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科自2010年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管理

管理也可出效益。抓住我科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为契机,肾病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肾病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药治疗肾病新进展等内容。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肾病科新理论和中医特色疗法的最新进展。同时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开展疑难病例中西医大讨论,确保中医在急危重病例参与率,严格实行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且确保每个住院病人护理内容有中医和中医特色。注重内涵建设,我科在院部的关心下,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检查验收,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肾病专科单位,科室由弱变大,成功举办了2期国家级中医肾病继教班,且重视科研工作,“肾活检的临床应用”获六安市科技三等奖,“加减八珍汤在慢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正在科研中。目前开放床为90张,常年住院病人在100人,中医优势病种在临床中达到最大体现,中医专科制剂和疗效在全院应用率遥遥领先,坚持中医临床路径广泛开展,且“消渴病肾病”“劳淋”“慢性肾衰”等病种被安徽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组长单位。目前我科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名声,病

员覆盖皖西,甚至河南,山东等地病人慕名而来。同时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核心制度,在十二五期间,我科没有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科室管理严谨科学,科室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李传平老中医为肾病科指导老师和学术带头人,确定了束永兵和王晓星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全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全部在国家著名中西医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以上,且参加国家中医管理局各种中医重点专科学习班,目前,全科有高级职称6人,护理高级职称1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李传平医师荣获首届江淮名医和安徽省名中医,在十二五期间新进的医师全部是中医院毕业的硕士生。有了重点专科这个这个平台,我们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和合理。

三、学科建设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合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的标准,制定了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和病历书写,均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医疗活动。确定了慢肾风,慢性肾衰,水肿,三个病种确定为肾病中医优势病种,均制定了严格的临床路径,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到98%以上。制定了三年和五年学科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部分自制剂研发计划和科研计划,正逐步实施。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除跟师学习外,定

期开展老中医查房和科内讲座,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目前肾病科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其中,中药药浴治疗肾衰患者顽固性瘙痒,中药外洗减轻水肿,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肾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以上特色疗法,疗效确切,优势明显,特别是我科的中医专科制剂疗效确切,正逐渐形成品牌,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四、仪器设备

不断增加新的仪器设备,满足临床需要。目前设置了专门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室。配备有结肠透析治疗仪、中药熏洗仪、肾病治疗仪、专科检查床等专科设备。按照规划,正准备购置更先进的诊疗仪器,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五、业务成绩

我科自从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中专科以来,由于狠抓业务和医疗质量发展,肾病科门诊量、出院病人量、手术量均较每年均有较大程度增长,科研和临床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中西医治疗肾病技术在皖西乃至安徽省可以说是一流的,特别是中医特色疗法和中医特色护理,带动了六安市中医药的发展。同时我科重视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带,每年对全市的县级中医院对口科室实行举办学习班,走基层手把手传授中医特色疗法,举行义诊等方式,把中医理论,技术等发扬光大,收到社会一致好评。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还不是尽善尽美,比如,中医优势病种数量不是太多,中医临床路径还没有全覆盖,某些优势病种中医特色疗

法还不鲜明。我们将以此次省中医管理局复评工作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按照严要求,执行高标准,将我们肾病科建设成中医特色明显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中医重点专科,造福人民。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科

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 的自评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神经外科 关于申报XX市医学重点专科自评表 一、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2008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服务水平高的二级学科。2018年科室获“2017年度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设床位67张。床单元设施先进,有ABS双摇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配有满足诊疗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如配有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心电监护仪,静脉注射泵和输液泵等设备。 我科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有5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进修学习;有1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介入技术。 我科有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我科诊疗技术水平高,能熟练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占位、脑积水、环枕畸形等。对疑难重症,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恶性电解质紊乱、鞍区占位等,抢救成功率达80-90%。有较为完整的医技支撑体系,如CT核磁血管成像,开颅动力系统,头架支撑系统,手术显微镜,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等。 近年来,我科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和步伐,具备一支从事神经外科的专科医师队伍,能开展多项省内先进的项目,

二、专科研究能力 我科专科研究能力较强,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学术成就。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立项1项。 (一)研究方向 我科科研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有专业特性,技术难度高,对医师队伍的要求极高。近年来,四川省神经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四川省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三年全面排名第三(复旦排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带动下,四川省地市级医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地域及技术等限制,困难重重。我科拥有与本专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头架固定系统等。科室有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出血及缺血性脑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我科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科的论文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曾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四川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两项;现承担有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我们坚持以基层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基层需求,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院属于县医院上划的市级医院,属于基层医院,起点较低,立项后可得到持续加速发展,为我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立做出贡献,带动地区神经外科学科发展,极大改善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

最新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 关于申报XX市医学重点专科自评表 一、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2008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服务水平高的二级学科。2018年科室获“2017年度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设床位67张。床单元设施先进,有ABS双摇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配有满足诊疗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如配有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心电监护仪,静脉注射泵和输液泵等设备。 我科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有5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进修学习;有1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介入技术。 我科有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我科诊疗技术水平高,能熟练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占位、脑积水、环枕畸形等。对疑难重症,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恶性电解质紊乱、鞍区占位等,抢救成功率达80-90%。有较为完整的医技支撑体系,如CT核磁血管成像,开颅动力系统,头架支撑系统,手术显微镜,数字化X线摄片系统等。 近年来,我科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和步伐,具备一支从事

神经外科的专科医师队伍,能开展多项省内先进的项目, 二、专科研究能力 我科专科研究能力较强,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学术成就。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立项1项。 (一)研究方向 我科科研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有专业特性,技术难度高,对医师队伍的要求极高。近年来,四川省神经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四川省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三年全面排名第三(复旦排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带动下,四川省地市级医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地域及技术等限制,困难重重。我科拥有与本专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头架固定系统等。科室有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出血及缺血性脑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我科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科的论文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曾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四川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两项;现承担有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我们坚持以基层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基层需求,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院属于县医院上划的市级医院,属于基层医院,起点较低,立项后可得到持续加速发展,

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肾病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六安市中医院肾病科自2010年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管理 管理也可出效益。抓住我科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为契机,肾病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肾病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药治疗肾病新进展等内容。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肾病科新理论和中医特色疗法的最新进展。同时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开展疑难病例中西医大讨论,确保中医在急危重病例参与率,严格实行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且确保每个住院病人护理内容有中医和中医特色。注重内涵建设,我科在院部的关心下,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管理局检查验收,成为国家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肾病专科单位,科室由弱变大,成功举办了2期国家级中医肾病继教班,且重视科研工作,“肾活检的临床应用”获六安市科技三等奖,“加减八珍汤在慢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正在科研中。目前开放床为90张,常年住院病人在100人,中医优势病种在临床中达到最大体现,中医专科制剂和疗效在全院应用率遥遥领先,坚持中医临床路径广泛开展,且“消渴病肾病”“劳淋”“慢性肾衰”等病种被安徽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组长单位。目前我科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名声,病

员覆盖皖西,甚至河南,山东等地病人慕名而来。同时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核心制度,在十二五期间,我科没有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科室管理严谨科学,科室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李传平老中医为肾病科指导老师和学术带头人,确定了束永兵和王晓星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全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全部在国家著名中西医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以上,且参加国家中医管理局各种中医重点专科学习班,目前,全科有高级职称6人,护理高级职称1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李传平医师荣获首届江淮名医和安徽省名中医,在十二五期间新进的医师全部是中医院毕业的硕士生。有了重点专科这个这个平台,我们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完善和合理。 三、学科建设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合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的标准,制定了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和病历书写,均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医疗活动。确定了慢肾风,慢性肾衰,水肿,三个病种确定为肾病中医优势病种,均制定了严格的临床路径,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到98%以上。制定了三年和五年学科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部分自制剂研发计划和科研计划,正逐步实施。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除跟师学习外,定

医院科室建设自查报告

医院科室建设自查报告 病区及科室布局病区及科室布局, 病区整洁,科室布局合理,标识规范。达标,得满分;20分床位设置床位数较建设前明显增加,且布局合理,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40分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心设备数量和固定资产总额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40分。人才队伍:医师队伍结构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建设以前明显优化。达标,得满分;30分护理队伍结构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建设以前明显优化。达标,得满分;30分护理人事代理制度落实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制度落实率80%以上。达标,得满分;15分。科研教学 主持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情况,国家级课题每项8分,省部级4分,地厅级2分,累计不超过20分,16分。出版学术专著情况每项专著4分,4分。在SCI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情况SCI每篇3分,CSCD每篇1分,10篇,10分。学会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担任省级及以上学会或学术刊物的主委、主编每人3分,副主委、副主编每人1分,累计不超过10分。研究生培 养中心每培养1名博士得3分,培养1名硕士得1分,累计不超过10分。服务能力

亚专业设置亚专业设置合理,总体技术水平高,在全省处于前两位。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分。 平均年出院人数、门诊人次、手术台次出院人数门诊人次、手术台次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分。 诊疗技术的先进性有2项以上省内领先技术,开展例数居省内同专业科室前两位,效益良好。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分。 疑难重症诊治能力 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病例不低于60%,治疗方案合理,疗效良好。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中医药服务根据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中药使用比例、配备中医药人员比例、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病人比例、每月中医师查房次数,酌情量分。中医类中心除上述项目外,重点病重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均不低于85%,重点病重住院中医药治疗率均不低于70%;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低于60%,“服务能力”项目不得分。技术帮扶对2家以上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帮助建设专科,效果良好。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接收3个月以上进修情况平均每年接收4名以上人员进行3个月以上进修。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医疗质量落实省卫生厅22项核心制度落实核心制度的规章措施健全。达标,得满分;5分。医疗安全及风险防范科室有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保

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针灸推拿科云南省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针灸推拿科自2012年底成为红河州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基本情况 科室成立于198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传统的针灸、推拿、理疗为石屏县人民群众解除病痛,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现有医护人员15人,医生7人,护士8人,床位30张,2014年收治患者960人,年收入285万余元。孔庆明医生的《曲安奈德加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研究》荣获石屏县2005年度科技三等奖。科室制定了优势病种3个(面瘫、项痹、腰痛),同时已制定了3个优势病种的疗治方案及临床路径。现科室有各种针灸设备、全自动颈腰椎牵引床、中药熏蒸床、超声波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电脑康复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等多种设备。开展了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熏蒸、热敷、足疗、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拔罐、放血、刮痧、耳穴、火针、浮针、理疗等多种疗法。治疗病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皮肤科的多种疾病,其中对面瘫、项痹、腰痛、肩凝、膝痹、中风、头痛、耳鸣、美容美体等具有特殊疗

效。管理也可出效益。针灸推拿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新理论和手法方式的最新进展。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严格按照首诊负责制管理患者。疑难病例讨论,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安全。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孔庆明老中医为针灸推拿科中医药学术指导老师,确定了后嘉良中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科室今年准备申报石屏县《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科技进步三等奖。增强人员培训,2010派许芳医师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2011年派王艳萍、后嘉良、张恩三名医师到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针灸推拿专业。2014年派王艳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全科医师。今年科室拟派遣一名中医师到省级医院继续培训针灸、推拿专业。除以上外,科内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活动,目前全科医师均能开展针灸、穴位埋线和中医辨证治疗。

重点专科中期评估准备材料清单20141224

重点专科中期评估准备材料清单 1、专科建设情况汇报幻灯(约20分钟) 要求:汇报的内容紧扣国家局下发的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内容,前段时间各专科提交的中期评估自评报告也是要求围绕建设要求进行书写,因此可参照自评报告,需突出亮点及内涵——体现专科在十二五中期建设的成效。幻灯形式科参照附件提供的两个幻灯(十一五重点专科验收时的幻灯)。 2、现场检查 (1)现场评估评分标准的相关数据及支撑材料 如临床专科:①近1年(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出院患者一览表),建议提前挑选好相应的病案(虽然标准说是“随机”,如果检查专家无明确要求随机抽,就可提供提前准备的病案给专家); ②疑难病案至少5份(据前期省局在省二中试评时反馈的情况,评审专家对这一块比较看重,所以注意挑选病案的质量); ③门诊诊疗活动(有执业类别的专科人员花名册,明确检查当日专科至少有3位中医类别的医师出门诊) ④技术应用(提供相关的数据,图片等,最好备有技术应用的场地及材料,如专家提出现场查看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尽量提供)(2)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年版)实施细则具体支撑材料(为今年院内重点专科检查评估标准相关材料,建议补充2014年度的相关数据及材料); (3)重点专科监测指标报表(刚刚各专科在监测系统报送的数据,

专科会查对核实,需提供报送数据的相关职称资料);【治未病、护理、临床药学此项无需提供】 3、人员安排 检查当日,原则上各专科负责人陪同,并安排人员协助专家做好检查情况记录及提供具体材料供专家审阅(人员必须熟悉备检材料);4、场地安排 检查地点统一安排在大德路总院,请各专科提前做好示教室布置及相关备检材料的摆放。无示教室的专家医教处正在协调地方。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自评报告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自评报告 (公章) 2018年12月21日 —1—

一、总体情况 (一)党委统筹推进建设情况。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成立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发展规划处,由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一流学科的日常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处由党委书记直接管理,亲自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各项工作。 各一流学科所在学院成立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小组,由院长和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落实本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制定本学科建设资金使用方案并负责实施,确保完成建设目标。 (二)学科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健全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优化一流学科运行方式,完善一流学科建设保障体系,构建一流学科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一流学科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构建学科特区以及一流学科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以项目化目标管理为主,加强对“一流学科”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对建设进程、任务、措施、目标等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考核。一流学科建设实行“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教授专家委员会”负责建设运行的评估、论证、验收的模式。一流学科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学校党政领导为 —2—

学校主体责任人,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党政领导为建设学科主体责任人,学科带头人为建设学科直接责任人。 出台《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三)目标完成与经费使用情况。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任务完成总体情况、资金到位与配套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度任务完成总体情况良好,对标广西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的主要建设指标,我校在学科方向与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一级指标都完成了既定的建设目标任务,其中,高层次人才有突破,获广西高层次人才D层次1人;人才培养质量有提高,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完成率260%、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完成率为800%、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比例完成率为340%。 经费到位情况。学校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总经费283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经费1400万元,学校配套14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 经费使用情况。学校2018年一流学科建设总支出2130万元,总体支出进度为75%。其中,财政专项经费1400万元已全部使用完毕,专项经费支出进度为100%;学校配套经费支出730万元,配套经费支出进度为51%。 —3—

中医专项资金使用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自评报告

xxx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绩效评价报告 (2014-2016年度) 一、基本概况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自查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书记任组长,负责项目自查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具体如下: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自查工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医务科,由XX负责具体工作。负责项目自查工作具体督导,成员由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资金使用、信息、档案、文件等核对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4-2016年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粤中医办函【2017】48号)的要求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我院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本项目自查评分92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二)、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基本情况 xxx中医院2016年得到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下达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共50万元。 二、项目专项资金绩效报告情况

医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 资金管理要求。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建设。 1.项目范围 xxx中医院xx科 2.建设内容 (1)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促进医疗技术发展。 (4)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5)加强科研教学建设。 (6)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三、实施与管理 1.成立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制定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重点专科建设)使用内容

万元。56.7预算总金额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至2016年12月31日止,预算中所有使用内容均已到位,预算执行率100%,实际项目结转资金余额0.38万元。确立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预期成果明确,细化程度高、可量化,有项目预算明细文件,项目预算明细文件规范合理,实际到位资金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万元。资金到位及时率100%,及时到位资金50万元。项目过程文档规范齐全,有具体的项目执行管理制度,有具体项目实施人员安排、场地设备且落实到位。项目负责人、内容、进度、支出调整的手续证明文件完整,制定了项目质量标准或质量管理文件,采取了相应的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等必须的控制措施,有中医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项目资金支出审批规范,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项目设备的招标采购,项目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无涉及资金调整程序,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中医药项目财务检查,项目范围康复科床位开放床位65张,专科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并达到地市领先水平,学术带头人在本地区相关专业学术组织担任理事,专科技术骨干在本地区学

医院科室建设自查报告

医院科室建设自查报告医院科室建设自查报告 规划管理: 科室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及具体实施计划,医院有针对中西医结合急诊科(专 科)建设的扶持措施。30分 设施设备: 病区及科室布局病区及科室布局, 病区整洁,科室布局合理, 标识规范。达标,得满分;20分 床位设置床位数较建设前明显增加,且布局合理,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 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40分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心(专科)设备数量和固定资产总额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40分。 人才队伍: 医师队伍结构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建设以前明显优化。达标,得满 分;30分 护理队伍结构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建设以前明显优化。达标, 得满分;30分 护理人事代理(派遣)制度落实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制度落实率80%以 上。达标,得满分;15分。 科研教学(7%) 主持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情况,国家级课题每项8分,省部级4分,地厅级2分,累计不超过20分,16分。 出版学术专著情况每项专著4分,4分。 在SCI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SCI每篇3分,CSCD每篇1分,10 篇,10分。 学会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担任省级及以上学会或学术刊物的主委、主编每人3分,副主委、副主编每人1分,累计不超过10分。 研究生培养中心(专科)每培养1名博士得3分,培养1名硕士得1分, 累计不超过10分。 服务能力(30%) 亚专业设置亚专业设置合理,总体技术水平高,在全省处于前两 位。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分。 平均年出院人数、门诊人次、手术台次出院人数门诊人次、手术台次处于省属医院同专业科室前两位。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 分。 诊疗技术的先进性有2项以上省内领先技术,开展例数居省内同专业科室前两位,效益良好。达标,得满分;不达标,不得分。 疑难重症诊治能力 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病例不低于60%,治疗方案合理,疗效良好。达 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 中医药服务 根据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中药使用比例、配备中医药人员比例、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病人比例、每月中医师查房次数,酌情量分。中医类中心(专科)除上述项目外,重点病重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均不低于85%,重点病重住院中医药治疗率均不低于70%;达标,得满分;不达标,酌情量分;低于60%,

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建设自查报告

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骨科重点专科 建设自查报告 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建设自查报告我县人民医院骨科于 2015 年 10月由第一骨科医院援建成立。 2016 年申请县级重点专科在建科室。实施项目工作以来,我县加大了对骨科进行人才培养、硬件投入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全面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使科室的两个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评估标准》要求,现对我县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得分 937分。 一、基础条件 (一 )发展环境。 1、在局长和院长领导下,医务科为专科建设办事机构,其他科室协助并指导骨科完成专科建设工作。 2、专科建设经费单列,专款专用。 3、专科逐步增加医疗设备,满足专科技术项目需要。 (二 )专科规模。 1、骨科开设门诊和住院两部分,骨科门诊专诊室,开展颈腰椎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骨折的复位等的治疗。 2、骨科住院实际开放床位 30 张,业务用房≥35 平方米,扣 2分。 3、目前开展了四肢骨折手术、膝关节镜手术、胸腰椎骨折及颈腰椎疾病的传统治疗等。 (三 )科室管理。

1、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总结。 2、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 2 个: 骨科治疗组、康复治疗组 ; 岗位职责明确,认真履行职责。 二、技术队伍 1、学科学术带头人学科学术带头人胡斌,副主任医师。无科研项目扣除 10分,发表论文 3篇扣除 2分。 2、专科人员结构全科现有医生 8 人,护士 13 人。医师职称比为副高: 中: ,初=1: 2: 7 扣除 6 分。研究生以上学历 1 人,本科学历 18人 ,大专学历 1 人 ,中专学历 1人。专科骨干主治以上职称 2 人,扣除 2 分。 3、专科人才培养科室制定有专科人才培训规划并予实施, 2017 年外出进修、培训 4 人次, 2018 年外出进修、培训 5人次 ; 2019 年外出进修、培训 6 人次。 三、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 )专科工作量。 1、 2017 年全年床位使用率 90.5%,科室床位周转次数 9.3 次/年 ; 2018 年全年床位使用率 91.5%,科室床位周转次数 8.6/年 ; 2019 年全年床位使用率 92.5%,科室床位周转次数 8.5 次 /年 ; 床位周转率低于全省水平扣除 6分。 2、 2017年全年骨科平均住院天数 10.5 天, 2018年骨科平均

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建设自查报告

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建设自查报告 我县人民医院骨科于2015年10月由第一骨科医院援建成立。2016年申请县级重点专科在建科室。实施项目工作以来,我县加大了对骨科进行人才培养、硬件投入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全面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使科室的两个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评估标准》要求,现对我县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得分937分。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环境。 1、在局长和院长领导下,医务科为专科建设办事机构,其他科室协助并指导骨科完成专科建设工作。 2、专科建设经费单列,专款专用。 3、专科逐步增加医疗设备,满足专科技术项目需要。 (二)专科规模。 1、骨科开设门诊和住院两部分,骨科门诊专诊室,开展颈腰椎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骨折的复位等的治疗。 2、骨科住院实际开放床位30张,业务用房≥35平方米,扣2分。 3、目前开展了四肢骨折手术、膝关节镜手术、胸腰椎骨折及颈

腰椎疾病的传统治疗等。 (三)科室管理。 1、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总结。 2、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2个:骨科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岗位职责明确,认真履行职责。 二、技术队伍 1、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科学术带头人胡斌,副主任医师。无科研项目扣除10分,发表论文3篇扣除2分。 2、专科人员结构 全科现有医生8人,护士13人。医师职称比为副高:中:,初=1:2:7扣除6分。研究生以上学历1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1人。专科骨干主治以上职称2人,扣除2分。 3、专科人才培养 科室制定有专科人才培训规划并予实施,2017年外出进修、培训4人次,2018年外出进修、培训5人次;2019年外出进修、培训6人次。 三、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专科工作量。

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骨科重点专科建设自查报告

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骨科重点专 科建设自查报告 我县人民医院骨科于2015年10月由第一骨科医院援建成立。2016年申请县级重点专科在建科室。实施项目工作以来,我县加大了对骨科进行人才培养、硬件投入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全面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使科室的两个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评估标准》要求,现对我县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得分937分。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环境。 1、在局长和院长领导下,医务科为专科建设办事机构,其他科室协助并指导骨科完成专科建设工作。 2、专科建设经费单列,专款专用。 3、专科逐步增加医疗设备,满足专科技术项目需要。 (二)专科规模。 1、骨科开设门诊和住院两部分,骨科门诊专诊室,开展颈腰椎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骨折的复位等的治疗。 2、骨科住院实际开放床位30张,业务用房 35平方米,扣2分。

3、目前开展了四肢骨折手术、膝关节镜手术、胸腰椎骨折及颈腰椎疾病的传统治疗等。 (三)科室管理。 1、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总结。 2、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2个:骨科治疗组、康复治疗组; 岗位职责明确,认真履行职责。 二、技术队伍 1、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科学术带头人胡斌,副主任医师。无科研项目扣除10分,发表论文3篇扣除2分。 2、专科人员结构 全科现有医生8人,护士13人。医师职称比为副高:中:,初=1:2:7扣除6分。研究生以上学历1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1人。专科骨干主治以上职称2人,扣除2分。 3、专科人才培养 科室制定有专科人才培训规划并予实施,2017年外出进修、培训4人次,2018年外出进修、培训5人次; 2019年外出进修、培训6人次。 三、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肿瘤重点专科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新野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2017年度河南省县级重点专科) 一、基本情况: 我院肿瘤内科被评为2017年度“省级重点专科”。按《河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有关规定和经费使用计划,我们成立了新野县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肿瘤中心是以肿瘤综合治疗和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医学专科中心,拥有大型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海扶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数字胃肠机、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体外高频热疗机、介入热化疗灌注系统、体腔热灌注机、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毫米波治疗仪、进口导航彩超、微波消融治疗机等一批国内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是集诊断、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并和全国多家肿瘤医院及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建立有远程会诊系统,可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肿瘤中心整合了肿瘤内科、外科、妇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资源,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微创、介入、热疗、靶向治疗、免疫、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坚持多学科会诊(MDT)和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等治疗模式,制定出一系列肿瘤治疗的优选方案,并通过肿瘤专家

集体会诊,为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和完善的服务计划,以期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中心分为肿瘤内科一病区、肿瘤内科二病区、放疗科、肿瘤微创等科室,现有床位120张,平均在院病人150余人,临床医师30余人、技师10人、护士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主治医师12人、主管护师8人,中心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均有国内知名大医院专科进修经历。并特聘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高天慧教授担任“首席学科专家”,特聘河南省肿瘤医院综合内科主任郭宏强教授担任“特聘专家”,每月定期来院开展查房、会诊和授课、带教活动。并多次邀请李醒亚、王启鸣、仓顺东等知名教授来院指导会诊,邀请南阳市中医院黄志华主任中医师每周来院进行肿瘤中医治疗。中心在肿瘤微创治疗靶向治疗、肿瘤三维适形精确放疗、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介入、射频治疗、肿瘤热疗等方面居南阳市领先水平,开展了肿瘤患者心理疏导门诊、深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术,创建“爱心病房”救助特困贫困病人,创建了“临终关怀病房”,正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成立了“新野县抗癌俱乐部”和“患者服务部”,建立肿瘤微信科普平台和患者微信群,专门为肿瘤患者进行科普宣传、门诊预约、住院管理、康复与随访等工作,更好为群众服务。 未来发展规划: 1、肿瘤化疗方向:以化疗为主体,主要实施恶性实体瘤 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联合其他治疗

肛肠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肛肠科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肛肠科自2011年底成为济宁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管理 管理也可出效益。肛肠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肛肠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肛肠科新理论和手术方式的最新进展。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制度,开展相应手术,做到每例手术均做到术前总结,疑难病例或重大手术均做到术前讨论,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安全。严格实行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付振伟老中医为肛肠科中医药学术指导老师,确定了王永中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作为学科带头人,苏思新主治医师曾于2011年-2012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学习,并参加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生班。段宁宁医师曾与2012年-2013年在山东省中医院肛肠科进修。科室即将派遣王永中医师前往全国中医肛肠培训中心-南京市中医院进修。除以上外,科内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活动,目前全科医师均能开展

痔、瘘、裂的常规手术和中医辨证治疗,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和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均能开展硬化剂注射和PPH等较前沿的手术操作。 三、学科建设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优势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合部颁标准,制定了常见病种混合痔、肛漏、肛痈的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和病历书写,均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医疗活动。上述三个病种确定为肛肠科中医优势病种,均制定了严格的临床路径,自开展以来,实施临床路径率达到98%以上。制定了三年和五年学科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部分自制剂研发计划和科研计划,正逐步实施。加大力度,提高中医中药服务能力。除跟师学习外,定期开展老中医查房和科内讲座,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目前肛肠科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其中,中药外洗预防术后水肿、减轻术后疼痛,中药外洗治疗肛门皮肤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各种结直肠炎症,疗效确切,优势明显,正逐渐形成品牌治疗方式。 四、仪器设备 不断增加新的仪器设备,满足临床需要。目前设置了专门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室。配备有肛肠综合治疗仪、肛门镜、中药熏洗仪、肛肠术后电频止痛治疗仪、专科检查床等专科设备。按照规划,正准备购置电子结肠镜等更先进的诊疗仪器,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五、业务成绩 自成为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以来,门诊量、出院病人量、手术量均较上年有较大程度增长。特别是高难度手术如高位复杂性肛瘘、直肠

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针灸推拿科云南省重点专科建设自评报告 针灸推拿科自2012年底成为红河州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沿着“中医为主,中西并用”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成绩。 一、科室基本情况 科室成立于1983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传统的针灸、推拿、理疗为石屏县人民群众解除病痛,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现有医护人员15人,医生7人,护士8人,床位30张,2014年收治患者960人,年收入285万余元。孔庆明医生的《曲安奈德加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研究》荣获石屏县2005年度科技三等奖。科室制定了优势病种3个(面瘫、项痹、腰痛),同时已制定了3个优势病种的疗治方案及临床路径。现科室有各种针灸设备、全自动颈腰椎牵引床、中药熏蒸床、超声波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电脑康复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等多种设备。开展了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熏蒸、热敷、足疗、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拔罐、放血、刮痧、耳穴、火针、浮针、理疗等多种疗法。治疗病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皮肤科的多种疾病,其中对面瘫、项痹、腰痛、肩凝、膝痹、中风、头痛、耳鸣、美容美体等

具有特殊疗效。管理也可出效益。针灸推拿科坚持每日交班前进行一次知识培训,时间约15分钟,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基础理论和相关中医药知识。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讲解针灸推拿科新理论和手法方式的最新进展。定期对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严格按照首诊负责制管理患者。疑难病例讨论,最大程度确保患者安全。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不越级使用,不超时使用。 二、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人才梯队,使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不树立绝对权威:除科室主任外,科内分别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并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建设规划。医院确定了孔庆明老中医为针灸推拿科中医药学术指导老师,确定了后嘉良中医师为其学术继承人。科室今年准备申报石屏县《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科技进步三等奖。增强人员培训,2010派许芳医师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2011年派王艳萍、后嘉良、张恩三名医师到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针灸推拿专业。2014年派王艳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全科医师。今年科室拟派遣一名中医师到省级医院继续培训针灸、推拿专业。除以上外,科内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活动,目前全科医师均能开展针灸、穴位埋线和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专项资金使用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自评报告

xxx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及绩效评价报告 (2014-2016年度) 一、基本概况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自查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书记任组长,负责项目自查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具体如下: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自查工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医务科,由XX负责具体工作。负责项目自查工作具体督导,成员由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资金使用、信息、档案、文件等核对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4-2016年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粤中医办函【2017】48号)的要求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我院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本项目自查评分92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二)、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基本情况 xxx中医院2016年得到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下达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共50万元。 二、项目专项资金绩效报告情况 医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

资金管理要求。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建设。 1.项目范围 xxx中医院xx科 2.建设内容 (1)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促进医疗技术发展。 (4)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5)加强科研教学建设。 (6)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三、实施与管理 1.成立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制定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重点专科建设)使用内容 预算总金额约56.7万元。

(二)项目执行情况 至2016年12月31日止,预算中所有使用内容均已到位,预算执行率100%,实际项目结转资金余额0.38万元。确立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预期成果明确,细化程度高、可量化,有项目预算明细文件,项目预算明细文件规范合理,实际到位资金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万元。资金到位及时率100%,及时到位资金50万元。项目过程文档规范齐全,有具体的项目执行管理制度,有具体项目实施人员安排、场地设备且落实到位。项目负责人、内容、进度、支出调整的手续证明文件完整,制定了项目质量标准或质量管理文件,采取了相应的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等必须的控制措施,有中医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项目资金支出审批规范,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项目设备的招标采购,项目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无涉及资金调整程序,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中医药项目财务检查,项目范围康复科床位开放床位65张,专科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并达到地市领先水平,学术带头人在本地区相关专业学术组织担任理事,专科技术骨干在本地区学术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具有3个明确的专科研究方向并取得较好成绩,制定了优化本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有三个主要病种的疗效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有1个重点病种的中医

《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自评报告》 神经外科 关于申报xx市医学重点专科自评表 一、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始建于xx年,经过近xx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人才齐备、技术雄厚、医疗服务水平高的二级学科。xx年科室获“xx年度先进集体”称号。 科室设床位67张。床单元设施先进,有abs双摇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配有满足诊疗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如配有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心电监护仪,静脉注射泵和输液泵等设备。 我科现有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有5人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等进修学习;有1人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介入技术。 我科有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4人。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我科诊疗技术水平高,能熟练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占位、脑积水、环枕畸形等。对疑难重症,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感染、恶性电解质紊乱、鞍区占位等,抢救成功率达80-90%。有较为完整的医技支撑体系,如ct核磁血管成像,开颅动力系统,头架支撑系统,手术显微镜,数字化x

线摄片系统等。 近年来,我科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和步伐,具备一支从事 1神经外科的专科医师队伍,能开展多项省内先进的项目, 二、专科研究能力 我科专科研究能力较强,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学术成就。至今承担的科研项目有3项。参与四川省科技厅立项1项。 (一)研究方向 我科科研方向为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有专业特性,技术难度高,对医师队伍的要求极高。近年来,四川省神经外科得到飞速发展,四川省的领头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连续三年全面排名第三(复旦排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带动下,四川省地市级医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地域及技术等限制,困难重重。我科拥有与本专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头架固定系统等。科室有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出血及缺血性脑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等的手术治疗。我科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我科的论文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曾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四川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两项;现承担有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我们坚持以基层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基层需求,极大缓解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