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设计审核答辩的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的设计相关问题的探究探索

压力容器的设计相关问题的探究探索

压力容器的设计相关问题的探究探索1. 引言1.1 引言背景压力容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的重要设备,用来存储或承载高压气体、液体或蒸汽等物质。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也越来越高。

深入研究压力容器的设计相关问题,对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压力容器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参数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设计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如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密封性能等方面。

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如疲劳破坏、腐蚀等也需要及时解决,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通过对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进行探讨,进一步挖掘压力容器设计中的知识点和技术难点,为未来压力容器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设计关乎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旨在通过对压力容器设计相关问题的探究探索,深入了解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压力容器设计,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力容器的设计要点,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

通过对压力容器设计目的的探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压力容器是化工装备中常见的设备,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和设备寿命。

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受力分析等。

对于压力容器的设计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标准规范,从而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针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研究也可以为工程师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参考。

压力容器作为承压设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其设计相关问题的意义重大且迫切。

压力容器培训答辩问题汇总

压力容器培训答辩问题汇总

1.当设备的温度很高时,裙座与封头连接处应怎么考虑?当温差应力很大时,隔气圈设置应怎样考虑隔气圈只是大大减小了温差应力对焊缝的影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对此进行温度场和疲劳分析,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消氢热处理去除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吸收的“氢”(一般来自于焊接环境中的水分),溶解于金属晶格中的氢使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甚至产生裂纹,导致脆性断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延迟裂纹。

消氢热处理这种消氢的办法就是进行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一般为200℃~350℃。

消氢热处理是加热后让焊接时填充金属中的氢在高温下逸出,后热是改善强度,消除产生裂纹的可能。

3.RT和UT的检测上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哪种场合?RT适合检测气孔,夹渣等体积型缺陷,UT适合检测裂纹,未融合等面积型缺陷。

对于薄板,RT检出缺陷率高,对于厚板,UT检出缺陷率高。

4.锻件的Ⅱ、Ⅲ、Ⅳ级有什么区别;Ⅱ级同炉抽检拉伸试验和冲击;Ⅲ级同炉抽检拉伸试验和冲击并逐件进行UT 检测;Ⅳ级逐件拉伸和冲击并UT5.塔器计算时各种工况下的载荷怎么考虑;压力载荷、夜柱静压力、质量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偏心载荷。

必要时还需考虑1.管道外载2.温度场应力3.压力波动引起的冲击载荷4.吊装,运输时的作用力计算时考虑安装工况、液压工况、检修工况以及正常操作工况中最恶劣的进行计算。

6.高压密封有哪些?平盖连接的主螺柱在材料、检测、安装方面各有什么要求1. 金属平垫2.双锥密封3.伍德密封4.八角垫和椭圆垫密封(螺栓连接)5.卡扎里密封(螺纹连接)6.卡箍紧固设计压力≥10MPa的高压紧固件用直径大于50mm的锻轧钢棒应进行UT 检测,符合Ⅲ级要求。

高压紧固件在热处理和机加工后,进行MT检测,不得存在任何裂纹和1.5mm的非轴向线性缺陷以及大于4mm的圆形缺陷。

高压螺栓安装时可采用螺栓拉伸器或扭力扳手7.不锈钢的许用应力为什么会有两种?为什么碳钢的没有两种许用应力?碳钢屈强比~0.5,考虑安全系数时,许用应力到抗拉强度有3倍裕量;不锈钢管屈强比低,考虑安全系数时,许用应力到抗拉强度的裕量很大,使用高应力值时,不超过屈服强度90%,但不适用于法兰等产生微量变形就会引发泄露的密封部件。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发贴者:hbhfsjs论坛上有很多人请教讨论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考核情况,并上传很多历届考试题目,我也谈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考试,只有开卷。

40道选择题:~20分,20道是非题:20分;6道简答题:30分;2道分析题:30分。

合计68题,三个小时,对《容规》和GB150、GB151有所了解并学习过压力容器设计基本理论的人,及格很容易,如对规范、标准和基本理论熟悉的人不现查书本,30~40分钟可答完。

答题顺序:分析、简答、是非、选择。

人刚进场,头脑清醒,首先抓两道高分题,确保25~30分;再做问答题,不熟可查资料,争取25分左右;8道题就有50~60分了。

20道是非题拿15分应不成问题,65~75分了,不慌不忙的“选择”,答对一半,70分过了。

这类考试,70=100,不必要什么高分。

容标委其实很宽容,个人认为这类试题内容是对压力容器设计人员(不是审核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知识。

二、容委会统一图纸答辩,60分。

30分钟找错,一个重大错误:20分,三个技术性错误每题10分:30分,其余一般错误10分。

找错技巧:拿到图纸后不要慌。

首先检查技术特性表查找重大错误:a容器类别;b 材料;c热处理,d焊接接头系数,设计参数等,涉及的主要是《容规》,如盛装硫化氢含量较高液化石油气储罐的一些要求。

找到重大错误20分到手后检查“技术要求”,查找三个技术性错误,材料复验、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防腐、冲击试验、焊接试板等方面的要求。

涉及《容规》、GB150、GB151、GB12337、JB/T4710、JB/T4731等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只要你真正是进行过两三年压力容器设计,60分很容易,如你只是仅读过规范标准并记住一些主要内容,运气好,也能及格。

有位老兄,答辩下来心神不定,不知自己是否找出重大错误,我要他仔细回想技术特性表内容、找出那些问题:三类容器石油液化气卧式储罐,材料20R,设计参数也没问题,临交图时在热处理栏中打上“√”。

关于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的探讨

关于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的探讨

关于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的探讨摘要:压力容器作为一项重要的特种设备,其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全面理解国家的规程和标准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努力防范并解决设计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可靠性,不要使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受损失。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措施进行相关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缺陷;防范对策一、压力容器的设计原则以及要求一般来讲,压力容器的设计步骤主要是首先要根据客户的使用方面的需求,掌握了容器使用的条件,进而确定设计的参数。

然后进行容器结构方面的分析、选材以及选择合理的标准和规范,同时需要进行容器的强度计算和应力分析,以便确定构件的尺寸和材料,最后便是进行图纸的绘制,提供设计的计算书和其他的技术文件。

一个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之前,都是要经过设计、制造、安全、检验、运行以及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设计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压力容器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包括化学工业、石油、科研以及能源工业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

在压力容器的使用时,尤其以石油和化学工业对其设计要求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压力容器在这些行业使用时会涉及到使用安全性,所以使得其设计以及生产的过程都比较复杂,要求设备有过硬的质量指标,才会确保在使用中的安全和功能的发挥。

压力容器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以及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设计计算和校核以及容器本体的制造施工以及采取的焊接方式。

所以,压力容器在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的要求:1、满足工艺要求压力容器要求压力、温度和工艺生产中所需要的比如直径、容积以及介质相容性等要求的规格和诸如开口孔以及密封圈等结构,这些方面的要求在其应用于石油行业和化工行业中时是必须要满足的要求。

2、使用寿命的保障由于受到受用条件等外部的侵蚀、物质的腐蚀以及容器自身发生的老化现象等的影响,压力容器其使用寿命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为了确保所承装的物料不泄露、压力容器使用良好,设计人员通常在进行压力容器的设计时候要采取加大安全系数的措施,以便来应对上述因素对于压力容器所造成的使用寿命缩短的影响。

浅谈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装置,用于存储、运输或处理各种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

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和解决,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变得尤为重要。

在压力容器设计中,材料选择不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选择的材料强度不足或者耐蚀性差,容器可能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断裂或腐蚀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另外,设计计算不准确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如果设计计算不够精确,容器的承载能力可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条件,导致容器失效。

此外,几何形状不合理和操作条件考虑不周也会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严格控制材料选择,确保选用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材料。

同时,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确保容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优化几何形状也是提高容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和减轻负荷。

最后,充分考虑操作条件,包括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因素,确保容器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通过有效地解决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可以提高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工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面对不断增长的工业需求和严格的安全要求下,压力容器设计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设计方法,以确保压力容器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正文2.1 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包括材料选择不当、设计计算不准确、几何形状不合理、以及操作条件考虑不周等方面。

材料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压力容器的强度不足或耐久性不足,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设计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效或漏气等问题。

几何形状不合理可能导致应力集中、疲劳破坏等问题,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

操作条件考虑不周可能导致压力容器在实际操作中受到过大的压力或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策包括严格控制材料选择,确保选择符合压力容器设计要求的材料;精确进行设计计算,确保设计计算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优化几何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充分考虑操作条件,确保压力容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自我整理2--压力容器设计审核答辩的一些问题

自我整理2--压力容器设计审核答辩的一些问题

⾃我整理2--压⼒容器设计审核答辩的⼀些问题⾃我整理2-设计审核答辩的⼀些问题1.球罐应校核的危险截⾯2.球壳板的组装⽅式3.换热器⽓密性试验压⼒如何确定换热器⽓密性试验基本程序换热器⽓密性试验主要是检验换热器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换热器在使⽤压⼒下没有泄漏。

为了保证换热器在⽓密性试验过程中不发⽣破裂爆炸的危险,⽓密试验压⼒应为操作压⼒。

试验介质⼀般为空⽓,特殊要求惰性⽓体(如氮⽓)等也可以作为试验介质。

升压应该分段缓慢进⾏,⾸先升⾄⽓密性试验压⼒的10%,保压5~10分钟,检查之后继续升压⾄试验压⼒的50%,⽆异常情况按每级10%的速度升压直⾄规定的试验压⼒,保压进⾏最终检查,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充⽓升压的过程中,即可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泄漏检查(涂肥皂⽔),待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后,密封⾯⽆连续蟹沫渗出为合格。

⼀旦发现有泄漏应泄压进⾏处理,并重新作⽓密性试验。

下⾯将介绍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和浮头式换热器的⽓密性试验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密性试验程序(1)拆除两端管箱,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安装好两端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检查两端管箱法兰垫⽚。

2、U型管式换热器⽓密性试验程序(1)拆除管箱,安装试压环,然后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拆除试压环,安装好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检查管箱法兰垫⽚(注意密封⾯有两道)。

3、浮头式换热器⽓密性试验程序(注意壳程要试两次)(1)拆除管箱、壳程封头及浮头盖,在管束两头装试压环,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拆下试压环,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检查管箱法兰垫⽚(注意管箱法兰密封⾯有两道)和浮头法兰垫⽚;(3)安装壳程封头,再次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检查壳程封头法兰垫⽚。

4、试压过程中注意事项⽓密性试验压⼒不得超过设计压⼒,在升压的过程中即可进⾏⽓密性检查;试压前要准备好备⽤垫⽚;试压环及其它连接受压螺栓⼀定要全部上满,不允许图省事间隔安装,螺栓⾄少与螺帽持平,不允许缺扣。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发贴者:hbhfsjs论坛上有很多人请教讨论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考核情况,并上传很多历届考试题目,我也谈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考试,只有开卷。

40道选择题:~20分,20道是非题:20分;6道简答题:30分;2道分析题:30分。

合计68题,三个小时,对《容规》和GB150、GB151有所了解并学习过压力容器设计基本理论的人,及格很容易,如对规范、标准和基本理论熟悉的人不现查书本,30~40分钟可答完。

答题顺序:分析、简答、是非、选择。

人刚进场,头脑清醒,首先抓两道高分题,确保25~30分;再做问答题,不熟可查资料,争取25分左右;8道题就有50~60分了。

20道是非题拿15分应不成问题,65~75分了,不慌不忙的“选择”,答对一半,70分过了。

这类考试,70=100,不必要什么高分。

容标委其实很宽容,个人认为这类试题内容是对压力容器设计人员(不是审核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知识。

二、容委会统一图纸答辩,60分。

30分钟找错,一个重大错误:20分,三个技术性错误每题10分:30分,其余一般错误10分。

找错技巧:拿到图纸后不要慌。

首先检查技术特性表查找重大错误:a容器类别;b 材料;c热处理,d焊接接头系数,设计参数等,涉及的主要是《容规》,如盛装硫化氢含量较高液化石油气储罐的一些要求。

找到重大错误20分到手后检查“技术要求”,查找三个技术性错误,材料复验、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防腐、冲击试验、焊接试板等方面的要求。

涉及《容规》、GB150、GB151、GB12337、JB/T4710、JB/T4731等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只要你真正是进行过两三年压力容器设计,60分很容易,如你只是仅读过规范标准并记住一些主要内容,运气好,也能及格。

有位老兄,答辩下来心神不定,不知自己是否找出重大错误,我要他仔细回想技术特性表内容、找出那些问题:三类容器石油液化气卧式储罐,材料20R,设计参数也没问题,临交图时在热处理栏中打上“√”。

参加压力容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

参加压力容器设计审核审批人考核的答题答辩技巧发贴者:hbhfsjs论坛上有很多人请教讨论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考核情况,并上传很多历届考试题目,我也谈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考试,只有开卷。

40道选择题:~20分,20道是非题:20分;6道简答题:30分;2道分析题:30分。

合计68题,三个小时,对《容规》和GB150、GB151有所了解并学习过压力容器设计基本理论的人,及格很容易,如对规范、标准和基本理论熟悉的人不现查书本,30~40分钟可答完。

答题顺序:分析、简答、是非、选择。

人刚进场,头脑清醒,首先抓两道高分题,确保25~30分;再做问答题,不熟可查资料,争取25分左右;8道题就有50~60分了。

20道是非题拿15分应不成问题,65~75分了,不慌不忙的“选择”,答对一半,70分过了。

这类考试,70=100,不必要什么高分。

容标委其实很宽容,个人认为这类试题内容是对压力容器设计人员(不是审核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知识。

二、容委会统一图纸答辩,60分。

30分钟找错,一个重大错误:20分,三个技术性错误每题10分:30分,其余一般错误10分。

找错技巧:拿到图纸后不要慌。

首先检查技术特性表查找重大错误:a容器类别;b 材料;c热处理,d焊接接头系数,设计参数等,涉及的主要是《容规》,如盛装硫化氢含量较高液化石油气储罐的一些要求。

找到重大错误20分到手后检查“技术要求”,查找三个技术性错误,材料复验、无损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防腐、冲击试验、焊接试板等方面的要求。

涉及《容规》、GB150、GB151、GB12337、JB/T4710、JB/T4731等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只要你真正是进行过两三年压力容器设计,60分很容易,如你只是仅读过规范标准并记住一些主要内容,运气好,也能及格。

有位老兄,答辩下来心神不定,不知自己是否找出重大错误,我要他仔细回想技术特性表内容、找出那些问题:三类容器石油液化气卧式储罐,材料20R,设计参数也没问题,临交图时在热处理栏中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审核答辩的问题探讨1.换热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如何确定换热器气密性试验基本程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主要是检验换热器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换热器在使用压力下没有泄漏。

为了保证换热器在气密性试验过程中不发生破裂爆炸的危险,气密试验压力应为操作压力。

试验介质一般为空气,特殊要求惰性气体(如氮气)等也可以作为试验介质。

升压应该分段缓慢进行,首先升至气密性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检查之后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无异常情况按每级10%的速度升压直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进行最终检查,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充气升压的过程中,即可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涂肥皂水),待压力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密封面无连续蟹沫渗出为合格。

一旦发现有泄漏应泄压进行处理,并重新作气密性试验。

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和浮头式换热器的气密性试验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1)拆除两端管箱,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安装好两端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两端管箱法兰垫片。

2、U型管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1)拆除管箱,安装试压环,然后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拆除试压环,安装好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管箱法兰垫片(注意密封面有两道)。

3、浮头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注意壳程要试两次)(1)拆除管箱、壳程封头及浮头盖,在管束两头装试压环,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2)拆下试压环,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管箱法兰垫片(注意管箱法兰密封面有两道)和浮头法兰垫片;(3)安装壳程封头,再次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壳程封头法兰垫片。

4、试压过程中注意事项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压力,在升压的过程中即可进行气密性检查;试压前要准备好备用垫片;试压环及其它连接受压螺栓一定要全部上满,不允许图省事间隔安装,螺栓至少与螺帽持平,不允许缺扣。

2.管板锻件何时选用a)管板本身具有凸肩并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时,应采用锻件[如GB151-1999附录G中图G1(d)、(e)和图G2(b)、(c)、(d)、(f)]。

b)厚度大于60mm的管板,宜采用锻件3.管板弯曲应力控制值4.管板计算压力的确定5.水压试验工况下塔器应校核的载荷1.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a.设计压力;b.液柱静压力;c.塔器自重(包括内件和填料等)以及正常操作条件下或试验状态下内装物料的重力载荷;d.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e.风载荷和地震载荷。

必要时,尚应考虑以下载荷的影响;f.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引起的作用力;g.由于热膨胀量不同而引起的作用力;h.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i.塔器在运输或吊装时承受的作用力。

2.圆筒轴向应力有:1)由内压或外压引起的轴向应力式中设计压力p取绝对值。

2)操作或非操作时重力及垂直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其中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

3)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3.要对圆筒下列组合应力进行校核:1)圆筒最大组合压应力校核对内压塔器(在非操作工况下)对外压塔器(在操作工况下)2)圆筒最大组合拉应力校核对内压塔器(在操作工况下)对外压塔器(在非操作工况下)式中K为载荷组合系数,取K=1.26.塔操作工况下的组合弯矩载荷由内压外压自重操作工况下介质载荷水压时水重风载荷 **载荷外部附件如梯子平台、接管引入的载荷温变引入的载荷等有时候还要考虑运输时候的加速度以及风引起的震动挠度等塔设备承受哪些载荷的作用?一般包括:质量载荷、**载荷、风载荷、偏心载荷等。

其强度及稳定性校核包括哪几个方面?一般包括:圆筒轴向应力校核和圆筒稳定校核、塔设备压力试验时的应力校核、裙座轴向应力校核、裙座与塔节对接焊缝校核等。

7.圆筒与封头计算厚度的差值8.重要容器中孔径较大的开孔CD类焊缝能否超探9.无损检测的种类及各自特点10.塔器应考虑的载荷1.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a.设计压力;b.液柱静压力;c.塔器自重(包括内件和填料等)以及正常操作条件下或试验状态下内装物料的重力载荷;d.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e.风载荷和地震载荷。

必要时,尚应考虑以下载荷的影响;f.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引起的作用力;g.由于热膨胀量不同而引起的作用力;h.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i.塔器在运输或吊装时承受的作用力。

2.圆筒轴向应力有:1)由内压或外压引起的轴向应力式中设计压力p取绝对值。

2)操作或非操作时重力及垂直地震力引起的轴向应力其中仅在最大弯矩为地震弯矩参与组合时计入此项。

3)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3.要对圆筒下列组合应力进行校核:1)圆筒最大组合压应力校核对内压塔器(在非操作工况下)对外压塔器(在操作工况下)2)圆筒最大组合拉应力校核对内压塔器(在操作工况下)对外压塔器(在非操作工况下)式中K为载荷组合系数,取K=1.2。

11.椭圆封头上开孔补强计算厚度的差别12.厚壁与薄壁圆筒计算的区别13.高压为什么选择球型封头相比同样条件下椭圆形封头,球形受力好,厚度比较薄。

所以用的较多球形封头一般用在高压设备或者中高压的有色金属设备上,球形是受力状况最好的形状,这样做是为了节约材料成本。

可以参照GB150的厚度计算公式,球形封头的厚度计算结果只有圆筒的一半。

14.铬钼钢选材应注意的问题15.圆平板开孔补强计算的依据16.高压容器的特点17.时差法与脉冲法的原理18.管板厚度先设定后计算还是先计算补充老师问的问题:高压容器和普通低压容器相比设计上有何区别?反法法方面的问题卧式容器支座设置问题及σ1-6具体的位置给你这套图,若你来设计来考虑那些问题。

高压容器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无损检测类型管壳式换热器设置膨胀节方面的问题1双管板换热器特点何种情况下使用这种换热器1 1 双管板换热器的应用双管板换热器用于绝对防止管壳程间介质混串的场合。

例如, 对壳程走水、管程走氯气或氯化物的换热器, 若壳程中的水与管程中的氯气或氯化物接触, 就会产生具有强腐蚀性的盐酸或次氯酸, 并对管程材质造成严重的腐蚀。

采用双管板结构, 能有效防止两种物料混合, 从而杜绝上述事故的发生。

2 双管板换热器的结构双管板换热器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一种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一台换热器共有四块管板, 如图1 所示(无聚液壳) 。

这种换热器的壳程及管程中两种介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流, 其传热系数较高, 传热效果较好。

另一种为U型管式换热器, 一台换热器共有两块管板, 如图2所示(有聚液壳) 。

这种换热器有一半管图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图2 U型管式换热器束管内外介质的流动方向为并流, 另一半管束管内外介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流, 因此其传热系数较低。

两种结构的特点: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比U型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高, 但多一块管板就多一个泄漏点。

而U 型管式换热器的管板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少, 其泄漏点就相应减少。

此外, 壳程水压试验后烘干也比较容易。

若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小、壳程与管程的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很脏、管束表面需经常清理, 一般采用U型管式换热器。

3 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311 结构设计311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用作冷却器或加热器时, 最好壳程走水或水蒸气, 这样可以不设置聚液壳, 同时也可避免壳程水压试验后烘干的麻烦。

31112 U型管式换热器的双管板之间一般采用聚液壳彼此连接。

聚液壳可以用来调整管板间距且保证两管板相互平行。

同时, 聚液壳用来封闭相邻两管板之间泄漏出的气(液)体,防止有毒气(液)体的外溢。

聚液壳最高和最低处需分别设置放空口和放净口, 用于及时导出渗漏气(液)体。

如果壳程与管程之间温差很大, 为了降低壳程与管程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应力, 应尽量降低短节的壁厚, 必要时可增加一个膨胀节。

31113 壳程管板设计时, 建议采用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固定式管板。

如果采用不带法兰的固定式管板, 在对管板与壳程筒体之间的接头进行施焊时, 焊接变形会导致管孔与管板不垂直, 使强度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1114 壳程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均采用强度胀。

管程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一般采用强度焊加贴胀, 若工作条件苛刻可采用强度焊加强度胀。

312 材料选用设计时应注意管板与换热管须有一定的硬度差, 一般管板比换热管硬度高HB20 ~HB30。

最好是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材料作管板(如16Mn 锻件) , 强度等级较低的材料作换热管(如10 号无缝钢管) 。

当两者硬度相近时, 可将管端进行退火处理, 以降低换热管的硬度。

313 设计计算31311 壳程管板与管程管板之间间隙长度的计算壳程管板与管程管板之间间隙长度L 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双管板换热器两块管板的使用温度不同产生径向位移作用在换热管上, 引起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为避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处产生很大的应力而造成介质泄漏, 壳程管板与管程管板之间间隙长度L 的计算方法如下:式中L ———壳程管板与管程管板之间间隙长度, mmE———材料弹性模量, MPad0 ———换热管外径, mmσs ———材料弹性极限, MPay———换热管挠度, mmD外———管板上管孔的直径, mmt0 ———安装温度, ℃tt ———管程的设计温度, ℃ts ———壳程的设计温度, ℃αt ———管程管板在设计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 ℃- 1αs ———壳程管板在设计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 ℃- 1L 实际取值为经上述公式计算后放大12%。

一般情况下, L 值大小为200~300mm。

31312 管板的强度计算计算管板厚度时, 应考虑管程、壳程和聚液程三程的工况, 按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42 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1) 壳程管板的设计参数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分别按壳程及聚液程工况确定。

换热管和壳程壁温按管程及壳程工况确定。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为胀接, 换热管的有效长度为壳程管板间距离。

(2) 管程管板的设计参数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按管程和聚液程工况确定。

换热管和壳程壁温以换热管与壳程或聚液程壳体之间最大温差为计算依据。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 不管是强度焊加贴胀, 还是强度焊加强度胀, 计算时均按强度焊考虑。

换热管的有效长度为管程管板间的距离。

(3) 管板形式无论是延长部分兼作法兰或是不带法兰的固定式管板, 计算时均可以按延长部分兼作法兰固定式管板进行计算, 因为延长部分兼作法兰固定式管板的受力情况比不带法兰的固定式管板更为苛刻。

( 4 ) 因聚液程的长度较短, 一般只有200~300mm, 所以这段管束的刚度很大。

校核时, 如出现管板周边不布管区无纲量宽度k大于1的情况, 可采用增加管板厚度的方法来降低k值, 使其小于或略大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