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

合集下载

2014—2040年航空港区发展规划简介

2014—2040年航空港区发展规划简介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4-2040)》规划方案简介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南至炎黄大道,北至双湖大道,西至京港澳高速,东至广惠街(原线位),规划面积约368平方千米(不含空港核心区)。

遵循区域统筹的原则,将空港核心区,以及广惠街(新线位)以西、炎黄大道以北的拓展预留区作为重点协调区,将中原经济区核心圈层作为规划研究范围。

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4—2040年,其中近期为2014—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0年,远期至2040年。

三、功能定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建成生态智慧航空大都市主体实验区,主要功能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四、发展规模人口规模:至2040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为260万人。

用地规模:至2040年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为276.81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0.06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0平方米。

五、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构筑中原经济区一体化框架下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

航空物流业:以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物流、特色产品物流为重点,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功能。

高端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精密仪器制造业,打造区域临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科技研发、高端商贸、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为区域服务的产业创新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六、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1、空间结构以空港为核心,两翼展开三大功能布局,整体构建“一核领三区、两廊系三心、两轴连三环”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核领三区:以空港为发展极核,围绕机场形成空港核心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条件探讨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条件探讨

内外所有的企业都提供同样的优惠政策。 持, 也将大大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加快建设。在
2 6 - 3 万人 , 初步 成为全球重要的智 能手机 生产 在富士康的带动下 , U P S 、俄罗斯空桥、 南
除了政 策支 持, 国家在组织实施 方面的支 基地 。
规划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 实验区 ( 简 强化组织 实施方面 , 国务 院各相关 部门将按照 方航 空、 深圳航空等 1 6 0 多家 国内外知 名企业 职 能分工, 加强对郑州航 空港 区建设的工 纷至 沓来 ;超过 7 0家富士康配套企业 已在航 称 郑州航 空港区) 是国家站 在全局 和战 略高 各 自 加 大对郑 』 I , I 航空港 区基础 设施 、 自主 空港 区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 上 百家富士康协理 度, 立足 发展需要, 经过深 思熟虑 、 统筹研究做 作指 导 , 国家发改 厂商 落户 周边地区 ,并将带动 1 0 0多个 产业 、 出的重大决策。建设郑州航空港 区, 是新时期 创新和 生态 建设的支持力度 。同时, 0 0多个配套企业 陆续落户河南 。 我 国推进 实施区域 发展 总体 战略 的重要 组成 委将 会 同有 关部 门适 时组织 开展规 划实 施情 4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交通 区位优 势突 出, 基础设 施 日益完 郑州航空港区地处 中国内陆腹 地 , 是重要 的航 空、 铁路、 公路交通枢 纽。具有四通八达 、 十 分便捷 的交通优 势 , 郑 康科技 集 团年销售 收入 1 , 1 7 5亿美 场 高速 、 郑 州少 林 高速 、 京广 澳 高速 、 连 霍高
开展联程联运 , 有 利于辐射京津冀 、 长三 个方面 对郑 州航空港 区的经济 发展条件 进行 发展壮 大 ,拥有 上百万 员工及全 球顶 尖客户 航线, 分析 , 探讨其是否满足临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图解郑州航空港

图解郑州航空港

图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郑州航空港区核心区域:规划范围以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自机场边界向北侧、东侧各约10公里,向南侧约11公里,总面积约415平方公里,其中郑州市范围约350平方公里,尉氏县约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270平方公里。

数字航空港
1997年,郑州机场通航。

截至今年8月底,郑州机场共开通航线115条,其中客运航线96条,货运航线19条。

单以货运为例,已经开通了莫斯科、芝加哥、安克雷奇等多条国际全货运航线,以及首尔、雅加达、新加坡、曼谷等腹舱带货业务,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跨国航线和运输网络。

到2025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建成现代化航空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

●机场二期工程新建T2航站楼面积为31万平方米,是现有航站楼面积的两倍多,能够停靠的飞机数量是现在的3倍。

建77个机位的站坪(其中近机位48个、远机位29个)、4个机位的货机坪、6个机位的除冰坪。

●新建3600米×60米的第二跑道和滑行道系统,这条跑道比目前机场跑道更宽、更长。

在南飞行区的既有平行滑行道北侧,将新建第二平行滑行道。

延伸阅读
空客A380是法国空中客车公司所研发的巨型客机,也是全球载客量最大的客机。

A380采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时可承载853名乘客。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

Aeronautical Finance andAccounting航空财会/2021-0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王莉/广东培正学院航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近几年来,航空港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实现中原快速崛起、促进河南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航空港区的发展现状及其促进作用最近几年,航空港区的生产总值都在飞速增长,在基础设施和航线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下,航空港区的经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6年航空港区的GDP 总量达到了62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速13%左右;2017年其GDP 总量突破700亿元大关,增速超过13%;2018年其GDP 总量又继续突破800亿元大关;到2019年,航空港区的GDP 已接近千亿元水平,同比增长22.5%。

这说明航空港区自从建设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航空港区近年来GDP 总量变化见表1。

(一)带领中原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快速发展郑州作为中原地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本身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已经十分发达贯通,根据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郑州将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周边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高铁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紧密圈和一个半小时合作圈。

发展至今,航空港区已占据了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中心地位,再加上郑州高铁南站串联起来的“米”字形铁路轨道,和航空、铁路、公路融合发展,“三纵两横”的网络版图发展迅猛,形成了多式联运、智能物流的生态圈。

航空港区铁路快速网的高速发展,又带来了陆空联运发展的新体系,从整个全国地图版图来看,航空港区处在河南省的中心,也处在能有效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国内国际航线的中心,以航空港区为中心节点,周边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包括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带,都可以进行有效地贯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3-2025年发展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3-2025年发展规划

附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1)第一节现实基础 (1)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战略定位 (3)第四节发展目标 (4)第五节空间布局 (5)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6)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6)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7)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8)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8)第一节航空物流 (9)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10)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11)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12)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12)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13)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13)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15)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16)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6)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7)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7)第六章保障措施 (18)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8)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9)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 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 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 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3-2025 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物流枢纽规划现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物流枢纽规划现状...

世界经济进入“速度经济”时代,
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 重要节点,航空物流以其高速、安全 等优势,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
要推动力。以机场为核心,以发展临
空产业和航空物流构建的航空大都市, 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 动效应。
优势 经济区位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 陆港优势 城市产业发展优 势 机场扩建 周边机场的竞争 城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问题
郑州航空港区—布局
• 将成宜居、生态、环保、绿色“新都市” •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为重点,加快路网、 电网、水网等,尽快打通航空港区与外部连 接通道。 • 同样,在产业布局上,不仅要优化布局居住、 商业、物流等设施,还要发挥富士康项目龙 头作用,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郑州航空港区—进展
•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将成实验区 “龙脉” • 作为实验区的重要一部分,位于郑 州市区东南约20公里的郑州新郑综 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是河 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基地,也是 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的“六城十组 团”之一——航空城。 • 目前,综保区(港区)正在推进制造 业集群、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和集铁、 公、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
战略定位:
以郑州为龙头,加快建设连接世界、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 带动全省发展成为业态先进、结构优化、辐射区域广、竞争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业发
展高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 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 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 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我省将从四个方面加紧推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建设:一是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二 是建设航空经济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绿色智慧航空 都市;四是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25年发展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25年发展规划

附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1)第一节现实基础 (1)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战略定位 (3)第四节发展目标 (4)第五节空间布局 (5)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6)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6)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7)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8)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8)第一节航空物流 (9)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10)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11)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12)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12)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13)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13)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15)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16)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6)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7)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7)第六章保障措施 (18)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8)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9)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 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 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3-2025 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郑州航空港:“空中丝路”的桥头堡

郑州航空港:“空中丝路”的桥头堡

郑州航空港:“空中丝路”的桥头堡作者:乔善勋来源:《大飞机》2020年第06期通达性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数百年来,交通运输经历了从河运、海运、铁路、高速公路网到航空运输网的演变。

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郑州正是凭借着航空业的力量才得以直接融入到核心城市的竞争当中的。

在速度经济中,航空运输成为企业超额利润的新来源。

航空的通达性成为城市和企业的主要竞争力。

郑州过去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进入21世纪后,航空业的发展让郑州迎来新的机遇。

航空大都市郑州航空港的崛起绝非朝夕之功。

1997年新郑机场开通后,郑州便开始围绕航空产业做文章。

2003年新郑市将航空港管委会提升为副县级。

2007年河南省将以航空港为核心的183平方公里的郑州空港经济区升格为正县级。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启航。

2016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綱要明确指出,要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2016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再次确认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出加快推动郑州机场形成覆盖全球、通达各洲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迈进世界级主要货运枢纽行列,将郑州打造成国际性枢纽城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

郑州航空港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要求郑州加快培育航空运输、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新的合作增长点。

其中,“空中丝路”概念的起点就是郑州航空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郑州航空港的客货吞吐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前言 (1)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2)第一节现实基础 (2)第二节指导思想 (2)第三节战略定位 (3)第四节发展目标 (3)第五节空间布局 (4)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4)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4)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5)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5)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5)第一节航空物流 (6)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6)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7)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7)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8)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8)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8)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9)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9)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9)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0)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0)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0)第六章保障措施 (11)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1)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1)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3-2025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第一节现实基础区位条件优越。

郑州航空港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入主要航路航线,适宜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具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

陆空衔接高效。

郑州机场是国内大型航空枢纽,规划建设4条跑道,发展空间大;郑州市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枢纽,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产业基础良好。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重要机场前列,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集聚,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放活力彰显。

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集中布局,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各类园区与航空港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实验区进出口总额达294亿美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航空港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新途径;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第二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三节战略定位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机场,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发挥航空运输综合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和陆空口岸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航空都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实验区空间布局,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

第四节发展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7年,实验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航空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机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连接实验区内外的主要交通通道基本建成;航空设备制造维修、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航空港开放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有力,航空都市框架基本形成。

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

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建成现代化航空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第五节空间布局按照集约紧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功能分区,规范开发秩序,科学确定开发强度,构建“三区两廊”空间发展格局。

航空港区。

主要包括机场及其周边核心区域,建设空港服务区、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区,建设陆空联运集疏中心等设施,重点布局发展航空运输、航空航材制造维修、航空物流、保税加工、展示交易等产业。

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

位于空港北侧,建设高端商务商贸区、科技研发区、高端居住功能区,围绕绿色廊道和生态水系进行布局,重点发展航空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休闲等产业,建设生态、智慧、宜居新城区。

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位于空港南侧,建设航空科技转化基地和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重点布局发展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产业。

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

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主干渠两侧宽防护林带设置生态防护走廊,遵循优先保护水质原则,按照干渠管理规定有序建设沿岸森林公园、水系景观、绿化廊道等,打造体现航空文化内涵、集生态保护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景观带。

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

在实验区新107国道两侧,规划建设防护林带,形成错落有致、纵贯南北的生态景观长廊。

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陆空交通衔接,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

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建设机场货运枢纽。

有序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09—2040)》实施,建成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适时研究建设货运专用跑道、第三航站楼;建成郑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

加快航空货运仓储设施建设,完善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仓库等设施,全面提升郑州机场航空货运保障能力。

强化与国内外大型枢纽机场的合作,发展货运中转、集散业务。

拓展优化航线网络。

以连通国际枢纽机场为重点,开辟航线、加密航班,打造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发展全货机航班,构建联系全球的空中通道。

美洲方向,以安克雷奇、芝加哥、洛杉矶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美洲各主要机场。

欧洲方向,以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欧洲各主要机场。

亚洲方向,以香港、迪拜、东京等枢纽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亚洲、串飞其他机场。

澳洲方向,以悉尼、墨尔本机场为主要通航点,辐射澳洲大陆。

非洲方向,以迪拜机场为中转点,连接非洲主要机场。

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的通达性,发展联程联运,实现高效集疏。

发展壮大航空货运货代企业。

做大做强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培育发展地方航空公司。

支持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郑州机场设立基地、增加运力,建设区域运营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

推动航空货运服务代理企业集聚发展,与航空公司、重点客户加强合作,培育一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骨干企业,拓展航空货运上下游市场。

提升机场服务水平。

运用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优化流程设计,完善服务体系,缩短客货进出港时间,提高客货运中转效率,建立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航空服务保障体系。

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连通外部的公路、铁路建设,构建以空港为中心的放射状陆路交通网络。

建成登封至商丘、机场至周口等地方高速公路,与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和郑(州)民(权)高速共同构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

升级改造G107相关路段和S102、S223、S221线,形成“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

建成郑州东站至郑州机场至许昌、郑州机场至登封至洛阳、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

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更好地服务于航空港发展。

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形成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互动发展的联运格局。

推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设施,提高转运综合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卡车航班,建设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到门”快速运输系统。

建设完善高铁货运基础设施,积极发展高铁快递业务。

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建设,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集拼、转运功能。

推动郑州机场与郑州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依托航空货运网络,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