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合集下载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06-27护送入我科继续治疗,带入一根胃肠减压管,置入刻度60cm,一根 盆腔引流管,固定妥,引流畅,留置导尿,色清。右侧腹股沟临时起搏器 感知功能佳,起搏频率50bpm,输出10mA,感知2mV。患者既往有高血 压及房颤病史。入科时,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有咳嗽咳痰,能 自行咳出黄白色黏液性痰。查体:腹肌平软,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0次/分,肛门未排气排便。
速碧林 7)解痉、扩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抗凝、溶栓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 需做肠切除术。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1生命体征:ECG 吸氧 心电图 神志 皮肤颜色温湿度 尿 量 2术后活动:半坐卧位 下肢运动 早期下床活动
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饮食护理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伤口护理 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有无出血、渗血及
皮下气肿等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谢谢观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速碧林
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肉注 射。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左右侧交替。注射针 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 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

血栓病人护理措施血栓形成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形成的血块,可以阻塞血管并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护理血栓病人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生命体征: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应该被频繁地监测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密切观察症状:血栓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发红和发热等。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

3.促进血液循环:血栓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帮助病人改变体位,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4.提供舒适的环境: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压力。

此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受热或受凉,也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5.促进活动:如果病情允许,护理人员应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早期康复训练、肢体活动等。

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6.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血栓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凝药物以帮助防止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提供营养支持:病人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来维持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均衡的饮食,并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量。

8.定期更换压力袜:压力袜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工具,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压力袜的状态,并及时更换以确保其有效性。

9.提供教育和支持:护理人员应该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关于血栓预防和管理的教育,包括适当的饮食、锻炼、药物使用和定期复查等。

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提供情绪支持,并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护理血栓病人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同时,与医生和病人家属密切合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心7 , 例 伴呕吐 2例 ; 泻稀水 便 5例, 1 3—1 腹 每3 0 次; 暗红 色大便 l 例。A 院时患者体温 、 脉搏 、 吸 呼 及血压均在正 常范围 。腹膜刺 激征无或相 对较轻 7 例。1 例腹腔镜下胆囊切 除术后 4d 腹 痛呈进行性 , 阵发性加重 , 伴腹 泻稀水样 便 3~ 5次/ , 膜刺激 d腹 征变重且局限 , 4天出现腹部持续性绞痛 , 第 护士抽 血时发现高凝状态 , 临床考虑肠 系膜血管病变 , 急诊 手 术, 术中发现小 肠 已大 部分坏 死。1 腹部 踢伤 例 患者体温呈稽 留热, 高 4 . ℃ ( 最 1 7 腋下 ) 最后 出现 , 中毒性休克 其 中 2 , 例 护士在静 脉抽血 时发现血 流缓慢 , 血液呈 紫黑色 , 血液 在注射器 中很快凝 固 ,
性 绞痛 1例 . 持 续 、 行 性 加 重 3例 ; 胀 8例 , 呈 进 腹 恶
MV T起病缓 慢 , 患者 初感 腹部不 适 、 便秘 或腹 泻 。数 日 或数 周后 , 随肠系膜静脉 血栓蔓 延扩大 , 静 脉血 回流受阻 , 影响肠 曲生机 时, 突然 出现腹部剧烈 绞 痛, 伴恶 心、 呕吐 、 泻和血 水样便 。管 床护士在 腹 接诊时就应该详细询 问病史 、 发病诱 因、 腹痛性质及 伴 随症状 。本组 患者人 院前常有 厌食 、 腹部 不适及 腹泻等前驱症状 , 腹痛大多为胀痛 . 呈持续进行性加 重, 这有别于肠粘连 、 肠梗 阻的阵发性绞痛 。腹痛程 度与腹部体征不 相称是本 病特点 之一 。因此 , 在交 接班时 护 士要 到 床边 一 问 ( 痛 ) 二 摸 ( 部 触 腹 、 腹 诊 ) 三观察( 、 全身情况 ) 使 当班者对患者 的症 状和 ,
效 良好 。
成, 部分肠坏死 。1 腹部踢伤者 死于中毒性 休克 . 例 死后经尸检证 实。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8例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8例

娲 系 膜 上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u eirr ̄e t l spr n ne c o r vi rmb s , e t o oi MVT) 一种 较少 见 的肠 系膜 血 管 nh s 是
心 7倒 , 呕吐 2例 。腹 泻 稀水 便 3 0次, 5例。 ~l dl 暗红 色大便 l例 。人 院时 患 者体 温 、 搏 、 脉 呼吸 、 血 压 在正 常 范 围。无 腹 膜 刺 激 征 或 相 对 较 轻 7倒。
整营养 管端 位置 。 2 4 3 一旦 发现病 人 有 吸入 胃内容 物 应 立即 采取 ..
输 注量 及方法 。 注意 对 患者 进 行 肠 内营养 知 识 指 并
导, 则经 肠营 养的严重 并发症 是 完全可以预 防 的。
怍 者 简升 : 蝣 (9 1 )女 、 庆 人. 管 护 师, 抖 毕业 。 潭 17 一 . 重 主 车 收 稿 日期 {伽 l l 8 修 国 日期 t6 2 ) 2 —l -2 ; 20 一I 4—1 5
越 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 视 。只要我 们在运 用过 程中 傲
慢速度 重新 开始滴 注. 然后逐 步调 整 . 不要同时增 加 滴速和 浓度 。2h复 查 1次 . 复 检 查 数次 . 2次 反 如 检查 胃内容 物仍大 于 10ml 0 应停止肠 内营养 。 2 42 因 咳嗽 、 吐和呃逆 等反 应, 胃管可卷 曲, .. 呕 鼻
1 0ml应减慢 输注速 度或 停止输 入 2 , 5 , ~8h 并通 知 医师 处理 , 证 实 胃潴 留小 于 10 r 后 以低 浓 度 、 经 0 l a
全组 5侧 病 人肠 内 营 养期 间恢 复 良好 . 养状 营 况有 明显改 善, 养支持 前后 血生化 、 营 血糖无 显著差 异 。经肠营 养具 有 经济 、 实惠 、 易于管理 、 筒单易行 、 并 发症 少 . 有助于肠道 功能和 形态 的恢 复等 优点 , 且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护理
• 2.1.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较急,仅少部 分病例起病隐袭,而且临床症状多无明显 的特征性,加之腹痛及腹胀感剧烈,故患 者常担心因为诊断不清而延误诊治导致思 想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甚至濒 死感等。因此,应予以关心,做好相关疾 病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情绪,以配合治 疗和护理。同时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配 合,做到医、护、患三者的充分理解与配 合。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
胆道血管美容 程艳明
病因
•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基础上,这类病人常合并弥漫性动 脉硬化,少数患者由于自发性、孤立性肠 系膜上动脉夹层导致血栓。此外,肠系膜 血管移植术后,血管创伤、血液凝固状态 的改变亦可促使血栓形成。
• 2.1.3安全护理aMVT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肝素及尿激酶,前者 具有抗凝的作用,而后者的主要用途是溶栓。目前临床上常用 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为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每12h 1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普通肝素而言,其出血的副作用 更低。但是在与尿激酶等药物连用时仍有可能导致出血,严重 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而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牙 龈、皮肤及结膜等部位有无出血现象,并观察患者的痰液、尿 液及胃肠引流液等,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 处理。肝素的另一罕见副作用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无 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都可能出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 血小板计数下降及血栓形成。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因使用低分子 量肝素钙而出现该并发症,在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 正常,未造成明显的异位血栓。在护理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 常规,发现血小板有下降的趋势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必要时停用肝素并给予阿司匹林或更换为维生素K拮抗剂。

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血栓形成护理措施简介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血液凝结生成血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甚至阻塞。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管理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正确的体位正确的体位对于预防和管理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位置不动,特别是坐立不安或卧床休息时。

适当的体位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凝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正确的体位建议:•提醒患者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当坐立时,患者应该尽量保持腿部伸展,并避免交叉或交叉腿。

•当卧床休息时,患者可以将床垫垫高一些,以提高下肢的高度。

•患者应搭配使用抗血栓垫或抗静脉曲张袜,以促进血液循环。

积极的运动积极的运动对于预防和管理血栓形成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凝聚。

下面是一些建议:•患者应每天进行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医生或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并监督运动的执行情况。

•在长时间坐着或乘坐飞机等情况下,患者应该经常进行腿部运动,如踮脚尖、提膝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血液黏稠度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建议:•建议患者每天饮水量应符合医生的建议,一般来说,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

•若患者存在肾功能异常或心脏疾病等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分摄入的调整。

•饮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无糖的茶水等健康饮品,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或含糖饮料。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栓形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以控制血栓形成的风险。

以下是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抗凝治疗:通过抑制血液凝聚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护理查房PPT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护理查房PPT
急性肠系膜上 动脉栓塞或血 栓形成护理查
房PPT
目录 概述 护理查房内容 注意事项
概述
概述
简介: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或血栓形成
目的: 介绍护理查房的内容及 注意事项
护理查房内容
护理查房内容
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及主诉 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护理查房内容
检查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 率
注意事项
定期评估患者的肠道排气和排便情况 清洁患者口腔和皮肤,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的液体摄入和尿量情 况,及时纠正脱水情况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查房内容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安慰
护理查房内容
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Fra bibliotek当 的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
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反 馈患者的情况 注意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避 免用药错误和副作用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

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

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

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别,诊断困难。

若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栓子的来源有:①心源性。

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心耳、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心肌梗塞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形成的血栓脱落;③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呈锐角相交,且分出较早,管腔较粗,栓子一旦堵塞动脉、且无侧枝循环提供血供时,其远端分支就发生痉脱落。

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血浆渗至肠壁,肠壁呈出血性梗死。

大量血性液体(包括晶体和胶体)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循环血容量锐减。

肠管缺血缺氧后的代谢产物和肠腔内的细菌、毒素被吸收,造成低血容量、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情急转直下。

如栓塞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入口处,可引起Treitz韧带以下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的缺血坏死。

较常见的栓塞部位在结肠中动脉入口处以脉,则该段肠曲也会发生坏死。

失,出现血运性肠梗阻。

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

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或动脉硬化史。

在多数病人发病急骤,突然发生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伴有频繁呕吐。

初起时腹软,压痛不明显,肠鸣音存在,与腹痛程度不相称。

往往当病人呕吐血性水样物或排出暗红色血便而腹痛有所减轻时,却出现腹时,才想到本病的可能性,为时已晚。

后期则出现腹胀、脉速无力、1.50岁以上,有心脏、血管病史者,突然出现急性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应考虑本病。

现。

立诊断意义较大,约70%的病例能够发现栓塞部位。

度、时期等,对于确诊也很有意义。

6.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金标准。

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或分支突然中断、半月征、充盈缺损、肠壁强化减弱,诊断敏感性为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T)的护理
病历资料
男,63岁,急性面容,2015-01-16 04:54急诊平车入科。
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恶心,有排气, 无发热、呕吐,未解大便,疼痛不能自行缓解。12小时前无明显


将肠系膜动脉狭窄段切除,然后将该动脉再植入腹主动脉; 分期球囊导管扩张和放置支架。
3.手术后处理 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进行消化 道重建手术的患者,并防止手术后形成血栓。
护理措施
急性疼痛 与持续腹痛不能缓解有关
1.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腹痛的变化; 2.体位 协助患者安置舒适体位,可放松腹肌,减轻腹部张力,缓解腹痛。 3.避免肠内压力增高 禁食水,甚至胃肠减压;予肠外营养;急性期禁服泻药及灌肠。 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象及凝血功能。 5.控制感染 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 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6.镇痛 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或采用手术治疗,如介入支架术。
健康教育计划
出院指导
• • • 按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调节抗凝药应用。 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注意锻炼,少量多餐,加强营养。
参考文献
[1] 陈彬彬.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1 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1 ,42 (12):823-825.
[2] 庄艳,杜杰郑,松柏,等.国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874 例临床荟萃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1
Surg.2002; 72(1) : 25-9.
[7] 雷荣兰,唐伟,杨标,等.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04):371-372.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症状轻者)抗凝、溶栓治疗。 适应症:发病时间小于12 h 而没有腹膜炎的早期病例 监测指标:严密监测腹痛情况,1 h 内腹痛缓解是治疗成 功的重要指标[6],,一旦病情进展或出现肠坏死征象应及
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 肝素钠 5mg/0.9%NS500ml • 克林澳 320mg/0.9%NS250ml • 波利维75mg
(12):2211-2213. [3] 殷瑞根,朱海涛,赵天,等.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CT 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医药卫 生.2012,28(20):3054-3055.
[4] Alaedeen DI,Lipman J,Medalie D et al.The singlestaged approach to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bdominal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解除其焦虑情绪。 • 饮食 以清淡为主,饮食规律,小量多餐有利于吸收。


用药指导 继续服用抗凝药物3个月,测凝血酶原时间1次/周,一般维持
在8—12s,根据PT的时间及时调节抗凝药物的剂量。 观察腹部体征,如果呈现阵发性绞痛,及时通知医生护士给予对症处理。
wall hernias in contaminated fields[J]. Hernia,2007,11(1):41-453. [5] 陈彬彬.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1 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1,42 (12 ):823-825. [6] Barakate MS,Cappe I,Curtin A.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J].ANZ J
病因
为什么易发生在腹主动脉? SMA 从腹主动脉前壁较早发出,走向几乎 与腹主动脉平行,直径较粗,来自心脏较大 的附壁血凝块、赘生物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脱 落斑块,很容易随血流进入腹主动脉,在 SMA 主干狭窄处或分叉处导致血栓形成[2]。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率↑ 肠系膜上动脉长期慢性缺血 侧支循环建立 肠坏死和穿孔 少尿 和代酸 急性缺血症状较轻 病情恶化(
01.20 4.20↓ 7.85 126↓ 11.7
01.21 4.19↓ 8.18 126↓ ——
血红蛋白 凝血酶原时 间(PT)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SMAT)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
主要在严重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基础上逐渐发生。 起病隐匿,多发生于老年人。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肠系膜血管移植术后, 动脉粥样硬化[1]
BID 静脉输液 QD8 静脉输液 QD11 口服
• 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
• 立普妥20mg • 拜阿司匹林100mg • 华法林 10mg
QD11 口服
Qn 口服
QD8 口服 QD8 口服
治疗
2.手术治疗

血栓内膜剥脱术;
手术适应症 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行搭桥转流术; 1.发病时间短一般在12h内无肠管坏死者; 2.尚未发生肠坏死的早期病例;
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进行第一次翻身,以后每隔2h翻身一次;清醒患
者鼓励主动活动。[7] • 肠瘘 经瘘口在其远端肠襻内置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继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并纠正酸中毒,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改善中毒症状,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 和治疗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健康教育计划
健康教育
• 心理康复指导
诱因疼痛加重,性质同前,伴随症状及阴性症状同前,仍未解大
便,给予654-2肌注,但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查体:左腹 部及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
检查日期 2015.01.15 2015.01.16 2015.01.16 2015.01.17 项目 腹部CT平片 腹部B超 腹部CT平扫 腹部增强 CT+CTA 结果 双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腹部肠管可见气体 影,未见明显气体平面影。 腹腔肠管积气,未见明显扩张及肠间游离积液
缺血加重)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进展迅速
误诊率高 死亡率高
发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也无特异性临床检测项目[3]
临床表现

痛 坏死
恶心、呕
吐、腹泻 轻
体重下降
肠管 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红细胞比容 及酸中毒等。 腹部X线片(早期)扩大充气 (晚期)呈普遍密度增高 腹腔动脉造影(金标准)[2,4-5] 起始部3cm以内发现血管闭塞,远侧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充盈。 CT扫描 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脂肪肝,腹腔部分小肠肠管积气,食管下端管 壁可疑增厚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血栓或夹层可能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日期
01.17 3.80↓ 14.72↑ 115↓ ——
01.17 4.06↓ 19.91↑ 121↓ 14.4↑
01.18 3.84↓ 13.00↑ 117↓ 12.0
01.19 4.11↓ 8.22 125↓ 10.7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 肠缺血性坏死 若患者出现腹痛加重(剧烈腹部绞痛)、腹膜炎体征、伴频繁呕 吐腹泻提示肠坏死可能,需性腹腔镜探查,切除坏死,可积极抗凝治疗,预防其 发生。 • 血栓再次形成 术后2h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 按摩患者腓肠肌、股二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远端向近端,膝关节伸屈运动;麻醉
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 与肠功能损害、营养摄入不足和禁食水等有关
1.禁食水期间,予肠外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
2.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寒战,局部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规范 配置和使用TNA; 3.保持管道通畅:中心静脉置管不可用于输注血制品、抽血及测压,保持 滴注通畅; 4.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少量多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