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全)
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
1、诵读《弟子规》信
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
二、讲解信、泛爱众
三、吟诵重点语句
凡出言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四、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
《石灰吟》教案
德育目标(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
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
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二. 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
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
2、诵读《弟子规》谨
二、讲解出则悌、谨
三、吟诵重点语句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1、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大致理解内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融入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紫藤萝图片。

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

这节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一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二、读通文本1、课件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正确、流利。

3、交流,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字和句。

三、读出花“盛”1、作者被这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文章是怎样抓住“盛”这一特点,来充分描写紫藤萝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2~6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相机指导读出紫藤萝花整体的形状美,生命力的旺盛。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诵读,展示评价。

3、读读编者寄语,领悟作者情感。

四、总结课堂。

2、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

2、思考问题: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1、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2、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3、春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学习观察、描绘、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诵读欣赏: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 以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章为主要诵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
兴趣。

2. 欣赏和分析:给学生播放录音或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和
分析经典篇章的语言、结构和意义。

3.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朗读练,提高学生的
朗读技巧和配合能力。

4.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准确性、语调表达和情感
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分享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和主动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
1.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2.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整本书籍。

3. 学生朗读成果的展示方式,例如PPT、短视频等。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 组织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讲座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1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资料,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状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班级基本状况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

五年级学生就应已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资料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资料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透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五年级诵读教案 12篇

五年级诵读教案 12篇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清明节那天下起了雨,路上的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上坟、扫墓,来怀念去世的亲人或朋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第7教时
教学内容
江南春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一个生字“旗”,理解“酒旗”及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朗读并理解教材中的古诗;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咏鹅》。

【步骤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制造氛围,播放一段含有古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秘和美好。

【步骤二】朗读古诗(15分钟)请学生依次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步骤三】理解古诗(20分钟)1. 请学生谈谈对古诗中情感和意象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进行表达;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查找古诗中的美丽表达和形象描绘。

【步骤四】欣赏古诗(15分钟)1. 听教师朗读古诗,学生注意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2. 教师播放古诗的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古诗。

【步骤五】诵读比赛(20分钟)1.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诵读比赛;2. 学生按小组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其他组员进行评分;3. 形成小组合力竞赛,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决赛。

【步骤六】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感受古诗对我们的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度。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朗读,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朗诵大赛”。

五、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古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经典诗歌和文言文段落。

2.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复杂语言和深层意义。

2. 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集(可以是诗歌、童话、故事等)。

2. 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指导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2.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步骤二:朗读练习(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强调阅读的流畅和准确性。

2.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让学生齐读,再让学生个别读。

3.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对于需要表达的情感,适当调整语音语调。

步骤三:理解和欣赏(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或文言文段落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2. 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步骤四:练习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开始背诵经典诗歌或文言文段落,可分段进行背诵,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和语法结构。

2. 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背诵内容的难易程度。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的收获和提高之处。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应用到生活中。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朗读。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朋友间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分享和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 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

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去承载。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

(课件3)(经典诵读)
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
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

你来吟。

(生读)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托着相思之情)。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

(生齐读)
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

(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

(生读)
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
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第三句大家一起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月共潮生。


2、提起月亮,在唐诗宋词中,以“月亮”为意象的名篇佳作却是最多,那是因为,(课件7、配乐)古往今来,月亮以她的清幽、皎洁、神秘、永恒承载了文人墨客太多的希望与寄托,太多的失落与悲愁。

这时,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化作了:(同学们一起说)故园与思乡(课件),说起浓浓的思乡情,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曾经触动过无数游子的心弦(课件9),我请一位女同学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女生读)从这位女同学深情的吟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我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说得真好,老师和你深有同感。


3、月是乡愁的驿站,月光中盛满了浓浓的乡情,月落西沉,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江中渔船的灯火,诗人张继的思乡忧愁油然而生(课件),你来吟(生读)江枫渔火对愁眠,(课件)一个愁字,把夜笼罩的如此凄清,忧愁得难以入眠,,接下来,我们就来链接一个小故事:(课件)谁能将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生读)
从这个小故事中,谁能解读“愁”字的意味,(思乡的忧愁,对未来的忧愁),诗人作客他乡的无奈,人生前途的失意,都尽在这黑夜、孤月之中。

让我们带着淡淡的愁绪再来读这首诗。

(生齐读)
4、当然,明月也是戍边将士的寄托,尽管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立刻回到家乡,但明月却成为此岸与彼岸的桥梁。

我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来吟诵这首边塞诗《碛中作》(课件10)男同学:《从军行》(课件)
吟诵到这里,我想起了杜甫的思乡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是美酒,是故乡,但也是离愁,是相思,月圆人也园,明月千里寄相思。

这融融的月色也就化为了(大家一起读)离别与相思(课件)
5、接下来的这两首诗词,我打算和同学们一起来反复吟咏,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离别与相思之情。

(课件12、13)红色的字体老师来读,黑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读。

(课件)重读: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读)第二遍:黑色的字体老师来读,红色的字体同学们来读,并需要反复一遍。

6、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词人心中那份离别的痛楚只有空中的残月(课件)可以知晓了。

同学们,诗词吟诵到此,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古筝曲片段《春江花月夜》(课件音乐)。

古今评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被闻一多称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件)。

(课件)赏析:皓月当空,诗人展开对宇宙与人生的遐想。

此月,便是永
恒的象征,与人生的短暂构成了诗意的对照,渗透着哲理意味。

此时的明月,便是永恒和惜时(课件)的化身。

当然,明月(课件)也是美的象征。

(课件:出示诗句:)诗人王维眼中的月恬静、安逸。

(你来读)词人晏殊眼中的月幽静、朦胧(你来读)。

这恬静、朦胧的月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齐读)
四:月亮的美称及神话传说
月亮,皎美、明净、柔和,被视为团圆、美好、光明、高洁的象征,正因如此,许多文人墨客以极其丰富的想像,赋予了众多贴切的美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都赋予了月亮哪些美称。

(课件)。

月亮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它源远流长,久唱不衰,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很多,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读。

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热的人们无法生活,勇敢的后羿拿箭射掉九个太阳。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要妻子嫦娥好好保管,准备挑选一个吉日两人一起吃。

一天晚上,嫦娥趁丈夫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嫦娥立刻飘飞升月成仙。

(师直接吟诵嫦娥)你来吟,你来吟。

月亮,给予我们这个民族的是一种诗意的想象。

欣赏一轮中国文人眼里的月亮,它太美,美得让人遐想联篇;它太孤单,孤单得催人泪下。

它是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对家乡、对亲友的不尽思念;它是一种见证,见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起起落落!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抄写在自己的读书收藏本里,兴致之时偶尔诵之,不亦乐乎?
附: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碛(qi)中作唐岑(cen)参(shen)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mang)莽绝人烟。

从军行唐王昌龄
琵(pi)琶(pa)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liao)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qi)鸦,冷露(lu)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花落谁家。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xian)尘,皎(jiao)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ji),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赋(fu)新月 (唐) 缪(miu)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xian),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o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e),低绮(qi)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an)娟。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