研究设施等
医疗设施及社会福利设施 医院、保育所等
市场、畜牧场以及火葬场等 一般的住宅设施 一般的办公设施、流通业务场地 其他政府规定的设施
20
五、福冈市城市规划
(六) 城市景观规划 福冈市城市景观形成基本规划1988
福冈市根据对北侧相邻地块 的日照采光降低影响的目的, 将建筑北侧倾斜的限定分为4 种类型地区,分别制定规则。
第1種20m高度地区
第2種20m高度地区
高度地区限制概要图 Schematic Diagrams on Restrictions in Height Zone 18
五、福冈市城市规划
(三)土地利用 其他地区规划
6
三、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中央政府 都道府县政府 市町村政府
三级政府架构
法定城市规划内容
7
三、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3、城市规划决策程序:
(1)各市、町、村的规划原则上由各级政 府决定; (2)规划区超过一个市、町、村范围时, 由都道府县知事决策,知事决定的规划与地 方决定的规划不一致时,具有优先决定权; (3)地跨两个县或以上范围的规划,由国 土交通大臣决定; (4)城市规划决定的具体内容由市、町、 村设立的城市规划审议会审议; (5)举行公听会和说明会; (6)规划完成作为提案提出后,发布公告 公众展示两周,市民可提出书面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规划制度
有点多……-________-''
1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制度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行政区域的关系一直是这一制度中的中心问题。
行政区域: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并设立相应国家机关的区域。 与中国行政划分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类似,日本的行政划分是都道府县。
全国分为:“一都一道二沿革 城市规划法
1938年新法
城市规划内容
法制体系
其他法规体系
1. 历史沿革 7~10世纪 1919年 日本京城依照了中国都城的方格网和里 坊制。 日本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引入了 规划范围、分区制度、土地调整等规划 措施,在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中设置了 城市规划机构。 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遭到严重破坏 ,颁布了震后重建的特别规划法。 初步形成了日本的城市规划 体制。
更 高 层 面 的 法 律
相 关 法
城市规划法内容、专项法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中央政府的职能
规划决定的主体
行政体系
地方政府的职能 城市规划行政程序
审议会议流程程序
日本的政府行政机构: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和区市町村三级政府 中央政府
规划主管部门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城 市 局
设 城 城 城道区 公 总 市 市 市路划 园 务 政 规 改 整 绿 策 划 建 理 地 与 减 个 灾 直 属 科 7
制定政策 组织法规的修订 对法规界 定解释 (颁布法 令) 设置了公共开 发公司直接参 于基础设施建 设和城市开发 计划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采用补助金推 动建设活动
中央政府基本上不具有具体规划的决定权
中央政府所做事务举例:
规划的主体
地方政府提供的规划方案需要中央的建设大臣审批内容: (l) 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 (2)指定地区(大部分25 万或25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的土地使用区划; (3)大型公共设施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计划。
土地使用规划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开发计划
土地使用规划
地域划分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分区制度
发展政策制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策略,不 具有直接管制开发活动的法律效力,但作 为制定管制规定的依据。
街区规划
每个层面的土地使用规划都包括发展政策和土地使用管制规定二个部分。
城市规划区的发展政策制定未来10一 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 策略,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分布、土地使用配置、城市开发、交 通 体系、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方面。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建成区以及周边的农业和森林区域。因此,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往往是城市建成区的4一5倍。
不同的规划目标和机能要求划定各种特殊机能地区。
特殊用途地区
日本基本城市用地及其规制 特别机能地区
4、 促进地区制度
①市区再开发促进地区;
促进地区分为三种
②土地整理促进地区;
③居住用地整理促进地区。
促进地区制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被指定的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若超过指定的年限(第 ①种地区5年;第②、③种地区2年),民间还不能完成规划目标时,市政府或有关官方机 构将实施这些规划、该制度对保证城市设施的平衡发展、解决城市建设的难题等方面起了很 好的作用。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小组成员:马伯、刘秋鸣、安薇如、石美施 指导老师:周恺、沈瑶
说到日本……
说到日本城市……
今天,我们来讲日本城市规划体系~(*゜ロ゜)ノ
目录
1、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法制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2、日本规划体系的特点 土地区划整理 群众参与 3、熊本市的例子----城市规划的流程
1.地域划分
城市化促进区
包括现状的建成区未来10年内将要优 先发展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 政府投资将会集中在这类地区,区内农 田可以转变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受到 土地使用区划的管制。

3、 土地使用规制、制度 日本城市规划法把土地使用性质分为三大类:居住、工业和商业,并对不同用地内的 建筑作了明确的限制.但关于建筑形态的有关规定,如容积率、高度限制、占地率等都不载 于城市规划法中,而记入建筑基本法。
上述三大类地区之外,还可根据具体地区的不同功能要求划定特殊使用性质的地区;很据
2、1968年新法
在60年代,日本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潮时期,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许多城市 化地区缺乏最低水准的基础设施、工业和居住用地混杂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 挤影响到城市的运作效能。为此,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为新的规划体制提供了法律基
础。
具体变化!
(1)明确划分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并实行开发许可制度,以阻止城市 无序蔓延;
中 央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做 决 定 的 内 容
城市规划的行政程序
审议程序
城市规划行政程序其实就是城市规划的主体(中央和地方)通过怎样形式 行政权力的过程。
议会
(中央和地方议会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来影 响城市规划的。)
行政运作方式
审议会
(规划审议则由规划委员会 主持, 议会并不直接参与, 尽 管有些议员可能会成为规划 委员会的成员)
特别之处!
引入了各种类型的街区规划,作为土地使用区划的细化和补充,以增强地区发展的整体 性和独特性。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法的中心之一是规定城市规划的内容。 将内容按其构成分成八个部分。
城市规划内容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制度
计划发展地区和抑制发展地区制度
土地使用规制、制度
促进地区制度
城市设施制度
市区开发实施规划制度
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和市町村)
规划的主体
都道府县政府负责具有区域影响的规划事务, 包括城市规划区中城市化促 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25 万或25 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使用区划等。
区市町村政府负责与市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划事务, 包括2 5 万人口以下城市 的土地使用区划和各个城市的地区规划, 跨越行政范围的规划事务则由上级政府 进行协调。
审议程序
在现行城市规划审批程序中, 城市规划的信息公开和市民参与被摆在了较为重要的 位置。城市规划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 在地方政府批准一项规划之前,要公开告示 并使公众有机会参与评议, 公众意见以书面形式呈交给地方政府。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规划编制者即可采取公共听政会、说明会等形式,广 泛听取市民意见或向市民介绍规划的内容。但该类听政会、说明会的召开与否由规 划编制者决定, 不属法定的必要条件。 城市规划方案编制完成------编制者必须将其公之于众, 并提供为期2 周的公共阅 览时间。一般市民如有意见, 可在规划方案的阅览期内, 向规划方案编制者提交意见 书。该意见书的要点随同规划方案一起提交给城市规划地方审议会( 规划编制者为 都道府县知事时) 或都道府县知事( 规划编制者为市叮村时) 。
运作体系
日本的土地规划体系
……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基本规划 国土利用规划 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明确国土资源开 发、利用、保护 的总体要求和工 业化、城镇化、 生态环境保护的 重大举措. 制定国土资源利 用的基本方针、 用地数量、布局 方向和实施举措 的纲要性规划。 以国土利用规划 为依据,在行政 辖区内明确 “城市区”、 “农业区”、 “森林区”、 “自然公园区”、 “自然保护区” 5类基本功能地域, 并提出不同功能 地域内各自的发 展目标、空间布 局和相应的土地 管制要求。 用以处理、组织 城市结构,提供 和改善公共设施 及有效地利用土 地,以便使各种 城市活动能够象 一个系统一样有 效地运行的计 划.
3、专项法
1.与土地使用区划有关的 (如建筑标准法、港口法、城市化促进地域内的保留农田法); 2.与城市开发计划有关的 (如土地调整法、新居住区发展法、城市更新法、大都会地区住宅用地供给的 特别措施法); 3.与城市设施有关的 (如道路法、有轨电车法、河道法、城市公园法、污水设施法、停车泊位法)。
总结: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的法规系统
7. 预留开发用地制度
该制度是在大规模开发项目的种类、名称、开发者、区域等基本事项已经明确之后,才 划定预留开发用地,在实施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管理土地使用和买卖,不致给未来的开 发带来不便。
8. 地区规划制度 地区规划制度是一种制度化了的详细规划。
其它有关法律
1、更高层面的法律 2、相关法
包括促进农业地区发展法、 森林法和土地征用法等; 城市规划法作为主干法 包括国土发展综合法、 国土利用规划法和国 家主干高速公路建设 法等;
!具体法律规定

1919年城市规划法曾规定“不一定与城市管辖范围一致”。 1933年的修正又改成了“原则上与市的行政区域一致”。
1968年城市规划法又改为“不拘于行政区域,应以实质上的城市区域为单位”,“划 定为一个规划单位的城市,通常应该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包含作为核心的中心区的城市规 划区域” 。另外,虽然没有中心市区,但必须有计划地开发的区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 城市规划单位”。
地方政府规划职能:
负责组织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规划部门 负责对单体建筑进行审批的建筑审批部门 以及直接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开发项目的建设部门
规划的主体
地方职能
例子:东京都
城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城市的基本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 并负责建筑审 批工作。 建设局------都道、桥梁的建设管理, 河流、公园绿地的建设以及城市改建, 土地区划整理 等城市开发项口的实施 其他住宅局、交通局等-----诸如公共住宅、公共交通等专项建设和经营。
这个很重要!!!\(≧Д≦)<
2、 计划发展地区和抑制发展地区制度
可以看作是长期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过程或手段。
规划范围内的未建成区域分为“10年内有计划地优先发展的地区(计划发展地 区)”和“尽量抑制其发展的地区(抑制发展地区)”.这样,城市规划范围内的 土地就被分成了建成区和计划发展地区、抑制发展地区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