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金银油墨的配制与使用
凹版油墨配方

凹版油墨配方
凹版油墨是一种可印刷的颜料组合,通常由颜料、树脂、稀释剂和添加剂等组成。
凹版油墨常用于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等不同材质的表面印刷。
在制备凹版油墨的过程中,颜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成分。
颜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印刷材料的属性和要求,以及所需要的颜色和效果来进行较为精细的筛选。
一般来说,颜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光、抗水、稳定等特性,才能满足印刷的要求。
同时,凹版油墨的颜色精度也很重要,因此在选择颜料时,还应考虑颜色鲜艳度、均匀度和光泽度等。
凹版油墨中的树脂是另一个重要成分。
树脂是凹版油墨的粘结剂,它能够将颜料与印刷材料牢固结合。
因此,树脂的质量决定了油墨的耐磨、粘附性能等。
常见的树脂种类有醇酸树脂、酮酸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等。
不同种类的树脂有着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凹版油墨的配方中,需要根据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和印刷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凹版油墨的稀释剂可以使凹版油墨的流动性更好,因此需要添加适量的稀释剂。
常用的凹版油墨稀释剂有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
除了以上的成分外,凹版油墨还需要添加一些助剂来提升其性能,如消泡剂、抗菌剂、干燥助剂等。
这些助剂可以提高油墨的稳定性、防止腐败和增强印刷效果。
总的来说,凹版油墨的配方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成分的特性,制定出最佳的组合方案。
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印刷效果需要不同的配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各种成分的平衡,确保凹版油墨具备较好的粘着性、流动性和色彩鲜艳度,为印刷工作提供优质的印刷效果。
凹版印刷油墨调配方法

凹版印刷油墨调配方法
凹版印刷油墨调配方法通常是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设计稿的色彩要求来进行调配。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调配方法:
1. 确定颜色配方:根据设计稿颜色要求,确认要调配的颜色。
可以使用标准色板或色彩匹配仪来确定颜色的配方。
2. 准备基础油墨:根据需要调配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基础油墨作为调配的起点。
基础油墨一般是已经配好的一种油墨,颜色接近目标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添加颜料:根据配方,将所需颜色的颜料逐渐添加到基础油墨中。
一般情况下,颜料的添加量应该小心控制,一次只添加少量颜料,然后搅拌均匀,再根据需要调整颜色。
4. 调整色彩: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实际效果,对油墨调整进行细致调整。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颜料的添加量,或者添加其他调色剂,来达到目标色彩效果。
5. 测试印刷:将调配好的油墨进行测试印刷。
在印刷机上使用相应的凹版,并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印刷测试。
通过检查印刷效果,如色彩饱和度、颜色准确度等,来判断调配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6. 调整修正:根据实际印刷效果,对油墨进行最后的调整修正。
根据测试印刷
的结果,对色彩进行微调,直到达到设计稿要求的色彩效果。
上述是一种常见的凹版印刷油墨调配方法,具体的调配过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油墨类型和印刷要求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银印刷油墨的组成成分简要介绍

粉或银粉发生化学反应。
④调金油或调银油还应具备快干与快固着 性,防止金墨或银墨印刷品发生背面粘脏。 3.附加剂 在金属中加入少量的亮光浆或透明黄,可增
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
强金墨的亲墨性和传递性;冬天在金墨中加入少 量的红燥油可以加快干燥速度;调墨时加入硬脂 酸酰胺表面活性剂,能使金粉在连结料中充分地
粉颜料的比重较小,易于在液体中漂浮。凹印银 墨中所采用的就是在连结料中具有漂浮能力的 漂浮性银粉。银墨一般采用 400~1000 目的银粉,
如果在大面积区域上印刷银墨的话,可以采用较
低目数的银粉。比如 400 目的银粉来调制银墨,
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
印刷后具有较高的金属光泽。 2.连结料
润湿、分散、漂浮。减少油墨转移过程中的糊版、
堆墨现象。在金墨中加入少量亮光浆能在冲淡金
墨的同时,提高光亮度和黏性,减少金墨堆积、 改善流动性。
2dr0f3c7a 打鸟650元
之间的金墨颜色则偏青,一般称为青金,介于红
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
金和青金之间的称为青红金。在凹版印刷中,调 配金墨一般采用的是 800 目的金粉,且金粉颗粒 的表面大都包裹有表面活性剂,能够跟树脂连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料很好地结合。银粉实际上就是铝粉,是由 65%
的片状铝粉与 35%的挥发性碳氢类溶剂组成。铝
同其它油墨一样,金、银墨主要也是由颜料 和连结料两大部分构成,简单地说,金墨是由金 粉和调金油调配而成的,银墨是由铝粉和调银油
调配而成。 1.颜料
金墨中的颜料是金粉,它实际上是由铜、锌 合金制成的粉末,金粉中的锌的含量一般在 8%~ 30%左右,其中,含锌率在 8%~12%之间的金墨颜
第三章 凹版印刷油墨

3.1 凹印油墨 3.1.1 凹印油墨的组成
1.色料 色料的选择 色泽鲜艳,着色力强 体质要轻、柔软,不易磨损印版滚筒 分散性好 性能稳定 溶剂释放性良好
3.1 凹印油墨 3.1.1 凹印油墨的组成
1.色料 (1)无机颜料
无机盐类:铬黄、铁红、锰紫、体质颜料 氧化物类:钛白、锌钡白 单质元素:碳黑 金属颜料:铜粉、铝粉
是白墨的常用颜料。 锌白:无机颜料,有毒,耐碱、耐热、耐光、耐溶剂但不耐酸。 (2)体质颜料 沉淀碳酸钙(胶质碳酸钙):油墨中一般采用超细级沉淀碳酸钙,稳
定性好,干燥性好,印刷品光滑、网点完整。 沉淀硫酸钡:半透明,在酸、碱、热和光中稳定。 (3)黑色颜料 炭黑:无机颜料。无迁移,遮盖力大,导电性好,耐光8级,耐热5级,
2.连接料
(2)溶剂 溶剂在凹印油墨中起到溶解树脂、决定油墨干燥性能、油墨粘度的
作用。 凹印油墨选择溶剂应满足下列条件: 沸点在80~150℃ 能充分溶解选定的树脂 能将残留在版面上的干燥墨膜溶解 不腐蚀凹印机上各滚筒和刮墨刀 无毒或微毒,无异常刺激气味 有适当的挥发速度
3.辅助剂
抗静电剂 消泡剂 稀释剂 增塑剂 紫外线吸收剂 稳定剂
溶剂挥发状态图
有机溶剂的选择
3.环保与安全 在作业车间内挥发性有要溶剂的浓度必须低于50mg/m3 如果溶剂闪点较低,则可在凹印机的干燥装置中引入惰性气体 在能满足凹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凹印油墨选用的油墨应低毒或无
毒、挥发性小、安全可靠。 4.经济性 在保证印刷质量和生产的稳定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溶
积的大小等,适当调节溶剂的种类和各组成百分比以获得理想的产品 增强对承印材料的润湿或溶解 在印刷塑料薄膜时,如果凹印油墨对薄膜面不润湿或不溶解,导致油墨
凹印油墨

凹印油墨
凹印印刷机使用的油墨包括溶剂型凹印油墨、水性凹印油墨两种。
1、溶剂型凹印油墨成分:
颜料20-35%
树脂(改姓丙烯酸)11-20%
溶剂(乙酸乙酯、正丙酯、乙醇)40-50%
填充料(碳酸钙、高岭土、硫酸钡)5-8%
附加剂(分散剂、聚乙酸蜡、二氧化硅、抗静电剂)0.5-2%
2、水性油墨成分:
丙醇 1- 2%
水 20 – 35%
丙二醇 1 – 3%
水基 45 – 55%
有机颜料 10 – 22%
凹印油墨要求高固化物含量、低粘度、色泽艳、着色力强。
水性凹印油墨作为溶剂类油墨的替代体系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但包装薄膜印刷中的油墨水性化至今仍未达到真正的实用阶段。
(其印刷性能和质量仍然达不到溶剂性凹印油墨印刷的标准,水不挥发,印刷的速度上不去。
)目前水性凹印油墨主要用于纸张上印刷,塑料薄膜印刷还不能替代溶剂类油墨。
所以,油墨行业一直在努力开发对环境污染较小的醇溶油墨来替代苯类凹印油墨。
凹印油墨生产工艺

凹印油墨生产工艺凹印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油墨,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和杂志印刷等领域。
凹印油墨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配制、制浆、调漆、混合、过滤、调整粘度、灌装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配制。
凹印油墨的主要原料包括树脂、颜料、溶剂和助剂。
树脂是油墨的基质,负责油墨的附着力和胶化性能;颜料提供油墨的颜色和遮盖力;溶剂是油墨的溶解介质,使树脂和颜料充分混合;助剂用于调整油墨的流动性和干燥速度等。
接下来是制浆。
将固态树脂和颜料加入制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和助剂,使用搅拌设备进行混合,使颜料均匀分散在树脂溶液中。
制浆的目的是将原料充分研磨和均匀混合,以确保油墨的色彩鲜艳、流动性好。
然后是调漆。
制浆完成后,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对油墨的颜色和性能进行调整。
通过添加颜料或调整溶剂的比例,可以改变油墨的色调、半透明度和浓度等。
调漆需要进行试验和调整,直到达到所需效果。
接着是混合。
将调好的漆通过搅拌设备进行搅拌,使油墨的各种成分均匀混合,以保证油墨的一致性。
混合的目的是使树脂、颜料等组分充分融合在一起,防止沉降和析出现象的发生。
然后是过滤。
搅拌混合后的油墨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通过滤网或过滤纸对油墨进行过滤,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纯净度。
紧接着是调整粘度。
根据印刷机型和印刷材料的要求,需要对油墨的粘度进行调整。
通过添加溶剂或稀释剂,可以增加或降低油墨的粘度,以适应不同的印刷环境和需要。
最后是灌装。
将调好粘度的油墨灌装到包装容器中,以备后续使用。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油墨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凹印油墨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油墨调色配方大全

油墨调色配方大全油墨调色是印刷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影响印刷品的色彩效果和品质。
不同的印刷需求需要不同的油墨调色配方,因此了解各种油墨的调色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份关于油墨调色配方大全。
1. 印刷油墨调色配方胶印、凹印和丝网印刷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原色油墨混合调色:1.1 青色:靛蓝、透明青、白色1.2 黄色:深黄、透明黄、白色1.3 红色:深红、透明红、白色1.4 黑色:深黑、蓝黑、透明黑、白色2. 调色配方2.1 胶印油墨调色配方青色: 6份靛蓝 + 4份透明青 + 2份白色黄色: 7份深黄 + 3份透明黄 + 1份白色红色: 5份深红 + 5份透明红 + 2份白色黑色: 6份深黑 + 3份蓝黑 + 3份透明黑 + 1份白色2.2 凹印油墨调色配方青色: 4份靛蓝 + 5份透明青 + 1份白色黄色: 6份深黄 + 4份透明黄 + 2份白色红色: 3份深红 + 7份透明红 + 3份白色黑色: 5份深黑 + 4份蓝黑 + 4份透明黑 + 2份白色2.3 丝网印刷油墨调色配方青色: 7份靛蓝 + 3份透明青 + 1份白色黄色: 8份深黄 + 2份透明黄 + 2份白色红色: 4份深红 + 6份透明红 + 3份白色黑色: 7份深黑 + 3份蓝黑 + 4份透明黑 + 2份白色3. 注意事项在进行油墨调色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并注意调色油墨的粘度和颜料的均匀程度。
不同的纸张和印刷方式也会对油墨的表现产生影响,因此在调色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工艺要求。
4. 油墨调色配方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4.1 颜色不鲜艳:可能是颜料混合不均匀,可以增加搅拌时间或者增加透明油墨的使用比例来改善4.2 颜色偏暗或偏浅:可以通过适当增减主色油墨的使用比例来调整颜色深浅4.3 出现异味或易褪色:可能是原料质量不过关,建议更换优质的原料并加强对油墨配方的研究和改进油墨调色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凹印油墨的组成、特性及配制(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印油墨的组成、特性及配制(二)
7. 混合型溶剂。
指把上述两种以上溶剂混合在一起的溶剂。
混合型溶剂既能很好地溶解树脂,又能通过改变其配比来调节油墨的干燥速度。
我厂用的就是甲苯、醋酸乙酯、乙醇的混合溶剂。
在凹印油墨中,树脂和溶剂都是连接料。
连接料的主要作用就是把颜料粘接在承印物表面,形成墨膜,达到显示图像、文字的目的。
颜料依靠连接料的粘连作用转移到印品上。
其次在印品上,连接料还起着保护着色、呈现光泽和保护底材的作用。
如果连接料配制得不合适,不但得不到色彩鲜艳,光泽优良的印品,而且印刷时还会产生糊版,粘脏、刮痕,不易干燥等一系列故障,甚至连接料是凹印油墨的重要组分。
一、流动性
流动性是凹印油墨的相对密度、粘度、凝结性、屈服值、触变性、墨丝
长度诸性能的综合反映。
在印刷过程中要求凹印油墨的流动性要好。
如果流动性不好,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粘度不易控制。
在供墨装置中,油墨输送不流畅,可能引起糊版,涂布不均,造成墨膜起“桔皮”现象。
光泽不悦
目等。
但油墨要有一定的颜色浓度,颜料含量不可太低。
但油墨中颜料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塑性流体,流动性很差。
为了保持好的流动性,颜料与连接料应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连接料要有适当的粘度,对颜料要有适当的湿润性,并且使油墨尽量减少触变性和屈服值。
因此配制凹印油墨时,要使油墨自由流畅,细腻均匀,且具有一定内聚力。
二、粘度
粘度是流体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阻碍其分子相对运动能力,即流体流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版印刷金银油墨的配制与使用2009-02-12 15:26:09(已经被浏览411次)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肖志坚金银墨是典型的金属油墨,是现代包装印刷的重要原材料,更是资深包装设计师的“杀手锏”。随着商品包装功能的不断提升,金银墨印刷正以其独有的功效和富贵的气质在包装印刷中展现着耀眼的光彩。1 金属油墨组成凹版用金属油墨主要有两种:金墨和银墨。常用金墨是由铜粉、锌粉、铜合金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一般情况下,金粉中锌含量为8%~30%,比例不同,金粉色相不同,有青金、红金和青红金之分。含锌量为8%~12%的金粉颜色偏红,称为红金;含锌量为20%~30%的金粉颜色偏青,称为青金,介于红金和青金之间的称为青红金。银粉主体成分是金属铝,通常由65%的片状铝粉与35%的挥发性碳氢类溶剂组成。2 金银墨制造金银墨的生产与一般油墨加工工艺差异较大,尤其是金属色料加工。金银墨色料主要是片状金属,面积较普通色料大、轻柔,有较强的反光和折光性,经与硬脂酸作用形成漂浮体,经溶剂溶胀后分散在连接料中,形成油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能通过研磨机反复研磨,否则易失去金属光泽,影响印刷效果。同时为了提高印刷后反光效果和金属光泽,反而要加大金属片微粒。不同油墨公司生产的金银油墨随着生产工艺的差异,配墨用连结料也有较大的区别。1)金银墨原料制备金银墨原料主体成分是金银粉,微粒的平均大小为5~12μm,是由对应金属通过压榨法或滚转机法粉碎而制成的粉末。细度上分为200目、5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2000目等多种,目数不同,制造的油墨用途不同。800目以下的特细粉主要用于制造胶印油墨,800~1000目中等细度金属粉用于制造凹印油墨,较粗粉往往用于制造丝印油墨。金银密度大,粉化后很难有效分散制成油墨,为了获得常规色料分散性能,粉化后必须和硬脂酸作用,在金属粉表面,形成活性薄层,获得漂浮效果。生产和使用金属粉时,必须保护好这层特殊功能的硬脂酸膜,否则会严重影响金属粉的分散效果,致使金银墨失去金色光泽。为了让硬脂酸膜具备有效性和持久性,生产加工时需要注意。①硬脂酸化时,一般不选用含低分子酸、脂肪酸等能置换硬脂酸的连结料。或者酸值在游离酸0.1%~0.2%以下,pH值在5以下或无酸值的连接料,特别是共聚连结料。②要充分发挥金粉的金色,主要要使金粉之上附着一层透明平整的皮膜,所以尽量采用树脂含量高的连结料。③金属粉粒子大,相对密度亦大,所以适印性范围狭窄,要找好金属粉和调金油比例,调配出适合印刷的粘稠度,印刷性,转移性。④加工和使用的过程,避免金属粉与酸、硫化物、干燥剂等接触,储存时,须密封存放在温度变化小的阴暗处。2)油墨制备市场上一般买不到成品凹版金银墨,印刷企业只能买回金银粉或浆料,只有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配。调配工艺决定了成品油墨的质量和印刷效果,一般调配工艺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色料溶胀;二是调墨调色。①色料溶胀。色料溶胀是整个油墨制备的关键过程,直接决定了成品油墨质量和印刷效果。称量:根据工艺要求称量各金属色料。称量和调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须戴上口罩和手套,轻拿轻放,防止金银粉尘进入口鼻中,造成重金属中毒。称量前应该仔细检查金属粉是否变质失效,如:铜粉是否变绿、铝粉是否变黑等。溶胀:将称量好的金属色料轻轻倒入调墨桶中,按2∶1的比例注入有机溶剂浸泡,色料不得超过调墨桶体积的1 / 5,否则需换大桶。浸泡时间5~10min,同时启动搅拌器搅拌,确保金属颜料完全浸泡溶胀。目前主要选择甲苯溶剂溶胀金银粉,考虑到甲苯有毒性,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②调墨调色。将完全溶胀的色料和连接料调金油、调银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制得具有印刷适性的金银油墨。调墨:根据色料种类选择连接料并称量,一般按照2∶1的比例。调配时,将称量好的连接料慢慢注入上工序已完全泡透的色料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桶中金属色料完全均匀分散,一般5~10min。调金油、调银油的选择和用量需要结合色料种类和成分来定。调色:有时为了实现某些特殊效果,会在调配过程中向金属油墨中添加特定颜色的色浆、色粉等来实现彩色金属效果,如:为了提高红金墨的红色效果,往往加入0.5%的金红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属颜料性能和其它色浆性能差异较大,添加后可能会影响到金属墨的性能,建议使用前做些试验。3 金银墨印刷工艺金银墨和普通油墨一样,印刷对象广泛,但是由于其色料的特殊性,也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包括印前图文设计、印刷工艺控制和印后加工等。1)印前设计为了充分利用金银墨能产生富丽堂皇的金属光泽,避免印刷时色料颗粒大,并易与其它材料作用出现变色等问题,在包装设计时,应根据承印材料的类型和印刷工艺,合理设计版面,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美化效果。①图文设计力求简洁醒目,一般主要在实地部分或者色块上应用金、银墨,而对于十分细小的阴文、阳文和层次过渡最好不要设计成金银色,以避免套印困难和金属色露底或错色。②色彩表现上应考虑纸张的金属色泽倾向和光泽对呈色效果的影响,在纸张上印刷金、银墨时通常要先铺设底色墨,比如印刷银色油墨时先铺设一层淡淡的白墨,然后再印刷银色油墨,这样既可以提高银墨层的光泽度,同时还能够加强银墨在纸张上的粘附力。③如果承印物材料是铝箔或者真空镀铝纸,在其上印刷透明黄,就能够达到金色效果;在塑料薄膜复合里印工艺中,在OPP塑料薄膜上印刷透明黄之后再复合铝箔,印刷品墨层也能够达到金色效果,既可以节省昂贵的金属油墨,同时又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④在制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金、银墨的色序安排,一般金银墨最后印刷,以保证其保持金属色泽。2)金银墨凹印金银墨凹印是实现金银墨印刷效果的关键步骤,印刷过程除按照常规工艺控制外,还必须充分认识承印表面、印刷设备、油墨性能、调配工艺以及环境温湿度等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①承印物材料选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承印物材料的表面性能,包括白度、平滑度、表面强度、平整度等指标,伸缩率小,吸墨性适中。如果承印物材料的平整度不好,伸缩性大,坚实性差,难以保持恒定的印刷压力,很容易产生印刷压力不均、印迹墨层附着不牢和墨色发花等质量弊病。因此,如果要在纸张上印刷金、银墨,可以选择铜版纸、玻璃卡纸、白板纸等承印物材料,能够很好地突出金、银墨的金属光泽性。如果承印物材料是塑料薄膜,在印刷之间必须要对塑料薄膜进行预处理,比如电晕处理,以提高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以及金、银墨的附着力。部分材料表面性能不合适时,常在印刷金、银墨前先印底色墨,比如印刷银色油墨时先铺设一层淡淡的白墨,然后再印刷银色油墨,这样可以提高银墨层的光泽度,同时还能够加强银墨在纸张上的黏附力。②油墨调配及控制a.粘度。粘度是油墨应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油墨的转移性能和印刷品的质量,粘度过低容易造成油墨铺展;反之,粘度过高则油墨的转移性能比较差,容易出现大面积实地部分着墨不匀、细线条断裂等弊病。大面积印刷金、银墨时,油墨的粘度可以调得稍低一些,保证印刷后的墨层均匀一致;面积较小的线条上印刷金、银墨时,油墨的粘度则应稍高一些。b.油墨的干燥性。油墨的干燥速度应当适当,油墨的干燥速度太快,容易发生干版,影响油墨的转移,但油墨的干燥速度也不能太慢,否则会发生印刷品背面粘脏现象。选择油墨干燥速度的一般原则是:在印刷机现有的条件下,油墨在进行下一印刷色组之前及进行复卷或堆叠之前应该能够充分干燥,但是在印版上却不能干燥。在印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金、银墨中加入适量的慢干性溶剂或者快干性溶剂,以调整金、银墨的干燥速度。另外,金、银墨的使用还应当遵循随调随印的原则,每次调配的油墨量不宜过多,避免油墨调配量过多而使金粉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金色光泽。③印刷机的控制印刷压力。应当根据印刷方式、油墨性能以及承印物材料的吸墨性能等因素来设置适当的印刷压力,印刷压力过大,油墨铺展,图文容易变粗变宽,甚至糊版;印刷压力太小,传墨量不足,图文可能会着墨不匀。在金、银墨印刷过程中,如果是大面积的实地色块可适当地加大印刷压力,可以使墨层均匀、厚实;如果是较小的线条或者文字,则印刷压力应适当减小一点,避免印迹扩大、糊版等不良弊病的产生。张力控制。应当根据承印物材料的种类及其伸缩率来调整张力,比如PE薄膜的伸缩率比较大,张力值应当小一些;而对于纸张或者PET、OPP等伸缩率小的塑料薄膜,张力可以适当地大一些。此外,收卷张力不宜过大,以防发生背面粘脏。印刷速度。在印刷金墨时,印刷机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由于摩擦作用而产生的热量不断积累,很容易使金墨氧化变黑,不仅会影响金墨的光泽,还有可能会造成糊版。干燥能力。干燥箱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引起承印物材料,尤其是PE薄膜的收缩变形。因此,在设定干燥箱的温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印刷速度、印刷张力、承印物材料的种类以及印刷图案的大小等因素。另外,印后要及时清洗金、银墨的版辊,防止金、银墨干结在版辊网穴中,造成网穴的堵塞。④环境温湿度的控制湿度过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容易使金墨发生变色,而且还会影响纸张承印物材料的含水量,发生尺寸变形,从而造成套印不准等故障。如果湿度太低,空气太干燥,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因此,印刷车间内的温湿度应尽量保持恒定,一般来说,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之间,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宜。4 使用金属油墨时注意事项1)由于金属颜料的密度大,其颜料颗粒非常容易沉淀,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搅拌,上机印刷前要检查油墨桶底部是否有沉淀物,如果搅拌不均匀,印刷品的色相和光泽度差异会较大。2)在印刷过程中随着溶剂的不断挥发,金属油墨的黏度会逐渐增大,为了保证金属油墨稳定而良好的流动性和转移性,要定期测量油墨的黏度并适当添加溶剂,使油墨黏度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3)在印刷金墨、银墨之后,还应该考虑进行UV上光或水性上光,或者对印刷品进行覆膜,以防止金属油墨氧化变色或者脱落。4)金属油墨容易产生气体,特别是银墨,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油墨桶里可能积聚了很多气体,所以打开包装桶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大力开启油墨桶时,桶盖弹起伤人。5)由于金属油墨的价格比普通油墨高很多,回收的金属油墨光泽度又会明显下降,因此,在满足连续运转的前提下,在印刷过程中应尽可能少地添加金属油墨,必要时可以重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