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时 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如何认识恶搞和翻 拍的现象?
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的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对
此理解正确的有( )
B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
者的聪明才智
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起着 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告诉我们,
预计将在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
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 光明日报联合凤凰联动传媒公司,适时将该纪录片出版成书。
播出后对我国饮食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启示,积极探索特色餐饮、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弘扬传统文化,探索品牌战略。
2006年,国务院出台意见,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从播放、出版、税收全方位对原创动漫进行支持。
C 文化创新要( )
A.保持民族文化特性 B.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与时俱进 D.抵御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蚀
3.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B
④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课外作业: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充
结合国产动画的发展与创新,回答: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的能动性活动
电影创作的源泉 设计者的精心设计,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民族化的艺术风格,将中国动画的成就推向了高峰 。
1979年,《哪吒闹海》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3学年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学年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谈谈你对“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理解。
[提示]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
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理解·应用层级] 把握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1)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 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善于从人民群
聚力的 重要保证 。
“女子十二乐坊”由十二位年 轻靓丽的民族女乐手组成。她们使
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
箫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出了融合 拉丁、爵士乐、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 出道近十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激情四溢的奔放演 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
宽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
有节奏。
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说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
[提示]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类
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 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应用层级] 准确理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任何文化归根结底 都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 能进行文化创造更不能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
B
[考查点二 [例3]
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2011·福建高考)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
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
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 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 )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程中会提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意义;分析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过程音乐家雅尼音乐会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导入新课】教师:喜不喜欢?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回答:(预计回答新颖、创新)教师小结:它把古典音乐、现代交响乐以及现代电声技巧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新的器乐表演方式,顿时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

讲授新课(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小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1.创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传播手段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要求我们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相声”,曾经是观众喜 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但近几年来,由于缺乏 创新,相声越来越让人乐不起来……好在相 声界出了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
人民网撰文指出:郭德 纲的相声之所以能走红, 是因为它实现了从“高 雅艺术”到“民间艺术” 的回归。郭德纲所做的 就是为相声减负,让相 声轻装上阵,重新走入 民间,从民间汲取营养, 从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 的创作素材,把人逗开 心而已。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你能举出文化创新对于繁荣和发展民族 文化的例子吗?
1、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 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 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散文诗是融合了散文和诗最佳美学特点, 是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 3、 行书融合了草书和楷书的特点。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 文化创作的 主体是谁?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
《诗经》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造者必须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投身、认识、关注、虚心、汲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这部电影为什 么会深受观众的 喜爱? 来源于哪里?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 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 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 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 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 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 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 活,找到创作灵感,才 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 的作品。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 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 是河豚欲上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为迎合统治者的需求而 不断的改造和创新。
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辞、 元曲及明清小说。
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 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及18、19c浪漫主 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及18、19c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
徐悲鸿将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 了独特的风格。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 创新的动力。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 件。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 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练习
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 辱论述。如强调“ 辱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是君子 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 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 人” “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 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 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 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 不仁则辱” 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 辱”。
材料1 材料1: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
材料2 材料2: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 要,2006年 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八荣 日胡锦涛提出了“ 八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八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以热爱 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 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 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 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 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 淫逸为耻。” 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
1、(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 继承和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 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 两个方面。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 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 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五课第一个框题。

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基础。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文化理论,是今后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课标要求1.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知道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事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让学生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到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依据:这一问题涉及了整个一框的主体内容,与后面文化创新的作用相联系。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在理解社会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丰富的资源推动文化创新时存在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现代高中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我们这一堂课,要利用好学生在认识上的这些特点,通过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理解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1.教法:探究分析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思考辨析法、归纳总结法3.教具:课本、多媒体、导学案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生僻字》片段,让学生思考:生僻字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随着一首走红的歌曲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去认识要想推动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对文化进行创新,即: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结合导学案上《舌尖上的中国》相关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1.该纪录片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创下高收视率?2.三季主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与传统文字介绍美食相比该纪录片为什么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设计意图:该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在理解社会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丰富的资源推动文化创新时存在一定难度。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

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研修团队分工:1、教师转变观念上,由蒋刚老师主持并写出博客,对教师的研修进行培训以及教学法的研究。

2、政治教师甲研究背景、选择具体内容,并加以书写教案。

3、政治教师乙负责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看法,以及当前学生对网络文化现象的认识。

4、政治教师丙选择观察点及教学内容分析等5、加强合作,课前、课后、收集整理材料,定期开会讨论交流。

一、课例背景、学情及知识背景分析: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等于文化真正发展,民族的竞争力有待于提升,文化教育需要继承和传承,并且更需要结合时代创新。

而中学教育中,怎样在素质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责任。

在这里,一是要教师转变观念,一是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

本课是一个深化课,前两课讲的是文化多样性及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中学生对此的认识容易停留在感性上,因而,在高二学生懂得了文化传承重要性后,还须放眼世界,认识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认识文化创新的意义。

这是第五课乃至第二单元课程设计的落脚点。

教师转变观念培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问教,为人民培养创造型人才纪念“钱学森之问”——蒋刚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反思(人民网博客文章)中外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中国人才发展的困境,即高分低能现象。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从中小学抓起,要改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学校、教师、学生,还是社会、家长、领导,要先从转变观念开始,思想指导行动,知行合一。

我国教育改革已几十年,但近十几年的教改,才更加触及到教育的关键——人才,人才的本质——创造性。

唯分数论,已经用多年实践证明:有害国家、民族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赵本山认为小品是演给百姓看的,完事了才是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的繁荣。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 作品。
文化创新任与社何会实践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
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_必_然__要__求__ 1.文化发展的实质:_文__化__创__新___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_内__在__动__力_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源__泉__、_动__力_和 __基__础__
莫言坦言,当年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离开农村,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出道几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站立表演,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 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认识、关注、虚心、创造
探究与共享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灵感,主要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B)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统一的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6、有人认为“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你是如何认识这种观点的?
【作业布置】:《世纪金榜》P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名人名言
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探究
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阅读49页材料: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课堂探究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点拨: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教学
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化创新必须与人民劳动实践相结合
整体
感知
文化创新的源泉------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必须与人民劳动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方法
点津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举例说明
柳公权的书法、京剧的演变发展等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想一想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举例说明文化与经济的相关性。
(2)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不同。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引导学生知识迁移,理解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
[预习思考]
1、什么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有怎样的关系?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两个表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4、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新课教学】:思考探究师生共议
教材P48的探究活动
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1)关于本课逻辑结构的宏观把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问题,教材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证:一是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二是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三是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教材运用辩证方法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展开论述。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个层次三个角度,着重于分析每一个层次,然后予以归纳总结,即采用了分析归纳法,层次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既便于传授知识,又便于学生学习时识记、理解和把握。
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观点中文化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
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考考你
5、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道理是:(A)
第12课时课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科目:政治主备人:谭力争审核人:兰练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采风活动对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点拨:采风可以从民间得到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创作素材、新的灵感。采风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它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探究:为什么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知识概括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为了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考考你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表明了:(C)
A、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D、文化创新的方法
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以此系统地掌握全课内容,还要从中总结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时政讲评】:(学生准备材料并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新课导入】:导入一:图片导入
静穆纯净的眼神,娴静端庄的气质,婀娜柔媚的千手,金碧辉煌的色彩,脱俗超凡的乐曲,在镶嵌着1000多只手的金碧辉煌的拱门下,演员们用缤纷的手姿和斑斓的色彩,“诉说”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伴随着激昂的乐曲,舞者鱼贯而入,舒展在舞台上,以婀娜的舞姿和生动的眼神,描绘梦中的天堂……美得令人窒息,炫得让人陶醉。光与影,梦与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佛光普照,博爱四射的神圣之美。犹如天使的舞姿,令现实中的一切污秽顿失。那是一种美与文化的结合,那美来自内心与凡世的安宁,那美来自灵魂和精神的升腾……
《千手观音》曾艳惊四座,感动春晚,几乎折服了所有的观众。
[思考]
(1)文化为什么需要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
(3)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2、文化创新的作用
忆一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①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补充说明品一品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总结归纳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考考你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B)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