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
(一)体温计的种类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三)体温计的消毒
(一)体温计的种类
1. 玻璃汞柱体温计分口表、肛表、腋表 三种 2. 电子体温计
3. 可弃式体温计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1.
用物准备
2.
实施步骤
●口温(oral temperature)测量 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紧闭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一、体温生理
(一)体温的产生

体温(body temperature/core temperature):是 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而又均匀且较皮肤温度高 肝脏体核温度最高,温度在38℃左右;脑产热量 较多,也接近38℃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生命体征
学习目标
1、熟悉正常生命体征及生理性变化
2、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异常观察和护理
3、掌握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体温的产生 一、体温生理 产热与散热 (一)体温过高 二、体温异常的观察护理 体温调节 (二)体温过低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 正常体温 体温调节 (一)体温计的种类 影响体温的因素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三)体温计的消毒
4. 高热病人的护理
(1)定时测体温观察病情普通病人每天测量1 次;新收病人每天测量3次,发热病人每天测 量4次,高热时应每4h测量一次;新收3天后 或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天1次 (2)降温 物理降温 局部和全身冷疗 药物降温 (3)补充营养和水分 (4)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5)加强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2. 发热过程
一般发热包括三期:
(1)体温上升期 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可有两种方式:骤升和渐升 (2)高热持续期 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趋于 平衡 (3)退热期 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 恢复至正常水平
热型(fever type)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 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持续在39~40℃左 右,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24h内 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上,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疟疾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流感 癌性发热
口唇,3分钟取出
●腋温( axillary temperature )测量 擦干汗液 水银端放于腋
窝深处紧贴皮肤,曲臂过胸,7-10分钟取出
●肛温(rectal temperature )测量 屈膝卧位或仰卧,润滑肛表 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3分钟取出
(三)体温计的消毒 1. 用物准备 常用消毒液 1%过氧乙酸、75%酒精 消毒液 2. 方法 浸泡与酒精中,使用前取出 手或离心机甩下水银(35℃以下) 消毒纱布擦干
(二)体温过低
1、定义
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常见 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休 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 应用退热药
2、分类
轻度:32-35℃(89.6-95.0℉) 中度:30-32℃(86.0-89.6℉) 重度:30℃(86.0℉)可有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73.4-77.0℉)
(四)正常体温
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 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 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 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
正常体温范围是:
☆口温 37℃(36.2℃~37.2℃)
☆腋温 36.7℃(36.0℃~36.7℃,比口温
低0.3℃~0.5℃)
☆肛温 37.5℃(36.5℃~37.5℃,比口温
二、体温异常的观察护理
(一)体温过高 (二)体温过低
1、发热的程度判断 2、 发热过程 3 、常见热型 1. 定义 4 2、Biblioteka Baidu热病人的护理 、分类
3、临床表现 4、护理
(一)体温过高
即发热(fever,pyrexia):指机体在致 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标准: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 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 可称为发热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方式 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 陈代谢 过程 2. 散热方式 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传导(conduction) 对流(convection) 蒸发(evaporation) 辐射(radiation)
(三)体温调节
(1)自主性体温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意识的行为调节
原因: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1. 发热的程度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 以上 最高耐受温度约为40.6 ~ 41.4℃ ,43℃ 时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 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 在42℃以上2 ~ 4h可导致休克或严重并 发症
3、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 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4、护理
(1)收集资料 :一般情况 体温过低的原因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环境温 度24℃左右为宜;新生儿置温箱中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1次/ 小时,直到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 (4)心理护理
高0.3℃~0.5℃)
(五)影响体温的因素






昼夜差异:正常人体在24h内呈周期性波 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 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体温略高;老年 人略低于成年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影响 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高0.3℃;排卵后体 温上升 肌肉活动: 药物影响: 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