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第三章 第二讲 氮的循环 Word版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 解析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故选项A 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很多还原性物质,所以硝酸与Na 2S 反应不能生成H 2S ,与Na 2CO 3反应能生成CO 2,所以选项B 、C 错;选项D 准确。
2.答案 C 解析 A 项,NO 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有,易被O 2氧化为NO 2;B 项,n (NO)=1 mol ×23=23mol ,N (NO)=23N A ;C 项,pH =1时,NO -3氧化Fe 2+;D 项,溶液变黄,Fe 被HNO 3氧化为Fe 3+。
3. 解析 1个NH 4+中含有10个电子,A 错;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最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B 错误;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0.6 N A ;C 准确;铵根离子中,氮与氢原子之间为共价键,D 错。
答案 C4.解析 3体积的NO 2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发生的反应有3NO 2+2NaHCO 3===2NaNO 3+H 2O +NO +2CO 2,剩余气体通过浓硫酸后除去H 2O ,通过Na 2O 2时发生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此时剩余气体为1体积O 2和1体积NO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生反应4NO +3O 2+2H 2O===4HNO 3,显然O 2过量,剩余14体积O 2。
答案 C 5.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此反应常用于检验蛋白质,A 准确。
NH 4Cl分解生成的HCl 和NH 3遇冷又生成NH 4Cl(在试管中凝结),B 错。
NO 2不溶于CCl 4,Br 2易溶于CCl 4,根据CCl 4层的颜色区分红棕色气体是NO 2或是Br 2,C 准确。
在常温下,稀硝酸能氧化铜,而浓硫酸不能氧化铜,由此可推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D 准确。
(完整word版)氮的循环 知识点总结

第1讲氮的循环第二节氮的循环(1)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在空气中约占其体积的78%(2)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方程式:(3)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4)氮的氧化物有六种:N2O、NO、N2O3、NO2、N2O4、N2O5 。
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______________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重要的反应有:(5)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而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700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常作制冷剂。
(6)氨的喷泉实验要成功,需保证烧瓶和烧杯液体之间有足够大的压强差,为此需注意三方面:①氨气要收集满②氨和烧瓶都要干燥③气密性要良好(7)氨的化学性质: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显碱性。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会有白烟产生,原因是挥发出来的HCl和NH3两气体相遇,生成了NH4Cl固体小颗粒。
这也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
c、与O 2反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8)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与制取O2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方法:用碱石灰、固体NaOH等检验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棉花团的作用: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提高了收集NH3的纯度。
(9)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溶于水。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都能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一般用这个原理来检验铵盐。
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浓硝酸
高价金属 + NO2
反应规律: 金属
稀硝酸
高价金属 + NO
分析Cu、Fe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2 3
以此反应制NO2和NO气体。
D.硝酸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根据硝酸的量的多少分别得
到低价、高价或两种价态共存的混合物。
2)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
C P S I2
CO2
+ HNO3(浓)
H3PO4
H2SO4
HIO3
+ NO2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答案:(1)× (2)√ (3)√ (4)× (5)×
(6)√
-3 NH3 (铵盐)
0 N2
+2 NO
+4 NO2
+5 HNO3 (硝酸盐)
1、NH3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易液化
-3 NH3 (铵盐)
0 N2
+2 NO
+4 NO2
(1)见光或受热分解
4HNO3
光 热
2H2O + 4NO2↑+ O2↑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2)

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2)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microsoftword文档(2)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2no2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h2o====2hno3+no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2nh34.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nh4)2so4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nh4+8.氨的催化剂水解的反应4nh3+5o2======4no+6h2o9.碳酸氢铵冷却的反应nh4hco3====nh3↑+co2↑+h2o10.氯化铵冷却的反应nh4cl====nh3↑+hcl↑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2nh3↑+co2↑+h2o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naoh====nacl+nh3↑+h2o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caco3↓+nh3↑+2h2o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4no2↑+o2↑+2h2o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4hno3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4hno3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6nh4cl+n2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6hcl+n2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n2o4氮循环的有关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4.氨气与水的反应: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化学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是许多生命体所需要的基本元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方程式,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化学氮的特性及性质化学氮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7,原子符号为N。
其原子核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并且具有7个电子。
由于氮原子具有电子云的稳定结构,因而它对其他元素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惰性。
化学氮的常见氧化态有+3、+4和+5。
二、氮气的化学方程式氮气是由两个氮原子(N2)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
氮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2(g) + 3H2(g) -> 2NH3(g)这个方程式表示了氮气与氢气的反应产生氨气的过程。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肥和合成塑料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氮的盐类化合物方程式氮还可以形成许多盐类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氮的盐类化合物及其方程式:1. 硝酸盐:硝酸盐是一类含有氮和氧的化合物,其化学方程式表示为:M+NO3- (M为金属离子)2. 氨盐:氨盐是由氨和酸反应而成的化合物,其方程式如下:NH3 + H+ -> NH4+3. 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氮和碳的化合物,其方程式表示为:CN-(氰离子)四、氮的生物循环在自然界中,氮的生物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化合物通过细菌的活动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并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发挥作用。
以下是氮的生物循环的示意图:1. 固氮:一些特殊的细菌具有能力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氨,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
2. 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化合物还原为氮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体中。
3. 氨化:氨化是指将氮化合物转化为氨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土壤中由各种细菌完成。
五、个人观点及总结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的理解对理解生物体内的氮循环、氮肥的利用以及合成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氮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并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便利。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3.2 氮的循环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1.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化学性质放电2NO➢与氧气:N2+O2=====➢与氢气:N2+3H22NH3➢与镁:N2+3Mg点燃Mg3N23.用途➢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4、氮的固定(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2) 分类:➢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12. 注意事项:➢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1)物理性质➢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2) 相互转换➢NO→NO2:2NO+O2====2NO2➢NO2→NO:3NO2+ H2O====2HNO3 + NO(3)影响➢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1.物理性质(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化学必修1 3-2氮的循环

汽车
尾气转化
2NO + 2CO
催化剂
N2 + 2CO2 5N2 + 6H2O
福安一中 陈强
6NO + 4NH3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1、(1) 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 Fe + 4HNO3(稀、足量) = Fe(NO3)3 + 2NO↑+ 2H2O (2)足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 (足量) + 8HNO3(稀) = 3Fe(NO3)2 + 2NO↑+ 4H2O
守恒法 酸性 Cu~Cu(NO.8 0.2mol 64
0.4mol
氧化性 n(HNO3) = n(NO) + n(NO2)
5.6 0.25 mol 22.4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65 mol。
福安一中 陈强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3、稀硝酸和铜片产生气体的探究
例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
并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多少?
4NO 3O2 2H2 O 4HNO3
1 2
4 3 4NO ~ V 4 7
1 2 7 8
1 2
O 2过量
液面上升的高度为7 试管 8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2H2O = 4HNO3
福安一中 陈强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问题
2、浓硝酸中放入足量的铜片
(1) 反应开始时: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2) 反应快要结束时: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3) 反应停止后,再加入稀硫酸: 又有气泡产生 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程式和离⼦⽅程式(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氮⽓1、镁在氮⽓中燃烧:3Mg +N 2Mg 3N 22、氮⽓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反应:N 2+O23、合成氨反应:N 2+3H 2 催化剂⾼温⾼压2NH 3⼆、氨⽓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2、少量氨在氯⽓中燃烧:2NH 3+3Cl 2N 2+6HCl *3、⾜量的氨和氯⽓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4、氨⽓在纯净的氧⽓中燃烧:4NH 3+3O 22N 2+6H 2O *5、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NH 3+3CuO N 2+3Cu +3H 2O 6、氨⽓和⽔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7、氨⽔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ClNH 4Cl +H 2O NH 3·H 2O +H +NH 4++H 2O8、氨⽔与醋酸反应:NH 3·H 2O +CH 3COOHCH 3COONH 4+H 2O NH 3·H 2O +CH 3COOHCH 3COO -+NH 4++H 2O 9、氯化镁溶液加⼊氨⽔:MgCl 2+2NH 3·H 2OMg(OH)2 ↓+2NH 4Cl Mg 2++2NH 3·H 2OMg(OH)2 ↓+2NH 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氨⽔:Al 2(SO 4)3 +6NH 3·H 2O2Al(OH)3 ↓+3(NH 4)2SO 4Al 3++3NH 3·H 2OAl(OH)3 ↓+3NH 4+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氨⽔:FeCl 2+2NH 3·H 2OFe(OH)2 ↓+2NH 4Cl Fe 2++2NH 3·H 2OFe(OH)2 ↓+2NH 4+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氨⽔:FeCl 3+3NH 3·H 2OFe(OH)3 ↓+3NH 4Cl放电Fe3++3NH3·H2O Fe(OH)3↓+3NH4+13、硫酸铜溶液中加⼊氨⽔:CuSO4+2NH3·H2O Cu(OH)2↓+(NH4)2SO4Cu2++2NH3·H2O Cu(OH)2↓+2NH4+*14、硝酸银溶液中加⼊少量氨⽔:AgNO3+NH3·H2O AgOH↓+NH4NO3Ag++NH3·H2O AgOH↓+NH4+*15、硝酸银溶液加⼊过量氨⽔: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Ag++3NH3·H2O Ag(NH3)2++OH-+2H2O*16、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17、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18、氨⽓和氯化氢⽓体产⽣⽩烟:NH3+HCl NH4Cl三、氯化铵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H4Cl+AgNO3AgCl↓+NH4NO3Cl-+Ag+AgCl↓2、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Cl+H2O NH3·H2O+HClNH4++H2O NH3·H2O+H+3、向氯化铵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NH4++OH-NH3↑+H2O4、氯化铵固体和消⽯灰共热: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 Mg(OH)2+2NH4Cl MgCl2+2NH3↑+2H2OMg(OH)2+2NH4+Mg2++2NH3↑+2H2O*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铵溶液:Na[Al(OH)4]+NH4Cl Al(OH)3↓+NaCl+NH3↑+H2O[Al(OH)4]-+NH4+Al(OH)3+NH3↑*7、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Na2SiO3+2NH4Cl2NaCl+H2SiO3↓+2NH3↑SiO32-+2NH4+H2SiO3↓+2NH3↑*8、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NH4Cl+NaNO2N2↑+NaCl+2H2O NH4++NO2-N2↑+2H2O9、加热氯化铵:NH4Cl NH3↑+HCl↑10、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NH3↑+CO2↑+H2O*11、加热硝酸铵:5NH4NO34N2↑+2HNO3+9H2O*12、强热硫酸铵:3(NH4)2SO4N2↑+3SO2↑+4NH3↑+6H2O四、⼀氧化氮1、⼀氧化氮和氧⽓反应:2NO+O22NO2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3O2+2H2O4HNO3*3、氨⽓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4、⼀氧化氮、⼆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NO+NO2+2OH-2NO2-+H2O五、⼆氧化氮1、⼆氧化氮与⽔反应:3NO2+H2O2HNO3+NO3NO2+H2O2H++NO3-+NO2、⼆氧化氮和氧⽓的混合⽓体通⼊⽔中的总反应:4NO2+O2+2H2O4HNO3*3、⼆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2NO2+2OH-NO2-+NO3-+H2O六、硝酸*1、锌与浓硝酸反应:Zn+4HNO3(浓)Zn(NO3)2+2NO2↑+2H2OZn+4H++2NO3-Zn2++2NO2↑+2H2O*2、锌和稀硝酸反应:3Zn+8HNO33Zn(NO3)2+2NO ↑+4H2O3Zn+8H++2NO3-3Zn2++2NO ↑+4H2O3、银与浓硝酸反应:Ag+2HNO3(浓)AgNO3+NO2↑+H2OAg+2H++NO3-Ag++NO2↑+H2O4、银与稀硝酸反应:3Ag+4HNO33AgNO3+NO ↑+2H2O3Ag+4H++NO3-3Ag++NO↑+2H2O5、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6、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浓)3Cu(NO3)2+2NO ↑+4H2O3Cu+8H++2NO3-3Cu2++2NO ↑+4H2O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浓)Fe(NO3)3+3NO2↑+3H2OFe+6H++3NO3-Fe3++3NO2↑+3H2O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Fe+4H++NO3-Fe3++NO ↑+2H2O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 3Fe+8HNO33Fe(NO3)2+2NO ↑+4H2O3Fe+8H++2NO3-3Fe2++2NO ↑+4H2O 10、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 *11、硫与浓硝酸共热:S+6HNO3(浓)H2SO4+6NO2↑+2H2O*12、磷与浓硝酸共热:P+5HNO3(浓)H3PO4+5NO2+H2O↑13、氧化钠溶于硝酸:Na2O+2HNO32NaNO3+H2ONa2O+2H+2Na++H2O14、氧化铜与硝酸反应:CuO+2HNO3Cu(NO3)2+H2OCuO+2H+Cu2++H2O15、氧化铁溶于硝酸:Fe2O3+6HNO32Fe(NO3)3+3H2OFe2O3+6H+2Fe3++3H2O*1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4HNO3(浓)Fe(NO3)3+NO2↑+2H2OFeO+4H++NO3-Fe3++NO2↑+2H2O*1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3FeO+10H++NO3-3Fe3++NO ↑+5H2O*1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Fe3O4+10HNO3(浓)3Fe(NO3)3+NO2↑+5H2OFe3O4+1OH++NO3-3Fe3++NO2↑+5H2O*19、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3Fe3O4+28H++NO3-9Fe3++NO ↑+14H2O*20、⼆氧化硫通⼊浓硝酸中:SO2+2HNO3H2SO4+2NO2↑SO2+2NO3-SO42-+2NO2↑*21、⼆氧化硫通⼊稀硝酸中:3SO2+2HNO3+2H2O3H2SO4+2NO↑3SO2+2NO3-+2H2O4H++3SO42-+2NO↑*22、氢硫酸与浓硝酸反应:H2S+2HNO3(浓)S↓+2NO2↑+2H2OH2S+2H++2NO3-S ↓+2NO2↑+H2O*23、氢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2HNO33S↓+2NO ↑+4H2O3H2S+2H++2NO3-3S↓+2NO↑+4H2O*24、亚硫酸与与浓硝酸反应:H2SO3+2HNO3H2SO4+2NO2↑+H2OH2SO3+2NO3-SO42-+2NO2↑+H2O*25、亚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O3+2HNO33H2SO4+2NO↑+H2O3H2SO3+2H++2NO3-6H++3SO42-+2NO↑+H2O*26、氢碘酸与浓硝酸反应:2HI+2HNO3(浓)I2+2NO2↑+2H2O4H++2I-+2NO3-I2+2NO2↑+2H2O*27、氢碘酸与稀硝酸反应:6HI+2HNO33I2+2NO +4H2O8H++2I-+2NO3-3I2+2NO+4H2O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NaOH+HNO3NaNO3+H2OH++OH-H2O29、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Mg(OH)2+2HNO3Mg(NO3)2+2H2OMg(OH)2+2H+Mg2++2H2O30、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Al(OH)3+3HNO3Al(NO3)3+3H2OAI(OH)3+3H+Al3++3H2O31、氨⽔与硝酸反应:NH3·H2O+HNO3NH4NO3+H2ONH3·H2O+H+NH4++H2O*32、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H)2+4HNO3(浓)Fe(NO3)3+NO2↑+3H2OFe(OH)2+4H++NO3-Fe3++NO2↑+3H2O*33、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3Fe(OH)2+10H++NO3-3Fe3++NO↑+8H2O*3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Fe(NO3)2+2HNO3(浓)Fe(NO3)3+NO2↑+H2OFe2++2H++NO3-Fe3++H2O+NO2↑*3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Fe(NO3)2+10HNO33Fe(NO3)3+NO ↑+5H2O3Fe2++10H++NO3-3Fe3++NO↑+5H2O*36、硫化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4HNO32NaNO3+S↓+2NO2↑+2H2OS2-+4H++2NO3-S↓+2NO2↑+2H2O*37、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Na2S+8HNO36NaNO3+3S↓+2NO ↑+4H2O3S2-+8H++2NO3-3S↓+2NO↑+4H2O*38、碘化钾溶液与浓硝酸混合:2KI+4HNO3(浓)2KNO3+I2+2NO2↑+2H2O2I-+4H++2NO3-I2+2NO2↑+2H2O*39、碘化钾与稀硝酸反应:6KI+8HNO36KNO3+I2+2NO↑+4H2O6I-+8H++2NO3-3I2+2NO↑+4H2O*40、亚硫酸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O3+2HNO3(浓)Na2SO4+2NO2↑+H2OSO32-+2H++2NO3-SO42-+2NO2↑+H2O*41、亚硫酸钠与稀硝酸反应:3Na2SO3+2HNO33Na2SO4+2NO↑+H2O3SO42-+2H++2NO3-3SO42-+2NO↑+H2O42、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4HNO34NO2↑+O2↑+2H2O七、硝酸钠*1、实验室⽤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NaNO3+H2SO4NaHSO4+HNO3↑*2、硝酸钠受热分解:2NaNO32NaNO2+O2↑3、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3Cu+2NaNO3+4H2SO43CuSO4+Na2SO4+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4、加热硝酸铜固体:2Cu(NO3)22CuO+2NO2↑+O2↑*5、加热硝酸银固体:2AgNO32Ag+2NO2↑+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4.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
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
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
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
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
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
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
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
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
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
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
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
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 6HCl+N2
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 N2O4
1.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2.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4.氨气与水的反应:
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
7.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
8.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
9.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
10.氯化铵加热的反应:
11.碳酸铵加热的反应:
1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4.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5.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6.硝酸的分解的反应:
17.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18.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9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20.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21.碳与浓硝酸的反应:
22.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
23.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
24.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
25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
26.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