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合集下载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将电能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目标设备的技术。

在传统的无
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通常使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

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传输距离
限制和传输能量损耗等问题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被提出,
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磁场耦合的方式来实现能量传输的方法。

它通
过在发送端产生高频的交变电流,使得发送端的线圈处于谐振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强磁场。

在接收端也放置了一个相同谐振频率的线圈,使其能够接收到发送端的磁场能量。

通过磁
场的耦合,能量可以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在单一发送端和单一接收端的基础上,通过在接
收端添加多个负载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

在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系统中,发送端的电路会为每个接收端的负载电路提供相应的能量。

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
能传输系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同时向多个设备传输能量。

传统的无线电
能传输系统通常只能向一个设备传输能量,而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
同时向多个设备传输能量,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能量分配灵活性,可以
满足多个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需求。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多负载磁
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验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验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器材:
1.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器件: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电容、电阻、谐振电路;
2.发射端电源和信号源;
3.接收端负载电阻、直流电压表;
4.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生成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搭建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电容、电阻和谐振电路的结构;
2.给发射端线圈接入电源和信号源,在示波器上观察是否能产生高频电磁场信号;
3.给接收端线圈接入负载电阻,并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4.调节信号频率,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5.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大小,并记录;
6.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7.改变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3-6,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
8.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9.改变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的尺寸,重复步骤3-6,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
10.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线圈尺寸的关系曲线;
11.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传输效率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需保证线圈与电容及电阻之间的连线正确;
2.实验时应注意观察信号源和示波器的显示,避免高频电磁场对其他
设备造成干扰;
3.实验时需小心操作,避免触摸电源线或其他高压部件。

六、预期结果:
1.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输出电压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之间的关系曲线;
2.分析曲线,得出传输效率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的关系;
3.得出优化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方向,以提高传输效率。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设计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场耦合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与传统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比,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安全性、低辐射等优点,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分析与设计。

首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谐振腔和共振线圈实现能量的传输。

谐振腔和共振线圈之间通过磁场耦合,实现了能量的传输。

谐振腔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必须具备的,谐振腔内的电磁场能量被传输到共振线圈中,再通过共振线圈传输到接收端。

谐振腔和共振线圈的谐振频率需要匹配,以实现高效率的能量传输。

在设计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传输的距离和传输功率的需求。

传输距离的长短决定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和设计参数的选择,传输功率的需求决定了系统的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其次,需要进行谐振腔和共振线圈的设计。

谐振腔的设计主要是确定谐振腔的形状和尺寸,以及谐振腔的谐振频率。

谐振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谐振频率需要与共振线圈的谐振频率匹配。

共振线圈的设计主要是确定线圈的匝数和长度,以及线圈的电感值。

接下来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功率放大器是用来提高传输功率的装置,通常采用放大器来实现。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增益和功率效率等参数。

由于谐振腔和共振线圈是通过磁场耦合进行能量传输的,所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需要采用谐振腔和共振线圈的输入端进行耦合。

最后是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控制功能可以通过监测传输功率、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实现,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过流、过压和过温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传输距离和功率需求的确定,谐振腔和共振线圈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以及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通过电磁场传输能量的技术,已经在无线充电和电力传输等领域得到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其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由电源、谐振电路和电磁辐射装置组成;接收端由谐振电路、整流电路和负载装置组成。

在发送端,电源提供电能给谐振电路,谐振电路通过调节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数值来产生与接收端谐振频率相匹配的电磁场。

电磁辐射装置将电磁场辐射出去,以传输能量。

在接收端,谐振电路接收到发送端辐射出的电磁场,并与发送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

整流电路将接收到的电磁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能,供给负载装置使用。

为了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需要对谐振电路进行精确的设计。

首先,需要通过计算确定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1/(2*π*√(LC)),其中f是谐振频率,L是谐振电感,C是谐振电容。

通过调节谐振电容的数值,可以精确控制谐振频率。

另外,谐振电路中的谐振电感可以通过螺线管或变压器等电感元件来实现。

电感元件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频率范围和能量传输效率等因素。

同时,为了增加能量传输的效率,可以采用功率放大器来提高传输功率。

功率放大器将发送端的电能转换为电磁能量,并将其放大到适合的功率水平。

为了确保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电磁辐射的控制。

可以使用屏蔽罩或改变电磁场的辐射模式来减小电磁辐射范围。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试验和模拟来进行优化。

总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

通过精确设计谐振电路和选取合适的电感元件,可以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同时,需注意对电磁辐射的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研究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源传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无线电能传输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本文旨在通过对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进行研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是利用物理现象中的磁耦合和谐振效应,通过特殊设计的共振装置,在发射端产生电磁场,使其与接收端的共振元件相互耦合。

通过调整共振频率和传输距离,实现高效的无线电能传输。

二、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优势1. 高能量传输效率: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性,减少能量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2. 较远的传输距离:磁耦合谐振技术能够实现能量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的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的便捷性和适用范围。

3. 环境友好:相较于传统的电线传输方式,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具有无线、无污染、无辐射等优势,对环境更加友好。

三、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性能研究1. 共振频率调整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共振频率与传输效率密切相关。

适当调整共振频率可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但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能量损耗增加,降低传输效率。

2. 传输距离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能量传输效率与传输距离成正比。

然而,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能量传输效率会逐渐降低,需要进一步优化装置和技术,提高传输效率。

3. 超导材料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超导材料是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可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是研究的热点,能够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实现超导,提供更好的传输性能。

四、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前景1. 无线电能传输领域:磁耦合谐振式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高效、远距离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有望替代传统的电线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电能技术的发展,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作为其中一种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便利性,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就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利用谐振的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将能量源和能量接收器之间的耦合电路进行谐振,实现高效的无线能量传输。

系统由能量源、能量接收器和磁耦合谐振电路组成。

能量源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一般采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会产生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并通过功率放大器将其放大,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传输到能量接收器。

能量接收器则是接收能量源传输的电能,并将其转化为所需要的直流电能供给电子设备。

能量接收器一般由谐振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负载组成。

谐振电路起到与能量源进行耦合的作用,通过更好地匹配谐振频率,提高能量传输的效率。

整流电路则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通过稳压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给负载使用。

磁耦合谐振电路作为传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电路主要由线圈和电容器组成。

线圈部分包括送电线圈和接电线圈,通过线圈间的磁耦合实现能量的传输。

电容器则用于实现谐振频率的匹配,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采用了谐振电路,能够实现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其次,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相对较远的距离,不受物体遮挡的影响。

与传统的电线传输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此外,传输的能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使能量传输更加智能化。

目前,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多个领域均有应用。

在医疗领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无线充电,提高患者的使用便利性。

在工业领域,可以用于机器人、传感器等设备的供电,减少供电线路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而无需使用传统的导线连接。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电子设备充电等领域。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基于磁耦合和谐振实现的一种能量传输系统。

下面将对该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 系统原理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能量发射端和能量接收端。

能量发射端包括功率放大器和发射线圈,能量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能量发射端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输入电源信号放大,并通过发射线圈将能量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传输出去。

能量接收端的接收线圈接收到高频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能供电使用。

2. 系统设计(1)能量发射端设计能量发射端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频率,发射线圈的感应系数和谐振频率。

功率放大器应具有足够的功率输出,并能够将输入电源信号放大到高频电磁波的水平。

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可以通过控制电源电压来实现。

发射线圈的感应系数决定了能量传输的效果。

感应系数较大会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但也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需要在效率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谐振频率应与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相匹配,以实现最佳能量传输效果。

谐振频率可以通过调整发射线圈的电感和电容来实现。

整流电路应能够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一种常用的整流电路是使用稳压二极管和电容器的整流电路。

3. 系统优化为了实现最佳的能量传输效果,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调整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物理尺寸和位置来优化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

这可以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可以通过使用集成电路和微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这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通过改进谐振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整流电路的效率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磁场耦合实现能量传输的技术,其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文将针对该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通过谐振器和磁耦合器实现能量传输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发射端的谐振器产生的磁场能量,通过磁耦合器传输到接收端的谐振器,再转换为电能。

在传输过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器需要保持共振,以达到最大传输效率。

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技术1. 谐振器设计技术谐振器设计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谐振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频率匹配、谐振特性、功率损耗等因素,以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2. 磁耦合器设计技术磁耦合器是实现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需要考虑磁场耦合效率、磁耦合距离、传输效率等因素,以实现可靠的能量传输。

3. 控制与调节技术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控制与调节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控制谐振器的频率、功率和相位,可以实现对能量传输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调节,提高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4. 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涉及多个部件和子系统,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对于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可以实现功率损耗的最小化、传输效率的最大化等目标。

5. 安全与防护技术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安全与防护技术需要得到重视。

通过设计安全机制、防护措施等手段,可以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可靠。

三、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由于其传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与应用。

1. 电动汽车充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解决传统充电方式存在的插座损坏、充电线松动等问题,提高充电便利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DOI:10.16640/jki.37-1222/t.2016.12.137
1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1)无线电能传输。

无线电能传输,简称WP■技术,是根据能量传输过程中中继能量形式的不同,在不使用导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电场等进行进行传输的新型技术。

其主要包括:磁(场)
耦合式、电(场)耦合式、电磁辐射式(如太阳辐射)、机械波耦合式(超声)。

其中,磁耦合式是目前研究最为火热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也就是将高频电源加载到发射线圈,使发射线圈在电源激励下产生高频磁场,接收线圈在此高频磁场作用下,耦合产生电流,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这项技术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基于能源供给而产生的无线电技术将会创造出人类能源史的新里程,其给大众带来的意义与影响也非同凡响。

这项技术的使用具有以下的特点:
1 )通用性电波的传输不需要导线进行连接一旦普及,将会使电子产品从导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电器接口、兼容性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供电更方便,便捷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便携性、实用性目前的生活状况下实现无线电能传输依旧面临这挑战,但这项技术的推广,将会极大的提高传输的速度、传输
的量,对彻底解决人民生活中电力的供给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方便生活,提高效率。

同时,对于目前很多缺乏或者无法布置电线造成的供电困难现象,无线电能传输的普及将会使这难题得到解决,紧急情况下快速地供电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加拿大等国开始尝试使用辐射式供电驱动的无人飞机作为电视转播台。

3)美观性不以导线连接的无线电能传输,将会推动电子设备的体积进一步的减小,电子设备的数据线将不再需要,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营造一种美观性。

在能效转化效率、电磁人体辐射安全的情况下,无线供电时代的普及,将能够有效解决家庭布线、家电固定化等破坏问题,节省铜、塑料等资源。

4)安全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普及,将会消除电子设备接触产生的电火花、电火花可能引起的爆炸、插头损坏和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

如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的防水性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5)绿色性、永久性若空间太阳能发电实现真正的商业运作化,人类将能从太阳能得到巨大的能量,在能源不缺乏的基础上,无线电能传输将而真正解决能源问题,实现绿色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解决能源危机,造福后代。

(2)磁耦合谐振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物理学的"谐振" 原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传输能量。

基于磁场谐振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实际上是将磁场作为传输的介质,当电源发送端的振荡磁场频率和接收端
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接收端产生共振,通过共振建立发射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传递通道,从而有效地传输能量。

2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耦合谐振系统中,铜线绕制的发射线圈为电感L,L 与谐振电容并联构成谐振体,谐振体产生自谐振频率在空间振荡,产生磁场。

接收端也是由一个接收线圈并联一个电容形成的谐振体,其谐振频率与发射端相同,感应的磁场在空间震荡,两个谐振体同时在不断的交换磁场能,电场能与磁场能交换以相同频率振荡的能量交换,构成耦合谐振系统。

磁耦合谐振式系统原理框架图如图 1 所示。

此项目我们设计了三部分,主要有发射端电路设计,接收端
电路设计和线圈电路设计。

发射端采用自激振荡电路将15V 的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交流电。

接收端部分采用整流和滤波模块将感应交流电流处理后输出为直流电压。

线圈是自己动手绕制的,用的材料是热损耗小的铜线圈。

(1)发射端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铁芯、共振线圈,环状的发射线圈作为磁耦合部分的一次测绕组。

共振线圈的首端和尾端均延伸出一段导体后连接,该连接处也作为感应耦合部分的二次侧绕组。

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的磁场在共振线圈的首尾端连接处上感应出同样频率的交变电流,从而使发射线圈与共振线圈之间通过铁芯以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能量,该电磁能量在共振线圈中产生同样频率的交变磁场,从而向接收端传输能量。

(2)接收端把接收端收到的信号经过整流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供给负载使用。

接收端由整流滤波模块和负载模块组成。

整流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电路,每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最大值,比全波整流电路小一半。

其优点是效率较高,稳定性较好。

滤波电路就是在电感电容滤波电路前并联一个滤波电容,这样滤波效果极佳,但是整流二极管的冲击电流较大,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小的场合。

(3)线圈耦合线圈的选型很重要,在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绕制耦合线圈时,要考虑其体积,厚度,还要考虑发射与接收线圈自身的品质因数以及散热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特性,我们绕制的线圈匝数较少,这样有利于减少损耗。

绕制线圈的形状采用螺线管线圈式结构,因为平面螺旋线圈式线圈厚度很薄,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位置要求很严格,一旦两个线圈中心点不一致会使传输效率大幅度下降。

而螺线管式线圈磁场均匀方向好,每单位体积所能产生的磁场强度最大,这样它的互感耦合系数较高。

螺线管式结构如图 2 所示,平面螺旋式结构如图 3 所示。

3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发展前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从目前来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其具有的便捷性、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等在家电领域、汽车领域、医疗器械行业以及一些特殊的额行业将会得到更深入的推广。

同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作为先进的科技理论,其复杂程度、技术难度较大,包括了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物理
学、等诸多学科,还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展开研究,这次做出来的实物可以实现无线电能传输,但能实现的距离较小,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方面发掘出更好的电子来完成无线电能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