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图腾 仡佬族的图腾有什么含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图腾文化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36期图腾信仰最早与祖先崇拜有关,在许多图腾神话中,人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本文刊载了部分民族图腾及其含义。
汉族: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汉族最喜爱的装饰纹样,象征高贵、华丽、祥瑞、杰出。
阿昌族:白象驮亭阿昌族以白象为民族的标志性图案。
白象驮亭以及飘洒的鲜花,象征阿昌族人们的生活吉祥、和平、繁荣兴旺。
白族:大理三塔与蝴蝶大理三塔和蝴蝶图纹是白族文化的象征,其中,蝴蝶象征忠贞爱情。
保安族:保安腰刀保安族腰刀刀把上镶嵌“逊奈提”寓意坚守信仰,乐观向上的精神等。
布朗族:三弦琴三弦琴凝聚着布朗族的历史和情感,象征着纯洁、乐观和吉祥幸福。
布依族:大楠竹布依族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达斡尔族:雄鹰昂首振翅的鹰意寓着这个民族的勤劳、勇猛和智慧,象征着达斡尔人民拚搏进取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傣族:金孔雀、竹楼与象脚鼓三者组成的图案,表达了傣族对自由、幸福、和平、美丽的向往与追求。
德昂族:龙阳塔龙阳塔青龙腾升,艳阳高照,象征德昂族人民奋勇向上,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精神。
东乡族:羊东乡人民将羊作为盼望吉祥、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侗族:鼓楼高耸寨中的鼓楼体现了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向上。
鄂温克族:驯鹿环形的驯鹿角与斜仁柱(一种锥状原始住屋)、篝火、彩虹共同组成的象征性图案,表达了鄂温克民族古老的文化和对兴旺吉祥的向往。
哈尼族:白鹇鸟和梯田白鹇鸟和梯田构成的图案,象征哈尼族智慧、勤劳和光明的前程。
赫哲族:白天鹅引颈高飞的白天鹅,凌空跳跃的鲟鱼以及三条江水,象征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各项事业像振翅高飞的白天鹅一样腾飞向上。
景颇族:目脑桩目脑桩(目脑节中竖立的柱子)象征幸福长久,日月永照,人畜平安,丰衣足食。
黎族:人龙图人龙图表现了黎族人民勤劳、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
浅谈民族图腾古今文化

浅谈民族图腾古今文化摘要:图腾在最原始的人类社会就早已出现,原始人类群体把它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保护神,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在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图腾崇拜就是理所当然的。
了解一个民族的图腾对认识这个民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图腾的文化也随之淡然,但是它的精神内涵却根深蒂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
图腾崇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部落图腾崇拜、家庭图腾崇拜、个人图腾崇拜、性别图腾崇拜、胞族图腾崇拜、婚姻级图腾崇拜等。
关于图腾的起源也有着很多种说法,大概有60多种起源的理论,根据学者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现有的各种理论可以相对的分为6类:名目论和标志论、社会-心理理论、生物-性理论、个体主义理论、庸俗经济理论、联合理论。
每个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图腾都有崇仰之情,在他们心中,图腾就是神,是保护他们、给他们带来幸运的力量,每逢节日的时候就会根据各地的习俗大摆宴席供奉他们心中的神灵图腾,直到今天也有少数民族保留着这个习俗。
图腾崇拜包括相信群体起源于图腾或与图腾结合的祖先;具有共同的群体图腾名称;图腾群体成员相信自己与图腾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因而崇敬图腾,完全或部分地禁止给图腾带来危害;相信图腾群体成员能够化身为图腾或图腾化身为人;统一图腾群体成员之间禁止通婚;图腾群体成员要共同举行与图腾有关的重要仪式。
另一方面,人对图腾的局部或完全禁忌是人对图腾采取的尊敬态度的表现。
比如不准杀害和食用图腾等,各个部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禁忌,禁忌有严格的,也有不严格的,或是禁杀、禁吃图腾,或是可以杀害图腾,但不能吃图腾。
土家族人民比较普遍的图腾信仰是白虎图腾,有民间谚语:“白虎当堂坐,无灾也无祸”,人们家中都设有“白虎坐堂”,把白虎视作为家神。
从自然崇拜看贵州仡佬族的审美心理

从自然崇拜看贵州仡佬族的审美心理贵州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山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审美心理也正滋生和显现于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
就山崇拜而言,仡佬族人将山看成是主宰一切的神灵,赋予山与人一样的形象、情感、性格,形成了审美心理的原生形态。
就植物崇拜而言,仡佬族从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树木有灵的观念,树木演变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图腾。
而竹崇拜情结表达着仡佬族人对生命传承的一种敬畏和信仰,对生命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标签:仡佬族;自然崇拜;审美心理;民族习俗仡佬族是贵州古老的原生世居民族,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他们曾建立了西南地区闻名的古“夜郎国”。
据传仡佬族是古代百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魏晋后称“僚人”,“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
目前,仡佬族人98%聚居于贵州省境内,少量散居在云南、广西、四川三省区。
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贵州仡佬族人的审美意识也正发端于其所生存的独特地域风貌之中。
仡佬族人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心理萌发于先祖时期,由于其先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因而其审美意识也带有一种古朴混沌的特征,再加之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面对风云雷电、山川河谷、天地日月、草木怪石、野兽牲畜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形成了万事万物皆有灵性的“万灵观”,产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并将这种崇拜活动以习俗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成为一种隐形的架构和秩序,规约着今人的行为,对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影响和制约着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积淀与审美创造力的生发。
“形象是审美的心理活动所凭借的主要手段,而情感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最根本特征。
”[1],贵州仡佬族人正是以下具象化的自然物为崇拜对象,在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孕育了最为质朴的审美体验,投入了最为本真的审美情感,激发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想象,迸发了强大的审美创造力,抒写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演化史。
略述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

略述仡佬族的竹图腾崇拜
梅应魁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宗教》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古夜郎竹王传说,在《华阳国志》中早有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逐水,
有一女浣一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民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1986年贵州民院潘定智、罗懿群教授承编的仡佬族文学资料汇编第一集《传说集》,在历史人物传说中,有魏文绪搜集整理流行毕节地区一带《竹王的传说》和《赛竹三郎》的故事,有仁怀县王义搜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梅应魁
【作者单位】道真自治县民宗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371
【相关文献】
1.从生育和丧葬仪式看布依族竹图腾崇拜 [J], 张建敏;张瑞良;李天强;刘钰
2.竹图腾崇拜: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核 [J], 李晓
3.钢琴作品《山歌的速度与激情》中仡佬族“竹”品格的艺术体现 [J], 李俊;黎尼斯
4.论竹的图腾崇拜文化 [J], 关传友
5.西南各民族先民竹图腾崇拜及其遗存 [J], 屈小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

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仡佬族的节日习俗仡佬节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
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以亲友关系相约上山拜树。
见树后先鸣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
拜毕给树喂祭品:一人执刀在树皮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喂些肉饭酒于刀口中,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土。
喂饭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
如对果树,要说:喂你饭,结串串;喂你肉,结坨坨,表示预祝果实累累。
喂树之后,人们欢聚宴饮。
有些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捧着牛心和新米饭祭拜寨旁的神树菩萨树,祈祝丰年。
吃虫节而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
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的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
还有一些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因为仡佬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热爱山、尊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祭山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寨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树,它是顽强的生命力的体现。
祭祀以村寨为单位,只许成年男子参加。
除贡献祭品外,巫师要唱《祭山歌》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吃新节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
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
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
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
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
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有着很多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仡佬族的禁忌吧。
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些道真仡佬族禁忌较多,有的虽寓趋吉避凶之意,实多迷信之说。
偶遇不详,每怨禁忌不严,自增阴影,心情不畅,办事不顺,遂愈迷信。
社会交往,互尊互重,无礼犯忌,轻则不悦,重则引起争端。
1、忌凄清晨忌说鬼道种。
晚间忌家中嘘声。
正月初一忌扫地、向屋外倾水,忌捉虱,忌打骂孩子,忌见戳种。
惊蛰日忌犁牛。
春分田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
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动土,不耕锄。
七月十五忌儿童夜出。
除夕、春节忌推磨春难。
吃年夜饭忌头碗饭泡汤。
忌红沙日、杨公忌日外出办事。
男忌女跨“尿骚”、忌从晾晒的女裤下通过,忌女孩骑“马马肩”。
背女子过河忌女张腿骑腰。
新婚成礼时忌孕妇在堂。
忌毛脸姑娘(未婚女子)先坐新郎新娘的床。
妻孕夫忌打蛇和抬丧。
2、家有孕妇忌砍门槛、忌随意搬动物件和钉铁钉。
头年挂果忌孕妇采摘。
忌女儿回娘家分娩。
产妇未满月忌跨大门槛、忌串户、忌别人借物。
忌冷丧入宅。
丧家忌推磨。
给死者穿洗忌洗背。
着孝帕忌入他人宅。
晚辈取名忌犯尊长名讳。
对朋友忌言而无信。
忌入别人卧室。
忌打铁匠空砧。
忌打石匠空器。
忌跨木匠高竿尺。
3、忌语忌说人短处、隐私和生理缺陷。
忌直呼尊长姓名。
忌说有妇男子脑壳尖。
请妇女拿瓢忌说瓢(嫖)而说舀。
逢媒人忌说媒(迷)改呼“三百杯”。
翁媳忌耳语。
兄与弟媳忌笑德。
老人公在灶前忌说烧火改说燃火或传火。
乘车忌说翻。
过渡忌说磕、翻、沉、落、敬。
煮酒熬糖忌说酸。
烧砖瓦忌说红。
解放后,迷信禁忌渐次消失,边远乡村,尚有残存。
属于礼貌性的,仍多沿袭。
仡佬族的习俗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仡佬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图腾在最早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虽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后来成为一个民族的徽号。
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
今天店铺为你介绍的是仡佬族图腾,它的图腾有哪些含义呢?来往下了解一下吧!
仡佬族的图腾是竹子。
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意译为竹族是准确无误的。
仡佬族崇敬竹子的'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书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书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记载有如下传说: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叁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
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
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在抛弃破竹筒的地方,生长出茂盛的竹林,后人建竹王祠祀奉。
关於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间。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
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
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
有学者认为,对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小结:仡佬族图腾是竹子,仡佬族最开始崇拜竹子,当地人认为竹子能够帮助他们平安。
后代还有竹筒做米饭祭祀,预祝来年丰收。
仡佬族图腾崇拜之社会价值探讨

仡佬族图腾崇拜之社会价值探讨【摘要】务川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在其历史源头中,就蕴含着竹图腾与葫芦神鹰两种崇拜。
务川竹图腾崇拜中,包含了植物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情愫。
其表现在生育子女、婚姻习俗等民俗文化之中。
而葫芦鹰崇拜,则体现了动物崇拜和神灵崇拜的感情特征。
它们是仡佬族人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在仡佬族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仡佬族;竹图腾;葫芦鹰;社会价值仡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商周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濮”和“僚”隋唐以后被称为“仡佬”。
现有97%居住在贵州省境内,少量散居于云南、广西等地。
仡佬族人有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从各种节日文化中就能见出这一特点。
除了节日文化,仡佬族的图腾崇拜也能展示这一民族特征。
在此笔者将分析仡佬族图腾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并探讨其社会价值。
一、仡佬族竹图腾崇拜相传,务川仡佬族的祖先以竹为姓。
太古时代,仡佬族疆土上一条河流飘来一个竹筒,有一位浣纱的妇女听见竹筒里面有婴儿的哭声,她拾起竹筒将其劈开,里面睡着一个哭泣的婴儿,婴儿被抚养长大后,与女祖先仡英成婚繁衍后代,这就是传说中的竹王。
竹王骁勇善战,为了仡佬民族英勇抗战,为子孙后代开拓出一片天下,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这一段传说在《阿霹剎、洪水和人的祖先》中就有记载。
仡佬族文化中,竹图腾崇拜由此产生。
其中,包含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情愫。
竹图腾,象征着生命繁衍,多子多孙。
也寄寓了仡佬族人的感恩特质。
因为在仡佬族文化中,人类的祖先因竹而获救,竹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仡佬族习俗中,妇女怀孕分娩之际,其丈夫和家人要到后屋竹林里去砍下一棵竹子做成竹筒,等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把孩子的胎盘装进竹筒挂到竹林里,告慰祖先后继有人。
或者将胎盘埋到竹林根部,然后焚烧纸钱,祈求竹王保佑儿孙身体健康,生命力旺盛。
在妇女坐月子时,在月子期间,产妇经常会吃鸡蛋,吃的蛋壳要放入干净的竹篮里,最后由其丈夫或者本人将其倒在竹林旁,以求在竹神的见证下,孩子能不受日晒雨淋之苦,身体安康,一代接着一代,从而达到根基之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仡佬族图腾仡佬族的图腾有什么含义
导语: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也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也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我国少数民族也都有本民族的图腾,那么,你知道仡佬族的图腾是什么吗?它的图腾又预示着什么呢?
仡佬族的图腾是竹子。
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意译为竹族是准确无误的。
关于仡佬族崇敬竹子的习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书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书的《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都记载有如下传说: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叁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
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
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养大,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在抛弃破竹筒的地方,生长出茂盛的竹林,后人建竹王祠祀奉。
关於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的仡佬族民间。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
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
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
有学者认为,对竹子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又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生活常识分享。