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15秋答案

福师《古代汉语》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
1. 中古()发展到现代,变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类。
A. 平声字
B. 上声字
C. 去声字
D. 入声字
正确答案:A
2. 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
A. 表音
B. 表意
C. 表音兼表意
D. 既不表音,也不表意
正确答案:B
3. 根据许慎的“六书”,“上”、“下”属于()。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正确答案:B
4. 所谓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A. 因声求义
B. 因形求义
C. 据文证义
D. 借义推义
正确答案:B
5. 《切韵》的作者是()。
A. 陈彭年
B. 陆法言
C. 王仁昫
D. 孙愐
正确答案:B
6. ()是指行文中在几个意思相同的地方变化用字的一种表达方式。
A. 互文
B. 连文
C. 变文
D. 省文
正确答案:C
7.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 睡:打盹—睡觉
B. 臭:气味—臭味。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古代汉语试题(二)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第2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2、之为言3、粘、对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灰、讲究用典。
2.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
4.七律平仄的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灰、平平灰仄仄平平。
5.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6.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前赤壁赋》属于辞赋类;《汉书-艺文志序》属于序跋类;《醉翁亭记》属于杂记类。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8.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9.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
末:工商业。
残:祸害。
10.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1.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田:打猎。
饿:饿得要死。
12.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竟:边境。
1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鼓励。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
(吾)以:动词,任用。
15.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词。
夫:指示代词,那。
16.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或:代词,有人。
17.王见之,日:“牛何之?”(何)之:动词,到(前往)。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副词,只。
19.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副词,逐渐。
其:代词,指范曾。
2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取之)于:介词,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2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 A、《词诠》 B、《辞通》 C、《十三经索引》 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 A象形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 C益-溢然-燃干-乾D立-位县-悬雕-凋 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 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东师16春《古代汉语(2)》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2)》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中“怒”的意思是( )A. 振奋B. 奋发C. 愤怒D. 怨愤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 之”的词性是( )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语气词3.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歸的本义是A. 回来B. 打扫C. 女子出嫁D. 赠送4.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 特”的词义为( )A. 独B. 特别C. 特殊D. 公牛5.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A. 宾语前置B. 名词用作动词C. 使动用法D. 意动用法6.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变义7.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称作( )A. 阴声韵B. 阳声韵C. 上声韵D. 入声韵8. “子”的词义由“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 扩大了B. 缩小了C. 转移了D. 偏离了9. 首鼠属于复音词中的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10.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古代汉语(2)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是一个复音词的是( ) ( )( ) ( )A.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C.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D. 技经(肯綮)之未尝2. “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 )( )A. 好是喜好的意思B. 说理解为“悦”C. 乘读为shèngD. 奉是俸禄的意思3.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可分为A. 连绵词B. 叠音词C. 附音词D. 合成词4. 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个叠音词B. 是个复音词C. 深蓝色的意思D. 苍白的意思5. 七言律诗两种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律格式是 ( )( )( )( )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汉语(2)17春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古代汉语(2)17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abc
1. 下面哪个不是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差异的
A. 词义变化显著
B. 词义扩大
C. 词义缩小
D. 词义转移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2.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中“园圃”的意义是
A. 种菜的地方
B. 种树的地方
C. 种花的地方
D. 种庄稼的地方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B
3.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变义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A
4.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中“殊”的文中义是()
A. 不同
B. 特别
C. 死
D. 特殊
满分:2.5 分
正确答案:C
5.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中“怒”的意思是()
A. 振奋
B. 奋发
C. 愤怒
D. 怨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试题2及答案(2)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于予與何诛?
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
(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试题(2)参考答案
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
答错1个扣1分。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去。
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前置。
(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语,前置。
(2分)
4、迷,使动用法,使……迷乱。
(2分)
5、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2分)
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3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
(3分)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
(3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3分)
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2分)如“辨”和“辩”。
(举例各占1分)
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
(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
(2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
(2分)(3)把篆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2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2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2分)
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每错1处扣0.5分
(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
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
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
④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
⑤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